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彻元 > 卷2.稚虎出山 175.封赏

彻元 卷2.稚虎出山 175.封赏

作者:妖精吃俺一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54:55 来源:平板电子书

老师出事了?

上次收到老师的信差不多是一个月前呢,老师信上的落款时间是七月中。

那时候老师还说朝廷把他调职了,去了建康做考官,这才几天啊,就出事了?

难道鞑子打到健康了?不能吧。

林彻一头雾水,“你快说说,老师到底怎么了?”

亲随这才把事情一一道来。

原来,谢枋得确实是在七月就前往了健康,开始主持建康的州试。

因为谢枋得是主考官,所以考题是要由他拟定的,偏偏这时候,他的书生意气又犯了。

原因就是因为他对丞相兼枢密使贾似道的种种行为极为愤慨,同时对时局也是失望至极。

开庆元年,忽必烈兵围鄂州,贾似道率兵往援,但是却根本不敢去打仗,而是奉币向蒙古军求和。

那时候恰好蒙古大汗蒙哥刚死,蒙古内乱发生,忽必烈答应了贾似道的条件,率蒙古军北撤去争夺王位去了。

于是贾似道夸大自己的战功,连奉“捷报“,却不报蒙军撤退的真正原因,向理宗报道:“诸路大捷,鄂围始解,汇汉肃清。宗社危而复安,实万世无疆之福。“

蒙军刚撤,贾似道就开始行打算法,不但打压军中对他不服的将领,还诬陷各地抗蒙将领贪污军费,逼他们破产赔偿,这期间大量将领遭受迫害,甚至有许多不得不反宋降元。

谢枋得对这个奸相实在忍无可忍,便以贾似道政事为题,言“兵必至,国必亡“,指出贾似道“窃政柄,害忠良,误国毒民“。

却被漕使陆景思抓住了这件事,送上这种文稿给贾似道,贾似道勃然大怒,指使御史弹劾谢枋得居乡不守法纪、起兵时冒领使用科降钱,派人将他捕拿入京,如今关在里乌台之中,等候朝廷发落。

正好这时候林彻给老师的回信送到了,而谢枋得的儿子谢定之在父亲被关押之时,正急切的寻找救援办法,便自作主张的把林彻的心拆了看了。

这才知道,父亲前些日子刚收的小师弟林彻如今在泉州,恰巧,他得知与谢翰林要前往泉州公干,又想起父亲对那个小师弟一直赞不绝口,在病急乱求医的心态下,便让父亲的亲随跟在谢翰林身边,前往泉州求援。

这谢翰林虽然也姓谢,但是和谢枋得倒是没有亲缘关系,只是两谢之间都互相欣赏对方的才华人品,加上同姓,关系倒是不错,收到谢定之的这个请求,二话不说便答应了。

只是不巧的是,同行的御史,也正是出手弹劾谢枋得的人,就是赖御史。

这谢翰林其实和谢枋得都是差不多的性子,不然也做不成好友了,他也是为人正直,性格耿介,所以也看不惯贾似道和赖御史这样的奸臣,只不过人微言轻,无法动摇这些人的权势地位,却坚决不愿与之同流合污。

所以一路都懒得和赖御史交际,等到了泉州后,表现出的不假辞色,倒不是对泉州官员有啥意见,而是一路上被恶劣的情绪压抑得太久了,加上还记挂着谢枋得的事,于是便推却了接风宴,到了驿馆之后,便让谢枋得的亲随悄悄来寻找林彻了。

林彻了解完事情的前因后果,也是不由陷入的沉思,特么的,又是这个假道士,怎么哪都有他,这家伙真是坏事没少做啊。

“乐邦叔,你先别急,老师暂时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危险,大不了就是罢官去职,性命却是无忧的,那奸相还不敢做得太过了,待过几日,我这边安排好,便去临安,一定保护老师周全。”

林彻这么一说,谢枋得的亲随谢乐邦总算放下了一点担心,“郎君,官人常说你身具宿慧,足智多谋,胸藏大志,将来会成为他最骄傲的弟子,小的相信只要郎君出手,一定能保得官人平安无事的。”

“先生有事,弟子当服其劳,乐邦叔,那你是在我这里休息几日还是?”

“小的还得回到谢翰林身边,以免那赖御史起疑,平添波澜,何况,我跟来了,谢翰林就没带其他私人随从了,他的起居还需要小的照看着。”

“那行,你先回去,我会让人与你保持联络。”

“好的,郎君,那小的先回去了。”

把谢乐邦送走,林彻又无奈的摇摇头,看来,事情都撞到一起了,临安,这下免不得要去一趟了。

下午,林彻没有前往府衙,一个是因为他只是一个白身,二是为了减少在赖御史身前出现,以免引起他的关注。

他一个小娃子,混在人堆里还不显眼,若是到了州衙,赖御史见到了,必然好奇一个小孩子怎么能在官府随意出入呢,说不得就要立马去打听一番了。

但是林彻却保持着对州衙的关注,那梁师爷会派人向他通风报信。

那谢翰林会同赖御史,下午便开始对战绩进行核验,这个过程倒是没啥波澜的,反正缴获的战利品,斩下的海寇首级,以及俘虏的海寇都是实打实的,要挑也挑不出什么毛病。

功绩无误,谢翰林便拿出朝廷拟好的诰命制书,对奏报上去的相关人员进行了封赏。

苏知州有领导之功,因此他的散官从中侍大夫升为太中大夫,官阶从正五品下升为从四品上,连升三级,算是正式跨入的四品官的行列了。

陈海升是这次的首功,朝廷到还算是大方,让他从一介白身直接封赏为漳州团练使,从五品,不过这就是虚衔,为武臣之寄禄官,和蒲寿庚身上的永州防御使一样,并无实权,但是还加了一个掌平湖巡检司兼福建巡海使的差遣。

这个就有意思了,虽然平湖巡检司连影子都还没有,但是可以光明正大的组织武装力量了,关键是还可以组建没有正式军号的水军,这对林彻来说就是一大利好。

而陈啸坤是以左翼军准备将的身份上报功绩了,他原本身上有个保义郎的正九品武官散阶,这次封赏为从七品的武经郎,要知道宋朝的武官有五十二阶之多,保义郎是第五十阶,而武经郎则是第四十阶,连升十阶。

不过宋朝的武官不值钱,升迁起来也却是快,实质上还是没什么卵用,倒是把他的武职提升到了正将,如苏知州在奏章中保举的那样,负责统率泉州城中的三将左翼军。

封赏的也不只是这三人,这个功绩不算小,其他大大小小的官员也从中分润到了好处,比如说左翼军统制官顾清也沾光升了三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