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刘协:我真的只想禅让啊! > 第二百三十四章 天子深意解读大会(上)

并州,太原城,入冬,大雪纷飞。

以刘备、杨彪、荀悦、司马懿几大重臣为首,并着钟繇、杜畿、关羽、李典、贾逵等两千石,今年年内的第一届天子深意解读大会正式召开。

现如今贾逵等人都已经被拜为了杂号将军,全都是正儿八经的两千石了,嗯……除了天子本人没参加搂着蔡文姬回去睡觉去了之外,其实和白天的阵容真的也差不太多。

因为在幽州的时候吃烤肉吃的实在是有点够够的了,所以这次他们异口同声的选择了火锅,一边吃着火锅一边解读天子深意,这让他们不自觉的又想起了当年在南阳的峥嵘岁月。

“可惜,种辑要留守平原没在,他才是最了解天子的人啊,有他在,相信一定能顺利的解读出天子的真意所在。”

“还有贾诩,咱们上次能解读出天子的深意,都是多亏了贾诩啊。”

“是啊,是啊,文和之智,真的是天下之冠啊,若是有他在就好了。”

众人纷纷点头,一到了这个时候,大家就特别的想念种辑和贾诩。

却见荀悦开口道:“诸公此言差矣,贾、种二人不在,难道咱们就不做事了么?我等跟随天子不也已经有数年之久了么?”

第一次参会的贾逵、钟繇、杜畿,一脸的懵逼。

还是司马懿贴心地解释道:“三位都是第一次参加这个会吧,其实这种会我们以前在南阳的时候总开,天子高瞻远瞩谋算深远,吾等万不能及也,然而天子日理万机,有时候说话说得并不太透彻,这就需要我等来细细体悟了,一人之计短,众人之计长,之前在南阳的时候,多亏了贾公和种卿二人,我等才终于搞清楚天子的深意,你们三位第一次参会,一定要多多开拓脑筋,要好好学习才是啊。”

三人闻言,顿时感到责任重大,郑重地点了点头。

刘备作为唯一一个已经将画像请入了凌烟阁,地位最为尊崇的头号重臣,事实上已经拥有了超然的地位的万户侯,理所当然的就当起了主持人,道:

“诸位,今天天子的深意有点多,都是关乎国本的大事,咱们作为执行之人,虽然如果理解得错了,天子也一定会将咱们纠正,但如此一来咱们在天子心中的印象怕是一定要打一个折扣的,事实上咱们这些人都已经是货真价实的重臣了,毋庸讳言,谁不想在生前看到自己的画像被请入凌烟阁之中呢?眼下,咱们更应该实心用是才是啊。”

“首先第一项,天子说以后前线将领的家眷都可以随军出征,另外吕布家眷的处理也着实是违背常理,大家以为这是什么深意呢?”

闻言,其他人倒是还好,只有司马懿,却是实在没忍住的哀叹了一声,整个人就犹如被人抽了骨头一样的瞬间没了精气神。

众人颇带着一些取笑之意地看了他一眼,全都是幸灾乐祸。

活该啊!

钟繇因为久不在中枢,却是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见状很好奇的问了起来。

却见荀悦笑道:“当初清查田亩查到了他们每个人的头上,大家都知道天子的眼里不揉沙子,就连我们荀家都咬着牙扔了小一半的田产充了公,杨太尉的弘农杨氏更是几乎将家中所有土地都并了公了,只有咱们司马尹相聪明,将他们家在温县几代人辛苦积累的全部的财产都挂靠在了吕布这个温侯的名下,你看,这下遭报应了吧?”

