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玄幻 > 浅山神话 > 第43回 风雨夜牛和救人,诉真情李明救

浅山神话 第43回 风雨夜牛和救人,诉真情李明救

作者:李和义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5-30 09:27:53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43回 风雨夜牛和救人,诉真情李明救命

诗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是古人,对农业生产的真实的写照。1000多年以前,我们的农业已经很发达,这里边全是农民的汗水和心血,今年尤其是如此。

今年可是一个风调雨顺的年景,天气一进5月,金黄色的麦田,在暖风中,好像一片金色的海洋,一浪高过一浪,看的老牛和,心花怒放。两个大院子已经造完了,两位公子搬进了新房。老牛河心里想,一定要赶紧的,组织所有人,把这金黄的麦子收进库里。

初夏的风,刮在人身上**辣的,吹到麦田里,把麦子的秸秆儿,都快要烧焦了,地头上,老牛合组织了上百个强壮劳动力,开始了麦收。收麦子有个技巧,不能够在中午的时间收割,而是要在早晨有露水的时候收,这时候接管软绵绵的,麦穗儿也是**的,拔麦子不至于把麦粒儿甩到地上,收起麦子来,头顶上没有艳阳高照,小风还是凉兮兮的,所以人们干起活来,身体很舒适,收麦子的效率就高。强壮劳力都在地里拔麦子,老弱妇幼,把捆好的麦个,装到运输麦子的大车上,一茬压一茬,可以码放的老高老高的,用绳子捆好,然后拉到场院,再把麦个,一个一个紧凑的排放起来,经过一中午的晾晒,麦穗儿已经干透了,再用大石滚子,压上几遍,用木叉子,把麦秸挑出来,就剩下一片麦子了。然后把这些麦子,放在鼓风机里,有人摇着扇子,把麦康吹出来了。粉色的麦子,和金黄色的麦康,分离了。

这是一个收麦子的全过程,不管是男女老少,都被动员起来参加麦收。为什么呢?5月的天,就像狗脸一样说变就变,现在还是艳阳高照,几片乌云吹过来,马上就是电闪雷鸣,接着就是暴风骤雨。如果收麦子的过程中遇见了雨,那可是大灾难。一方面地里的麦子,打起来就成了大泥坨,另外一方面,收回来的麦子,容易发霉,变质,那么麦秋就变成了灾难。有人形容麦收,是龙口夺粮,比喻的再恰当不过了。稍有常识的人,都明白这道理,所以一到麦收,村子里就不会再有闲人了。

今年还是真是个好年景,麦收这几天,一直是艳阳高照,直到把粮食收进了仓库,老天爷才变脸,来了一阵狂风暴雨。这个雨就是及时雨,因为收回麦子以后,下一茬的老玉米,已经播种下去了,有了这场雨,玉米的种苗出的很整齐。一片金黄的麦地,又变成了一片绿油油的良田。老玉米种下以后,就进入了三伏天,你看地里的老玉米,一天比一天长得高,二十几天,人进去只剩下一个脑袋了。要是在夜里,你走在玉米地,就会听见咔吧咔吧的玉米在生长的声音,那种声音会令所有的农民陶醉。老牛和就陶醉在这种声音当中,每天她要是不到地里转一圈,晚上要听不到玉米生长的声音,回到家里她都睡不着觉。很快就到了7月下旬,老玉米已经在地里生长了两个多月,已经把人都没过去了,成了名副其实的青纱帐。这个时候你要再进玉米地里,玉米花会飘洒你一身,一尺多长的老棒子,一对儿一对儿的长在玉米秸秆上,咧着大嘴,吐着粉红色的须子,太阳光一照,米黄色的玉米穗儿,粉红色的玉米须,绿油油的玉米,让所有的人都会陶醉的。还有大片大片的,伸着火红的高粱穗儿的红高粱,血红血红的,犹如早晨的朝霞,又像晚上的残阳,那份儿魅力,那份诱惑,更让人兴奋无比。随着白露节的到来,秋收开始了。

大蓝的天空下面,淡淡的飘着几朵白云,五颜六色的鸟儿,发出动听的鸣叫,盘旋在空中,有时候会集体的俯冲下来,站在高粱穗儿上,尽情的抢着这些粮食吃。为了轰走这些鸟儿们,或者把它们吓跑,让它们不敢俯冲下来,老牛和让人们在庄稼地里,差了很多稻草人,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挂着五颜六色的布条,随风飘荡,呼啦啦像像是一面一面的战旗在飞舞,下的鸟儿们在天空中转了一圈又一圈。

秋天的太阳,被人们说成是秋老虎,晒上几天以后,高粱也熟了,玉米也熟了,谷子也熟了。村里的男女老少又全部出动了,抢着进行秋收。这一年的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虽然每个人都很累,但是脸上都挂着笑容。

