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晋末春秋 > 末世京华 厚赏•下

晋末春秋 末世京华 厚赏•下

作者:纸上绘人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55: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且说那宫胜一路回了自家在宜春里的小宅子,卸了甲,换了日常的宽袖布衣去临街的铺子里洒几个银钱,吃了一碗的云吞先裹了腹。

饭饱之后,宫胜寻思着不忙去太仆府那里报到,文书呈递毕竟不会那么快,反正无事可做,于是他宫将军决定逛街去也。

北去宜春里是城东郭小市,所以说小市只是和城西的大市西市相较而言。其实小市一点也不小,守着洛阳城东,东面青、兖、徐、扬、冀、幽六州商旅,尤其是当初杜武库主持修建的富平津黄河大桥也在洛阳东边,这小小的小市想不繁华也是不能。当然小市也叫做东市,或者从它的官名叫做朝阳街。

宫胜一路边走边看,小石街的石板还是坑坑洼洼,当今河南尹乐广治下的路政从来都不肯认真打理东市的路面。

宫胜随意一脚踢飞一块石头。那石子骨碌碌的一路小跑,啪,撞上了人,一个横卧路边的饿汉。那饿汉睁了眼看看宫胜,眼睛里满是浑浊,然后他又蜷了蜷腿,双臂搂在一起,挪开了目光看着一旁的云吞铺子发呆,目光很呆滞。

穷人阿。。。宫胜感慨着离开。

“包子便宜了,便宜了。”小二的吆喝声间或响起,伙计一早摊开了店铺前的小饭桌,身后挂着的匾额上写的是“三哥包子铺”,宫胜并不停留,继续向前去。

前方的茶馆还没开张,写着“大碗茶”几个字的布旗无精打采的悬在屋檐上伸出的杆子上,狮子头衔着的铜环把手安静的等着敲门的人。

左面是丝绸铺子,牌匾上落着“锦绣人间”四个龙飞凤舞的大字,字写的有些刚健,像是刀枪出鞘,不过普通百姓也没这份书法的眼力。一样的打烊中,毕竟丝绸这生意也和茶水一样,大早上的没什么人光顾。

继续向前,又是几家张罗营生的小馆子,并州的刀削面,宁州的米线,益州的云吞,豫州的面片,雍州的饺子,凉州的拉面,扬州的炒饭,冀州的火烧,兖州的烧卖,青州的煎饼,应有尽有,琳琅满目。

“拉面勒,拉面勒”,那店门口的师傅一边双手上下左右的甩着面,一边吆喝着台词,当然主要是靠师傅的一手功夫揽客。

后面一家是经营刀削面的,师傅一手提了长长的面带子垂在热腾腾的大锅上方,一手用刀一片一片的把面带子片下来落到煮开了的锅里面。

凉州面和并州面这是打起了擂台,两位师傅早就交手不知多少次了,通常也不过是互有胜负,总是难分个高下出来。

一路走走停停,过了运河,就来到了典巷。

所谓典巷就是典当巷子,顾名思义而已。最初是朝廷设置,本是帮助百姓周转一下资金,于是朝廷官员、士林名流纷纷解囊设立典当行。洛阳的道人、僧人也在此设立典当行,算是积一桩公德善果。

然而事有不谐,渐渐的这典当行业也变成了一门赚钱的营生,家家都是吃人不吐骨头的黑店。商家开的吃人,贵人开的吃人,官员开的吃人,朝廷开的吃人,出家人开的还是吃人。

菩萨脸孔阎王心,当儿当女当媳妇,这就是老百姓口口相传的典巷。

宫胜在典巷漫步,两侧的当铺或大或小,制式却大多显得质朴。招牌上写着“普度众生、慈悲为怀”的,那是佛教徒开的;那些招牌上写“又借有贷、福祸相倚”的,当然是玄流人物开设的;如果牌匾上写了“泽被苍生、正大光明”的字样,那么当是朝廷开设的老字号。凡此总总,不一而足,典当行业在如今大晋之盛,不愧为盛世第一等行业。

大清早的,宫胜已经吃的很饱,但在这大晋盛世却总有些人一早儿就揭不开锅了。不远处一家典当行的门口,正上演了一出好戏。

宫胜走过去看见,一个年轻的男人个子高高瘦瘦的,一脸的猥琐,穿着一件洗的发白的粗布衣,站在典当行的门口正在和一身灰色长褂的伙计交接。

那年轻男人拿出一块玉质的物品问伙计:“师傅,您看我这祖传的玉符,您看这能压多少钱?”

宫胜看见那男的脚上的鞋已经破了边,家境必然是很困窘了。

那伙计抱着双臂歪着头看了看,然后摇头说:“嗯,这成色真是,真是不太好,品质在那呢,差不多一贯钱。”

那男的哆嗦了一下问伙计:“大哥,您看能不能多点?”

