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陛下何故造反 > 第492章 中原最后一战

陛下何故造反 第492章 中原最后一战

作者:竹杖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56: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荀家等中原大家族也无法挽回局面,许多他们掌控下的小家族也投向了白广琪。

等他们聚集了诸多诸侯之力才勉强能打一点儿反击战,可是在他们眼中的庞然大物,却被大凉军压着打。

据说扬州之战也已经逆转,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异邦人,已经被大凉军击溃了。

几个诸侯明白他们已经完全丧失了争霸天下的资格,只能起点儿别的心思。

其中,荀家等大家族是反应最快的。

荀老爷子看着自己最宝贝的长孙女:“凤儿啊,难道真要这么做吗?据说朝廷的新政,对咱们这种大世家很不待见呀,将来被朝廷重得天下,咱们没好日子过呀!”

荀凤坚持着道:“自冀州之战后,天下的形势已经非常明确,我们不需要再抱有侥幸心理了。”

“此时投靠朝廷,固然会严重损害我荀家的利益,但乱世之时,能先求存就好了,只有活下来才有翻身之望。”

荀凤以极大的魄力与手腕,统一了荀家的意见。

她代表着荀家与部分抱持同样想法的家族向朝廷表达了他们的态度。

中原家族,已经无意也不配与朝廷为敌,请朝廷原谅他们以往的不忠,再次接纳他们。

而他们手上唯一的筹码,就是在中原之战中,完全站到朝廷的一方。他们不但能说服许多中小诸侯直接向朝廷投降,也能在中原战场支援大凉军对付冀州军。

这下子,整个中原形势变得更加明了了。

基本就要看大凉军南北夹攻之后,能否直接击溃白广琪的残余力量。

只要此战得胜,那么大凉就大体上做到重新一统,只剩下像益州和幽州那等边角之地,要么中原稳定之后,再分出大军平定。

假如他们自己识相,说不定会主动派出使者向朝廷请降。

众人的目光再次集中于中原,集中在这个不知多少次决定天下归属的舞台。

易安在北线其实分不出太多的兵力,他需要快速稳固冀州,压制当地世家大族,同时还要防范着北部的幽州。

而项阳击破吴郡之后,持续北进,从背后给予致命的一击,将葛布兰军全部击溃,这下子南方再无后顾之忧。

大凉军将扬州、荆州与徐州南部所有的可调动兵力集中起来,集合了足足六万大军北上,面对的则是三十万冀州军。

这一战,很可能是中原之地最后之战了。

豫州等地的诸侯其实也有想浑水摸鱼的,可是他们刚刚动作,就受到大凉军的迎头一击,紧接着发现同为豫州诸侯,竟然早有人投靠了朝廷,反过来针对起他们来了。

这些诸侯自然不会先打起来,他们反而安静下来,等待着大凉军与冀州军的胜负。

白广琪虽然也有相当的觉悟,可是,他已经很了解大凉军的战力与手段,此时根本不敢主动对大凉军发起攻击。

大凉军需要主动对冀州军发起进攻,让对方拥有防守之利,可是,也使得他们能在中原战场上来去自如。

特别是大凉军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探子已经监控到了豫州的情况,更不需要担心有敌人突然从背后杀出来。

目前的冀州军,都集中在东郡等几座大城之中。

回到了中原战场,大凉军就无法得到水军的强力支援了。只能靠着陆军自己与役夫,强行运送火炮。

好在现在他们只有一处战场,各种物资都能集中起来使用。

项阳先给大河以北的易安军送了个消息。

赵泉立即趁着敌人不敢离城的时候,在大河上水军的掩护下强渡大河。

易安亲自坐镇于冀州,依然调拨出两千骑兵支援主战场。

项阳与赵泉之间,也有一年多没有见面了,此刻相见分外亲热,也使得士气更加高涨。

连远在凉州的赵泉都已经领军前来,更可见大凉王朝的形势已经有多么好了。

赵泉带领骑兵,纵横于兖州之地,压迫着冀州军难以在野外行军,而大凉军把主要的军力集中到了东郡城,甚至懒得在其他中小的城池浪费时间。

东郡城虽是兖州治所之城,可是不管它多么城池坚固,面对着已经集中起兵力,拥有数十门火炮的大凉军,下场已经注定了。

当白广琪看到远处的大凉军排着整齐的阵列向东郡城靠近,他也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误,这时的他,又急切地派出兵力,冲到城外,想要先一步挡住大凉军。

可是,当大凉军排好阵列之后,其实不论他们做何选择意义都不大了。

那些火炮固然能直接对准城墙开轰,同样也能对野外的战场形成覆盖式射击!

