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红楼之莫等闲 > 第三十一章 途遇饥民思商事

红楼之莫等闲 第三十一章 途遇饥民思商事

作者:云仙梦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48:14 来源:平板电子书

次日晌午,徐穆秋辞别了祖母张氏、母亲金氏等人,前往了荣宁街与黛玉,贾琏汇合。

徐穆秋到了贾府,又是一阵寒暄,贾母众人拉着黛玉难舍难分,贾宝玉更闹着,要摔了他的通灵宝玉,怎么也不愿放黛玉南下。贾母看着心疼,但早已定好的事,又怎么更改呢?

贾母好说歹说,给宝玉许愿,他的林妹妹,只是回家看过父亲,便会马上折返回来。

徐穆秋见到此情此景,心中一阵腻歪,宝玉真是痴心妄想,此去江南,定让黛玉好好待上个三年五载。

徐穆秋、黛玉与贾琏与一行,走得是隋唐两代,挖通修缮的大运河。自洛阳至偃师,洛河至黄河,自荥阳经开封,过汴梁等地到达盱眙,马上就要到达淮河渡口。

“秋兄弟,前面马上就要到渡口。听前面小厮回报,渡口前有一堆灾民,等着渡河,堵住了去路,是否找个地方先歇歇脚。”

贾琏听完小厮的回禀,转过身询问徐穆秋。

“琏二哥,让车队歇歇也好,想来一时半会儿是过不去了。二哥可曾听小厮说,这是哪里来的灾民?”

贾琏回道:“前半月见天暴雨,黄河发了大水,白茅堤、金堤等黄河堤坝决口,漫了河南、淮北部分地方,灾民就是打那儿来的。”

自古黄河之水,不知养活了多少华夏儿女。盛唐诗仙李白写下“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何等壮阔,近现眼前。

但黄河的脾气可并不怎样,时常会发怒,史上就有多次黄河决堤导致河水泛滥的灾难。

徐穆秋拍马前往渡口,想就近观之。只见人头攒动,前往江南逃难的百姓数不胜数,皆携老扶幼、面带饥色。

徐穆秋见了这般场景,心中百感交集。从古时燧人氏钻木取火至今,人定胜天一直深刻在骨髓血液中,徐穆秋对此深信不疑。

但今日一幕,却告诉徐穆秋人在自然面前,宛若蝼蚁,他的心中涌现出不甘之情。

原来的徐穆秋,只是芸芸众生中的平凡一员。他没有范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情怀。目光所及,不过周身左右,方圆几里。

可今日他看见,满面风霜的老朽、饥寒交迫的青壮、嗷嗷待哺的婴孩艰难的行进在泥泞的路上。只为去那江南,讨一口活命的饭吃。而他,平北侯府嫡亲世孙,庆国不休,富贵就不会断绝。

徐穆秋不甘,若是此刻熟视无睹,沉迷在富贵的温柔乡中,他和贾宝玉又有何区别?荣国贾府落个

白茫茫一片大雪真干净,焉知他平北侯府就不会是下一个?

徐穆秋默默转身回到车队,叫来身边管事徐乐,吩咐道:“徐乐,你带人前往对岸,一路向南走,沿途各地购买米粮,供给南下灾民,并派一人留下管事。”

“少爷,如此一来,护送你的人手可能不足。万一您有个闪失,小人万死难辞其咎。”徐乐面露难色,咬牙回道。

“无妨,你尽管带人去。我自会护众人周全。”

徐乐想起上次在怡翠楼,少爷大显身手,心中放下不少,复又问道:“少爷,此行还有一难事,要您拿个主意。如此多的灾民,各地米行必然行情上涨,挣这难财。此行虽不匆忙,但手中银两亦是不足,怕是支撑不了许久。”

徐穆秋思索片刻,开口说道。

“我予你一张府内名帖,报府上名号,到各地米行平价收购米粮,若有不从,定要发这难财之人,报官封了他的店。至于短缺的银两,派人快马,前往真定祖宅支取,以应急事。”

徐乐听罢,行礼告退,这是第一次为少爷办差事,一定要不辱使命办得漂亮。

徐乐带人先行,徐穆秋转身回到车队。贾琏见平北侯府的人马,悉数离去,心中不解其意。

“秋兄弟,你府上人马,可是先去那渡口开路了?”