钟繇闻言大吃一惊:“原来这吕布在温县的那些产业居然都是……都是……”

司马懿叹息一声:“唉~,都是我们家的啊~”

“这……这,我不知道啊,司马尹,我这是真的不知道啊。”

司马懿却是摆了摆手,苦笑着道:“怪不得你,莫说你此前并不知情,就算,此事全都是因为我自己活该。”

这钟繇在河内待了都快两年了,要说他不知道京城的事,想来也是有的,可要说他不知道温县的实情,谁信啊。

只是这钟繇身为颍川人,又是荀彧所举荐,官至一州刺史,却是也不用怕他便是了。说不定他这么干真的就是出自于荀悦的示意,他自然也不可能因为这件事去打击报复钟繇,人家说不知道,无非是给一个缓和关系的台阶罢了。

只是既然话题说到这儿了,司马懿索性也就顺着往下说了,道:“天子允许前线将领的家属随军,倒是不难理解,我倒是有几分见解,愿意与诸公参详一二。”

“哦?仲达天资聪颖,谋算亦是世间绝顶,又常伴天子左右,想必定有高见,快说来听听。”

司马懿闻言点了一下头,稍微组织了一下语言之后,便道:“将领出征,家人做质,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防止前线武将兵变或是投敌,不过老实说此一时彼一时也,当今天下虽还未定,但中兴之兆已现,老实说,没人会主动投敌,朝中诸将哪个不是闻战则喜?此次贾公和皇叔分别以单骑平定并、幽二州,实话实说,朝中诸将在敬佩之余,谁的心里还没有几分怨言,埋怨二位不给大家表现的机会呢?”

众人闻言,倒是都很干脆地点了点头,刘备自己闻言,也是面有得色。

“再说这兵变之事,其实咱们大汉眼下兵力的构成已经是以屯田之兵为主了,现在袁绍既灭,以后甚至只会启用全职的禁军宿卫和屯田之兵了,说白了,这次他吕布确实是出乎意料之外,但实际上这次咱们除了他的少量旧部之外也没给他兵权,他现在所拥有的兵力本来就是汝南投降的黄巾、南阳以非常手段收拢起来的勋兵,以及原本就属于刘表麾下的荆州兵,你们想想,别的将领还有这样的好事么?他这次兵变咱们朝廷又真的受到了什么损失了么?而除了吕布之外,朝廷中唯一一个还有可能真的行那兵变之事的人,又是谁呢?”

众人闻言,却是恍然大悟。

“你是说……天子的这一手,是冲着大司马?”

“大司马既然不惜养寇以自重,天子自然也要防范于未然,这难道不是应有之理么?大司马虽然能征善战,在朝中积威已久,现在名义上在冀、兖、青三洲备战之兵足有十余万,可这十余万的兵马,不终究还是要由他的那些旧部所统领么?天子放归他们的家眷,难道他们不会对天子感恩戴德么?”

“这……确实是有道理,可是他们的家眷跟在身边,如果真的兵变的话岂不是更加没有后顾之忧了么?目前兖、冀、青三州之兵事,大多都是由大司马的宗族,亦或者程昱这种跟随他多年的心腹所主持啊。”

司马懿却是笑道:“可是,大司马本人已经回朝了啊,如此一来,大司马与他的这些宗族、门生的联系岂不是全都中断了么?大司马在时,往日之情倒是值钱一些,若是大司马不在了呢?世子(魏公了),今年还没出仕呢吧,与这些旧部之间不就没关系了么?”

哦~

众人闻言,却是恍然大悟,何着天子这一手不是为了防曹操,而是为了防曹丕啊。

荀悦闻言也道:“仲达说的不错,其实大司马的心中本也没有反义,眼下天子春秋鼎盛,大司马其实,并没有真的反叛的机会,否则也用不着养寇自重了,天子担心的,应该是身后之事。”

