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东晋隐士 > 第十六章 休沐

东晋隐士 第十六章 休沐

作者:昔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58:28 来源:平板电子书

而最西边的课桌上,王凝之正无聊地转着手里的毛笔,随着手指翻动,毛笔倒是旋转得井井有条。

可是自古读书人,笔墨纸砚都是神圣的,谁敢这么做?

偏偏如今有个王凝之,不仅自己这么玩,还带起了其他学子的心思,陈子俊已经不止一次看见有人在偷偷转笔了。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学子们都朗声念诵,跟着陈子俊的声音此起彼伏。

“王凝之,你来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陈子俊决定要为了自己夫子的尊严,做出努力,不然再这样下去,只怕几个月后,自己进来上课,只能看见一群学生在玩笔头了。

“君子举止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即使读书,学习的知识也不会牢固。”

王凝之抬起头,瞧了一眼陈子俊,淡淡回答。

“嗯,说的不错,既然知道如此,你手上又在做什么?”陈子俊声音里蕴含着怒意,眼睛也瞪大,站了起来,将手背在身后,一派名师风范。

“啊?”王凝之皱了皱眉,看向手里的笔,这才明白陈子俊是在说什么,刚才自己一直都在想着明日休沐该去哪里玩,丝毫没注意。

“我在转毛笔,夫子感兴趣?要不我教你?”

王凝之倒是没多想,顺口就这么回答了,然而陈子俊的脸色顿时一片通红,就像一块被炒得有点儿糊的猪肝。

“不学无术!笔墨纸砚,是用来学习圣人文章,明辨道理的,岂能如此戏耍?”

王凝之皱了皱眉,这老小子哪儿来的脾气,回答:“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若是读书时,将笔放在一边,手只是放于桌上或者袖中,岂不是贪图舒适?我以自苦而自醒,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可懈怠,必须以动为求知态度,夫子居然看出来了,还向我发问。”

“各位同学们,大家一定要理解夫子的苦心,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夫子不以自己的身份为傲,反而发现我的勤学之后,便有心学习,不耻下问,同时让我为各位做出榜样,不亏是夫子,德行高尚,学生敬仰。”

说完,王凝之就带头鼓起掌来,学子们有的是不敢得罪他,有的是为了看陈子俊的笑话,都笑嘻嘻地随着一起鼓掌。

陈子俊脸色青一阵红一阵,却不好发作,只能恨恨地说道:“今日课业便到此结束,大家在课后自行复习,温故而知新,明日起,书院休沐两日,记得按时归来。”

话刚说完,就急忙扭头走了,生怕留下来,又要被编排什么,同时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找个由头,让王凝之这厮,知道尊师重道!

伸了个懒腰,王凝之就随着人群离开,刚回小院,就看见谢玄正趴在自己窗户边上往里头瞧着。

自从上次这小子偷偷潜入王凝之的房间去找好玩的,被王凝之抓住当场丢了出去,摔了个狗啃泥之后,就长了记性,再也不敢随便进屋了。

“王二哥,明儿就休沐了,咱们去哪儿耍?”

谢玄最近是越来越喜欢来王凝之这里打秋风了,虽然这家伙对自己一副不满的样子,但是禁不住软磨硬泡,他还是弄到些小玩意儿的,尤其是一辆手掌大小的弹簧小车,更是让谢玄视若珍宝。

“明儿休沐,你赶紧滚蛋,爱去哪儿去哪儿,少来烦我,我可不带你,磕了碰了还要我来负责。”

王凝之一脚就把还试图硬蹭的谢玄踢了出去。

开什么玩笑,目前的打算是去钱塘湖赏景,然后去碧云楼喝酒,那是小孩子能去的地方吗?

尤其谢玄是个大嘴巴,他要是自己去喝花酒,一个时辰山长就会知道,两个时辰全书院都会知道。

在书院门口和徐有福汇合,王凝之瞥了一眼兴奋的徐有福,说道:“怎么看你比我还高兴?”