“琏二哥,我派府中人等先行渡河,在那南岸各地,搭设粥棚,赈济灾民去了。往后路途安危,我定一肩挑之,兄长大可放心。”

贾琏明白了缘由,心中大为震撼,他虽也有几分良善之心,但从未想过要赈济这帮灾民。一是家中辣子看的太紧,手中并无几个私房钱,对这如山如海的灾民来讲,杯水车薪。二是这赈济灾民本就是朝廷的事,与他琏二何干?

贾琏以为徐穆秋年幼心善,讲究个面子,当即开口夸耀。

“不愧是修行有成之人,此举可谓是功德无量。”

谁知,徐穆秋所说之事,与贾琏所想相差甚远。

“琏二哥说笑了,不过是力所能及罢了。小弟正有一事想与兄长商量一二。弟听你府老太君说,二哥精通庶务,不知平时有何营生?”

贾琏听后,面色一囧,苦笑着说:“秋兄弟才是说笑了,要不是我知道兄弟并不知晓,我定然当兄弟是挖苦于我。”

徐穆秋当然明白,贾琏为何如此,他就是故意抛出此问,想引贾琏上钩。

贾府中管家之事,上有贾母,下有王氏,在前还有王熙凤,而这管家之权,就意味着财权与油水,可哪里轮得到他琏二。

贾琏生性风流,王熙凤平时对他看管甚严,特别是在钱财之上,生怕一不注意就让他在外面寻了个外室。

今日徐穆秋见到灾民,虽已尽全力搭救,但他也明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今大庆朝可没有表面那么光鲜,难民绝不会只有这一波,他要想办法,弄个营生,好源源不断为他提供活水。他想到了经商,正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但徐穆秋已下决心,要苦读诗书,考科举、走仕途,为政一方,当为民做主之官。不然一辈子,他也只能做个武勋,行军武之事。清流文臣、内阁阁老,不会放任他施展拳脚,正应了那句话,打不过就加入。

所以徐穆秋想到了,囊中羞涩的琏二哥。贾琏精通庶务,为人又有几分底线,最大的毛病也只是贪花好色。正是他涉足商事,最好的代言人。

“琏二哥,小弟怎么会挖苦于你。今日这许多难民,让我生出了一个极好的主意。只是小弟不通庶务,不擅为商之道。才有此问,想拉二哥一起入伙,我出银钱,你做那主事之人。兄弟合力挣下一份家业,岂不快哉?”

贾琏一听,心中大喜,是正中他的下怀,堂堂大丈夫,每日想出去喝个花酒,都要受那辣子辖制,真是好不痛快,忙开口问道。

“兄弟之间何分你我?尽管说来,若真是那挣钱营生,此事为兄应下了。”

“琏二哥,你也知道我祖父,在那辽东镇守多年,辽东本属北元,地广人稀,土地甚是肥沃。我家在辽东圈下了好多庄子,可惜缺乏人手,无人开垦。”

话说到这,贾琏立马通晓了徐穆秋的意思。

“秋兄弟,你是说要把这难民,送往辽东,开垦土地,做那米粮的生意。”

“琏二哥,果然是通透之人,正是此意。不过辽东岂止有那粮食,那深山中还有人参、野物、上好的皮子。也缺人为我们取来,这生意大有可为。”

贾琏听后神色极为亢奋,好似眼冒金光,他就好那一口美事,可惜终日被银钱困扰,徐家在辽东说一不二,米粮也是日常所需,薄利多销之物,更别提人参等稀缺之物了,此事可行。

“秋兄弟,有这等好事,当然要算为兄一份,此事我们路上细谈一二可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