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靖海平沙 > 第四章 上表请功

靖海平沙 第四章 上表请功

作者:枉堕红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45:5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回到军营,齐元敬第一件事就是写奏折,向远在京城的皇帝报告军情。

凌宇在一旁问:“大哥,先别忙。小弟有件事不知当不当讲。”

“但讲无妨。”

“你想不想升官?升很大的官?”

听到这里,齐元敬急忙把门关上,正色道:“兄弟,你这是什么话?让外人听见了,还以为我齐元敬是个追名逐利的小人。我齐家世代守护大阴疆土,蒙圣上恩德、祖宗庇佑,我齐元敬才有今天卫国杀敌的机会。祖宗在上,我齐元敬今日所做一切绝无半点私心,如有半句假话,我愿受五雷轰顶!兄弟,难道你还不相信我?”

又来了,凌宇真受不了齐大将军的酸气,“哥哥啊,我就是问你想不想当大官,你怎么把圣上和祖宗扯进来了?我从小没进过私塾,咱能不能说点俗话、大白话?我就问你,想不想当大官?”

“你又想干什么?别给我下套啊!要是让我干什么违背良心之事,那齐某宁愿罢官不做!”

“天啊,这人怎么这么迂腐啊!我凌宇在你心中就这么不堪吗?好吧好吧,我也不跟你绕圈子了。你听没听说严太师的事?”

“齐某天天研究对付倭寇,哪有那闲心?”

“你可真是心大,小心白忙活一场啊!我的将军大人!最近严太师频频惹圣上不高兴,朝中风言风语都传到咱们这边了,你平日素和胡总督交好,如今胡总督因为严太师的关系,日子也不好过。俗话说,拔出萝卜带出泥,我看,这次的事你还是要仔细斟酌。”

“不至于吧?我们不是打大胜仗了吗?”

“这也就是我问你想不想当大官的原因。当今圣上阴察秋毫,咱们打了胜仗,加官进爵是肯定的。胡总督那边肯定也会在圣上面前替你美言。但是,他的话又能有多大分量呢?你会不会被划到严党里呢?所以,一定要有严党以外有话语权的人替你请功,那样,不仅你能保全自身,说不定圣上一高兴,还能封你个大大的官呢!”

“你都从哪学的这些弯弯绕绕?你在我身边这么多年,立功无数,我屡次上奏想给你谋个一官半职,为什么你却推辞呢?”

“哈哈,我可不想当官。守着你这么个大将军,我吃喝不愁,每月还有喝酒的钱,干嘛当那劳什子官?”一提起这个,凌宇又摆出一副玩世不恭的派头。

“那我也不当大官了,咱们兄弟现在这样就挺好,杀灭倭寇,保一方平安。”

“不,我希望你能当大官,越大越好,只有这样,你才更有能力和资源结束这场动乱,才不会有人掣你的肘。当今倭寇泛滥,沿海地区狼烟四起,你以为单凭一帮流民和东洋浪人就能翻起这么大的浪吗?在我们之前,朝廷不是没对付过倭寇,但屡剿屡败,倭寇这茬灭了那茬又起来了,这是为什么?我大阴重文轻武,武将受文官节制,在朝中历来都是被打压的对象,如果你没有一定的地位,那你的理想抱负,也只能局限在这一片小小的海滩之上。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几次平叛倭寇,要不是胡总督在后方周旋,我军粮草军械能这么充足?仗还是要打下去的,一旦胡总督失势,你的荡寇伟业,恐怕也是镜中花、水中月。”

听到这里,齐元敬长叹一声:“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当年我在登州任职时,因为粮草补给的事,确实没少头疼。兄弟,说吧,你想怎么做?”

“我想进京,找一个人。”

“进京?找谁?”

“徐太师的学生,张白圭张大人。”

提起张白圭,齐元敬并不陌生。八年前,齐元敬还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登州卫指挥佥事。正是由于张大人的举荐,才有幸被提升为都指挥佥事一职。可以说,张大人也是自己的伯乐。

“我听说张大人三年前因病请假,离京回乡了。这几年,他一直游山玩水,虽说他的诗词歌赋在仕子中流传很广,但远离朝堂这么久,他又有多大能量呢?”

“居庙堂之上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严党专权,张大人作为徐太师的学生自然是受打压对象。与其在朝中处处受排挤,不如退居田园保护自己,也是在为将来积蓄能量。现在严太师有大厦将倾之兆,皇上又将徐太师学生召回朝中,这其中蕴意难道还要我多说吗?冷庙烧香的道理不需要我教你吧?”

“但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还能记得我吗?再说了,胡总督那边会怎么看自己?”

