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玄幻 > 浅山神话 > 第53回,慈母仙逝去,孝子诚送终

浅山神话 第53回,慈母仙逝去,孝子诚送终

作者:李和义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5-30 09:27:53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53回,慈母仙逝去,孝子诚送终

诗曰:十月怀胎百般苦,一朝分娩笑开怀,

养儿防老平常事,忠诚孝顺无世外。

这首诗说的是,作为子女,必须铭记父母的养育之恩,特别是老母亲,十月怀胎之苦,是他的一种劫难,我们必须记住。儒家的中心思想,就是以仁孝治理天下,要宽以待人,实行仁政,让人民休养生息,倾覆国税,做一国之君,保一国平安,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才能够使国家得到治理,老百姓才能够拥护你,就像唐朝的宰相魏征所说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之所以能把唐朝,通过贞观之治,形成了繁荣的盛唐景象,就是因为他明白了这个道理。这是为君之道,不是我们平常百姓所能把握的。

作为我们百姓人家,以孝治家,孝道是一个家族兴衰的根本所在。在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从汉朝以后,汉武帝共用董仲舒,听从他的建议,以儒家思想统治国家开始,一直都推行的是孔孟之道,那么倡导孝道,是各代君王,极其重要的施政方略。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形成了传承孝道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孔子在《孝经》中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孔子认为,为人子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法则,是人们应该身体力行的。

《孝经》在唐代被尊为经书,南宋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在中国漫长的社会历史进程中,它被看作是“孔子述作,垂范将来“的经典,对传播和维护社会伦理、社会秩序起了很大作用。《孝经》在中国古代影响很大,历代王朝无不标榜“以孝治天下“,唐玄宗曾亲自为《孝经》作注。

《孝经》庶人章第六“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也就是说, 利用自然的季节,认清土地的高下优劣,行为谨慎,节省俭约,以此来孝养父母,这就是普通老百姓的孝道了。所以上自天子,下至普通老百姓,不论尊卑高下,孝道是无始无终,永恒存在的,有人担心自己不能做到孝,那是没有的事情。

像王宇这样的穷人,以打柴为生,赡养老母亲就是因为王宇的孝顺,,感动了狐仙小红,二人结为夫妻。

在后来的岁月里,初心不变,仍然是赡养老母亲,把两个孩子拉扯大,因为王彩莲的关系,牛圈村李家,把一块山坡地租给他,成为他安身立命为的本钱。两个孩子一个出嫁了,一个做了刘夫人的干儿子。日子刚好过一点儿,80岁的老母亲,杀手人寰,驾鹤西去了,让他无比的悲痛。在一双儿女的帮助下,料理好老母亲的后事,为了不给自己的儿女添麻烦,也为了不让他们惦记,趁着自己中年体力还好,一个人拿着必要的生活用具,搬到了自己山里的注重的地块王家坡。

王家坡位于清清河山谷东岸,是山里一块儿不可多得的好地。这里地势平缓,梯田的地块都很大,最大的一块有三四十亩,总共有将近200亩的土地。老李家说是租给他,实际上也就是每年一斗半的租子,相当于送给他白种植一样。老管家牛和,更是百般的照顾,200多亩地一个人怎么可能种得完呢?为了帮助他,在播种季节,见苗的季节,除草的季节,秋收的季节,都会帮助他雇一些短工,当然了,雇短工的钱都是老李家出了。特别是在清清河上,老管家牛和特意架了一架水车,帮助他浇灌。因为水利条件好,土地又肥沃,这200亩土地,专门种谷子,每年要打上好几万斤,老管家牛和全部高价收购走,几年的功夫,王宇就把王家坡这块土地买了过来。

王宇为什么要买这块土地呢?因为土地是农民的命啊,有了土地就有了财富,有了土地就有了活儿干,有了土地也就有了自己的根。王宇特意把自己母亲的遗骨,迁到了王家坡,修了一座坟,刻了石碑。最主要的原因还有一个,王家坡和大荫坡隔河相对。大荫坡大阴坡是他和小红相遇的地方,也是他常年砍柴的地方,现在,在王家坡干活,抬眼就可以望见大荫坡的一切,就好像守着自己心爱的人一样。

小红走了以后,母亲曾经几次耽误了给自己再找一个人,但是在他心里放不下小红,又怕两个孩子,来了后妈以后受委屈,所以他自己一直坚持的是一个人,一方面是为了孩子,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他心里的女人。小红在他心里就是天上掉下来的仙女,能够看上他,和他共同生活几年,以及是他这辈子最大的福气了,怎么可能再让别的女人占据他心里的这个位置呢?

