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东晋隐士 > 第一百四十七章 杀错便杀错!

东晋隐士 第一百四十七章 杀错便杀错!

作者:昔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58:28 来源:平板电子书

篝火边,王凝之搓着手,跺了跺脚,这才坐了下来,瞧着坐在旁边,被包裹得像一头狗熊一样的王羲之,问道:“老爹,有啥消息?”

王羲之还在就着火光看信,笑了笑,“你那位未来的娘子,倒是好文采。”

“啊?”王凝之傻眼了,张大了嘴,却被一股冷风灌进来,急忙闭嘴,只是凑过去,想看看信上的内容,自从两人出了山阴,基本上每日都会有家里派来的信使,给王羲之大略传递会稽的消息。

王羲之不耐烦地躲了躲,一把推开带着厚厚棉帽的王凝之,把手里的信递过去,“自己拿去看,帽子上的雪都撒我脖子里了!”说着,还拍了拍自己‘毛耳朵’上头的雪,这也是二儿子的小发明之一,当年看着不咋地,现在用起来,倒是挺不错的。

王凝之很不爽,本来自己两只手都可以烤火的,现在却要再受冻了,不过眼下也顾不上这些,急忙看完信,呆住了。

王羲之接过来徐有福递过的热汤,喝了一口,一弹王凝之的手,信便落入火堆,又把热汤塞进儿子手里,笑呵呵地说道:“没想到,这小丫头,还真是才思敏捷,以春絮喻冬雪,嗯,不错。”

有等了一会儿,王羲之转过头,只见儿子在无意识地喝汤,却不说话,一巴掌拍在他肩膀上,“臭小子,发什么呆!”

王凝之被打醒,苦笑一声。

这叫什么事儿啊!

自己都计划了多久,甚至还准备个好几个方案,就连衣服都准备了好几套,就是为了这一刻,能混在其中,说一两个金句,也名传千古呢!

结果刚一走,就发生了?

什么叫猝不及防,这就叫猝不及防啊!

悲伤,失落,难受,就好像自己把一只烤鸭,已经烤的外焦里嫩,香脆可口,正要下嘴的时候,去拿了一坛美酒,结果回来了,发现鸭子没了?

煮熟的鸭子,飞了啊!

飞得那么干脆,那么爽快,完全不顾及背后,那双忧伤的眼神。

“怎么,这就怕了?你是我的儿子,这些年虽然是没什么本事,但多少也有我和你娘万分之一的文采吧?难不成还担心自己配不上她?”

听着老爹的安慰,王凝之缓缓转过头,眼神相当迷离。

王羲之又是一巴掌拍在儿子肩头,小胡子一抖一抖的,还沾着刚落下的雪花,“儿子,别慌,大丈夫行走世间,岂是靠这些?”

“你要实在看重,等这次事情了结,回了家,爹亲自教你书法,总要有个一技之长!”

王凝之摇了摇头,决定赶紧转移话题,说道:“爹,我是在想,家里来信,说是谢安雪夜而归,第二日便与一众后辈赏雪谈景,想来谢家三叔,也不至于这么有雅兴吧?”

“当然不会,”王羲之笑呵呵地回答,“他不过是以此为由,作弄一下那些到谢府打探消息的人罢了。”

“那娘的反应,是不是有点儿过激了?”王凝之还记得信里最后一句,说是郗璿已经邀请了阮容到王家小住。

王羲之摇摇头,笑得更高兴了,“不,你娘做得很好。”

“不论谢家老三是什么意思,想要帮我们,还是在背后作祟,只要扣下阮容,自然一切都稳了。”

“我当然信得过谢家兄弟,你娘也信得过她的朋友,但事不以情论,哪怕是要做给别人看,都该当如此,只有这样,大家才会明白,王家的主子,不会以个人感情来行事,而是一碗水端的平,也只有如此,才能让各大世家愿意遵从我们。”

“这个时候,会稽的稳定,要比任何事情都重要,你娘邀请阮容小住,第一可以让王谢两家的关系更紧,第二可以让众人明白,王家要稳定的决心,哪怕是谢家,此刻都要在我们的监视之下,以此来弹压各大世族。”

“做人要讲道义,做事要讲规矩。这也是你娘,和王家夫人的区别。”

“不怕寒了人心?”王凝之皱眉。

“不会的,”王羲之对自己的夫人充满了信心,“规矩,要比感情更加牢靠。儿子,记住了,这世上,人心最是险恶,要永远把刀拿在自己手里,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至于阮容,我也是很熟的,她的智慧,不输你娘,自然能明白你娘的意思。至于那些不能明白的蠢货,又有什么值得担心?”