“哎呦,我的公子,这几天真是无聊透顶了,您还每天能看会儿书,下会儿棋,我可就难了,带着棋盘,那些书童们,一个都学不会,四九就是个木头脑袋,银心倒是聪明点儿,可是没耐心,都闲出鸟了!”

“而且,饭菜也实在太难吃了,就那么点儿青菜叶子,喂羊呢?”

说起来最近的日子,徐有福就满腔怨念,书院里这些下人,和家里的那些比起来,实在差距太大,只有马统想为了马文才出头,结果被徐有福揍了几顿也就老实了。

“好啦好啦,今儿咱们就去开开荤。”

这边两人一路谈笑着下山,而山上,谢玄正在冲着姐姐哭诉,自己已经来了这么久,好不容易赶上个休沐期,都没人愿意带自己玩。

这段时间,谢道韫在山上,要么跟着王迁之的夫人学习诗文,要么跟着王兰去上山采药,忙得很,几乎没空管谢玄,王兰是书院里的大夫,从小就跟着一个老中医学习,对于一些药物,药理,都有着深刻的了解。

而谢道韫作为一个热爱学习的人,凡是知识,来者不拒。

不过今儿两人还在聊天,就看见谢玄像炮弹一样冲了进来,还没忘了夸大其词,言说了许久王凝之对自己的不好。

谢道韫是知道自己弟弟整日里都爱撒谎玩闹的,也不是很在意,不过王兰就不同了,这个姑娘从小就温婉和睦,在山上也没有兄弟姐妹,如今见到谢玄,那是打心底喜欢。

“没关系,他不肯带你出去玩,姐姐带你出去,走,今儿我们也下山去玩,等我和娘说一声,带你们去钱塘湖转转。”

午时刚过,三月底的钱塘湖,如镜面一样平静,阳光落在水面上,折射着水中微微摇曳的水草,时不时几条小鱼游过,更是鲜灵活现。

湖边是青绿色的柳树,白色柳絮时不时被微风带起,落在人的肩头,落在水边悠悠。

王凝之坐在水边的一处凉亭上,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十分舒坦,接过来徐有福递过的油纸包,打开之后,开始啃起了烧鸭。

虽然徐有福对于赏景没有多大的兴趣,但是赏美女还是有需求的。

这个时候的钱塘湖,山好,水好,人也好,尤其是水面上时不时过去的缓缓划过的游船画廊上,几个姑娘轻快的歌声。

“泛舟采菱叶,过摘芙蓉花。扣楫命童侣,齐声采莲歌。

东湖扶菰童,西湖采菱芰。不持歌作乐,为持解愁思。”

嘹亮悦耳的声音从花船上飘荡而出,岸边打着伞的几个姑娘轻轻抬头,从纸伞下露出的半边侧脸,就足够让徐有福流好久的口水了。

至于湖面上,公子哥儿们的船,更是一艘比一艘好看,有的上头镶着美丽的金物图案,有的则刻画着飞天的白鹤。

姑娘们立在船头,或嬉笑,或唱歌,时不时地从扇面上,或者阳花伞下偷偷看几眼公子们。

而公子们则很有共性,或手里捧着卷书,沿着河岸行走,或在船头摆上一张小桌,两人对弈。

而渔民们,在都是在岸边,架势着自己的小船,要么捞鱼,要么放网,还有些农家姑娘们,摆着小摊,做点小生意。

这种时候,不论是大家闺秀,还是青楼里的女子,都喜欢买上些小物件,给自己装饰一番。

“谢大人,钱塘湖四季各有不同的风光,春日里,朝晖蓬勃,气象万千,明朗悦越,生机盎然。”

“等到了夏日,便是要淋雨,也需得在雨天,来感受一次大雨滂沱下的西湖美景,雷雨交加之时,方可见秀湖之波浪滔滔。”

