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刘协:我真的只想禅让啊! > 第二百六十八章 君臣俩都挺感动

“什么?文若你要跟朕请辞?”

一大早上,听人说荀彧求见,刘协本来还有点不太高兴,心想这荀彧也真是不太懂事儿,结果,这荀彧就突然冷不丁的,毫无预兆的给特扔了一颗大雷。

“好端端的为什么要辞职呢?朝中现在正是多事之秋,外面韩遂、吕布、孙策、袁尚还在,家里面还有数以百万的流民需要安抚,连年征战,民生多艰,又有盐铁新政等待着实施,甚至朝廷还要迁都,你这个时候辞职,谁还能担此大任?”

我这还惦记着把你扶成权臣,架空我实行君主立宪呢啊,你怎么这么随随便便的就撂挑子了呢?

我上哪去找一个新的权臣来代替你呢?

当然荀彧要走,在刘协想来也并不全是坏事儿,毕竟这个荀彧,实在是太忠心了,也太有能力了,什么事儿都能处理得井井有条。

起码刘协自己单方面的就认定,如果不是这荀彧在做修补匠对着自己各种的奇思妙想在修修补补,说不定自己不是什么鬼神之谋的事实,这些朝臣们早就发现了。

就见荀彧笑道:“今日之朝堂,已是今非昔比,朝中人才济济,就是尚书台的诸位尚书,其才能也都不弱于我了,我在与不在又有什么分别?”

刘协还是拧着眉,问道:“那,令君之后,谁可继之?”

“尚书台中,已有诸位尚书,天子英明神武,又何须尚书令?臣建议,这尚书令之职不如还是取消了吧,天下诸事,由各部尚书共同商议,由陛下来做最终仲裁,就是了。”

“我来仲裁?我能仲裁什么?嗯……令君啊,你可是咱们大汉的大管家,你撂挑子不干,让朕亲自来管家,这又岂是人臣之道?”

“陛下诸事繁忙,若是不愿亲自参会,完全可以借北宫,中书台,议税阁进行旁听和批复。”

“嗯……嗯?”刘协一听,却是突然有点茅塞顿开之感觉。

对啊,如今这尚书台的尚书越补越多,录尚书事的重臣也已经越来越多,如果没有了尚书令的牵头,这不就乱作一团了么?

那肯定是要动不动就开会的。

这个尚书台会议,搭着议税阁的会议,一个管着提案一个管着审批,这不就有点上议院和下议院的意思了么?

不对,应该说,一个是政府,一个是议会,只要接下来自己切实的不去管事儿,让他们爱怎么开怎么开,貌似就离着君主立宪更近一步了啊。

想着,刘协的脑子里就开始勾画一张复杂,且庞大的行政结构图。

首先是作为一年之初所召开的,规模最大的盐铁议会和勋贵会议,二者可以合二为一,上到勋贵,下到乡老、政绩优秀的小吏,都可以汇聚一堂,讨论这一整年朝廷施政的得失功过。

主要是为朝廷起到一个监督、提议的作用,可以使朝廷在施政的时候充分了解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尤其是对经济状况有一个了解。

这些讨论,朝中诸公必须是全程旁听的,其中有意义的内容也会被当庭速记,在会后整理成册供朝中诸公反复阅览,提供决策依据。

同时,对朝廷施政不当的地方,尤其是中央政策下到地方的执行问题进行有效的上下沟通机制。

盐铁会议和贵族会议之后便是朝廷的议税会议,议税会议作为朝廷的决策大会,首先要对盐铁会议中提到的热点问题进行解释和说明,对于恶政要进行检讨,对于执行问题要对尚书台进行问责。

之后,议税会对去年一整年的财政情况进行回顾和总结,哪些目标完成了,哪些目标是没有完成的,该问责的问责。

然后商讨一下新一年的财政计划,这肯定是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军政两届方方面面的大事的,直接给尚书台列个清单,让尚书台负责具体执行。

简而言之,尚书台对议税阁负责,议税阁对议税会负责,议税会对盐铁会议负责,那么他这个天子呢?

