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东晋隐士 > 第一百八十四章 宝剑配美人

东晋隐士 第一百八十四章 宝剑配美人

作者:昔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58:28 来源:平板电子书

日头正浓。

虽还不是夏日,但这阳光,已经是有些夺目,王凝之等了一会儿,不见桓冲有什么动静,抬头一看,顺着他的目光,也瞧见了挂在屋里的剑。

“说起来,大将军送了这把剑给我做礼物,还真是让我有面子,我听使者说,这把‘清扬’是大将军的佩剑之一,足见其珍贵了,大概整个大晋,也没几个人能得大将军如此关爱,还请将军回去之后,替我拜谢大将军。”

王凝之笑呵呵地开口,要是没有会稽王这层关系,自己能得到桓温的佩剑,那基本上可以在晋朝横着走了,只是很可惜,这把剑也未必就是他真心想送,更多的,恐怕还是要送给自己,让所有人都看见他对琅琊王氏的关照。

桓冲目光依然在剑上,淡淡说道:“我大哥的佩剑,莫说是没几个人,到目前为止,也只有你一个能得,这些年有许多人从四处搜罗些名剑送来,大哥却从不喜爱,身边只有这几把剑而已,二哥桓云想要很久了,都拿不到,这次你成亲,大哥送了佩剑,可当真是把一众将军们,都羡慕不已。”

“他会把剑给你,自是对你的一番肯定,也是怀有希冀之心,只是这天不遂人愿,倒也无可奈何。”

“只可惜我是要辜负了大将军的一番心意啊。”王凝之笑了笑,“将军可能不知道,我虽然也习过武,但武功一道,有心无力,实在不是个好材料,如今将剑给了令姜,才算是相得益彰。”

“剑给了她?”桓冲愣了一下,看向谢道韫,微微皱眉,“夫人剑术高明,这我是知道的,谢无奕时常跟我们吹嘘,说自己的女儿天资聪明,文武双全,更是得了阮氏剑术之精,若是只论剑术,便是他都不是敌手。”

“将军过誉了,不过是我自幼喜剑,夫君爱重,愿以剑相赠。”谢道韫露出一个浅浅的微笑。

桓冲笑了笑,“原来如此,传言这王凝之不求名利求佳人,看来倒是真的了,那一句‘我独只取一瓢饮’想必也是真的?”

“自然是真的。”王凝之笑着回答。

“我在会稽时,刚听说了的时候,是不信的,只觉是那些无所事事之人,闲谈谣传而已,今日见你夫妻二人,才算是信了。”

桓冲笑着摇摇头,似乎是为王凝之这般行径,觉得有些可惜,心里却警惕了一些,王凝之若真是如此爱重这个谢家的丫头,那未来王谢两家,想必是关系会更加紧密,想要撬开北方士族的手,恐怕会很难。

一旦这两家进退一致,其他北方士族必不会触其锋芒,而江南世族这些年来,虽有底蕴,却在朝堂上难有建树,隐隐被王谢压着一头。

毕竟,北方士族抵触的只是征西军,或者说是自己桓氏,而江南世族,抵触的却是北伐大业。

这次来会稽,给他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些世族,看似一盘散沙,却偏偏让人无从下手。

琅琊王氏,家主王羲之自己已经认识很多年了,那就是个软硬不吃的臭脾气,这么多年不争不抢的,却在暗中为王氏族人铺路,尤其是如今他那大公子王玄之,年纪很轻,却颇有当年王导之风,令人不敢轻视。

与其费劲儿在王羲之眼皮子底下搬弄是非,找那王玄之的麻烦,还不如来找王凝之简单些。

然而,这二公子王凝之,行事怪诞,竟似个纨绔子弟,在会稽这些日子里,本打算收集些王凝之的信息,获取其行事之习惯,最好能有几个把柄。

可随着调查,询问,桓冲对王凝之的印象,却变了许多。

他少年时爱打架斗殴,却从不伤及性命;也喜欢上青楼听曲儿,却从无什么难听的风流韵事,一无为什么青楼女子赎身娶回家,触怒父母,二无什么接头调戏民女,至于其他一些个小事儿,说白了更是不值一提,只不过是被人说上几句罢了。

