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东晋隐士 > 第一百四十九章 忆往昔峥嵘岁月

东晋隐士 第一百四十九章 忆往昔峥嵘岁月

作者:昔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58:2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宣城。

城墙上的士兵们神色紧张,与城外的征西军遥遥相望。

区区宣城附近,几万战士严阵以待,寂静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在城郊那个小凉亭里。

这个小凉亭里的几个人,在今日,便会决定出,整个晋朝的命运。

“永和二年,驸马上疏朝廷,请求伐蜀,但未等朝廷回复,便领军出征,陛下得知后,并无责怪,却在第一时间,筹集举国之粮草军资,更是由王爷亲自领军,前往支援,不仅没有压制荆州军,反而让驸马再无后顾之忧。”

“永和三年,驸马平定蜀地,永和四年,朝中有人认为,征西军不尊皇命,甚至出征,必须严惩,以儆效尤,可王爷却力排众议,非但没有惩罚驸马,反而封为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临贺郡公。”

“陛下之爱重,王爷之情义,足见一斑。”

王凝之的话不断,桓温的脸色却变得十分难看了,一双虎目冷冷地盯着王凝之,这还是他这么多年来,第一次如此厌弃这个‘驸马’的名头。也是这么多年来,第一次觉得自己的履历,好像没那么荣光。

“无知小儿!休得胡言!”桓云坐不住了,大声打断:“若非我大哥,蜀地岂能平定?青衣合水之围,彭模守卫战,三战三胜破成都,擒李势,灭成汉,安抚蜀地,平定叛乱,我大哥战功赫赫,岂是尔等之功?”

王凝之笑着回答:“驸马之胜,在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李势无道,天怒人怨,百姓们盼望着王者之师,此为天时,蜀地山俊水多,李势却不善利用,反而被驸马占据险地,居高临下,此为地利,陛下亲筹军资,王爷安定后方,此为人和。”

“天时在李势之昏庸,地利在驸马之善战,人和在陛下之信赖,此三者,缺一不可。由此,才方有平蜀之胜。”

看着桓云就要拍案而起,王凝之的笑容也冷了几分:“难道说,当时驸马领军出征,王爷亲率**入荆州,断后路,征西军还有此胜?”

“呵呵呵,”车胤笑着拍了拍手,“二公子才思敏捷,口齿伶俐,不愧是王大人之子,只是,大将军出征,乃是为国为民,收复旧土,光复北地,扬我国威,却不知王爷有何道理,会在后方作乱?莫不是要祸乱人心,背上那千古骂名?”

“无令出征,便是道理!”王凝之冷冷地看着车胤。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车胤针锋相对。

“说得好!此言大善!”王凝之连连拍手,脸色突然一变,笑容满面,十分欣赏地赞成。

在场诸人都愣了一下,车胤更是茫然地张大了嘴,左右看看,已经准备好的话戛然而止,不知道这是什么情况。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王凝之笑眯眯地说道,“不愧是囊萤夜读的车胤,车武子大人,一句话就说到了点子上!”

车胤眼皮子抖了抖,着实摸不准这位年轻的公子哥儿是怎么回事,得了失心疯?忘了自己是哪边的了?

还是说,他其实是奉了王羲之所命,来表示友好的?

难道是王羲之已经觉得朝廷无望,所以提前来示好了?

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几乎在这一瞬间,让车胤脑子都有些混乱了。

“驸马当时身在上庸,离得建康万里之遥,军情万急,机不可失,故而不受朝廷之命,大家都可以理解,这才没有人拿着话柄说事儿,怪罪驸马野心过甚,是有不臣之心,陛下也一心维护,这才让驸马免了被人误会,遗臭万年的危险。”

“如今我们身在宣城,距离建康,不过两日之地,若是快马前往,更是一日不到,驸马一心为国,想要匡扶江山社稷,光复北地,难不成,还会不尊圣命,肆意妄为吗?”

“你如此言语,是想要激得大将军人在建康之近,却不尊陛下,为人所诟病,不耻吗?”