伙计摇头说:“兄弟,就你这玉,你去别人家,顶多给你八百,我看你人还行,就觉得你能还上,我作价给你一千,不然你去别人家看看,你看他们给你估多少。”

伙计心理却在想着:嘿,都是道上混的,特么还想着抬价,也不照镜子看看,娘的,给你一贯钱,老子再卖个二三两银子就稳赚不赔了。(一两银子=一贯钱=一千文钱)

那男的看看手里的玉符,咬咬牙问伙计:“可以典人吗?”

伙计一愣,这小子上道啊,然后换了笑脸说:“那要看你典出什么人了。”

那男的咬着牙继续说:“我家里婆娘,十七,去年刚过的门,没生养过,哥,你看能压多少钱?”

伙计神情平静,但眼睛里有忍不住的莫名得意神色,他对那男的说:“年轻的小娘当然是可以典的,不过呢,要看成色,一般上品一二百两银子,中品四五十两银子,下品就只得十贯二十贯钱了,你家的婆娘还没生养过,估计怎么也在中品。”

小娘子当然可以出典呀,卖到宜春院里也是不亏。就算赎回去了,质压的时候吃用我的,我用用小娘子的身子有何不可?虽然肉要给老板吃,自己还是能喝汤的嘛。伙计看着那来客目光自然的柔和起来,心理盘算起他家婆娘成色如何,床上摆布起来如何。

那男的再次哆嗦起来:“有五十两?”

伙计笑道:“要是中上品也就是四品才有五十两的价格。”

嘿,四品的货转手出去就是一百两,中间还能自己玩玩过瘾,伙计心里面偷着笑。

婷婷呀,别怪我,咱家穷,我欠了这么多钱,不卖了你怎么还呢?你身子真的不错,人也温顺,但我养不起你了,你带来的那点嫁妆才二十两银子,根本不够家里花的,不是我的错,我必须卖了你换钱!

只听那男的说“哥,你等我,我这就回家带我婆娘来,您给我看看她值什么价钱。”

只听那伙计说“好说,好说,你尽快,今儿我当值,别人未必给你这么公道的价格。”

伙计阴笑着,心理在想:快点带你女人来,老子真特么想当着你面验货,看你啥反映,哈哈哈哈。

此时宫胜已经走开了,他并没有再看下去,左右是要卖老婆的,这在大晋盛世不稀奇,真实的老百姓就是这样,名士们吹鼓的所谓比拟唐虞的德政,反正他宫胜行走人间二十载是没见过的。

到了午时,回到家中赋闲的宫胜听得门被拍的框框响。

“应龙,应龙,在呀?”

听那声音就知道是射声营功曹从事公孙策到了。

宫胜开了门,果然是公孙策。

“吃了没呢?”

“没,正愁吃什么呢。”

公孙策一手勾着宫胜的肩膀说:“走,一起,已经约了义元。”

公孙策与宫胜边走边说,“听说昨晚是你擒了贾南风”,公孙策说着对宫胜竖起大拇指一比,“厉害!”

宫胜一笑:“嘿,这个倒是真的,但你说大功?”,他摇摇头,那意思显然功劳可是谈不上。

“怎么,没挪窝吗?好处落别人头上了?”

“挪了,放心,嘿,被一脚踢出翊军营了。”

“卸磨杀驴呀,你被踢哪去了?”

“弼马温,怎么样?挺大一个官呢。”

两人一路闲聊,进了朝阳街一家中等水准的馆子,选了雅间坐了,先上了碟小菜,配着酒。不多时一人风尘仆仆进了馆子里,开口便说“久等久等,罪过罪过。”

来的正是太史誉,三人落了坐,便让伙计开始备菜,倒是不算如何奢华,不过点了二两牛肉、一盘蒜毫、一盘小白菜、一盘黄瓜,再配上一坛子半陈的杜康老酒。

三人都是军旅出身、世间英杰,绝不讲究什么世家名门风范,都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脾气,这酒一入喉,话匣子就开了。

太史誉也问宫胜:“应龙,听说你擒了那贾南风?是真是假?”

宫胜哭笑不得,乃说道:“擒贾南风这事千真万确,但真没你想的什么封侯拜相。”然后他放下酒杯继续说:“如今我就一弼马温,被踢出了宿卫军,改行马夫了。”

听了宫胜讲述遭遇,太史誉也是唏嘘不已:“我等寒门子弟总是为他人作嫁衣啊,不说了,喝酒,干!”

“干!”“干!”三人觥筹交错,一杯杯下肚好不痛快。

席间公孙策提议说:“喊上小娘唱个小曲如何?”