接连的轰鸣声,引发了层层爆炸,不断向前上远距离上延伸,把冒然冲过来的敌军进攻直接炸崩,炸得他们抱头鼠蹿。

攻城战前的一幕,非但无法阻止大凉军的进攻,反而影响了冀州军的士气。

白广琪只能打消念头,领军死守城池,转而开始期望着其他方向派来的援军。

大凉军的进攻,却是近在眼前的。

有了进攻吴郡、魏郡等战的经验,大凉军对攻城战已经有相当的把握。

项阳心目中的火炮,是在野战之中能进行充分的火力打击,但很显然,到现在为止,火炮改变战争状态最大的,还是攻城战。

扣除掉防范其他方向与城池的军队,大凉军集中了三万五千大军于此,全都集中在南方的方向,阵列于火炮之后,静等着东郡城的城墙崩溃掉。

这种攻城方法,冀州军也是从来没有见识过的,对他们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威压。

在他们眼中,大凉军摆出这种进攻架式,好像在“等待”着他们的崩溃或者投降一般。

然后,就是接连两天的轰击。

处在城内的冀州军,只觉得自己的脑袋都要裂开了,根本不知道大凉军的火炮什么时候能消耗完。

直到在众将士的惊呼之中,整个南方的城墙完全垮掉!

其实哪怕是外围城墙全部垮掉,也不代表大战已经决定了胜负。

可是,多次攻城战已经证明了,处于“守城方”的军队,对于城墙的心理依

(本章未完,请翻页)

赖性是极大的。

当攻城方不付出任何伤亡代价就把他们的城墙打垮了,会产生强烈的心理震慑造成他们的崩溃。

别说普通将士了,就算是白广琪自己,也难以接受这样的局面。

可是,大凉军没有给他们稳固军心的机会,直接推着火炮继续向前推进。

大凉军与刚才的阵列唯一区别就是,有八千步军方阵移到了火炮之前,防止敌人直接威胁到火炮阵列。

巨大威力的轰炸依次向城内延伸。

大凉军在这中原“最后一战”中表现出了财大气粗的底气,竟是想靠着远程攻击就直接毁掉所有的敌人。

当然了,依照着项阳的命令,他们还是有意避开了民居的主要所在。

白广琪再也不能守在城中等死了,即使是他躲到城守府的最深处,也不可能靠那些土瓦房顶住大凉军的火炮啊。

带着近乎绝望的心情,冀州军发起了最后的冲锋,希望能在近距离作战中,抵消掉大凉军的火炮威力,尽可能地给大凉军造成杀伤甚至将他们击败。

可是,冀州军最后的冲锋,对大凉军根本没有造成太大的威胁。

因为在这种时刻,白广琪能汇聚起来迎着大凉军冲锋的兵力,十不存一。

更多的将士,早就失去了必胜的信心,趁乱之时已经从东郡城的东、北、西三门逃亡出去了。

而白广琪亲自冲锋的道路上,还要先被调整射击高度的大凉火炮先轰一轮,最后剩下的威力可想而知。

白广琪更是倒霉透顶。

到最后,他都没有得到与大凉军正面交手的机会,在领军向前冲锋的半路上,已经被大凉军火炮给轰上了天,死得一点儿都不壮烈。

项阳等人甚至还不知道他们已经靠着火炮轰死了敌军主帅,依然抱着沉稳的节奏发起进攻,直到最后都没有翻出白广琪的影子,靠着审问部分俘虏才搞明白了,白广琪已经死了好几个时辰。

东郡之战,持续了不足三天时间就结束,大凉军的胜利并没有出乎很多人的预料,但是他们没想到大凉军经历这种规模的“决战”之后,依然保存着相当的战力。

只要那个皇帝想战,他就能立即带领大军对豫州与青州的小诸侯们发起毁灭性的进攻。

到了这一步,谁都明白该怎么做了。而早就已经举族做出归降决策的荀家等家族,更是占得先机,可以反过来为朝廷作出“指引”。

朝廷之前并没有插足中原,所以正需要这些早一步投靠表达忠诚的家族,说明哪些势力值得依靠,哪些势力又对朝廷抱有不满,这中间,可是大有操作的余地。

大凉朝廷自陛下新政之后,一直对大世家进行打压,消除他们的影响力,可是现在荀家等势力还是借着帮助朝廷稳定中原的机会,暂时站稳脚跟,不至于担心有灭族之祸。

当然,他们的脱险,是建立在许多家族被朝廷连根拔起的基础之上,那些倒霉的家族成为了其他势力的警醒明灯,让中原之地,再有深厚影响力的家族也不敢违逆朝廷的意志。

(本章完)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