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东晋隐士 > 第一百三十九章 许个愿吧

东晋隐士 第一百三十九章 许个愿吧

作者:昔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58:28 来源:平板电子书

站在阮容身后,谢道韫美眸里,微光闪动。

这就是娘要自己学的吗?

郗璿确实厉害,短短几句话,字字珠玑。

她的话,一是安抚,大家同属北方世族,多年合作,便是有些小麻烦,只要贺家付出代价,王家也就不会赶尽杀绝,这就是‘修剪’而非‘折断’的意思了。

二是警告,让贺夫人明白,贺家想在北方世族这棵大树上继续生长下去,做事儿就要规矩些,毕竟,一根树枝,若是要修剪无数次,那还不如折断了干净。

北方世族这棵树,王家是树根,谢家是树干,其他的家族,都不过是树枝罢了。

树根,树干,都不会被抛弃,树枝却会。

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整棵树枝繁叶茂的前提下,那么,所有的北方世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自然都会支持王家的‘修剪’甚至‘折断’了。

短短几句话,小小几个词,却各有含义在其中,从这一点来说,自己在建康见过的那么多高门夫人,也无人可与她相比。

“这是自然,您说的有理,我们北方世族同气连枝,就该如此。”

贺家夫人脸上一喜,急忙开口附和,郗璿说的并不算晦涩,她当然能明白。

对于贺家这种‘有点儿长歪了的树枝’来说,能不被折断丢了,就已经是幸运了。

“是啊,正当如此,我们都是北方世族之一,大家必须要勠力同心,才能更好地生存,如今北方纷乱,陛下与太后高瞻远瞩,在江南之地休养生息,如今我大晋朝,国力日盛,终会夺回北方领土,还一个朗朗晴天给江北百姓,那我们就更要齐心才好。”

“这些年,我们在江南,积粮,养兵,北方却始终战乱,徒增消耗,此消彼长之下,拿回北地,更是指日可待。”

“没错,自朝廷南迁,北人南移,江南一带,压力骤增,若非大家能平和相处,恐怕内乱已生,就像那些生意人常说一句话,和气生财嘛。”

几个妇人都随着贺夫人的话,你一句我一句地搭腔,气氛变得轻松许多,而最后一个胖胖的夫人来了这么一句,更是让大家都笑了起来,甚至郗璿脸色都缓和了不少。

“说起和气生财来,虽是商贾之言,却也有些道理,”阮容和郗璿对视一眼,轻轻开口,“俗话说,乱世人,不如太平犬,对老百姓来说,最好的就是踏踏实实地生活,过日子而已。对于朝廷而言,我们这一个个世族,也就是老百姓,老老实实地耕作,养家,上税,朝廷自然有财力为民办事。”

“没错,稳定才会有发展,古人以战养战,亦是有足够的国力支撑,否则军不成军,将不成将,除非永不尝败,肆意掠夺,否则难以长久。”郗璿点了点头,目光又严肃起来。

眼见这两位意有所指,众人都安静下来,最近要说国内大事,那就是征西军了。

可这些事情,哪儿是她们能左右的?

众人目光都是游移不定,却也不敢轻易开口。

“各位,这已经是腊月了,年节将至,大家都想过个好年,轻轻松松地和家里孩子看会儿花灯,赏赏雪景,吃上几顿团圆饭,约上几个好友,听听曲儿聊聊天儿,对吗?”

谁料郗璿话锋一转,却突然说起了家长里短,“你们也都知道,我家呢,大儿子今年入仕,又娶了何家的,要不就是忙的不着家,要不就是小两口出门去玩,二儿子呢,又远去钱塘读书,一走就是大半年。”

“好容易啊,盼着要过年了,大儿子也能休沐几日,二儿子也回家过年了,我们都打算,给他赶紧娶个亲,让他能好歹收收心,别再到处跑了。”

“咱们年纪都相仿,家里孩子们也差不多大,想来,大家都跟我一样,早早就准备好,要轻轻松松,高高兴兴地过个年了吧?”

