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汉宫春 > 第三卷 小荷才露尖尖角 240.光阴的故事

汉宫春 第三卷 小荷才露尖尖角 240.光阴的故事

作者:泽恩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52:23 来源:平板电子书

青藤拢月文袖扬,桐琴语曦鸟鸣芳。

书声稚琅天下苏,韶华盈漫腹中藏。

光阴如梭,冬去而春来,万物复苏,正好比春风融冰水涟漪,和阳抚枝桃华绯。云光潋滟月皎媚,山黛如眉杨柳葳。

无病日夜苦读书、苦练武,不敢荒废光阴,半年来,武学精进,无病之前就掌握了关再兴传授的元阳童子功,也就是乾坤神功。

半年来,无病苦苦钻研、打磨关再兴后创的冰火风和龟息四术的本领的本领,尤以风字章进修到了玄而又玄的御风的本事,感受风势、风力,借助风力风威凭空行进十几步甚至几十步,好似凭空出现。

关再兴当年能一纵之下,虚空飞度三十六步,无病还有进步的空间,而那预知气象的本事还在摸索,时下人们预知天气,多观察物候,总结出了谚语,如天上鱼鳞斑,明日晒谷不用翻;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时就来到;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而今无病可以靠着对空气湿度、温度的感知、再结合观察日月星辰、山川林木的天象、自然的变化来预测天气,这本事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无病又长高了一节,卓茂看着无病一点点长高,老怀甚慰,卓茂与刘钦老友多年,悉心教导无病,不亚于刘钦在世。

刘家儿郎聪慧,尤以无病记忆力、理解力远超常人,一篇文赋读上几遍,便可诵读而出,卓茂教导无病近两年,越发觉得没有什么课教的了,而今卓茂多数情况下,是以为送人,竭尽本事,为无病提供书册罢了。

无病饭量增大,卓戎便时常为无病带些吃食,岚君心善,时常给无病带些鸡蛋、饼、粟米饭、卤肉等物。彭寞竴、公孙肱与无病一道读书练武,感情深厚,好比棣棠韡韡、杨柳依依。

盛夏时节,舂陵德高望重的老医者邬先生得病了,看了不少医者,也没有治好,一日重似一日,彻底瘫卧在床上,竟有病入膏肓之状。

无病念着邬先生与刘家交好,悉心打探,得知医者们并没有统一看法,最后少数服从多数,按着风寒引起的气郁不舒、思虑过度来治疗的。医者们在用药种类上也多争论,剂量斟酌不定,难产的药方出炉后,邬先生服药三剂,结果病不但没有起色,反而茶饭不思,日渐消瘦。

无病研究些日子,这才主动登门拜访。无病表明来意,邬先生躺在床上,摇摇头,“我教了不少徒弟,有些都成为了名医,我自己都治不好自己,算了,无病,你的心意我领了。”

无病摇头,“俗话说,医不自治,我读了几本医书,打算试试。”

换成旁人早就生气了,邬先生素知无病豁达直率,不拘小节,不以为忤,邬先生的妻子邬大娘倒是有些意动,“老头子,你不是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吗?死马当活马医,我做主了,无病,你来给我 老头子看看。”

“好吧!”

无病笑笑,“我自己想到的法子,悬丝诊脉。”说完,从腰间取下一段麻绳,一段拴在邬先生的脚脖子上。

无病拉着绳子,隔着好几步,邬先生觉得麻绳扎手,心中不快,“哪有悬丝症脉的,何况这是丝?”

无病煞有其事地伸出三根手指按着麻绳子的一头,静心屏气诊脉,过了一会儿,无病哈哈大笑作揖,“恭喜邬先生,贺喜邬先生,您这是身怀六甲,要生小娃娃了,依我看,好是一对龙凤胎!”

