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孤勇大明 > 第三十章 神奇的枪管

孤勇大明 第三十章 神奇的枪管

作者:熊猫千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57:59 来源:平板电子书

爆米花从来不是郭东的重点,火柴才是。

今日这么一爆,算算账,也赚不到多少银子,郭东已打定主意,以后改卖铁葫芦,把铁葫芦卖到全天下。

郭东有秘诀,不怕有人仿制,就算有人仿制,也只能用生铁水铸造,生铁的肯定比不上钢制的,可能爆不了几炮,就漏气了。

铁葫芦若是按50两一个,利润率在200%以上,一个月卖一台,就能维持石庙现在三十来号人的开销,够可以的了。

既然徐小公爷用了心思、要在江南独家经营,答应他也无妨,郭东猜测徐文爵的心态,他只是急于在父亲面前露一小手,以期得到父亲的认可,毕竟他刚刚进京见了皇帝,正式拿下魏国公世子的身份。

这也很正常,做儿子的总是渴望得到父亲的认可,即便是在大明朝也不例外。

生意谈完了,姜管事一脸的轻松,却向郭东慎重地介绍起柳先生。

“东哥,这位柳先生便是我江南大名鼎鼎的说书人柳敬亭...”

姜管事瞅着郭东,见郭东已是惊得张大了嘴,会心一笑,又道:“柳先生事先特地交待我不要多说,因他不想干扰我们的商谈,谁让他的名气那么大呢,哈哈哈。”

“嗨呀,前辈便是柳敬亭老先生?失敬失敬。”

郭东立刻站起来,再次拱手施礼,他不仅是惊讶,还有些激动,柳敬亭,活生生的一个历史文化名人,就站在他跟前,这感觉实在奇妙,就像历史正在眼前发生一般。

柳敬亭是很有名的古代人物,中学课本上有篇课文,是黄宗羲写的《柳敬亭传》,说的就是柳敬亭。

黄宗羲被后世誉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这么个大家竟然为柳敬亭一个说书的立传,足以说明柳敬亭说书说的真是好。

郭东对柳敬亭有些了解,知道这人,柳麻子,善说《岳飞传》、《三国演义》、《水浒传》,尤其以跳打水浒最为出名,据说他在南京说书,豪门大户都得提前十天预定,一两银子一场。

柳敬亭连连摆手,亦是笑道:“我到沈家堡来却是为了见见你这个神奇小子,老夫也算是见惯了奇人奇事的,见过你的水车,果然当世无双,担得起神奇二字。”

郭东老脸大红,心虚道:“谢柳前辈夸赞,小子还需努力。”

姜管事插话道:“听东哥口气,也是听过柳先生说书的?”

“那倒没有。”

郭东心下一惊,别光顾着激动,说露馅儿了,稍顿又道:“可我师父却是听过的,师父说他听柳前辈的《岳飞传》,每发一声,使人闻之,或如刀剑铁骑,飒然浮空,或如风号雨泣,鸟悲野骇,亡国之恨顿生。我师父说柳先生是有家国情怀的,他当时听得亦是热血沸腾,只恨自己空有报国之心,却不能上阵杀敌。”

郭东就一个记性好,上高中的时候,老师要求背诵黄宗羲的《柳敬亭传》,郭东当时能背,到现在竟然还没忘,拿来商业互吹正合适。

柳敬亭和姜管事一听,却是相互看了一眼,郭东嘴里的溢美之词,是他们没听说过的,郭东这人年纪轻轻,本事却不小,他们都见识过了,他还有个文采斐然的师父,当真是名师出高徒哇。

殊不知,这话是黄宗羲说的,黄宗羲是经文大家,不仅是赞美,还有点评,点评得很到位,绝非空泛的溢美之词。

柳敬亭听着也是很受用,对郭东更是高看一眼,却是摆手道:“东哥,今日在鱼市扮老虎也堪称绝妙,老夫自愧不如也。”

郭东赧然,心下寻思,既然柳敬亭到了石庙,何不请他也说个书,让石庙的工人们也乐呵乐呵,这算是个团队建设活动,可增加团队的凝聚力。

郭东一提,柳敬亭果然爽快答应,姜管事还要在沈家堡逗留一日,说好柳敬亭明日到石庙来,说上一场,郭东认真地付了一两银子,柳敬亭也没有拒绝。

柳敬亭习惯这样,一路旅行,算是采风,一路说书,又能把银子挣了,多好的职业啊,就是脸晒得有些黑。

郭东送走姜管事和柳敬亭,便窝在屋子里,逗着雪球,又画开了。

这一回,他画的竟然是一只奇怪的手枪。

郭东记得小时候,见人玩过一种自制的玩具枪。枪管很古怪,是一节一节的,就是把自行车的链条给拆了,拆成一节一节的链节,把链节外面的两块挡片儿去掉,只留下带着两个孔的中间部分,然后把链节排成一排,扎紧了,这样就形成了两个孔洞,上面的孔洞插进去一根辐条,用来取直定位,下面的孔洞则充当枪管儿。

药是普通鞭炮用药,取木螺丝有冒的一截,用榔头敲成一个很小的圆锥体,充当子弹,有数丈的射程,可打树上的小鸟,很神奇吧?

