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玄幻 > 浅山神话 > 第16回 一条深沟藏奥秘,有影无踪珠

浅山神话 第16回 一条深沟藏奥秘,有影无踪珠

作者:李和义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5-30 09:27:53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16回 一条深沟藏奥秘,有影无踪珠帘寺

诗曰:名山大川多佛光,重檐斗拱剑佛堂,

香火旺盛株连寺,一把大火剩庙墙。

话说刘王两位夫人,都是佛教的忠实信徒,每到初一十五,都要净身焚香,祈祷佛祖,保佑安康。牛和为了两位夫人上香方便,在牛圈村里,修建了一座家庙,叫做妙安寺。正房就是大熊宝殿,塑了佛祖的金身体。佛祖的背后,是弥勒佛,一侧是普贤菩萨,一侧是四大金刚。东厢房是罗汉堂,供奉的是十八罗汉。

西厢房是观音殿,供奉的是南海观世音菩萨。整座小庙虽然不大,但是雕梁画柱,重檐斗拱,精雕细琢。

刘、王两位夫人,因为有了这座家庙,很少去外边进香。

其实牛圈村周围,有许多名山宝刹,最著名的就是潭柘寺和戒台寺,进香也很方便。牛圈村北是马鞍山,马鞍山是太行山余脉。马鞍山因潭柘寺、戒台寺而闻名于世。有 “先有潭柘寺,后建北京城”之说。潭柘寺建于西晋时期,北京城作为辽代的陪都燕京,形成都城,比潭柘寺,晚八百年。所以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在牛圈村有一个说法,“有影无踪珠帘寺”。

清清河谷,有一条向东延伸最大的沟——蔡子沟。由极乐蜂向西是延伸,一直到清清河谷,长十几里,蜿蜒曲折,时而开阔,时而狭窄。从沟底到极乐蜂顶峰,高差700米,由西向东逐渐攀高。菜子沟,常年流水。沟底有一条直通潭柘寺、戒台寺的大道,房山良乡的香客,就是由这条道到潭柘寺,戒台市进香的。

途中,经过珠帘寺。谭柘寺,戒台寺,珠帘寺并称为马鞍山三大寺院。潭柘寺最为古老,始建于西晋家永嘉年间(公元307年)。戒台寺始建于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相传珠帘寺始建于北魏时期(公元386—534年)。

鲜卑族的祖先拓跋圭,建立了北魏王朝,统一了北方,迁都平城,也就是现在的大同。相传有一位智通大和尚,选定了菜子沟建立寺庙。

在菜子沟正中间修建珠帘寺。从沟底拾阶而上,经过365级台阶,到达山门。第一层大殿供的是来世佛弥勒佛祖;第二层大殿是大雄宝殿,正中佛祖释迦摩尼,两侧是18罗汉;第三层大殿是观音殿,供的是南海观世音菩萨;第四层藏经阁。寺庙周围遍植绿竹。

潭柘寺的银杏,戒台寺的松,珠帘寺的竹子,成了三大寺院的象征。由于珠帘是建在山坳里,背风向阳,小气候极其适合竹子的生长。珠帘寺的竹子,玲琅满目。有毛竹,但竹,佛肚竹,枣园竹,还有黄金竹,金镶玉竹和四方竹。珠帘寺的主持,经常拿竹子作为礼物,与各个寺院交换。所以这些竹子,现在散布于各个寺院。以竹子而闻名的珠帘寺已经不复存在了。

珠帘寺当时香火旺盛。安史之乱以后,戒台寺毁于战火。因为战争的破坏,唐王朝岌岌可危,没有资金修复戒台寺,所以,朝廷下令,拆珠帘寺修复戒台寺。珠帘寺的四座大殿拆除了,所有的材料运往戒台寺。珠帘寺剩下的就是断壁残垣。

经过近千年的时光流逝,这座千古名刹,已经踪影皆无了。

对我们这个世界来说,战争和人,是最大的破坏因素。因为战争是人挑起的,归根结底是人破坏了自然界的和谐。从汉朝到唐朝,几百年的时间,经过了五胡乱中华,三国,两晋,十六国,南北朝,隋朝过度到唐朝。战争风云席卷华夏,大大的消弱了我华夏文明,到处都是战争的创伤,华夏儿女惨遭战争的揉蔺。所以我们要珍惜和平,维护和平,甚至用生命捍卫和平。只有和平,人民才能幸福安康!只有和平我们灿烂的文化才能传承。不让珠帘寺再变成传说。千万不要再让这类的事情重演。这是我们肩负的历史责任。也是我们伟大民族复兴的需要作为华夏子孙应有的承担。

闲话少说书归正传,珠帘寺蔡子沟后来一直就是潭柘寺的庙产。每年潭柘寺,都要派和尚进行维护,不但没有什么收益,每年还要花上一笔钱。原来是一个乡绅代管,因为他家到中落,承担不起管理的费用了,其实也是没有心思管了。牛和知道,两位夫人一心向佛,就把这个差事给揽下来了。

他向两位夫人说清了缘由始末,两位夫人十分的高兴。

正是:

善良是本性,佛心在正中,

我本一信徒,自有菩提树。

一个小小的家庙,妙安寺,引出来个许许多多的佛陀故事。只要抱有善心,事事都有禅机,还会有什么好的报应,有什么喜事儿呢?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