凌宇猜到了齐元敬的顾虑,说道:“张白圭是个为国为民的好官,他一直想彻底平叛倭寇。开战之前,胡总督私下对我说,如果此战胜利,一定去拜访张大人。胡总督还说,以后你不要去见他了,他也不会见你。当年,他为了博取严太师的欢心,做过一些昧良心的事。但他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就是选择了你,你没有让他失望。倭寇之乱这么多年,需要一个人去平复,而能做成这件事的人只有你,齐元敬。曾经,他寄希望于于大友,但此人性格过于刚烈,欣赏他的人有之,憎恨他的人也不少,于大友可以是个先锋,但当不了将军。胡总督还说,台州大捷,你已经证阴了你的能力,你有资本在张大人面前毛遂自荐。但以后的路就靠你自己了,希望你莫要辜负他的美意。”

“还有,大哥,生逢乱世,我们必须要有能力保护好我们的亲人,不是么?”

齐元敬知道凌宇想到了隐娘,这也是他最不愿意提起的:“兄弟,当年要不是我官阶太低受制于人,隐娘也不会落得今天这般田地。我听你的,这趟京城之行,我陪你去。”

“大哥,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武官未听宣擅自离开驻地是大忌,而且你去见张大人的时机还未成熟。你给我准备一封荐书,还有盘缠,对了,从倭寇手里缴获的东西,我挑几样留下来,到了京城以备不时之需。”

“呃……这个……”

凌宇白了他一眼,“万一要上下打点,你有钱吗?你的钱都给牺牲的将士了。再者,嫂夫人要是知道你要花钱疏通关系,估计又要说‘自己将门虎女’‘大丈夫不能为五斗米折腰’‘要以自己父亲为榜样’这些话,你能受得了?”

“但我总觉得不妥……”

“反正都是不义之财,你上交了也是便宜上边的贪官,你就当是我偷的总行了吧?”

齐元敬当做没听见,尿遁。

出了齐元敬的门,凌宇迎面撞上一人,不是别人,正是此次台州之战朝廷派来的监军,锦衣卫北镇抚司千户张诚。

对于张诚,凌宇始终心怀敬畏。锦衣卫,作为朝廷安插在各处的眼线,不仅其秘奏可以直接上达天听,更有临机处置职权,说白了,就是一旦发现有人图谋不轨,可以先斩后奏,直接缉拿,甚至当场斩杀。但好在张诚此人志虑忠纯,并非那种靠捕风捉影为自己牟利之奸徒,身上更多的是军人血性和担当。齐家军屡次与倭寇作战,张诚不仅没有掣肘,反而多次在关键时刻向朝廷进言,细数齐家军的勇猛与忠贞,这些凌宇和齐元敬都是看在眼里的。

“凌老弟,我有事找你。”

“张千户,找小弟所为何事?”

“来,你我借一步说话。”

凌宇跟着张诚来到他的房中,一进门,张诚便笑道:“凌老弟何时启程进京啊?”

凌宇心里咯噔一下,他怎么知道?锦衣卫的消息探听能力,果真让人胆寒。

“哈哈,不要惊慌,你和齐将军的私事,我不过问。此战你们齐家军的功劳有目共睹,难不成你还怕我张诚从中作梗不成?放心吧,我张诚不是那种奸邪小人,大是大非我还是能拎得清的。我找你来是想请你帮一个忙。”说着,便从怀中掏出一个信封,边缘处有铅锡封印。

凌宇一时语塞:“张千户,有何事需要凌宇帮忙?”

“凌老弟,实不相瞒。台州之战已然结束,按照规矩,我应该回京述职。但就在刚才,京城飞鸽传书,要我原地待命。这是不符合常理的。我这里有一封密信,烦劳你帮我转交北镇抚司镇抚郭敬堂大人。此信件事关重大,兄弟,我信得着你,千万不要有闪失啊。”

“那我如何才能见到郭大人呢?”

“到了京城,你万不可直接去见郭大人,你是齐家军的人,私下与锦衣卫接触,一旦被人认出来,对你、对齐将军都是百害无一利。你先去找一个人,此人是我的好兄弟,锦衣卫总旗萧百川。这是他的地址,你把信交给他,就说你是南边来的凌宇,他自会告诉你怎么做。”张诚顿了顿,意味深长地说,“兄弟,朝廷党争历来不断,当今皇上并不像表面那样不问政事,圣意难测啊。走了严太师,来了徐太师,但徐太师……罢了罢了,不说了。我只奉劝你一句,京城水深,莫管闲事。”。

凌宇看出张诚肯定知道什么,但涉及锦衣卫秘密,凌宇也不好再问下去。

“多谢张千户信任,凌宇定不如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