“至于秋日,更是美妙绝伦,我曾听闻,秋日傍晚,红霞漫天,赶上无风无雨的日子里,来钱塘湖,方可闻歌声轻曼,见水天交相辉映。”

“冬日就更是有趣儿了,薄薄的冰面下,几条小鱼嬉戏,别有风味,您可一定要来看看。”

凉亭外头,一行人缓缓走过,王凝之瞧了几眼,还以为是谢奕,结果是一个大腹便便的老头,身边跟着一位年轻人,身形瘦长,面带微笑,一双桃花眼下,两片薄薄的嘴唇,对于景色倒是如数家珍,很明显,要么就是钱塘本地人,要么就是做足了功课。

而他的目光,就落在湖面上,看着像是在欣赏风景,只是眼里很有几分徐有福的色彩。

在老头的另一边,是一位撑着小伞的姑娘,身姿婀娜,半步落在那两人后,目光时不时落在年轻人身上。

“韶儿,以后你若是居住在钱塘,可要记得书信给爹爹,让我也感受一下这西湖风光。”

似乎感受到身后女儿的目光,小老头笑呵呵地开口。

“爹爹,”那姑娘发出一声娇嗔,显得很是娇羞,还看了一眼年轻人,而年轻人只是微笑着点头。

而在他们身后,还有两个护卫人员,腰间挎着刀子,一行人渐行渐远,时不时传来老头子几声爽朗的笑声。

只是看了几眼,王凝之就失了兴趣,很明显这老头是个当官的,正在给自己选女婿。

不过妾有情,郎多情,身边有这么一位娇小姐,还能像徐有福一样瞄着湖上的姑娘,啧啧。

“公子,你看那儿!”徐有福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王凝之正在研究着刚才市面上买来的志怪文集,很不耐烦地说道:“不就几个姑娘吗?你自己看就是了,这还要一起欣赏的吗?”

“不是,”徐有福脸红脖子粗,指着另一头的小路,说道:“是那个徐婉!”

王凝之抬起头,看了过去,只见来这里的路上,多的是小摊贩们,正在推着小车往来,而其中两个身影确实熟悉。

是徐婉和她那个蠢丫头,不过两人似乎并不轻松,拖着一口箱子,还拉扯着一张渔网,正向着岸边而来。

徐有福很有心去帮帮忙,上次那个小丫头给自己端了杯茶,还叫了一声‘徐大哥’让他很是受用,便开口问:“公子,咱们去帮帮忙呗。”

“你去就好了,我可没有心上人在那里。”

徐有福尴尬地笑了笑,不过脚步可是一点儿都不慢,迎着二人过去。

至于王凝之,在确定了自己今儿来钱塘湖,确实是一时兴起,赶在休沐日而已,不可能是对方有意来此,便也不在意了,只当是偶遇两个朋友。

“小丫!徐姑娘!”徐有福甩着大长腿,几步就到了她们身边,一边笑着打招呼,一边很自然地接过来小丫正在努力拉着的箱子,同时为了表现自己的强壮,还直接扛了起来。

“哎呀,是你!”很可惜,小丫虽然有点儿高兴,却已经叫不来徐有福同志的名字了。

至于徐婉,则微微一笑,问道:“徐公子,你好。”

“您可别这么叫我,我就是个打杂的,叫我有福就行。”徐有福呵呵傻笑着。

“好,你家公子也来了么?”徐婉一边问,一边抬起头张望。

阳光洒在她的脸上,在发梢下的额头上,几滴晶莹剔透的汗水折射着光芒。

“徐姑娘。”王凝之点头致意,挥了挥手里的书卷。

“恩公。”徐婉弯了弯腰,笑吟吟地和王凝之打招呼,并没有因为此刻自己手里还提着大网的一端而感到窘迫。

王凝之暗自点头,徐婉确实不同一般,这个时代的姑娘们,是很少会在男子面前有这种情态的,落落大方可不是现在受到追捧的形象。

“你们这是来?”几步走到凉亭边上,王凝之开口问。

“在这里网鱼的张大爷,他家里有两张网,可是昨儿坏了一张,我们补好了,就想着给他送过来,不然又是一天时间,要少很多呢。”

徐婉三人到了凉亭,把手里的渔网暂时放下,抬起胳膊,用衣袖擦了擦自己脸上的汗水,真诚可爱。

看到她和小丫身上的粗布衣服,王凝之皱了皱眉,“你现在不弹琴谋生了吗?”