众人附和声响起:

“是啊,我家也是如此,夫君都半年没回来了,家里的孩子就等着过年见爹爹呢。”

“过年嘛,就是热热闹闹,一家人能团聚就好,男人们总要出去忙,儿子们大了也不回家,可不就是盼着这时候么?”

“就是说啊,大家都高高兴兴,这多好的事儿。”

郗璿微微一笑,再开口:“刚才大家都去礼佛,我想,许愿也不过就是这些了吧?身体安康,家庭美满。”

“是啊。”

“当然,当然了。”

“要我说啊,”郗璿的笑容略带寒意,“大家就该在愿望之前,加上一句,国泰民安,只有这样,才能过个好年。”

“就像现在,”郗璿的声音平缓而有力,“我们想过个好年,却有人不愿意让我们舒坦,你们说,这该怎么办呢?”

“这寒冬腊月,人人都想回家过年,却有人不安生,非要弄出点事儿来,这可让我很不开心。”

“大家想必也知道我说的是什么事儿了,征西军屡屡要战,十几万大军压在南郡,威逼扬州,你们说说,这年还能过好吗?”

“若是朝廷允了殷浩大人的辞呈,给了征西军权力,那莫要说是军中战士,就算是我们家里的老爷们,儿郎们,恐怕也落不得闲,而且,据我所知,各位家里,应该有不少亲戚,都在征西军中任职,甚至还有些将官,若是他们过了江,大家不担心吗?”

“若是战胜了,那我们虽没过个好年,也当做是为国为民了,可若是不胜呢?”

郗璿的声音冷了下来,“到时候,最多就是几个月后,长江以北,秦,魏,本就能抗衡燕,秦军自长安而下,魏军自陈留入洛阳,颍川,洛阳必生变,整个长江一带,都会变成战场,我们这些世族,想要独善其身,绝不可能,甚至家业再无幸免,必定要倾家荡产来支持朝廷,否则,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而这,已经算是幸运了,北人常年征战不休,那些蛮族,更加是血气不甘,若是我朝一战不胜,就会像虎失去了獠牙,引起群狼环伺,到时候,”郗璿冷笑一声,“这天下,哪儿还有世族?哪儿还能让我们过个好年?”

“收复北地,必然要做,但不是现在!”

“你欲如何?”阮容开口了,虽然只有短短一句,却正到好处,此时此刻,那些妇人们虽也明白郗璿的意思,却各自不敢开口,此等大事,哪儿是她们敢说的?

便是会说,那也是家里屋头,和自己夫君说上几句,又岂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胡言?

如此一来,倒显得郗璿有些自说自话了,然而阮容这么一句话,却让大家都明白,王谢两家,在这件事情上,怕是已经统一意见了。

而她们两位当家主母在众人面前的话,自然是不会反悔的。

再者,也不会有人敢出去乱说,否则就是下一个贺家。

……

午后的阳光,给这冬日带来了一丝温馨,禅房里,阮容放下筷子,擦了擦嘴,接过谢道韫递过来的茶水,轻轻抿了一口。

“有时候来听听佛音,吃些素斋,倒也不错。”

谢道韫则望着窗外,郗璿已经用过饭,去礼佛了,如今禅房里,只剩下母女二人,想了想,开口说道:“娘,那些夫人们,真的会如我们所愿吗?”

就在午饭之前,郗璿和阮容,已经一唱一和,让所有人都决定回去以后,要和家里的老爷们讲明情况,如今对于朝廷,必须要全力支持,否则别说这个年了,以后怕是都过不好年。

但是谢道韫并不认为,这么几句话,就能真的打动她们,尤其是,就算这些夫人们如此想,她们又真的能劝得动家里的夫君吗?

趋利避害,人之本能,谁会愿意在这种节骨眼上,和征西军,桓温大将军杠上呢?

阮容笑了笑,说道:“那些夫人们,急忙回府,就连斋饭都不用,你觉得她们是去做什么?”

“必然是去与家里商量,但她们最多也就是把今儿的话传达回去,这些年,别说其他家族了,就算是我们家,爹爹不也是在征西军中任职吗?难道还真的能与桓温撕破脸?”