说到这里,王羲之又叹了口气。

“爹,怎么了?”王凝之不明所以,刚才不还高兴么,怎么一眨眼就变了?

“你娘行事,我当然了解,只是你大哥,多少还是差了些火候,还要再多经些事儿才行。”

雪落在火堆里,发出噼啪的响声,这黑漆漆的夜里,王凝之想了想,再开口,声音很低:“您是说,杀鸡儆猴?”

王羲之瞧了一眼儿子,眼里闪过一丝意外,又有一点赞赏,轻轻点头,“你娘到底是个妇人,心有仁慈,总要别人有些坏心思,才会出手,却不知,先下手为强的道理。”

“事情越麻烦,牵扯越多,越是要快刀斩乱麻,让那些人,根本连坏心思都不敢生出来!”

“我本已安排了人,若是你大哥决意震慑各家,自然会供他使用,可你大哥却没有啊。”

王凝之张了张嘴,还是问了出来:

“那您怎么不直接告诉他呢?”

“自己悟的,和我说的,能一样吗?”

“那告诉娘呢?”

“你娘是个妇人,这不是她需要做的!”

“杀错了呢?”

“杀错便杀错!”

王凝之抬起头,只见火光倒映在雪地上,又折射起来,照亮了老爹的侧脸,而那个自己熟悉的,平日里喜怒于色,总是拎着一壶酒,想着去哪儿游玩的老爹,这一刻,却仿佛那黑夜里的高山,平静冷漠之中,杀伐之气纵横。

这才是琅琊王氏之主,王羲之大人,真正的样子啊。

太沉重了,这不是我一个二公子该知道的,王凝之刚打算换个话题聊,却没想到老爹突然转过头,盯着自己,不由得咽了口唾沫,“老爹?”

王羲之挑挑眉,“我突然发现,你倒是挺有想法的,这一点比你大哥强。”

王凝之急忙摆手,“爹别说笑了,我就是从小打架,才会比较暴躁,大哥毕竟是个文雅君子,总要慢慢适应才行。”

看着王羲之若有所思的眼神,王凝之做出了决定。

翻了个身,就往帐篷里跑,“老爹,早点儿睡吧,明儿还赶路呢!”

……

三日后,雪终于停了。

宣城。

城墙头,一身戎装的会稽王司马昱凝望着远处。

在他对面的山脉外,连绵不绝的帐篷,就像一个黑色的口袋,将口张开,准备把宣城吞下。

火焰已经在军阵中升起,这才刚刚黎明,便要造饭,是打算进攻了吗?

“王爷,建康的使者到了!”身后护卫禀报。

“让他上来。”

很快,几个风尘仆仆,身上的雪都来不及拍落的信使到了面前。

“太后怎么说?”司马昱一挥手,连行礼都免了,直接开口问。

“王爷,这是太后给您的信。”信使从怀里取出一个黄色的小口袋,递了过去。

拿出信来,看过之后,司马昱闭上眼,叹息一声,“我知道了,你们去吧。”

“传令,全军备战!”再睁开眼,司马昱瞧着远处征西军的大旗,在风中飘舞,攥紧拳头,吩咐一声。

“是!王爷有令,全军备战!”声音一层层传开,就像涟漪荡漾开来。

紧紧捏着手里的信,司马昱眼里,闪过一丝决然,瞧了一眼身边的亲信,低声说道:“今夜你便带着我的信,回会稽去,将信亲手交给司马道生。”

“王爷!”

“不必多言!去准备吧!”

“是!”