那也就是说,王凝之行事放浪,却拿捏极准,看似满身破绽,实则毫无可以用来做文章的地方。

在明确了这一点之后,桓冲便打算亲自来看看这个王凝之。

毕竟是在会稽,说不得是王羲之在用自身能力,把儿子的麻烦事儿都给压下来了,但亲眼一见,这小子是个什么人,自然明白。

这一个上午,桓冲便瞧出几分意思来,恐怕自己猜对了,这个住在小村子里头的家伙,可能真如大哥所说,是王家藏起来的一步棋。

说话滴水不漏,从自己见到他开始,几乎每一句话,都是一不合君子超然之风,二没有世家公子报国入仕之心,甚至对江山社稷毫不关心。

在他的眼里,似乎这小小的村子里一草一木,都比那外头的大事儿重要。

而最重要的,也是最可信的,就是他对这谢家丫头的爱重,恐怕比外界传闻的更胜一筹。

“两位,难道就真的打算,在这小村里,过此一生吗?”桓冲问道。

王凝之摇了摇头,“当然不会了,我们就是暂时住段日子,这大好河山,还等着我们一一去看呢,说起来,将军你有所不知,最近我的书画功力大涨,到时候四处走走,写写画画,必然是能名垂千古……”

在谢道韫的目光下,王凝之尴尬地闭上了嘴,而桓冲则又问道:“那为何不现在就去呢?”

“因为我们在等你啊,将军。”王凝之回答。

“等我?”

“是啊,自宣城一事之后,我就成了出头的椽子,被人盯上了,”王凝之露出一个苦笑,“这不是为了躲着那些人,不得不来这儿了。”

桓冲眯了眯眼,王凝之说的当然是真话,但若说让他成了这出头的椽子,那可是自己大哥刻意为之,而他现在这么直接跟自己讲,怕是别有用心。

“既如此,不该躲着我吗?等我做什么?”

“我在这儿,只为等两个客人,前两天小王爷刚走,眼下您过来了,其他那些盯着我的人,也是一样,谁都想知道,谁也不敢先来。而我只要见过您二位,自然那些小麻烦,都会离我远去。”

王凝之笑得坦然,丝毫不似作伪。

桓冲闻言,倒也笑了起来,饶有兴致地打量着王凝之,“原来,你是把我当成挡箭牌了,这倒也应该,若是我和司马道生都不能请得动你,其他人自然不会来做无谓试探。”

“只是,你既不愿随我而行,又不肯入这朝局,难道就不怕同时得罪了我大哥和会稽王?”

“大将军既给我这‘清扬’剑,我就自当是大将军以武相赠了,能得大将军欣赏,我当然不能给他丢人,胆子也比往日大了许多。”王凝之笑了笑。

“胆子大当然是好事儿,只怕未来麻烦不断啊。”桓冲倒是挺欣赏面前这人,说话做事,总能出人意表,自己以为他会随便敷衍的时候,他偏以诚相待,而在一些不重要的问题上,却似是而非。

“我大哥赠剑于你,你却不愿为征西军效力,那征西军自然不会护你周全,而那些嫉妒者,想必只要有个机会,便会落井下石了。”

“无妨,”王凝之笑着回答,“此剑既随大将军多年,自有威严,我夫妻二人,虽不算什么有才之士,也不会忧虑这些,无非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罢了。既然拿了大将军的剑,总要有些气魄才行。”

“可惜啊,这次大哥特意嘱咐我,要来会稽王家,看看王凝之的心意,想来我是要让他失望了。”桓冲摇摇头,叹息一声,站了起来,走到院子里的桃树下,“这光彩夺目的桃红,竟开不到那长江去。”

“将军说笑了,”王凝之缓缓走近,笑着说道,“桃之盛,即在江南而已,若去那荆襄之地,便难服水土,桃花,始终是受不住那军中严酷的。”

桓冲点点头,“天有群星印世,地有百花相照,群星诸如人杰,散落广袤之天啊。”

“我听说最近,大将军手下幕僚,纷纷南下,便是拜访名士,以为强军所用,大将军心里自有一片天地。”王凝之附和一声。

“大哥也是无奈为之,”桓冲摇了摇头,“说起来倒也没什么好瞒的,过几日你们也会收到消息。”