“有的时候会去,不过很少了,现在我和小丫接一些针线活计,也能过日子,你看,这个箱子里头就是一些刺绣,打算来这里送完渔网,然后找个凉快地方做一会儿针线,等渔民们打捞完了,趁着新鲜买几条小鱼。”

“让张大爷送几条不就好了?”

“不行,”徐婉摇摇头,回答:“张大爷家里孩子多,还都想送去读书,钱不好赚,不能占他的便宜,正好公子你在,帮我盯着点箱子,我去和小丫先把网送过去。”

徐有福一马当先,一副正派人物的可恶嘴脸,“徐姑娘,你就在这儿等着,我和小丫去就行了。”

说完,不顾后头徐婉还在犹豫,就已经半拉半扯着小丫走了。

王凝之一脸黑线,徐有福这小子,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心疼徐婉这个娇滴滴的大姑娘,然后自己看得很清楚,这家伙就是为了和小丫能独处一会儿。

徐婉喊了几声,见他们已经越走越远了,也就笑着接受了,微微红润的嘴唇里,几颗洁白的牙齿清晰可见。

“公子,我就在这儿坐会儿活计,不会影响你吧?”

“不会,这凉亭本来就人人可坐,又不是我家的,”王凝之帮着她把箱子抬进来,徐婉急忙阻止。

“公子,不要做这些事,你这种身份,会被人笑话的。”

“看着一个大姑娘在这儿辛苦,我却端坐赏景,那我就该笑话自己了。”

从徐婉这么坦然地要留在凉亭,而不是像上次一样充满着暗示,王凝之就能确定她确实别无所图,只是想搭个方便而已。

就当是为了徐有福同志的幸福,也要帮他把徐婉留下来,为兄弟,两肋插刀!

王凝之的话,让徐婉愣了一下,突然捂着嘴笑了起来,也是这时候,那个曾经声名显赫的青楼红牌才重新出现在她身上。

即便是衣着简朴,不施粉黛,然而一颦一笑之间,自有风流。

“稳住,你笑得这么好看,我可禁不住,在下今年十七,还没个亲事呢。”

这一次,徐婉终于忍不住了,无法保持自己的形象,笑得弯下了腰,半个人都缩在桌子下,好半天就爬起来,说道:“恩公不必忧心,您如此出众的品貌,难道还愁个媳妇儿吗?”

“你不懂,我爹娘在这个事儿上难说话的很,就像我大哥娶媳妇儿,那是挑了好几年,上次我娘说,王家的媳妇儿,一要门当户对,才不会被人笑话,二要知书达理,才能夫妇之间琴瑟和鸣,三还要有决断,不能是蠢货,要成为王家的牌面。总之是麻烦得很。”

王凝之不无怨念地解释,却看见徐婉笑得开心,于是皱起眉头,故意恶狠狠地说道:“你还笑,都不懂得帮我想想法子。”

“恩公可千万别,您的终身大事,可不是我的眼见能提出些许建议的,您还是慢慢找吧,我只是没想到,像您这样的人物,居然也会为了娶媳妇儿烦恼。”

说到这里,徐婉又是忍不住笑了起来,似乎被自己的话给逗乐了。

“唉,娶媳妇这种事儿,从古至今,从王侯将相,到乡间黎民,都是大事啊!”

“公子好不老实,这话也是能跟我一个姑娘家说的?”徐婉放松了许多,笑着嗔怪,从巷子里取出来针线。

王凝之也笑得开心,在确定徐婉真的是偶遇之后,没有戒备,自然轻松快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