秋收以后,就是秋种。人们要抢在秋分节以前,把麦子种下去,保证明年5月份,再有一个大丰收。

1000多年以前,我们的农民就是这样循环往复的,干着农活,收着大麦二秋,抢收抢种,除了简单的农具以外,全部都靠的是人海战术。

今年的抢收抢种,比每年都轻松了好多,圈里的牛,帮了人们很大的忙,月初有牛车,耕地牛拉梨,大大的减少了人们的体力劳动。大麦二秋以前,如何下狠心在牛市上卖掉了400头牛,赚了一大笔钱。剩下的1000头牛,她可是真舍不得了,因为有一半的牛,都怀上了小牛犊。秋收以后,正是母牛产仔的时候,几百头小牛犊,让老牛喝乐的合不上嘴。

进入霜降节气以后,天气迅速的冷了。

10月初的一天,呼啸的寒风,带着泥沙,把天气刮得昏天黑地,在这乌云滚滚的过程中,几个巨响的大雷,响彻天空,随后来的是瓢泼大雨。暴风雨过后,秋雨绵绵,到了夜晚,秋雨变成了雪花,满天飞舞的鹅毛大雪,迅速的覆盖了大地,一片白雪茫茫。老牛和带着斗笠,披着蓑衣,骑着一匹枣红马,有两个小厮跟着,出了牛圈村,往自己的家里走,由北向南,刚刚出村,就看皑皑的白雪上,迎面走过来三个黑影,其中两个人,架的另外一个人,三个人在泥泞中挣扎。很快和老牛和打了一个对面。

老牛和眉毛紧张,打马走到三个人面前,高声喝道,“几位?你们是什么人?在这风雪交加的夜晚,到这里干什么来了?”

其中一个人回答说,“老人家,我们是过往的客商,要到北面去贩运牲口,没想到暴风雨让我们迷了路,现在我家主人也病倒了,请老人家帮忙,求求你救救我们家主人吧。”

老牛和听她这么一说,看到三个人,浑身上下都湿透了,在冷风中瑟瑟发抖,其中一个人,蔫头打脑。一看这情景,老牛和赶紧从马上下来,吩咐一个小厮,替换那两个人,另一个小厮,返回身去到村里喊人,跑一辆马车来,赶紧把她们拉进去。

很快就从村子里来了一辆马车,几个人一块上的车,进了牛圈村,老牛和赶紧的吩咐人,找了一间柴房,让她们住了进去。随后找了几个婆子,让她们赶紧煮姜汤水,给几个客人喝了,驱走她们身上的寒气。这个时候她才看清,得病的那个人,穿着一身绸缎的衣服,旁边两个肯定是她的家人,一身黑色的粗布衣服。

三个人喝完了姜汤水,那个病人说,“杨青,我现在病得厉害,一会儿冷一会儿热,不知道是什么病,浑身无力,恐怕一会儿,指不定什么样,留着杨芳和我在一起,明天你一定拿点儿盘缠,回去给我的盟娘报个信儿,别让她老人家担心。”

杨青,“任老爷,你老人家放心吧,我在这儿歇一宿,明天一早我就赶回去,报告老太君。”

任老爷听她说完,点了点头,然后大喊一声,“难道这是老天爷要亡我吗?” 一下子就昏死过去了。

老牛一看,这可是病得不轻啊,赶紧分数一个小厮,快马加鞭,去请李明李大夫。

等了有三个时辰,已经是深夜一更天了,李明李大夫带着徒弟李德仁,来到了牛圈村。什么也顾不得了,赶紧来到病人面前,伸手摸了摸她的头,呵,滚烫滚烫的,掰开她的眼皮,看了看眼睛,纹丝不动,是真晕过去了。然后,把手搭在她的手腕上,给她号了号脉,最后,赶紧招呼大家,离开这个房间。

牛和,“李大夫,这个人得的什么病啊?”

李明,“这个人得的是疟疾,可能是在道上被大雨记着了,刚刚开始发病,再过一会儿就可能传染了,所以所有人都不要去接近她。我负责给她治病,先稳定她的病情,然后再给她治。”

说着,李明进入了房间,几根银针迅速的搭在了任老爷身上。最开始没什么反应,当李明在她的人中上,快速的扎了一根银针的时候,人老也啊的一声,慢慢的睁开了双眼,一看周围没有人,只有一个医生,她急切的想说话,李明坚决的制止了她。然后在不同的穴位给她接着针灸,首先,封住任督2脉,然后护住心,稳定她的心神。

稍微稳定的任老爷,对李明说,“老大夫,我现在有气无力,我必须得跟你说两件事儿,第1件,一定让我的家人杨青,赶紧回家给我娘送个信儿,我怕她老人家惦念。第2件事儿,我是云南的客商,任炳任堂会,我的包袱在家人手里,您的诊金一分都不会少,您一定要救救我,我的老盟娘还在家里等着我呢。”说完又晕了过去。

正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百姓常遇灾祸,英雄也有难处。

那么这个人到底是谁呀?李明大夫能不能把他救过来,请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