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四哥造反,我打天下! > 第八十四章 打济南?

大明:四哥造反,我打天下! 第八十四章 打济南?

作者:竹香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52:57 来源:平板电子书

“抱歉,本王来的可能不是时候。”

朱桓转身离开,不过想了想,又对张辅说道:“张辅,你喜欢人妻本王可以理解,虽然不道德,但是人间百态,几千人里总会有你这样的一个变态的。”

张辅愣了一下,急忙追了上来:“王爷,王爷,真不是您想象的那样!”

他只是嘴贱而已,见到人就像调侃两句,但他真不是有特殊癖好啊!

而朱桓的模样,很明显是误会了什么,就差给他来一句“汝与那曹贼有何异也”了。

张辅追上了朱桓,解释道:“王爷,您误会了,臣真不是对别人媳妇感兴趣的那种人啊!”

朱桓拍了拍张辅的肩膀,语重心长的说道:“张辅,你不要有心理障碍,其实只要你不去窝边草,这都不是大事。”

张辅:……完了,我在王爷心里已经是个变态了。

如果朱桓听到张辅的心声,只会放声大笑,而后说道:你千万不要这样想,再本王心里,你是变态这事也不是一时半会儿了。

“行了,你喜好什么本王不管,和你说正事。”朱桓决定不在“人妻”这件事上和张辅多做纠缠,说道:“本王昨日在沛县的部署,你还都记着吗?”

“臣当然记着,外城戌防、俘虏营处理、粮仓驻军……”

朱桓微微颔首:“那行,你现在让你的部队去换防吧。”

“臣领命……王爷您说什么?”张辅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让你的部队去换防啊。”朱桓平静的说道:“从今日开始,沛县就交给你了。”

“不是,王爷,不带您这样的啊!”张辅惊了:“您这是要撤军,然后把臣一个人丢这儿?”

“谁说本王要撤军了?”

“您不撤军您干嘛提换防的事儿……等等。”张辅睁大了眼睛:“您难道还要继续北上?”

张辅倒抽了一口凉气,心中那叫个万马狂奔。

还要北上?!

沛县就已经是南军境内,再往北,那就是要去直面南军主力,朱桓是真敢啊!

“王爷,您这又是要打哪儿?”张辅迷了:“济宁?还是兖州?”

“你想多了,本王就是去济南而已。”朱桓淡淡的说道。

“哦,那没事了,您让臣先冷静一下。”张辅扶住了额头,生怕自己晕过去。

济南!那可是南军的东线壁垒啊!

靖难之初,朱棣的运气好到爆棚,九个多月时间里,建文帝和他的将军们连出昏招,葬送朝廷数十万兵马,几乎一路把他送到了济南城下。

但是要知道,运气这种东西不可能持续一辈子,就算是赌神也总有失手的一天。

在济南的遭遇是朱棣走背运的开始。

南兵连败之下军无斗志,主帅李景隆在近郊被击溃后,连济南城也没敢进,其他人也分头逃窜,现在城里只有个都指挥盛庸在指挥防务。

朱棣现在满脑子都是好消息:盛庸,无名之将而已,天时人和都在自己这边,在重镇德州都没遭到什么抵抗,拿下济南还有什么悬念不成。

就像朱允炆觉得四叔造反不可能赢一样,朱棣觉得拿不下济南也是个不存在的选择,可它偏偏又发生了。

这一切要感谢两个人:盛庸和铁铉。

盛庸在之前没捞到什么露脸的机会,这时他随着败兵退到了济南城内,盛庸官拜都指挥使,成了济南军队的最高统帅。

当铁铉来到城头拜会都指挥使大人时,盛庸正在忙着指挥防务,听到有个叫铁铉的山东参政求见,他不耐烦地瞅了对方一眼,挥挥手道:“知道了,下去吧。”

盛庸如此想道:这帮腐儒除了给自己添乱,浪费城里的粮食,有啥用咧。

铁铉不慌不忙:“敢问都指挥大人,守城可有把握?”

盛庸更烦了,这书呆子哪壶不开提哪壶,他沉下脸问:“莫非参政有退敌良策?”

铁铉拱手,正色道:“二十二字足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盛庸像是被点了穴一样,脸色从红转白再转红,肃然回礼:“高见!”

铁弦一句话,解决了济南防御战最大的一个问题:为何而战。

铁铉,色目人,特长是断案,从没参与过军务。作为鲁地参政,他本来是不该出现在济南的,但是为了践行自己的信念,铁铉决定主动赶到济南,与城池共存亡。

宋代大儒张载尝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四句话都是以“为”字开头,张载又长期生活在陕地眉县横渠,所以也被后人称为“横渠四为”或“横渠四句”。

这短短的而是二十二个字,深邃广博,立意高远,在后世广为流传,被无数人所引用并践行。

而它最具生命力的时刻,往往是在家园破碎,国家危难的危急时刻。

宋末,文天祥在殿试时写下“横渠四为”。

明末,西湖三忠之一张煌言以“横渠四为”为座右铭。

千年来,无数文人对这富含哲理四句话作出自己的解释,什么是“为天地立心”?

他们的解释各有不同。

明代文学家归有光说,因为人是万物之灵,与天地相通,“为天地立心”就是人类崇高的道德使命。

国家危亡之际,无数人以血肉之躯赴汤蹈火,抛头颅洒热血而义无反顾,横渠四句,是对他们最好的诠释。这短短二十二个字,千年以来始终激励一代代人为国为民努力奋斗,被各个时代的牛人当做立身和做事的最高标准,并用生命为之践行,成为精神的标杆。

在建文朝,这根标杆就叫做铁铉。

济南并没有很多兵,也没时间在城外重重设防,但它再次证明了在守军意志坚决的情况下,攻城这种活有多困难。燕师围住济南猛攻三个月依旧毫无进展,面对盛庸加铁铉的组合,朱棣不会攻城的弱点暴露得淋漓尽致。

在此之前,盛庸和铁铉只是两个无名之辈,济南之战成为试金石,让他们在史书上留下自己的传记。尤其是铁铉,他的影响将远远超出大明的寿命。

济南,是燕王府的噩梦,就像一块铁板一样挡住了朱棣的路,同时也钳进了燕王府的心中,让他们难以释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