没有人对天子负责。

这就是刘协的计划了。

不过确实,在这一年的实际运作中,这幅行政图吧……跟自己想的还真是不太一样。

在刘协自己看来,这个不太一样主要就是因为荀彧这个尚书令,或者说,是因为政治惯性的原因,百官还是更习惯事事都以尚书台为主。

而荀彧本身地位真的够高,功劳也够大,朝中的颍川人又实在是太多,所以事物在执行起来难免就会跑偏。

最简单的一点,就连刘协也知道,荀彧现在和杨彪的关系已经不是很融洽了,俩人在尚书台总是吵架。

而在刘协的设计里,管着议税阁的杨彪在决策的权力上应该是远大于荀彧的才对,但他也不应该去管执行。

所以总而言之,荀彧走人,这其实对于刘协的计划,应该是很有帮助的一件事,而且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让他着手对朝政进行“微调”。

比如将议税阁的成员构成,尽量的与朝廷脱离关系,比如盐铁会议的问题上,也尽量让自己抽身事外等等。

不对,议税阁与尚书台之内的各部尚书,好多都是重复的,这个不好,得想个办法将之剥离,嗯……御史台好像不错,以后有机会我试着增加一下御史的权限,给他们改革改革,把他们直接送进议税阁。

还有荀悦,对,既然荀彧现在跟我辞职,能不能想个办法把荀悦也给安排了呢?这个荀悦简直是自己想要放权路上的绊脚石啊!

当然直接把他扯下来或者踢出去也不成,因为他不当这个中书令,也会有别人来当,总不能把中书台这个机构都给撤了吧?

那样的话确实不太方便,而且鬼知道这些群臣又会怎么脑补,莫名其妙的就再搞出一个实权的决策机构出来。

于是刘协想啊,想啊,越想就越飞,脑子里一口气冒出了好多的骚操作。

而荀彧见天子明显是一副正在深思,思得完全沉浸在思想的世界里都走神了的样子,当即便被吓得屏住了呼吸,生怕因为自己的喘息声太大了影响了天子的思绪。

好一会儿,刘协突然问道:“令君既然辞职,那,仲豫呢?”

荀彧愣了一下,道:“仲豫是陛下的私臣,如何安排,自然全由陛下一言而决。”

“嗯,既然如此,等新皇宫建好之后就将中书台迁至北宫吧,新皇宫朕也不打算用太监了,就让嗯……让仲豫负责朕的私人事务如何?”

说着,刘协还颇为忐忑的瞅着荀彧。

毕竟这不管看起来,还是实际上,这不都是让荀悦干太监的事情么?虽然不会切了他就是了。

说真的,刘协已经做好这荀彧当场翻脸的准备了。

然而结果,对于此事早有预料,但是想的跟刘协又完全不一样的荀彧,闻言却是一丁点都没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对,甚至心理还在感叹:果然啊,天子就是在等我辞职,你看我这一辞职,仲豫那头马上就给安排了,以后事归北宫,他的职权肯定还会进一步的上升的。

于是自然是非常高兴的就代替荀悦谢恩了。

刘协则被感动的都哭了。

忠臣啊!这是怎样的忠臣啊!

堂堂一朝宰相,我让他来北宫帮我管理私人事务,除了不切那一刀和太监也没啥区别了,这是多么大的侮辱啊,这荀彧居然还笑得出来。

又想到前些年,这荀彧夹在自己与曹操中间是多么的不容易,为了让这个傀儡朝廷保持基本的尊严是如何的呕心沥血,又想到没有他们哥俩,自己这个皇帝说不定直到现在都还只是傀儡,想到自己能有今日,这哥俩的居功至伟,嗯……虽然这真不是自己的本意。

但总之吧,即使是刘协事实上一心只想禅让,也被这荀家两兄弟给感动的哗哗的。

大忠臣啊!

是我亏待了他们啊!

“文若啊,请辞之前,你作为尚书令,再帮我拟最后一道诏令可好?”

“陛下您吩咐。”

“荀彧自守尚书令以来功勋卓著,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举贤荐能,使百官各司其职,理政安民,使百姓安居乐业,尽忠职守,使大军出征在外而没有粮草只忧,录前后功,封颍阴县侯,追加食邑一万户。”

荀彧闻言也感动得稀里哗啦的。

果然和自己想的一样,天子这是要加我的爵位了。

但是荀彧也没有想到,这爵位居然会加得这么狠,好家伙这是一步到位啊,大汉朝现在才几个万户侯?

退休之后有万户的食邑,想来,也可以占据更加要害的企业,占有更多的股份,更重要的是,他也可以作为勋贵议会的一员,堂而皇之的向朝廷进行施压和问责。

只要曹操不退休,谁能跟自己相争呢?

如此,尚书台对议税阁负责,议税阁对自己所主导的勋贵院负责,再加上荀悦的中书台坐镇北宫对这些行政衙门加以统筹协调,这天下不就万万年稳如泰山了么。

反正结果吧,就是俩人都挺感动的,一时间君臣相知,被写进了史书之中,想必,又是一段佳话吧。

紫笔文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