雪花被风卷起,从城墙上,落了下去,在空中飘舞,直到对面的军阵中,司马昱的目光死死盯着那‘桓’字大旗后面的军帐,直到那个熟悉的身影走了出来。

即便是在军中,桓温也是身型最为魁梧高大那种,身披铠甲,剑系在腰间,似乎能感受到远处的目光,桓温抬起了头,盔下,一双虎目凛凛生威。

瞧了瞧宣城上军士们奔跑,换岗,无数的旗帜,大型的弩箭也被从战车拆下,搭在墙头,而‘司马’大旗下,那个人还在盯着自己,桓温扯开嘴角,笑了笑。

“大将军,宣城军士已经开始调动,会稽王好像觉得,就凭这些老弱残兵,就能抵抗我们一样,看上去,是不想和我们谈谈了。”

跟在旁边的副将,瞧了几眼,笑着开口。

桓温‘嘿嘿’两声,“人总是要挨了打,才知道疼,传令下去,大帐议事。”

就要转头,桓温却骤然回头,带着疑惑的目光,看向宣城。

“大将军,怎么了?”

“有熟人来了。”

桓温的目光重新落在城墙上,那个站在司马昱旁边的人,全身都包裹在厚厚的大棉衣里,有点儿发胖,却很精神。

“王逸少啊,王逸少,你是打定了主意,要跟我作对了。”

……

“桓温这是要动兵了,我也没有别的办法,能抗几日,算几日吧。”司马昱叹了口气,瞧着桓温进入大帐,其他的将军们也从四处聚集过来。

“我记得这些日子,扬州官兵,陆陆续续的,也有不少人过来了,怎么宣城才只有三万人?”王羲之疑惑地问道,刚刚到宣城,通报之后,便直接上了城墙,看见的,却是黑压压的征西军,和无数已经被摆在前头的攻城器械。

“还有一万人,今日便会到宣城,其他的兵士,都在建康。”司马昱沉声说道。

“还在建康?在建康作甚!难道宣城倒了,建康就能苟全?”王羲之一瞪眼,怒目相视,“是太后的主意?”

司马昱摇了摇头,将手里的信递给王羲之,苦笑一声,“太后已经尽力周旋,可朝中诸公,中常侍仆射尚书中书监,全都拒绝,要求将军队留在建康,以策万全,虽有尚书令支持,却也独木难支,这一万人,已经是太后能给我们最大的支持了。”

“哼!一群苟全富贵之徒!”王羲之怒气冲冲,“到得如此时刻,居然还想着那些卑鄙心思!”

司马昱的笑容里,多少有些无奈,“自大雪开始,宣城建康不过手掌之距,却只有荀蕤大人自带府兵,家丁前来相助,我还听说,建康已经有不少家,都把孩子们送去南方了。”

“荀大人呢?”

“还在城内,整理军资,聚集民众,想着能送走些,就送走些。”司马昱回答。

“这种天气,根本走不快,普通百姓送出去,难不成他们还能躲得过征西军搜索吗?”王羲之摇了摇头。

司马昱叹了口气,不无悲伤地说道,“他既有此心,也是好的,虽是些书生意气,也好过漠然生死,随他去吧。”

“是叔平吧?”瞧了几眼,司马昱问道。

王凝之走上前两步,行礼:“王凝之,见过王爷。”

“不必多礼,”司马昱摆摆手,又仔细看了看,笑了起来,“几年不见,长得这么大了,怎么样,现在还是喜欢跟人打架吗?”

“喜欢,”王凝之也笑了起来,“所以就跟着爹爹过来,想要见识一下。”

“胡说些什么!”王羲之一瞪眼,“这都什么时候了,我警告你,不要给我惹是生非!”

“爹,”王凝之再往前两步,和王羲之站在一处,声音低了些,“不跟桓温大将军谈谈吗?”

“还如何谈?”王羲之皱眉,看向征西军,“前几日风雪正浓,如今天已放晴,再无什么可以阻挡他了。”

“未必。”王凝之目光平静,瞧着征西军的大营,“如果桓温真想动手,何不趁着风雪而来?同样恶劣的天气,对我们这些军士造成的困难,要远远高于能征善战的征西军,不是吗?”

“你是说?”王羲之迟疑。

“若是他想打,恐怕现在宣城早已被拿下了,天气再坏,拖延的只是扬州兵赶来的时间,征西军早已经集结,他在等什么?我们一路行来,不见有逃兵,我便猜测,桓温意不在此。”

司马昱眼前一亮:“那他意欲何处?”

“这就要问问他了,”王凝之回答,“就算问不出来,拖拖时间也是好的,我们不还有一万人么?”

“区区一万人,建康给的必然也是老弱病残,否则就是些新兵蛋子,又有何用?”

“那可不一定。”王凝之笑得开心。

紫笔文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