邬先生生气了,不过涵养很好,“无病,你还是小孩子,有些淘气,我不怪你,你回家吧。”

无病呵呵一笑,“果然只能用绝招了。”

邬先生一愣,不明就里,只见无病从身侧的鹿皮囊里掏出来一个陶罐子,泥封严实,无病拍掉封泥,随手掏出一个木勺,挖了一勺出来。

邬先生定睛细看,只见色泽黑灰,汤汁流淌,臭气熏人,令人作呕,无病将那东西抵到邬先生面前,“邬先生,请吃下这口我家祖传的神药。”

邬先生闻着恶臭,皱起了眉头,无病努努下巴,“邬先生,良药苦口,却是治病的,这药只是有些臭,这算不得什么,您也知道鸡内金略臭剧苦,蚕砂(桑蚕的粪便)、鸡矢白(鸡粪上白色的部分)、五灵脂(鼯鼠的干燥粪便)、左盘龙(鸽子粪)、望月砂(野兔子的粪便)都有或重或轻的臭味,可那是药材,您何故嫌弃刘家神药的臭呢?”

邬先生点头称是,“好吧,我吃一口。”

“不,要三勺。”

邬先生只得忍着臭味,吃了一口,无病挑挑眉毛,“好好咂摸、咂摸,细细咀嚼。”

邬先生听从无病吩咐,细细吃了三勺,“香吗?有没有香味。”

邬先生点点头,“有点,闻着臭,吃着香,这神药倒是别致。”

邬先生的妻子邬大娘一边皱着眉头,“这么臭,跟猪圈里的大粪一样,怎么可能香?”

无病哈哈大笑,“大娘好眼力,这是我不辞劳苦,从您家猪圈里挖出来的,我还挖得最底层的,陈年猪大粪,混合着您全家老小的屎粑粑。到了今日,我才知道,古书记载是对的,没有骗我,人和猪的粪便混在一起果然是香的。”

邬先生和邬大娘瞪大了眼睛,邬先生胸脯急剧抖动,再也耐不住性子,气得一下子从床上坐了起来,顿觉恶心,嗓子也不舒服,急咳两声,一口浓痰狠狠吐到了地上,接着呕吐起来,刚才吃的东西全都吐在了地上,一时满屋恶臭。

“无病,你你你!气死我了!赶紧回家和泥巴玩去吧。我不想看见你。咱们两家恩断义绝,再不来往。”

无病嘻嘻笑道,反而跳到近前,“邬先生,你能坐起来呢。刚才逗你的,这不是猪大便。”说着无病也吃了一口,“真香!”

邬先生有些纳闷,见无病也吃,怒气稍平,这时无病递过来一碗温水,邬先生也觉得渴了,咕嘟咕嘟灌了下去,“老婆子,去厨房给我热碗粥,我有些饿。”

邬先生热粥下肚,心思也明白过来了,无病从不淘气,非常懂事守礼,怎么可能给他喂食粪便,邬先生捋着花白胡子,“我喝了这么多药都不管用,怎么让你无病一个小孩子给气好了!”

“先生偶感风寒,之所以久治不愈,在于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气息郁结在胸。来给你看病的人也和和您一样的思路,如何治好病?所以我斗胆惹您生气,气动则血行,血行则病消,先生的病自然就好了。”

“不虑则不通,过虑则病生。无病,说实话,你给我吃的什么,为何吃着很香呢?”

“哈哈,那是臭豆腐。”

无病做了这臭豆腐,纯属偶然。一个月前,关必惠得知关家情报队龙牙传来的消息,王莽大权独揽,招致刘氏宗亲的反抗,安众侯刘崇、严乡侯刘信、徐乡侯刘快等皇族宗室依次起兵,言“王莽独裁朝廷政事,必定要危害刘姓皇族,刘氏要安稳,必要下手先为强。”

