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彻元 > 卷1.深山幼虎 31.再临古樟村

彻元 卷1.深山幼虎 31.再临古樟村

作者:妖精吃俺一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54:55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下了渡船,回到西边岸上,大家从新上了车马,往府里走。

走到半路,一道岔路口,正好碰到一群赶着牛回家的娃子要出路口,娃子们看到林家的车马,便把牛拉住,待在路口里让车马先行。

“林家郎君,林家郎君……”

林彻正陪着林老爷子和谢君直聊天,突然听到一群娃子呼唤自己的声音,便循声望去。

黄狗儿一群娃子许久没看到林彻了,这以前林彻可是三不五时都要跑到野地里找他们玩的,没想到在这路口倒是被眼尖的黄狗儿看到了牛车上的林彻,于是一群娃子便高声唤了起来。

林彻让车夫把车停住,和两位长辈说了一声,便跳下牛车跑到了娃子们边上,林老太爷也没等他,这里离家很近了,他身边有虎子和宁蓝两个护卫着,也不用担心安全。

“黄狗儿,你们唤我作甚啊,可是想吃糖了,哈哈哈”

林彻见到这些玩伴,也是有些高兴。

“林家郎君啊,你最近都去哪里了呀,总不见你出来玩了,又不敢去你家打听呢。”

黄狗儿的鼻涕依然挂着,说话的时候一吸一抽的。

“我最近事情太多,又要练功,所以没时间出来玩了啊,以后可能还要被抓住读书了,就更没时间了呢。”

林彻想着刚刚老爷子和谢伯父说好的,明天就给他举行开蒙礼。

“郎君你也要读书了呀,那以后就更难见你出来了呀。”

听到林彻的话语,娃子们难免有些伤感,作为代表的黄狗儿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

可以说,出身富家,又待人随和的林彻,在这些年里,是附近这些娃娃们最期待见到的人。

每次遇见,林彻都能带给他们各种各样的快乐,这是这些穷苦人家的孩子们日常生活中,为数不多的欢乐时光。

“哈,你们村的学堂也差不多要建好了吧,到时候你们都得给我读书去,别想着玩了哦。”

林彻其实虽然存了利用这些孩子的心思,但是也确实希望他们能够通过读书识字,然后将来可以好好的了解这个世界,了解自己的人生,了解自己要为了什么而活着。

而不是,活着就是为了放牛,放牛是为了赚钱,赚钱是为了娶老婆,娶老婆是为了生娃,生娃是为了放牛!

“读书好呀,我阿大最近可高兴了,说等学堂修好了,我就不用放牛了,专心上学堂就行了。”

黄狗儿说的并不是假话,在华夏人的观念里,有条件就要读书,这种观念根植于骨髓之中。

而读书人,从古至今,在平头百姓的心中,都是人上人,是礼仪的典范,道德的楷模,道理的解读者,法律的裁决人。

这也是华夏历史中,绝大部分时间,乡间的实际统治者,便是那些地主士绅,因为他们基本都是读书人。

“恩,你们现在蒙学里学着认字,以后我还会建一个大学堂,等你们蒙学读好了就可以到大学堂继续读书。”

林彻对这些娃子们,寄予了很大的期望,他们或许就是林彻未来的支柱。

“晓得了,我阿大说,读了书就可以跟着郎君做大事了。”

黄狗儿很单纯,就知道谁对他好,就该加倍的报答回去,这也是华夏百姓最朴素的价值观。

“下午我正好有空,吃过饭后就到你们村子看看学堂建的怎么样了。”

林彻就是莫名的喜欢和这些单纯娃子们玩,想着下午似乎能够抽出空闲来,便脱口而出。

“好啊好啊,那我回去跟我族伯说一声,告诉他你要去我们村。”

黄狗儿听见林彻要去村里,很是高兴。

“那你们回去吃饭吧,我也回家吃饭了,下午见。”

林彻被宁小七拉上马,便三人两马回去了。

望着林彻走远,娃子们才转回视线,欢天喜地的挥着竹鞭,赶着吃饱了的水牛归家去。

回到府上,正是午饭时间,林彻进到蹈海堂,两位长辈已经喝上了。

“世叔,这是绝世好酒啊,当年琼林宴上的御酒吾觉得应是这世上最好的酒了,未成想今日此酒才是开坛十里香,隔壁千家醉啊。可惜午间不能多喝,吾辈读书人不可贪杯,哈哈。”

谢君直握着一个黑色陶杯,抿上了一口,品味良久。

“君直,这酒也是庆儿最近才弄出来的,还专门让人烧制了这种小杯,你在府上多留几日,还有数种风味,可以慢慢品鉴,多少随意,喝酒么,讲得就是一个随心随性。”