谢道韫皱眉说道,这就是她觉得最不合理之处,征西军势头如此之大,桓温一个人,就压得朝廷诸公动弹不得,谁家这些年,不是想办法,挤破了头,也想进征西军谋取个一官半职?说起来,就算是入朝,都比不上在桓温手下做个偏将。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更加会让人犹豫不定,说得难听些,以后这天下,究竟是陛下的,还是桓温的,如今都有些说不清楚了。

“对,她们要做的,也就是如此而已。”

阮容倒是轻松,笑呵呵地为女儿解释,“今天你郗璿伯母,无非就是在告诉她们,王家的立场,和王家的决心,而我们的配合,就是告诉大家,谢家会站在王家这边。”

“那些冠冕堂皇的话,根本不值一提,不过是为了有个话头而已,就算这天下真的分崩离析了,那也是皇族,大族,最后才是他们而已。他们有什么慌乱的?”

“这些话,带回家,各家的主君,自然会明白,王家这是要他们表态。想要像前些年那样,两头逢源,是做不到了。”

“这些年来,征西军成了香饽饽,各家各户都想进去,会稽王为了替朝廷收服世族之心,不可谓不废寝忘食,可这些家伙,贪心过甚,欲壑难填,一边享受着朝廷的示好,一边又向桓温摇尾乞怜,如今,桓温以兵威凌驾南郡,他们就别想再左右逢源了。”

“可是,”谢道韫犹豫着,“真的要他们表态,难道他们会站在朝廷这边?”

“由不得他们!”阮容的声音也冷了几分,“你以为,今日郗璿要我前来,是做什么,就是要告诉他们,王家,谢家,甚至会稽王都站在一处,若是他们敢阳奉阴违,哼哼,这天下之大,我们或许处理不了征西军的事情,但要收拾他们,那还是易如反掌!”

“说到底,他们跟随桓温,最多不过为了些军权而已,可别忘了,他们的家底子,都是江南,我们的手里!谁会为了一个官职,就把整个家族压上?”

谢道韫点了点头,看来今日,郗璿与阮容两人,是在以这些妇人之口,威逼他们背后数不清的北方世族,虽然平日里,北方世族都以王家为首,但这种时候,难免他们不会有些别的心思,这是要把危险的苗子直接掐断。

两人谈话之间,郗璿已经归来,笑呵呵地问道:“都走了?”

“都走了,你这样吓人,谁还敢待着?”阮容白了一眼。

郗璿不以为意,坐了下来,反唇相讥:“我这么吓人,你怎么没跑了?”

“我当然想跑,就跟谁乐意和你一起似的,还不是你叫我留下的?”阮容冷笑一声,“说什么佛堂清净,所愿才诚,你家小闺女在外头闲逛,拉着我家小女儿一起玩,难道我还能看着不管?还是该把她一起绑了带走?”

“哼,”郗璿完全没有被拆穿的尴尬,“嘴里就没个好话,我难道是想看你这张老脸?”

“令姜,陪我出去走走,让你娘在这儿慢慢喝茶吧。”

谢道韫看向母亲,阮容点点头,“去吧,她就等着你呢,顺便把孩子们叫进来,院子里毕竟冷了些,玩会儿就是了。”

出了屋子,谢道韫跟在郗璿后头,不敢随便开口,之前自己也是跟着母亲见过郗璿的,但当时不过是一个晚辈,而如今再见面,那就全然不同了。

少有的忐忑啊。

走了一会儿,看着前头的佛堂大厅,郗璿笑了笑,开口:“令姜,你觉得这鸣峰寺,比之雪窦寺,可有不同?”

谢道韫心里一紧,还是来了啊!

和那时候的直爽不同,谢道韫想了想,才慢慢回答:“雪窦寺更大些,也更空旷些,人在其中,更觉自由。鸣峰寺则小而精致,回廊曲折,意趣颇多。若是在四明山脉,好似淡墨山水,此处则临城而立,烟火气更多些。”

“嗯,”郗璿转过头来,瞧了瞧谢道韫,笑了起来,“所以,你是在那儿才自如些,到这里跟我说话,就这么局促了吗?这可不像你了。”

紫笔文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