于是刘崇率兵进攻宛城,不想消息泄露,应者寥寥,攻打宛城半月而不能攻克,虽引兵东去,却在半路便被王莽的军队伏击溃散。

而严乡侯刘信、刘信的弟弟武平侯刘璜与东郡太守翟义与都尉刘宇合谋,起兵策应刘崇,征发军队,十多万之众向西攻打而来。

刘信没想到刘崇败得那么快,刘信和刘崇没有汇合,反倒被王莽派亲信王邑、王骏、刘宏(宗伯、忠孝侯)等七人征调各郡部队,在陈留郡合围了刘信和翟义,两军交战,当场斩杀刘璜,一战而大败刘信、翟义。

刘信、翟义被捕,尸磔陈留郡,饮恨于此。

经历此事,王莽看出来刘氏表面恭顺,内心不满,便不再犹豫,下了诏令,限制所有刘氏宗亲的权利、限制经商、剥夺部分田地、奴婢。

龙牙得知此事,关必惠自然告诫给了无病,无病心内不安,思索刘氏对策,将一坛子豆腐忘记了,得无病再想起来,发现已经臭了。

无病嗅觉敏锐,依稀闻到一股香味裹在其中,亲口一尝,味道还不错,便告知了关必惠,关必惠好吃,二人钻研之下,这臭豆腐就又干净又不会有腐臭味了。

借着臭豆腐,关必惠灵光乍现,计上心头,与无病定下了自污的计策和金蝉脱壳的计谋,以便刘家安全于这乱世,应对王莽的步步紧逼。

却说邬先生病愈,要重金酬谢无病,无病摆摆手,“我有一事,请邬先生帮忙。”

邬先生笑笑,“但说无妨。”

无病说完,邬先生哈哈大笑,“你这孩子,这鬼点子真是层出不穷。”

三天后,卓茂、彭宣接到了邬先生的邀请,卓茂、彭宣好交友,便欣然赴约。

卓茂、彭宣、邬先生共坐于花前,邬先生笑道,“开宴前,请二位大贤赋诗一首如何?以豆腐为题。”

卓茂沉吟,“种豆豆苦青,力竭心已苦。琼浆凝白玉,冰心报家夫。”

邬先生看着彭宣,彭宣拍着桌子,“寿阳鸡犬仍做声,八公仙人化旧尘。笑煞淮南炼丹术,炼丹不成豆腐真。”

邬先生大笑,“精妙,精妙。这豆腐可是美味的菜肴,虾油豆腐、凉拌豆腐、蟹黄蒸豆腐、八宝豆腐等,口味鲜美、色泽诱人。

我喜欢吃的便是八宝豆腐,将那豆腐用纱布挤成泥,再与猪肉末、鸡肉末、虾仁末、火腿末、香菇末、蘑菇末、瓜子仁末、松子仁末等食材一同烹煮,最后用鸡汤烩煮成羹状。天下第一美味也。

前些日,我生病一场,偶然用黑豆做了豆腐,吃完后,神清气爽,沉疴尽去,康复如初。顿觉这食补也是治病的,比如肉苁蓉炖羊肉,温肾助阳、滋补养颜,当归枸杞猪排骨汤,温肾助阳、润肠通便。这黑豆的豆腐却能包治百病。”

“哦,这么神奇。”

“来,咱们来尝尝这黑豆腐。”

不多时,仆人端来木盘子,只见一个木头碗里,三块黑漆漆的方形小东西排成了一个品字,一时臭气熏人,卓茂、彭宣齐齐皱着眉头,二人对视一眼,心内齐齐想到了无病。

邬先生用木勺为卓茂、彭宣各送了一勺,而后自行大口吃起来,一口臭豆腐,一口五色饭。

五色饭以黄豆、黑豆、红豆、绿豆、青豆五色豆连同白米一起蒸熟。

邬先生大口吃着,“这才是第一美味,如今,没有这黑豆腐下腹,我都吃不好睡不好了,这东西上瘾。”

卓茂、彭宣只得轻轻吃了一口,顿觉香气充盈,大口吃起来,邬先生笑笑,“怎么样,美味吧!”