现在,老母亲已经不在了,孩子们都已经长大了,他心里唯一的期盼,就是小红,他希望有一天,他的守望再次感动他,能出来和他相见,夫妻白头偕老。一想到这些,浑身就有使不完的力气,心里就暖洋洋的。看到自己种的谷子,一年一年的大丰收,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所以,干活更卖力气了。

王宇作为一个樵夫出身,第1个就是实在,让人说有点死心眼儿,实际上就是一个朴素的感情,朴实的作为。他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善良。他在山上住,在山上吃,在山上生活,他爱护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他种的谷子,从来不像别人一样,扎许多草人,挂很多五颜六色的布条,去吓唬小鸟,任它们在这里自由的飞翔,任他们吃自己的谷子。所以每天,各式各样的鸟儿,围着这片谷子,欢快的唱着歌,盘旋在上空,在蓝天下飞舞。王家坡,成了这些鸟儿的家,他们每天陪伴着王宇,用他们特定的鸟语,和他交流,为他唱歌,为他起舞,为他驱赶一个人的孤独。

鸟儿最怕的,就是冬天,大雪封山,找不到吃的。王宇老汉,就会特别拿几个脸盆,撒上谷子,让鸟儿尽情的吃。之后,山上的野鸡,野鸽子,也会来这里去,寻吃觅食,王宇都会远远的看着,脸上都会露出开心的微笑。他把这些鸟儿,当做自己的孩子,在周围的树上,他特别搭了几个鸟窝,给他们创造栖息地,让他们把家安在这里,可以昼夜听到他们美丽的歌唱,迷人的飞舞。

也正是因为这些鸟儿,他这片谷子,从来都没有发生虫害,那些害虫刚刚出来的时候,鸟儿们集体的出动,早就把他们给吃光了。有几年干旱,别的地块和山头,蝗虫铺天盖地的,能把所有的东西吃干净,因为有这些鸟儿帮他守护着,蝗虫在来到王家坡周围的时候,已经被这些鸟儿变成美餐了,所以他这里从来没有发生过蝗灾。所以说好人有好报,王宇这个善良的人,照顾了鸟儿们,鸟儿们也保护了他。王家坡,成了他与鸟儿共同生活的,幸福美好的家园。

古代有一个梅妻鹤子的故事,说的就是一个老人,热爱梅花,就像热爱自己的妻子一样,爱护白鹤,就像爱护自己的儿子一样,成了他幸福隐居的标志。王宇也成了这些鸟儿的保护神,除了让它们自由的吃自己的谷子以外,他还特地在王家坡相邻的桑榆沟,种植了大片的桑树林,每当4月份的时候,桑树上结下的桑葚儿,也成了鸟儿们最爱吃的食物,王家坡连着桑榆沟,在这方圆几百里的浅山当中,成了花的世界,鸟的家园。每当你来到桑榆沟的时候,到处都是山花烂漫,百鸟歌唱,正可谓是百花齐放,百鸟争鸣,怎么能不让你陶醉呢?

王振泰按照老神仙的指引,专门上山来看望自己的父亲,准备祭奠他的母亲,和他父亲商量,想确定一个日期。

王宇看到儿子,想要拜祭自己的爱妻,心里特别的高兴。

没成想,天有不测风云,在一阵狂风暴雨之后,山洪爆发了,冲毁了大片的河边的土地,巨石和泥沙齐下,清清河水变得浊浪滔天,天上仍然还在不停的下着瓢泼大雨,这淫雨霏霏,不知道要祸害多少庄稼人,王宇站在王家坡的山顶上,看着儿子急切的面庞,心里真不是个滋味儿。

忽然间,一声巨响,一个巨大的火球,在清清河谷上炸开,一道闪电,把清清河谷照的明亮,一条青龙,从天而降。

王宇父子,大吃一惊,不知道这青龙要做什么?

正诗:

老母驾鹤上西天,孝子务农在深山,

隔岸守着大荫坡,百鸟歌唱心相伴。

那么这条青龙,还要干什么呢?这瓢泼大雨,这狂野的山洪,还会怎么危害人间呢?请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