宫胜、太史誉两人说好。于是喊来了伙计,公孙策便与那伙计说:“伙计,你去请一个艺人来。”所谓艺人就是在这些馆子里卖艺的小娘子,号称卖艺不卖身,于是大家就叫做艺人,其实私底下倒是有好些是卖身不卖艺。

那伙计不多时赶回来,领进门两人,一个老人,一个女子,那小老先向着当堂位客观告个罪,然后在一旁找个地方一坐就提着二胡吱吱呀呀的拉起来。

刺耳的悲凉弦声里,那小女子捧了琵琶和着弦声咿咿呀呀的唱了起来。

一声梧桐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梦归三更后,落灯花,卷未收,叹世态冷暖炎凉,枕上十年事,醒来半生忧,都到心头。

小女子一旁哀怨的唱着小曲,二胡声里宫胜、太史誉、公孙策三人喝酒谈笑。

公孙策:“赵王和梁王主导兵变,接下来怕不是要人头滚滚。”

太史誉:“是啊,当初杨骏倒台杀了几千人,司马亮倒台又杀了几千人,这次也不能例外。”

宫胜:“大乱有大治,也许接下来就天下太平也说不准。”

公孙策:“那可未必,当初就凭这些权贵的脾性,怎么能指望?”

宫胜:“坊间传闻说当初司马炎归天,那个号称铁口直断的南宫老先生就说大祸必起于萧墙,果然杨党被铲除。”

公孙策:“嗯,后来当初汝南王司马亮辅政,南宫宗敌又断言难以持久,后来果然楚王作乱杀了司马亮,结果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又被贾南风杀了。”

太史誉:“也不知道这次兵变之后国运如何?”

宫胜:“说不定过阵子,坊间又要流传南宫老头咒赵王的段子了。”

公孙策:“鬼知道这世界怎么了。”

太史誉:“鬼不一定知道,但我知道禁军清洗是一定的。”

宫胜:“恩,赵王肯定要抓权,兵权、政权两手都要抓。”

太史誉:“应龙你先走一步,我们的去留也是难说了。”

公孙策:“当一天和尚装一天钟,哪管的了那么多。”

太史誉:“喝酒,干!”

宫胜:“与你们说一桩妙事。”

公孙策:“如何?”

宫胜:“我昨晚第一杀入贾南风那,把那荡妇从窗上拉起来时,她被窝里还有一个男人。”

太史誉:“不是太监?”

宫胜:“当然不是。”

公孙策:“她通奸呀?”

太史誉:“那是个假太监?”

宫胜:“如假包换。”

公孙策:“原来后宫里的太监真的可以三宫六院七十二妃。”

太史誉:“羡慕?挥刀自宫了解一下?”

公孙策:“别,这么好的位置还是留给你吧。”

三人边聊边吃,边吃边喝,兴致越发高涨,堂下的女艺人却唱的渐渐哀婉,竟然不知不觉的垂泣起来。

公孙策见女艺人莫名其妙的扫兴就喝问道:“你这唱的什么曲?消遣我们吗?”

女艺人止了泪说:“客官对不住了。奴想到一些过往,心中悲苦,没有忍住这不争气的眼泪,扫了客人的兴致,奴给客人赔罪了。”

太史誉道是来了兴致,他追问说:“你这艺人有什么悲苦的往事,竟然要在卖唱的时候垂泪?”

女艺人见客人垂问,于是答道:“回禀这位客官,奴叫做张倩,这位是家父。奴家家中贫寒,不得已便被卖到了东望路上刘财主家作妾。”

“本来这样也好,虽然是作妾,但爹爹得了银钱,奴家好歹有个着落,怎想那刘财主的婆娘凶狠善妒,每日里对奴百般羞辱毒打,终是将奴家赶了出来。”

“出来才知那许给爹爹的卖身钱也是空话,我父女俩人没有去处,只好在此卖唱赚些银钱度日。奴一想到那刘财主昧下奴家的卖身钱就心中悲苦,真是对不住客官了。”

公孙策放下酒杯说:“还有这等事?”

宫胜放下筷子说:“无本买卖原来还可以这样?”

太史誉一边饮酒一边说:“当真是禽兽不如啊!”

三人又是一阵唾骂世间宵小不平,酒下的更快了。

酒到酣处只听得太史义元举杯长吟赋诗一首,“一杯老酒论平生,壮士雄心未曾酬,三尺宝剑凌云处,不斩妖魔誓不休!”

于是一切豪情意气又消磨在杯中酒里。

注:贾南风一党当政人物列表如下

张华——司空、中书监、侍中

裴頠——侍中、尚书左仆射、左军将军

贾谧——侍中、散骑常侍、后军将军

郭彰——卫将军、民曹尚书、散骑常侍

赵俊——中护军

石崇——廷尉(史实为卫尉)

潘岳——黄门侍郎

满奋——司隶校尉

孟观——右卫将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