卓茂、彭宣不言不语,一口口吃饭,竟比往日多吃了半碗,二人咂摸,“虽说有些臭,可真是香。要是能祛除这臭味就更好了。”

邬先生大笑,“靠的就是臭味,引人入胜。我这研发了个除臭净口的中药药膏,吃完黑豆腐,用这小刷子刷刷牙齿,臭味一扫而光,而且口腔充盈香气。”

说着邬先生拿出了小刷子和瓶装药膏,卓茂拿起来,“这小刷子倒是宛城万家的牙刷异曲同工,倒是这药膏像是天生丽质店的手艺。无病,不会就在你家吧,这小子让我吃着臭东西,我没理他。他倒好,找邬先生来当说客了。”

无病乐呵呵从花丛中转了出来,“三位先生好,我就说过这臭豆腐一定好吃吧。”

卓茂彭宣哈哈大笑,彭宣说道,“好了,答应你的要求,为这黑豆腐,不,臭豆腐写篇诗文。卓兄,我们一人一句,相映成趣,如何?”

“妙!彭老弟先来。”

“明言臭豆腐,名实正相当。自古不钓誉,于今无伪装。”

“扑鼻生奇臭,入口发异香。素醇饶回味,黑臭蕴芬芳。”

“珍馐富人趣,野味穷者光。既能饫饕餮,更可佐酒浆。”

“餐馔若有你,宴饮亦无双。省钱得实惠,赏心乐未央。”

众人齐齐大笑,卓茂叹气一声,“无病啊,腹有诗书,前程广大,为师发现你日渐沾染铜臭,这脱离了文人雅士的清高,切莫过重看重利益啊。”

无病稽首,“卓先生教训的是,有钱岂能任性,无钱不必认命。宠辱两字皆忘,人生自达化境。”

卓茂点点头,“如此通透,甚好。”

彭宣摇头晃脑,“刘兄曾言,老来无事享清闲,不求功名不问钱。邀得小鸟作伴唱,曲终日落正堪眠。我至今日,方明白刘兄的境界,其子无病更是上了一层高楼。”

卓茂、彭宣聊起刘钦,光阴飞逝,刘钦亡故已快一年。

果真是,绿槐烟柳长亭路。恨取次、分离去。日永如年愁难度。高城回首,暮云遮尽,目断人何处。解鞍旅舍天将暮。暗忆丁宁千万句。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侵晓潇潇雨。

无病鼻子微酸,当年刘钦教导尤在耳边,“读书要眼到,一笔一画莫看错,口到一字莫含糊,心到一字莫放过。写字,端身正坐,悬大腕,大指节凸起,五指爪如鹰,字如其人,人如其字,字端正,人周正。”

三日后深夜,关必惠搂着无病与王常在密室密议,王常虽不小觑无病,只觉得无病的一言一行必有关必惠在指点,心中却没有轻视之意。

关必惠敬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王大哥照顾刘家天生丽质、露腰和刀剑笑三家店铺,勤恳敬业,这一年受苦受累了。”

王常连忙躬身,“不敢,不敢,唤我王常便可。得刘演大哥收容,刘家待我如待子,不在意我杀人在前,我心中感激万分,再者照顾店铺一点也不累,主母如有吩咐,尽管开口。”

关必惠笑笑,“当初刘家藏在暗处,就是为了避免引起朝廷的觊觎和不满,可当时也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王大哥与刘家友善,众人皆知。稍稍动些脑子,便猜到这店铺就是刘家的。如今家国不宁,我思量一计策,请王大哥参谋。”

王常再次躬身,“但凭吩咐,为刘家赴汤蹈火,义不容辞。”

“王大哥,可知赵氏孤儿的事吗?”

“略有耳闻。”

“当年,赵朔妻成公姊,有遗腹,及生。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未果。赵朔客公孙杵臼曰,‘立孤与死孰难?’赵朔客程婴曰,‘死易,立孤难耳。’

于是公孙杵臼携孤儿匿山中。程婴出告,屠岸贾率军索缚诛杀公孙杵臼及孤儿,此孤为程婴子。屠岸贾心安,程婴卒与真孤俱匿山中。后赵氏孤儿复赵氏。”

关必惠轻轻闭眼,“我意王大哥学程婴,忍辱负重。”

“如何忍辱负重?”

