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孤勇大明 > 第八十八章 波浪滔天

孤勇大明 第八十八章 波浪滔天

作者:熊猫千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57:5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天气虽然很冷,刮着北风,却是个晴天。

郭东要乘坐的海船,正是沈燕青去辽东贩运皮货的那条船,称为一号船,一号船是商船,事实上,当时是一个船队,除了一号船,还有两条哨船,由王长生带队,为商船护航,只是郭东呆在暗无天日的货舱里数动物的毛皮,这些情况,他都不知道。

今日驾船的,便是王长生,在甲板上,郭东还遇到了一个人,林深。

林深是沈家堡船厂的管事,是沈继之从福建请来的大匠,但船厂只能造些小木船,郭东当初很失望,所以印象深刻。

上回,郭东去船厂想见他,没见着,这回,林深结束对海船起航前的最后一次检查,正要下船,却和郭东不期而遇。

林深个头不高,生得又黑又瘦,人却很精神。两人见过礼,便闲聊几句。

郭东问道:“林大哥,据说你老家是闵地的?”

“在下在福建出生,是地道的中土人士,幼时便随父母去南洋谋生,在泰西人的船厂做过工匠,幸得沈家看重,这才得以返回故国,公子年少有为,今后免不了请公子赐教。”

“林大哥太客气了,叫东哥就好,这样显得亲近。”

“好,东哥。”

林深哈哈大笑,说道:“那我便恭敬不如从命。”

林深自称在泰西人的船厂干过,郭东便试探地问起,现如今泰西人流行的海船样式。也是为解心中之惑,为什么沈家堡船厂只能做些小木船?

林深倒是答的干脆,说起泰西人时下普遍使用的盖伦船,长宽几何,自重多少,多大的排水量,连船头的茅厕位置都如数家珍,跟郭东在前世了解到的大差不差。

郭东顿时笑道:“如此说来,林大哥在沈家堡却是不能发挥自家的长处,因沈家堡的船厂只能造些小木船。”

郭东话里有话,倒是让林深愣了一下,心道,这位东哥怕是在怀疑自己的能力吧。

“我听说东哥在石庙也开了工厂,当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

林深看了一样郭东,又道:“造第一艘船,可不简单,首先得有个专用的造船码头,还有一应的造船用的工具物事,造船亦非一个人的事,需要诸多工匠协力配合,才能造出一艘船来,这样算下来,尤其是造第一艘船,可比买一艘船的花费要多上数倍,这也是当家的宁愿买,而不肯造的原因。”

“言之有理。”

郭东点了点头,又道:“据说闵地的郑家海贸做的很大,林大哥可有耳闻?”

“郑芝龙不仅在闵地,即使在南洋的华人中间,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下自然是知道的,其弟郑芝虎不久前来过沈家堡一趟,在下跟他在得月楼吃过酒,期间芝虎还说东哥年纪轻轻,却已是名满天下的郭老虎,哈哈。”

二人谈到南洋诸岛的地理风土人情,郭东倒也不怵,毕竟快递小哥也跟女友在前世也去过一次巴厘岛。

比如说起婆罗洲的食人部落如何野蛮,生吃人肉啦,天堂鸟如何漂亮啦,哪个什么岛上,鸟粪几十丈厚啦,等等。

在郭东的记忆中,南洋此时差不多给欧洲人瓜分完了,西班牙人占了吕宋,也就是后来的菲律宾,葡萄牙人占了马六甲,荷兰人占的最多,印尼以及马来西亚的大部分群岛。

郭东说的一些事,林深在南洋也没听说过,倒是被郭东说得一愣一愣的,不禁啧啧称奇。

“据说西班牙人在吕宋只有区区几千人,便能统治偌大一个吕宋,万历三十一年间,竟杀我华族两万余人,林大哥可曾听闻此事?”

“确有其事。”

林楚贞脸上顿时显出悲戚的表情,又道:“贼奸民,岂以贱民,兴动兵革?便是朝廷檄文所言,由此看来,朝廷向来视海外华族为海实在让人寒心啦。”

郭东对此事,也只是知道个大概,再次听林深说起,却是不胜唏嘘,神色萧索已极,叹道:“自从西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世界便进入大航海时代,西方诸国纷纷凭借坚船利炮,四处掠夺,奴役当地原住民,南洋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可叹明廷,自持老大帝国,固步自封,视海权无物,不思进取,长此以往,必遗祸子孙!”

.....北风劲吹,一号船杨帆起航,郭东临风伫立,看大海一望无际,波浪滔天,心中难免一番感慨。

今年是崇祯元年,公历一六二八年,已是到了年末。

自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迄今一百多年了,欧罗巴人的五月号已经到过美洲大陆,又返回欧罗巴,欧罗巴人对美洲大规模殖民的序幕已徐徐拉开。

有明一代,海禁是基本国策,片板不能下海,是朱元璋定下来的规矩,虽然后来有隆庆开关,中间反反复复,但朝廷对民间的海上贸易控制极其严苛,至今仍是如此。

在明初,三宝太监七下西洋,规模宏大,可以秒杀整个欧罗巴,仅在探索时期的航船,排水量杜伟与载重量均是哥伦布时期的十倍以上,在航海技术上,郑和使用的指南针结合牵星术天文导航,在当时也是最先进的航海技术。

可惜种花家因为深受儒家学说熏陶,太过‘温良恭俭让’,对世界是黑暗森林的本质认识不清,对海权全无慨念,从来没打算从实力地位出发,只是发展和藩国的邦交关系,对周边国家采取‘不侵占’的态度,试图构建一个有等级秩序、和谐的世界秩序。

在郑和船队的行驶过程中,出现任何东南亚、中东、非洲的土著国家,大明的任何一只船队在武力、军备、技术上都可以完全碾压。

只可惜,郑和的舰队只为彰皇权无边,威加四海,虽然也有贸易,贸易却没有为朝廷带来实际利益,最终变成朝廷不可承受之重,竟让朝廷自己给禁了。据说郑和宝船的图纸都让人给烧了。时下,已经甚少有人提及,便如一粒历史尘埃,随风而逝一般。

福建的郑家,之所以还能做海商,却是因为朝廷的水师名存实亡,控制能力衰落,只是无力控制,并非不想控制,既然无力控制,那就只好招抚,所以给了郑芝龙一个游击将军的军衔儿。

朱元璋大概认为中国地大物丰,什么都有,不需要从海外进口什么东西。事实上,即便在后世,也有学者认为,开海反而为大明的灭亡埋下巨大的隐患。

因为海贸只是大明单向对外输出商品,换回来的只如硬木、香料这样的少量奢侈品,更多的是白银。而白银的大量流入,一方面刺激工商业者更加扩大规模,粮食生产因此减少,二则物价上涨,特别是粮价上涨,土地兼并越演愈烈,种地的农民反而失去了土地,内患由此产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