郭东瞧人家玩儿得起劲,也想拿来试一试,偏偏人家不让他玩儿,这事儿让郭东一直耿耿于怀,所以记得特别清楚。

现在有了机会,反正当世缺乏钻孔枪管技术,锻造的枪管又极易炸膛,何不另辟蹊径,做出个节状的枪管试一试。

之所以要用节状结构,是因为长的枪管儿无法钻孔,若足够短,其实是可以用人工来钻的,两头钻,然后用专门的锉刀去膛内孔,然后,节与节之间就像搭乐高,一个套一个地连接起来。

郭东设计了三个孔,中间是个大孔,用作枪管儿,一上一下两个小孔,用来取直,且把每个管节儿挤压在一起,不使之松动。

郭东要建立自己的钳工队伍,就让他们拿这个练练手,就算不成功,也没什么损失。

到了第二天,一大早,郭东就让人把新宅子的堂屋清理一空,在正中摆放一桌一椅,桌上备下一壶茶,让方立春把他的人都叫来,就当给他们放上半天假。

日上三竿,二里巷的人也不知听谁、说柳麻子要在石庙说书,不少人也赶了来,把个堂屋挤得水泄不通。

柳敬亭如约而至,手里折扇拿着,在椅子上坐下,醒木一拍,说了起来。

“诸位,沈家堡这地方好啊。”

柳敬亭的声音有些沙哑,身体前倾,神秘兮兮地看向台下,说道:“沈家堡这地方不仅好,它还怪,因为沈家堡有只老虎...”

台下众人不解其意,有些懵逼。

柳敬亭接着说:“诸位且看...”这么说着,柳敬亭站起身,竟然唱了起来。

“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一只没有尾巴,一只没有耳朵,真奇怪...”

郭东在鱼市扮老虎的事儿已经传遍了沈家堡,台下众人醒悟过来,原来柳敬亭说的正是郭东,连郭东的声音都模仿得惟妙惟肖,顿时哄堂大笑。

郭东在鱼市扮老虎,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这下柳敬亭给瞧去了,成了他说书的佐料。

柳敬亭不仅唱,他还跳,一只手还屁股后面扇啊扇的,就当是个尾巴,那模样更像个袋鼠,台下的人笑得前仰后合,郭东坐在那里,别提多尬了。

柳敬亭唱完了,不算完,还给大伙儿出了题儿,“诸位,你们说着两只虎里,哪一个是东哥,是有尾巴的,还是没耳朵的?”

台下顿时疯狂了,大声喊叫自己的答案,有尾巴的,没耳朵的,没尾巴的,有耳朵的,果然脑筋急转弯的题儿不好答。

答案都让他们给说完了,正确答案当然是有尾巴的,因为郭东当初是摘了根柳条插在后腰上的,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柳敬亭看事儿的角度实在刁钻,观察得也很细致。

书归正传,柳敬亭接着说,说的正是武松景阳冈打虎。

“话说那武松武二郎别了宋江,来到阳谷县的地界儿,到了晌午,腹中饥渴,望见前面一个酒店,挑着一面招旗,上头写着‘三碗不过岗’五个大字,武松进得店内,发现店里无人,便叫了一声,店家何在.....”

武松这一嗓子,跟炸雷似的,把个窗子都震得哔哔啵啵,台下众人亦是一阵骇然。

说书的讲究嘴到,眼到,手到,声也得到,郭东在台下坐着,心里也是感叹,柳麻子不愧是大明说书第一人,手眼身法步都十分到位。

“....武松一手抓住老虎的顶花皮,一手高高举起正待要打,这时候,武松却道,且慢,让我看看这老虎有没有耳朵,没有耳朵的那是沈家堡的东哥,东哥那么可爱,我可不能打....”

柳敬亭说得正起劲,台下众人听得也是如痴如醉,没想到他突然来这么一手,众人都觉得这个塞儿加得好,又是一阵哄堂大笑。

古代说书人若是被豪门大户请了去,经常来这么一出,以此来讨主家的欢喜,或者换个说法,是向主家表示致敬,柳敬亭给郭东的待遇很高了。

.....隔了一日,姜管事诸事处理已毕,他们二人带着铁葫芦,乘船要离开沈家堡。

柳敬亭是郭东在大明见过的第一个大人物,自然要到码头相送,以表敬意。

姜管事笑道:“柳先生说,以后再说武松打虎,都要加上你郭东扮老虎这段儿,这回你东哥怕是要在江南声名鹊起了。”

“柳先生,小子愧不敢当啊。”郭东红脸道。

柳敬亭捋着胡须,说道:“武松打虎是英雄,但打虎的未必都是英雄,我柳麻子看人一向有准儿,你在石庙为流民建房子,还请他们来听书,难能可贵啊,他日必有大成。”

“前辈谬赞,小子汗颜。”

郭东脸更红了,连连作揖,又道:“送君千里总有一别,两位前辈一路顺风。”

“后会有期。”

说是后会有期,却不知这一别是否还会见面,郭东瞧着地上落下枯黄的树叶,眼下已是深秋时节,想到柳敬亭被后世誉为‘闹是说书人,乱世忠国魂’,他人倒是长寿,活到八十多岁,晚年穷困潦倒,想到这些,心里竟有些伤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