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玄幻 > 浅山神话 > 关于《浅山神话》

浅山神话 关于《浅山神话》

作者:李和义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5-30 09:27:5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关于《浅山神话》

1,请问,为什么要写《浅山神话》呢?

李和义:因为有的写。北京的浅山,是文化积淀最厚重的地方,每一个村,每一座山,都有他的历史渊源,他们的命名都有一个典故或者几种版本,把他们挖掘出来,就会是北京浅山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写起来很有意思,说起来很有内容,北京的城市有多少故事,在这里就孕育了多少故事的来源,如果想了解北京,要想深入的了解北京,浅山地区,是你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儿。把这一地区的文化,了解了,了解深入了,对老北京城的理解,对北京文化的理解,就会加深一层,提高一步,这就是我写作《潜山神话》的初衷,也是挖掘北京文化根源的一种探索,一次尝试。

2,您为什么对浅山地区这么情有独钟呢?

回答:不是我情有独钟,是从我们老祖宗开始就对这一地区情有独钟。你看一看北京著名景点的分布,在浅山地区分布了多少著名的景点。你比如说潭柘寺,潭柘寺大殿里边儿,有一双脚印儿,传说是晋朝时期一个公主留下的,距今有多长?2000年了,2000年以前,人们对这一地区就情有独钟了。还有一个就是房山的云居寺,那些刻在石板上的佛教经典,在那里都沉睡了1000年了,那么1000年以前,是不是也有人情有独钟啊?最著名的就是明十三陵,永乐皇帝把自己的子孙,召集在这里距今已经600多年了,他是对这一地区最情有独钟的。你再想一想现在我们最时髦的三山五园,顺义的五彩浅山,平谷的挂甲屯儿,黄松峪,房山的长沟峪湿地公园,还有我们书中描写的青龙湖,北京历史上这些著名的人物,在这一地区,都有浓墨重彩的一笔,我只是一个小卒子,只想窥探一下他们的奥秘,没想到这里就是一块宝藏,有说不完的事儿,说不完的人,有那么多神奇的传说,美好的神话,也帮助我们揭示了很多,不为人知的神秘,你说这种情有独钟不是很有意义吗?

3,这一地区和深山区和平原区有什么区别呢?

回答: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从地理的角度,他是深山区和平原地区的交接处,是一条沿着北京,从平谷金海湖,到密云水库,顺着怀柔,又回到了是你的五彩潜山,又折回怀柔慕田峪长城,然后又延伸到昌平,从十三陵,到南口,通过洋房,到了门头沟,折回来小西山风景区,又折回到门头沟,然后到了丰台的北宫森林公园,千灵山景区,穿过青龙湖,到达周口店,最后在张坊通过拒马河与河北省接壤,有人说是300多公里,它不是一条圆滑的曲线,而是随着山势的变化,曲曲折折,我看300公里都不止,你说得藏有多少好东西。这是从地理的角度,这是第1点。

第2点从农业生产的角度,这里边儿可说的太多了,北京所有好吃的水果都产在这一地区,历史上著名的京西地区的京白梨,磨盘式,串铃,腰红李,怀柔的板栗,房山的核桃,门头沟的大杏扁,北部山区的红烧梨,平谷苏子峪的大枣,这些好吃的数都数不过来,书里边特别介绍了一些,这些都是水果,是历史上有名的水果,现在最著名的应该是昌平的苹果了。为什么这一地区生产这么多好吃的?就是因为这一地区是山前暖带,有特殊的小气候,而且一个地方有一种小气候,再加上土壤和水的元素,所以就形成了这么多好吃的土特产,如果把他们集中起来,可以办一个丰富的博物馆,是一个极有特色的北京名果名吃土特产博览会。第3点就是从历史上看,北京从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有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平燕国的遗迹,多次成为北方少数民族的都城,这里还是唐朝灭亡的发源地,北京历史上的名字,有一个就叫范阳,安禄山就是从这里出发,发动安史之乱,历史上最辉煌的唐朝,从此走向灭亡。宋辽两国,争夺燕云十六中,把北京当时叫做幽州,后来变成他的东辽国的东京,与宋国的东京汴梁,有抗衡之意。所以在这一地区,到处都是宋辽交战的战场。也就是在这一时期,战火的破坏,辽国东京城的建立,毁坏了北京山区的茂密森林,是北京的生态,受到了灭顶之灾。接下来的元明清三朝,北京都作为都城。所以你说写起来,是不是素材很丰富,文化很深远,历史很厚重?

4,接下来还有什么好故事,需要提前告诉我们的吗?

回答:要想了解具体情况,还是仔细的看书吧,随着时间的推移,故事情节就会更快的展开,前传,主要是交代几个主要人物,诞生的背景,成长的过程。接下来是一部《民间太子传》,第3部是《武圣传奇》,第4部《狐仙传》,第5部《云游和尚》。前六部书,都发生在辽国辽圣宗时期。后面还有几部,分别是金,元,明,清这几个朝代的一些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最后在民国时期结尾。挖掘不同时期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把这些口头文学,变成文字,记录下来,传承下去,为浅山地区的文化,也是为北京文化,添一块砖,增一块瓦,贡献本人的微薄之力。把近千年的历史沧桑,跃然纸上,给后人留下点记忆的空间。

5,为什么要采取章回小说的形式?

回答:章回小说的形式,很有节奏,很通俗,让人听起来朗朗上口,前边有开场诗,最后有定场诗,符合演绎的习惯,容易看懂,贴近口头文学,不用费更大的力气,不用去咬文嚼字,本来就是口头文学的演绎和发展,干嘛要弄得那么累呢?前二十几张的情况看,大家还是接受这种形式的。本来原来书名叫做山村野史,后来编辑建议,才改了现在这个名字,我觉得更加亲切,也更加准确。全书围绕着一个山村进行,书中的主要人物,都来自这个小山村,这样洗起来很流畅,除了介绍一些不同时期的历史背景以外,不用再交代地点了,前后也有了联络点,聚焦点。本来这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就很散,用一个小山村把他们串联起来,再加上时间线索,就自然形成了,书中的几条明显的主线,也成了本书的一大特点。

最后,谢谢大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