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从街亭开始 > 第118章 制衡

三国:从街亭开始 第118章 制衡

作者:万物为灵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57:21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七日后,汉中府衙。

这里与前些日子的气氛相比,少了些荒凉,多了些热闹。

放眼望去,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映入眼中:魏延、赵云、吴班……

他们接到诸葛亮的命令后,没有任何犹豫停歇,在短短三天时间就完成了任务。

啁啾啁啾——

鸟儿挂枝头, 啼鸣迎功臣。

此刻,站在府衙之中的诸多汉将脸上挂满了笑容与轻松,心想这次的事务终于结束,可算能够启程班师领受封赏了。

对于这群从戎之将,没有什么东西要比朝廷的封赏更好,丰厚的赏赐、应有的权力,这才是他们所津津乐道的东西。

想着能够班师回朝, 他们那躁动的内心就有些忍耐不住了,于是趁着丞相还没回来,就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彼此赏赐。

只听魏延声音铿锵有力,在这府中他的说话声是最大的,说他功不在北伐,而在治水,怎么也得把他凉州刺史的官职迁到雍州刺史。

“陇右治水,若无我魏延主持布局,恐怕大汉本次北伐战果,终将是功亏一篑,诸君说,对也不对?”

“文长公所言甚是也!”马岱笑了笑,他与魏延的关系还算不错,但说到这个份上,好像真的没有什么可反驳的,毕竟这次主持治水的将吏是他。

而这时吴班站了出来,说他在豲道统军阻击徐邈数天数夜,人都快被打没了,他还在城池继续坚守。

“要是论功行赏, 那可得把我等镇守豲道将士记上一笔, 凉州军之强悍,诸君可是没有感受过……”

正当他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自己未来回朝能够得到的封赏官职的那一刻,府外忽然闪出一人,这是他们没有注意到的。

他与身后几个官吏直挺挺地站在府衙台阶下面,没有发出任何声音,只是静静地听着府中将领口中的滔滔不绝。

“丞相,这……”

其中,跟在诸葛亮身边的司马费诗听着府中嘈杂的声音,他那轻松愉快的表情骤然变得紧张忐忑。

站在众人身前的诸葛亮手执羽扇,顶着天空那毒辣的阳光,自己却丝毫没有感觉到炎热。

因为他穿的那身鹤氅散热……

但是费诗等人却叫苦不迭,他们身着蜀锦红底官袍,冒着炎热的天气站在外面,豆大的汗珠瞬间打湿了身子。

“无妨,且听听众将心里如何想的,再根据彼等功绩——论功行赏。”

只听府中又传来一阵声音,那是杨仪怒怼马岱的叫嚣声, 说他没资格掺乎封赏的事情。

攻打陇西一个月都没打下来, 最后还是李休挡住张郃大军,迫使游楚投降才把整个陇西郡拿下来的。

其中阵亡将士就多达两千余人,要知道这两千多人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汉要失去两千多人的战斗力。

更何况,他在冀县惹起闹剧事端,这件事情他们还没找他算账呢,还提封赏的事情,简直令人感到耻辱。

以上,全都是杨仪的一家之言,站在他另一侧的魏延起初笑呵呵地和他们滔滔不绝,但听到杨仪的话却是气不打一处来。

“杨仪!汝有完没完!!”

谷靟

唰——

这时,魏延实在是听不下去他的讥讽之语,于是便拔出佩刀直指眼前杨仪,脸上那轻松愉快的表情顿时荡然无存。

“哼,魏延!难道尔就不怕丞相治罪吗?!”杨仪不再惧怕魏延的恐吓,反而搬出丞相想使其让步。

可魏延又岂是被吓大的,并对杨仪恶狠狠地说了一句:

“老子死都不怕,即使是丞相于此处,也不会让尔如此贬低嘲讽大汉将军!伯瞻全家被灭,仅此几人存活,汝还想如何!”

“文长公!不必如此……”马岱这时走上前来拽着魏延的身体,并在其耳旁小声说道,“没有必要与其直接冲突。”

而这时,一直站在门外的诸葛亮听魏延对杨仪动了刀,他的表情有些紧张,但转念一想有众人阻拦,应该没有大碍。

于是他与身后几个将吏抬步上阶,丞相的身影在他们的背后缓缓出现,而魏延右眼余光注意到了门口有人,却并未收刀。

“文长,把刀收起来!”

站在门口的诸葛亮见此情形,左右将领都保持一种紧张而又不敢去劝阻的状态,只有马岱抓住他的肩膀想让其把刀放下好好说。

其中,一直站在武将队列里的李休没有说话的原因很简单,他暂时还不想与这些将领们有直接的正面联系。

而且他们的底细诸葛亮并未向他公开,所以贸然出手很有可能会坏了他前些日子与丞相交谈的结果,因此当下观望情况是最稳妥的办法。

“哼!”魏延听着诸葛亮一声训喝,他将握在右手的刀收回了刀鞘之中,但表情却依然是厌恶无比,“若非丞相,今日必取汝之小命!”

他的话很简单,要不是看在丞相的面子上,今天不杀了你杨仪难解我心头之恨。

紧接着,魏延与马岱回到彼此位置上,诸葛亮的表情颇为凝重,面对这样的情况,谁会高兴得起来。

看来如果不处理这件事情,未来的魏延与杨仪肯定会因此而大打出手,甚至不死不休。

踏踏踏——

诸葛亮带着费诗、梁虔等官吏挪步上前,他那身洁白如雪的鹤氅在所有人看来都代表着与众不同。

或许这就是大汉的统帅独有的装扮。

他走到正堂案前坐了下来,眼神余光掠过右边生着闷气的魏延,又挪动脑袋看向趾高气扬的杨仪。

“封赏之事,本相自有分寸,但唯独魏延与杨仪二人之事,本相不得不当着诸君面前谈上一谈!”

众将听到他这番话,心里头顿时一紧,然后纷纷挺直身子转向坐在正堂上的诸葛亮。

所有人都没有说话,只有杨仪在这座府衙向诸葛亮高声诉苦,说自己并没有说什么,就被魏延一顿狂骂的话。

“威公,方才在门外,本相可是听得清清楚楚!汝嘲讽伯瞻,乃是为何?若非彼等将军,大汉北伐从何谈起?!”

“丞相此言有理,末将请君免去杨仪参军之职,趁早回去当文官,莫要参与军事!”魏延听诸葛亮的话顿时有了主心骨,于是趁机要把杨仪踢出这里。

但他也没有偏袒魏延,并且还训斥他把性格收敛一些,日后大汉北伐还要仰仗他的力量,这样骄傲狂放,怎么托付?

这历历在目的场景,站在其中的李休不会忘记,因为这是在给他一个新的引导,那就是——制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