王凝之的声音很平缓,让每一个字,都清清楚楚地传入各人耳中。

车胤眼珠子一转,急忙开口,“我不是……”

“住嘴!”王凝之大喝一声,“难道你要让驸马背上叛臣贼子的恶名?遗臭万年?被人唾弃?当年你囊萤夜读之时,圣人之言,难道教诲你以此谋害他人,陷驸马于不忠不义之地?”

说到这里,王凝之的表情突然变得哀伤起来,声音很凄苦,看着桓温,“驸马一生操劳,为国奉献,为民谋福,领军出征,驻防长江,劳苦功高,如今却被小人所环绕,实在是可悲可叹。”

“还记得当年,驸马忍辱负重,小小年纪便照顾家人,而后为父报仇,单人独马,手刃仇人之子,飒爽英姿,令人赞叹!”

“如此一个大英雄,豪杰人物,为国为民,征战不休,必然是要名垂千古,青史留名,为后人敬仰的,你一个阴险之徒,居然想要毁坏大将军的名誉,甚至连带着整个征西军,我大晋的荣誉,都要被钉上耻辱柱,成为祸国殃民之叛军,真乃其心可诛!”

“你!我!”车胤手指抖了又抖,指了指王凝之,又指了指自己,就连声音都颤抖着。

车胤心里很清楚,今儿不论是要战要和,不论大将军是否尊皇命,自己都已经被架在火上烤了。

从此之后,全天下人,都会说车胤是个奸诈小人,谄媚欺上,妖言惑众,祸乱天下了!

想我车胤苦读十数载,好容易受到器重,在征西军中有一席之地,成为桓温的幕僚,如今却成了罪人!

不行,今日在这里的人,都必须死!尤其是王家父子!

琅琊王氏,文人荟萃,若是让他们回去,恐怕没几日,整个天下,都是辱骂自己的文章了!

下意识看向桓温,车胤却浑身一抖。

作为很熟悉桓温的人,车胤清楚地从他眼中,看出来他的想法了。

今日不论结果如何,桓温都会把这个屎盆子扣在自己头上的!

谁不想为人敬仰,谁不想做个青史留名的人呢?今儿正好有王凝之的话,让桓温顺理成章地可以把自己推上去!

若是开战了,桓温在事成之后,必然会让自己来作为那个挑起争端的罪魁祸首,到时候他或许会控制朝廷,或许是改朝换代,但不论是那种,自己都是那个晋朝的罪人!

毕竟,自己是晋臣啊!

若是不开战,桓温更是会把自己当做挡箭牌,丢出去,自己受人唾骂,他却最多就是被人说一句,受到小人蒙蔽!

如此一来,桓温大军压境,威逼朝廷,岂不是都成了自己的罪过?

而且王氏父子,甚至会稽王,都会承认,并且配合桓温宣传,毕竟,现在他们根本没有能力,和桓温撕破脸皮的!

尤其是,王氏父子可能不清楚,但自己是知道的啊,桓温本就没打算开战,只是要威逼朝廷,控制陛下,让自己无后顾之忧啊!

那岂不是说,到了最后,会稽王和王氏父子的目的达成,朝廷无兵灾之祸,桓温的目的达成,不再受到朝廷钳制,却只有自己成了那个替罪羊?

莫名其妙,我就成了全天下的罪人?

不行,一定要开战!这样起码自己背了罪过,也没白背啊!而且也能拉着整个征西军下水,陪自己一起受人唾骂!

颤巍巍地抬起头,却看见站在对面,那个年轻公子,冲着自己露出一个微笑来,这是魔鬼的微笑!

刚要说话,却喉头一甜,一股热血上涌,眼前一片空白!

王凝之愣住了,傻乎乎地看着对面,车胤就这么帅气地一口老血喷出,整个人就像一张沾了水的纸一样,软踏踏地落在地上。

桓温一脸嫌弃,鄙夷地看了一眼自己的幕僚,怎么以前没发现,这家伙这么没骨气?摆了摆手,吩咐一声:“把他丢出去!”

意识模糊之中,车胤在被人抬着的时候,翻着白眼,茫然地重复着:“不,不是这样的,不……”

瞧着车胤的样子,桓温皱了皱眉,这些酸腐文人,真就这么看重名声?