“可是出什么事儿了?”王凝之皱眉,桓冲这一句‘无奈为之’可不像是桓温的做派。

桓冲叹了口气,语气沉重,“自去年起,襄,魏便在交战,即便是年节时,都摩擦不断,冉闵在邺城大败刘显后,刘显为求太平,杀了石祗及其太宰赵鹿等。后又败于冉闵,回襄国称帝,襄国空泛而无战力。”

“自去年八月开始,徐州刺史周成、兖州刺史魏统、豫州牧冉遇、荆州刺史乐弘都携城归顺我晋。平南将军高崇、征虏将军吕护拘捕了洛州刺史郑系,携三河归顺我晋。慕容彪攻陷中山,杀掉冉闵的宁北白同、幽州刺史刘准,向燕皇帝慕容儁投降。”

“当时,我们皆以为此番败落,襄国只剩个空壳子,魏国也丧失大量土地军队,必是一蹶不振,然而这才刚过年,长江以北,便不消停了。”

“二月底,刘显率众再攻伐常山,常山太守苏亥向冉闵告难。冉闵亲自率领八千骑兵解救常山。刘显委任的大司马、清河人王宁以枣强向冉闵投降,冉闵收编了他们剩余的部众,攻击刘显并打败了他,追击逃兵直至襄国。”

“襄国气数已尽,恐就在这几日,便会倾覆,冉闵再得土地军资,气焰更盛,年前我大哥本想趁着他们攻伐不断,取邺城,杀冉闵,却被你们阻止,丧失先机,如今冉闵难敌,也只能遣幕僚四下寻访名士,希望得到支持,才能与魏一战。”

“否则,前有魏之强敌窥视,后有江南世族掣肘,自宣城事后,大军筹集军资之事,便被耽误,若是再无起色,一旦冉闵南下,我军如何抵抗?”

“将军过虑了,”王凝之接过来谢道韫递来的茶,给了桓冲一杯,“冉闵确实骁勇,但如今不会过江南下的。”

桓冲只是接过茶水来,却没说话,车胤倒是忍不住了:“为什么?”

“嗯?”王凝之愣了一下,“你怎么还在?”

看着车胤一副咬牙切齿的模样,桓冲瞪了他一眼,“王公子还请明言。”

“其实我当时便与大将军说过了,”王凝之淡淡回答,“这两年来,冉闵虽大胜,凶名散布天下,但到底都是在被迫抵抗,从无主动进攻,自永和六年襄,魏大战,冉闵虽胜,但青、雍、幽、荆各州迁徙百姓及诸氐、羌、胡、蛮共数百余万人死伤无数,再无农耕,早已失了天机。”

“冉闵如今,不过是猛虎临死前最后的反扑,活不长久了,这也是我尽力阻止大将军的原因,我征西军自不怕魏国,可是何必要去面对冉闵的临死反扑?”

“接下来,冉闵必再胜,甚至灭襄,但襄一灭,冉闵便会直面燕国慕容氏,必败。燕国,才是大将军的大敌!”

“你如此确定?”

“冉闵穷兵黩武,失了人心,各州纷乱背叛,失了地利,对上风头正盛的慕容氏,失了先机,如何不败?”

“冉闵之败已在眼前,不过是看我们有耐心,还是慕容氏有耐心罢了,大将军既以剑相赠,那烦请将军为我带句话给大将军。”

“公子请讲。”

“若要成事,除剑之胆,还需琴之心,张弛有度,以逸待劳,方为上策。”

桓冲微微一笑,说道:“你的话我会转告给大哥的,未来若有想法,不妨到荆州来。征西军或许能给你更大的天地。”

“这是当然的,”王凝之笑了起来,“朝局上,一个萝卜一个坑,比的向来是资历,但征西军,只看大将军连车先生都能委以重任,便知其心胸开阔。”

桓冲终究是没吃上这顿午饭,便离去了。

根本原因是他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直接原因是车胤那一副随时都要吐血的样子,让他实在不能留了。

小村里,谢道韫坐在琴后,笑着问:“夫君,剑胆琴心,倒是新鲜,可你不过刚知道消息,便能确定这冉闵败亡?”

“怎么可能,胡说八道而已,”王凝之翻了个白眼,“我是觉得桓温也是这么想,才会说的,不然他怎么会在这个时候,把桓冲派出军中呢?我猜的,根本不是北方战事,而是桓温的心意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