关必惠咬牙,披散头发,轻轻撕开了衣领,指着一边放置的外袍,“请王大哥将我这件榻上的外袍撕碎,假扮见色起意,奸淫一事,而后王大哥一不做二不休,夺走刘家三家店铺,自此与刘家反目成仇。”

王常听后大惊失色,好狠的计谋!

王常跪在一边,“此事万不可为,我无惧自己名誉,但刘家名高,虽然是假的,可于刘家名声大大不利。”

无病抬头看着关必惠,“娘,这么狠的计策,你怎么不和我商量。”

关必惠笑笑,“我的名声和刘家的安危比起来,算得了什么?不下猛药,谁会相信王常与刘家反目?”

王常抽出佩剑,“请收回计谋,不然王常血溅于此,万不可败坏刘家名声。”

佩剑剑锋冰凉,王常脖下已显露一丝红线。

关必惠摇摇头,“我没有其他办法。”

无病站起身来,“娘,只要见利忘义即可,人之本性,为财死,鸟之本性,为食亡。只要让我大哥,醉后辱骂王常见利忘义,做假账,私自侵吞财产即可。这自污的计策便可行。”

王常长舒一口气,“这样还好些,最好是争斗起来,我被打断一条胳膊或几根肋骨,这样才像。”

关必惠闻言,与无病齐齐深深鞠躬,“王大哥受罪了。”

计策敲定,旬日后,王常蒙骗三家店铺入股的刘家、罗家、朱家、侯家等家族,签了退股的协议,刘演趁机依计行事,大骂王常忘恩负义,王常与刘演大打出手,王常被打断一条胳膊,自此王常与刘演及刘家宾客决裂,然三家店铺彻底归在了王常名下。

王常一不做二不休,手下豢养的游侠出力,抢夺了希贤居,自此刘演与王常彻底决裂。王常手下的正直人士,遽然离去,不与王常为伍,自此王常手下多小人、地痞。

王常仁义,卧薪尝胆、忍辱负重,保护了刘家家业,担负了舂陵人的骂名,刘演放出话来,“当年王常不顾生命安危,冒死钻入火海,救助刘家人,刘家永世不忘,如此三家店铺只当偿还恩情,谁也不要找王常寻衅,王常走王常的阳关道,刘演走刘演的独木桥。”

刘家产业没有了,刘演自污,只顾喝酒打猎,不事生产,与刘仲及宾客好友一味挥霍,比之往常更是严重,倒也符合刘演好交往、轻财货的习惯。

然刘家花费很大,只靠庄稼收成并不能满足生活,于是一个月后,刘家被逼无奈开了香喷喷小吃店,刘黄和刘元抛头露面售卖臭豆腐、咸菜、腌制的各色肉食,维持家庭用度生活。

小店门前一边一副字,“可与松花相比美,敢同虾酱做竞争。”门楹上四个大字,“臭名远扬”。

卓茂、彭宣、邬先生都来捧场,写文赋宣传,一时臭豆腐打出了名声,生意火爆。

这年秋天,王莽限制刘氏特权的诏令终于下来了,只有刘演家的产业做了金蝉脱壳,才没有被王莽夺走,其他各郡刘氏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敢怒不敢言。

王莽深谙人性,打一巴掌便给一颗红枣,限制了刘氏的权利,同时却给了爵位的虚名,丝毫不增加对应的俸禄,温水煮青蛙,刘氏接受了这一切。

卓茂、彭宣二人上书反对王莽剥夺刘氏宗亲的特权,王莽想起了他们之间的不快,下令卓茂、彭宣各自回归祖籍。

一声令下,卓茂、彭宣只得离开舂陵。然秋后蝗灾出现,舂陵城外流民渐多,一场危机即将爆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