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从街亭开始 > 第210章 杨威公累杀三军也!(求订阅,推荐票!)

故道。

“什么?!粮草运到陇右了!”

李严的眼睛顿时瞪得溜圆,随后那布满皱纹的脸上多出了些许愠色,这到底是谁干的?

“千真万确,原本运往陈仓的粮草,运到陇右了……”

负责转运陈仓粮草事务的司盐校尉岑述很是确定地对李严说道。

刹那间,李严紧拧着眉头,他的脸上露出一丝不满的意味。

随后, 他抬头看向身后同样满脸愤怒的阎宇淡淡道:“文平,尔即刻快马加鞭赶至冀县,去问问丞相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原本运到陈仓的粮草,为何突然跑到了陇右。”

“唯!”阎宇此刻恨不得要扒了督粮官的皮,他愤愤地说道, “若是让我知道是那杨仪所为,我定不饶他!”

其实李严也已经猜出这件事情到底是谁做的了, 但他还不能发作,如果轻易发作,就凭杨仪的性子,很有可能会纠集那些朝中与自己敌对的那些朝臣再生是非。

自己本就在他们的眼里是个罪人,若是公然与杨仪这群人展开正面对抗,那他是一定不会占得半点便宜的。

更何况,虽然诸葛亮并没有想拔除自己的想法,但很难想象他会不会默许杨仪来制衡自己的行为,因此,李严还是要多加小心,谨慎为之。

“不,文平此言差矣。”李严摇了摇头,“就因这件事而与那些人公然对抗,于我不利姑且不说,若尔贸然行事,那会毁了汝一生仕途的。”

看着眼前面容憔悴的李严,阎宇重重点头道:“嗯,那末将去也。”

希律律——

驾——

阎宇紧拽缰绳调转马头向西北方向疾驰而去。

望着他离去的身影, 李严沉着表情喃喃道:“杨威公所为之事, 累杀三军也……”

………

陈仓栈道仍然激战正酣,得知李严所部已赶到故道附近,王平当即下令依托栈道地势补充体力,等待友军增援。

由于他们的粮草已经中断数日,只能以山间的野草、野味为食,甚至有将领提议夜袭陈仓粮库,但却被王平一口否决了。

原因很简单,他们现在能够依托的就只有身后的栈道,如果贸然出击夺取军粮,那难免会造成极大的伤亡。

“唔……又是野菜……”

“粮草何时能到啊……”

“再挺挺,江州援军即将赶至此处。”

“真的吗!?”

听到江州军即将增援的消息,这些饿得直不起腰来的将士们几乎一同抬起头来望向站在他们中间的王平。

“嗯,江州援军赶至此处,便是我军夺取陈仓城的机会。”

王平说这些话其实也是在稳定军心,当江州军探马前来告知他的那一刻,他就已经做好了准备。

果不其然,李严根本就没带多少粮草,甚至都不够他们一支军队吃的,但问题来了,到底是谁送的粮草?

踏踏踏——

很快, 前方来报。

“将军,陈仓守军避战不出,胡遵经此一战身受重伤,恐难再战,城中兵少,郝昭下令不许开城迎敌,意欲消耗我军。”

听到这些话,一向沉稳的王平顿时上前,但很快却又恢复冷静,他盯着眼前的斥候淡淡道:“再探再报。”

“唯!”斥候得令即刻动身,直到消失在他们的视线之中。

而望着斥候离去的身影,王平驻足栈道桥头咂了咂嘴,打消耗战,这是他们的劣势,郝昭利用他们人多粮少的劣势来展开消耗战术,这谁能受得了?

“………”

“来人,派几个人去冀县催促丞相,让他们能否再转运来些粮草,江州军皆是精锐,所用粮草量必定大于寻常军队,两军并一军,粮草肯定不够我军所用。”

王平看着周遭围过来的将军们颇为详细地分析道:“不仅如此,陈仓易守难攻,郝昭又是一员悍将,且把城池用鹿砦、拒马围了个水泄不通,消耗战于我不利。”

众人听完此言深以为然,他们彼此之间互相表示王平的分析很有道理,的确应该向冀县方面请求粮草补给。

紧接着,他看向周围的将官与亲兵,然后叫了几个自己最信任的人嘱托两句,并将自己的佩剑交给其中一人,让他们以此为信物,返回冀县寻找丞相请求粮草增援。

要知道这把剑是去年街亭之战后,诸葛亮亲自下令铸造的精铁剑,并将此剑赠送给他,称之为寒光。

…………

冀县府衙。

因为杨仪的祸事,诸葛亮将其督粮官的职务撤去,转而以邓芝出任督粮官,全权负责前线军粮输送事务。

并把原本应该送到陈仓的粮草送出冀县,向陈仓栈道转运而去。

站在这里的将领们满脸惊愕,没有想到杨仪居然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难道他把那一万大汉将士视若无物了吗?

“丞相,下官提议,应当严惩杨仪!”

车骑将军刘琰这时走上前来向坐在上位有些消瘦的诸葛亮拱手谏言道。

而有些与杨仪交恶的官吏态度更甚,并以他们的身家性命担保,请求丞相罢免并流放杨仪,其中最积极的当属丞相主簿杨戏

知道杨戏的人,也必然知道他后来所写的《季汉辅臣赞》,上面对杨仪的评价可谓是极其恶劣:威公狷狭,取异众人;闲则及理,逼则伤侵,舍顺入凶,《大易》之云。

杨仪其人,以功名利禄为先,无论是谁挡在他的身前,他都要将其拼命地踢开。

诸如像诸葛亮去世后,魏延被诬陷反叛,朝廷以杨仪为平叛之将,杀死魏延后,自以为功劳卓著,应当能够接替丞相的位置,结果却选择了蒋琬当尚书令,原因很简单,诸葛亮生前评价他性情急躁狭隘不能担当大事,遂以敦厚忠贤的蒋琬为尚书令。

结果杨仪因为只是当了个中军师而郁郁寡欢,整日饮酒贬斥朝政,最后因言辞过激,朝廷下诏要逮捕他,杨仪无奈自杀。

“丞相,杨威公虽才干出众,但却常常不能与武将相处,我等早已忍耐多时,难道我等武将,便不是大汉之臣了吗!?”

随着处理杨仪的呼声越来越高,诸葛亮那张低沉的脸庞变得更为忧愁,他不是不想处理这件事,而是觉得杨仪才干出众,应该给他一次机会。

但眼前的将吏却表露出一种极其排斥的态度,根本不让自己为杨仪开脱,于是他便令道:“着令,遣杨仪返回成都闭门思过,罢免他一切官职,停止发放他的俸禄,直到其迷途知返为止!”

建兴七年,丞相府长史仪大过,众吏劝相罢免其职,奈何遂从。——新《三国志·诸葛亮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