看来,战争确实要仔细考虑一番了,否则的话,手下这些幕僚文人,说不定为了自己的名声,到时候都会倒戈相向,给自己使绊子。

抬起头,却看见对面那个年轻人,桓温冷笑一声,说道:“王凝之,我想起来了,谢无奕跟我谈起过你,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当时我听了,只觉得这几句,倒是很让人心生感动,你是个有才之人,只是没想到,你还是个巧言善辩之人,车胤一向能说会道,今儿却被你几句话,气的不成样子,人们常说,文人的嘴,比得上武人的刀,今天我算是见识到了。”

王凝之微微一笑,拱拱手,回答:“不过是些小技巧,不值一提罢了。”

“怎么,你不打算劝劝我了?说不定我也会急怒攻心,不就解了这宣城之围?”桓温似笑非笑。

王凝之摇摇头,很自然地说道:“当然不会了,大将军能从一个平头小子,到得如今地位,心志之坚,天下少有,哪儿是我几句话能撬动的?若是文人之嘴,真比得上武人之刀,又何需习武练军呢?”

桓温饶有兴致地看过来,手却按在剑柄上,“王凝之,今儿你几句话,把我的幕僚气得吐血,你的本事是真的,车胤的无能也是真的,可他毕竟是我的人,哪儿有手下被人欺负了,当将军的,不出头的道理?”

他的话音刚落,桓云便‘嘿嘿’笑了起来,“大哥,人家给我们看了什么叫文人的嘴,现在让我来,给王公子看看,什么叫武人的刀吧?”

王羲之眼神一冷,开口:“大将军,小儿无知,妄言几句,当不得真。”

桓温并不做声,桓云瞧了一眼,便缓缓站起,这时候,一直沉默看着的司马昱突然开口:“这事儿,算在我身上,桓云,你欲如何?”

桓云愣了一下,刚要开口,却看见司马昱不怒自威的神情。

王凝之冷眼旁观,只见到在司马昱怒视之下,天不怕地不怕的桓云,居然有一丝退缩之意。

司马昱执掌朝局多年,气势自然与常人不同,若说桓温是领军征伐之将气,桓云是刀剑杀伐之杀气,那么王羲之多是书法大家的文气,可司马昱,则是皇室宗老,万人之上的贵气。

若是已经开战,桓云血气上涌,自然不怕这些,可现在毕竟还在谈话,这些年来,他哪次见到司马昱,可以不行礼的?

积年之威啊!

在司马昱一言之下,桓云居然有些不知所措,可是下一刻,他便脸色涨红,张嘴就要怒吼动手,却被桓温拦住。

桓温淡淡一笑,吐出一句:“王爷若是喜欢看一个下人吐血,自然算不得什么事儿,您便是想要他的命,也不过吩咐一句罢了。”

两人视线在空中交汇,互不相让,桓温却转头看向王凝之,“王爷喜欢看一个下人,我当然无话可说,可我喜欢看你这个年轻人,我很好奇,你打算如何做,让我退兵呢?”

桓温的话一出口,王羲之便脸色一紧,心里清楚,桓温这是在警告他们,会稽王以王爷之尊,要担下前头的事情,桓温不予追究,而现在桓温以大将军之势,要问王凝之,那谁也拦不住了。

今天,若是王凝之应对不当,谁都救不了他!

王凝之摊摊手,一脸平淡,“什么也不做。”

桓温淡淡开口,“年轻人,你可知道,这些年在我面前,想要哗众取宠的人,数都数不清,我的处理办法很简单,就是交给我二弟。”

给老爹一个安心的眼神,王凝之再次走上前,拱了拱手,“人人都言,大将军以武立威,以刀剑决胜,以威严迫人,可他们都忘了一点。”

“咸和三年,将军之父,桓彝大人,纠合义众,襄助朝廷,在和叛军之战中,也曾驻守宣城。”

“时下属曾以‘宣城兵弱,难以退敌’而劝退兵,桓彝大人却言‘今社稷危逼,义无晏然’而率军挺进,直至芜湖!”

“无奈,敌我之势巨大,桓彝大人且战且退,再过宣城,退守广德,然即便如此,大人依然忠心国事,再度引军入泾县,抵抗叛军!”

“两过宣城,只为忠心报国,或许今日我们所在之凉亭,当年桓彝大人也曾驻足而远望陛下。”

紫笔文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