林老头倒是酒到杯干,三钱的小杯,正好一口。

“翁翁,伯父,庆儿回来了,我也饿了,你们喝着,我自吃饭哈。”

林彻进去就坐到自己案前大吃起来。

“世叔,彻哥儿怎滴吃得如此凶猛,这架势,能吃得下一头牛。”谢君直打趣着林彻的吃相。

林老太爷对于林彻越能吃高兴,“之前可不是这样的,一顿也就吃个数粒米几根菜的,皮瘦得和猴子一样,这不练了几天武艺,我家庄上隔几天就要摔死一头牛,作孽哦。”

谢君直倒是个豁达的性子,对吃牛肉没什么特别的反对,反正林家牛多的是,也不全都是耕牛,摔死就摔死了。

“哈哈哈,很好很好,以后彻哥儿或许文武双全也未可知呢,比吾这种手无缚鸡之力书生要强。”

谢君直这些年在朝野沉浮,经历过许多事情后,对人对事的看法见解,愈发的明晰起来。

如今势若危卵的时局,朝堂之上的种种苟且偷安,甚至江南百姓的厌战心态,都让他忧心忡忡。

不由放下文人雅士的清高,士林清流的孤傲,开始操持起了一向被文官们所轻贱的武事,还因为军饷钱粮之事而四处奔波求告。

有些时候,谢君直的内心里,是真的恨不得自己有具强壮的身体,然后可以干脆的亲自上阵抗敌。

……

吃过饭后,林彻几人安步当车的往古樟村走去,权当散步消食了。

那黄富贵早早的等在村口的大樟树下面,见到林彻立马迎了上去,然后带着前往学堂工地。

“看来不用多久,娃子们就可以读书了,先生我家也已经物色好了,算是万事俱备了吧。”

林彻仔细看了一下,地基什么早已经打好了,这会有几间屋子都在架梁了,对这进度很是满意。

“是啊,这一切都是托了郎君的福气啊。”

黄富贵也是一脸欢喜,华夏民族一向都是以读书为荣的,以后满村的娃子都知书识礼,黄氏就是书香大族了,要是能考出几个进士,那就彻底的乌鸦变凤凰了。

古时候,因为生产力的底下,单人独户很难生存,因此必然需要抱团,而宗族血脉这便是天然的,无法改变的最佳纽带。

所以往往便是一个宗族合力供养有资质的孩子去读书,等到其中真的有幸出了一个进士,成了朝廷官员的话,那自然而然要在各方面回报自己的宗族。

这是无法避免的,也是人之常情,就连一代贤臣范仲淹也无法免俗,对于其实没有什么养育之恩的范氏家族,也是出资购买良田,成立范氏义庄,对范氏远祖的后代子孙义赠口粮,并资助婚丧嫁娶等用度。

这种华夏传统,有利有弊,好的地方,当然是稳定了社会基层,让普通百姓有了互助互利的牢固组织体系,降低了生存难度。

坏的地方就是让许多人心中,只有家,而没有民族,没有国,于是从古至今都不缺乏为异族效力,攻击本民族的汉人家族。

“对了,过几天巡检司会到四里八乡招兵,这正副巡检都是我府上出来的,招人的时候你多帮帮忙,总共五百员额,我估计大部分要从咱们乡出,这事你有听闻吧。”

林彻见蒙学之事进展顺利,便顺便提起了巡检司招兵的事。

“在下有所耳闻,但不知道具体章程。”

黄富贵是一乡里正,这县里的消息还是知道不少的。

“这巡检司的粮饷县中出不了多少,大头都是靠乡绅父老自筹,说白了,现在能出这个钱粮的也就我家了,所以,我听说到时候每个兵有三千钱的安家费,每月足饷一千钱,吃饭衣裳日用什么的都是全包了,当这巡检司的兵,只要去人就可以了。”

林彻把里头的内幕跟黄富贵透露了一些,反正以后都会知道的。

“原来是这么回事啊,那就是咱们的自己的兵了。”

黄富贵听这话,哪能不明白这巡检司可以说是林家的私兵了,还有官府的牌子,赶着话把自己列到林彻一边。

“大营会设在离这不远的山脚边,日后你让乡亲们多种菜,多养鸡鸭什么的,巡检司大量的收,别担心卖不出去,大不了还有我林府包底,大胆种养。”

林彻当然得给附近的乡民一点甜头,换取以后他们的支持了。

“这巡检司将来捉盗捕匪,保境安民,这不也是为着咱们么,有用得着在下的地方,一定竭力帮衬,绝无二话,说不得还是乡中那些青头小子一个好出路。林家郎君放心,招兵和种养之事在下会好好的出力的。”

黄富贵听到还能能给乡里的百姓们增加进项,更加没有不支持的道理。

林彻又随意溜达了一下,然后和黄狗儿这群娃子们在野地里浪荡了一会,便回去练功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