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在大明当皇帝 > 第517章 消耗

我在大明当皇帝 第517章 消耗

作者:荣王小盖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43:14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运输环节,多用工具,减少人力成本,加快周转,以船,车为运输主体,将经加工后的食品快速转运。

同时,借水运的船只便利,打造体量更大的运粮船。

万吨级不奢求,搞出千吨级的,一次一船若能拉走千吨粮草,速度慢一点也无妨,只要能成规模,势必可降低转运环节的消耗。

……

黄子澄将手中的公文扫完,转手递给一旁等候良久的徐增寿,眉心微锁,沉声道,“以目前工部的技艺,人手,若再开四型飞剪船,恐心有余而力不足!”

造船工业,甭管是封建时代,还是工业时代,无不是衡量一国技艺的重要参照。

造船不同于造马车。

首先要有合适的木料,没有一条合格的龙骨,纸面上画的再好,现实中也难以制造出来。

船只的大小,在铁甲船来临之前,无不受限于木材提供。

无巨木难以营巨舰。

永乐年间六下西洋,为造宝船,近乎耗尽秦岭巨木。

眼下琼海的情况有变,但变化的并不大,想要一预支钢轨做龙骨,技术上的难点不小。

“是啊!”

接过公文,徐增寿附议道。

没人不喜欢大的东西,船造大了,能不能打,好不好用另说,就说眼下三型“镇远号”,亮出去便能吓死一批人。

正面冲锋之下,没见过镇远号的,胆气直接被破。

配合两侧火炮,不用打,放在哪里,海上霸主的地位就有了!

至于纸面上四型“腾”字级飞剪船,设计规格更在镇字级上。

……

镇字级的规格为,长45米,宽7.5米,深3.75米,排水量570吨。

腾字级规格,长55.5米,宽11.7米,深4.7米,排水量近1150吨。

……

看似长宽深多只是增加了一点点,可整体工艺难度提升却非一星半点。

更别说营造周期!

以目前的工部营造能力,一艘镇字级在保障人员,材料的前提下,需九个月才能下水。

腾字级,没个十三个月根本不可能,中间环节要是衔接不上,搞不好时间更长。

同时建造人力需求也不同。

直白的说,以三年为限,工部火力全开,在有序的节奏下,三型飞剪船可造十八艘,反之去造四型飞剪船,一切全部拉倒理论环境,三年最多也就能造十艘。

这也是当初朱允熥否掉四型方案,加紧,加快营造三型飞剪船的原因。

……

直面黄子澄,徐增寿的目光,朱允熥笑道,“飞剪船,其实并不是适合作战舰,火炮的后坐力,是影响船只平衡的核心因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部花费了一年的时间,这也是镇字级,分商,军两用两版本的根本!”

闻言,三人点头。

镇字级分军,商两个版本,这在琼海算是一公开的秘密。

“眼下启用腾字级的营造计划,是为了运兵,运粮,而非为战争所需,是商用!”说到此,朱允熥顿了顿,继续说道,“当然这也是盲推,五日之后,我将陪同汤公南下,环岛巡游,具体我会在石碌地区进行考量,能做则做,不能做则停!”

进两年来,琼海营造最多的设施是大食堂,次之就是船坞。

目前琼海,造船厂有五处。

海口两处,南渡河营造镇字级,港区营造威字级,两大船厂船坞合计十一艘,在建镇字级四艘,威字级六艘。

余下三座造船厂,分别在三亚,亚龙湾,石碌地区。

三亚船厂,为综合造船厂,先有船坞七座,也是琼海目前投入最大的船坞,可营造威字级,镇字级海船,未来还会不断扩张。

亚龙湾船厂,是商业船厂,公私合营,工部提供技术,商贾提供资金,规划中船坞十二座,镇字级,威字级船坞四八开,现已建成五座船坞。

石碌船厂,则是工部船只营造司所在,汇聚了琼海最顶级的船匠,探索,尝试飞剪船进一步发展方向与可能。

“仅为军粮运输的,腾字级的出现,可为腾字级军用型做铺垫!”徐增寿对此没意见。

一艘四型飞剪船的运输船!

1150吨的排水量,扣除船体自身的重量,载货量大致范围在600至700吨左右,安全航行的情况下,保底一次也能运输500吨物资。

500吨混装物资,足够一个标准团半年所需。

有个四五艘,便可保障一个师团一场战役所需。

而操作一艘船只需要百人,过程中少了多少人吃马嚼,这不就节流下一大笔吗?

问题之在于,眼下能不能造出来?

想法虽好,不确定因素却很大。

黄子澄,徐增寿,朱允熥陷入沉默,各自有所盘算,相较于将重心落在造船上的三人,郭清则在注意力落在食品加工上。

“能量!”

郭清手指微弹纸面,“食品加工的确是一方向,但想要做好这一块,其中所需做的文章不少!

不亚于新建一套知识体系!”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朱允熥混的,后世词汇的接受量自然少不了。

朱允熥所编绘的初级•格物一书,就记载了热量,能量,功,的信息与公式,主抓教育郭清有空也会翻阅一下,只是不曾想过,人吃饭的问题,能与热量,能量关联起来。

若真能关联的话……

那军需补给,便可向高热量方向发展,等同重量的下,以高热量食品的供给,压缩食品的体积,这就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思路。

只是思路只明确方向了!

内里的文章不少,最好是能估测出每一种食物的具体能量,与人体接受程度。

“食品加工这一块,却是需要经大量的实验验证,方能保障军需供给的稳定,好在我们有时间,可以一一实验,组合!”

朱允熥肯定道。

“这场实验,我觉得可以让鸿学生来做,设置若干小组,以日,旬,月,季为周期进行实验,多设参照组,最终汇总,然后进行组合排列,优化各类军需食品,尤其是在口感上!”郭清笑道。

“你来负责和熬了!”

有了四年缓和,朱允熥在郭清等人面前,无需再事事解释,很多东西一点便透,事情做起来也就顺当!

两大方向确定,后续不好揣测,自然也不需多谈,做了再说!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