众人闻言,却是沉重地点了下头。

其实往浅了说,咱聊的是曹操的身后之事,亦或者说是将来曹丕与太子之事,毕竟既然封他做了魏公,曹丕实际上是可以继承曹操一部分权柄的,舅欺外甥,三千年信使里多了去了。

然而这要是往深里去想,其实也未必就不是自己的身后事。本朝天子历来早终,别看天子今年十八,曹操已经四十多了,但说真的,谁也不敢保证这俩人谁会先死。

真要是发生了这样的事,就算是太子健健康康也没用,虽然现在是还只是东汉末年,大家并不知道杨坚是谁,但也并不妨碍大家去联想。

而天子的这一手就非常漂亮了,他自己一个人在都城,手下亲信和其家眷全部在外,十几年后真要是变天,这些亲信到时候还是不是亲信说实在的都不好说了,至少,肯定不是曹丕的亲信。

这一招,看似是在予曹操以方便,其实却是把他的后路给抄了,退一万步来说到时候大家的家眷都没在京城,就是起兵勤王也方便。

众人都是聪明人,到此为止,都已悟透了这一层的意思,为尊者讳也就不再继续深聊了。

却是刘备问道:“既然如此,天子命我来处置吕布的家眷,又是何意呢?仲达以为我该如何处置吕布的家眷呢?”

司马懿闻言却是再次叹息一声,而后居然在饭桌上放下筷子站了起来,先是给刘备行了一个半礼,而后道:“我司马懿犯下的那点错,你们都知道,也没什么不好承认的,丢了祖上财产也是我自己活该,怨不得别人,不过皇叔,吕布之女吕绮玲与我四弟已经有了婚约,或者我干脆点说,他们已经有了夫妻之实,只是还没有过门罢了,还请皇叔看在你我同殿为臣的份上,从轻发落吧。”

说完,司马懿又给刘备行了一个半礼。

“仲达言重了,不至于此,难道我还能因为这一层姻亲关系,就苛责于你们司马家不成?”

“多谢皇叔。”

司马懿道完谢,这才坐下道:“此举,应该确是天子的暗示了,其实夷人全族之事,本就不是仁君所为,这种事儿天子虽然也不是没干过,但此一时,彼一时也,如今袁绍既已覆灭,朝廷的悬顶之剑顿去,光复河山无非也就是时间早晚的事,如此,自然也就可以雍容一些,宽厚一些了。”

“如此难道就放过吕布的家眷了么?这毕竟是造反谋逆的大罪。”

“不是把家眷交给皇叔出气了么?这怎么能说是放过呢?”

刘备闻言,老脸一红:“咳咳,那什么,你说这是天子的暗示,暗示的又是什么呢?”

“我向皇叔为我四弟求情,欠下皇叔的一份人情,这暗示难道还不够明显么?我是河内人,又是随父亲一同出仕,我父又是被太尉所举荐。今日大家坐在这里,都是自己人,倒是也没什么好藏着掖着的了。”

杨彪闻言也点头道:“皇叔,天子这是希望咱们合流啊。”

司马懿补充道:“应该再加上仲豫所代表的颍川文吏,亦或者直接一点,眼下大司马养寇自重,所行已经颇有一些跋扈,天子是希望朝中其他臣子全都能拧成一股绳,一并合流,从此以后没有颍川系、关中系、边郡系,只有曹系和汉系,说白了,相比于大司马来说,吕布又算得上是个什么东西呢?也值得天子正视他么?”

众人闻言一琢磨,还真是,这司马懿对天子心思揣度的果然精准,而且一点也不自珍,愿意与大家一块分享,帮助大家共同的提高和成长。

真不愧是天子的谋主啊,据说这司马懿自跟随在天子身边之后,对天子的一言一行都有细心的整理记录,以及归纳学习天子的用谋、用兵之法,是真正得了天子真传的人,今日听君一言,却是果然名不虚传啊!

看来这样的方法的确有效,回头自己也要试一下,以后在闲暇之余一定要认真品读天子的语录,对理解天子深意,甚至是对以后做官做事,一定都会很有帮助。

于是从此以后,未入仕的世子读建安大典,已经当了官的统统捧读汉定武帝语录,却是后话了。(安民大虑曰定,安民法古曰定,大虑有深谋远虑的意思,法古有变法的意思,威强澼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