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在大明当皇帝 > 第436章 月俸

我在大明当皇帝 第436章 月俸

作者:荣王小盖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43:14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朱允熥一脸怪味看着解沦,他是怎么也没想到,浓眉大眼的解沦会有这一面,就是手艺差了点啊。

不过想到解沦话中的东西,可不是怎么一回事吗?

三十二人,一次性支取全部月俸。

二千三百多人,不同程度上多领月俸,占了取钱的三分之一。

这不是心意又是什么?

炎黄子孙,过的苦日子太多,历来奉行节俭,有一分藏一分,只为在遇上灾荒的时候能多一份活下去的希望。

在港区做工的劳工,不说全都是无产者,但可以肯定都是穷人。

个人节俭,对个人而言是好事,可对于一方势力来说却不是这样的。

开国至今,琼海的资金来源单一,要么来自敬业斋,要么来自各地商贾,具体比例上中原商贾更是占据了七成。

琼海当下看似欣欣向荣,实际上琼海并没有从百姓手中收到什么税,虽说在月俸中扣了一定的个人税,可那百中抽四的个人税收,远不够各地大食堂运转所需。

也就是海外利润大,加之朱允熥给了商贾提升社会地位的机会,方保证了各项运转,不然这摊子真的撑不起来!

军机下一轮的扩军为什么要压,除了少人之外,另一原因就是缺钱!

因此现在琼海国的官员,不管官位高低,稍有远见者,内心无不清楚,如今琼海的财政是畸形的!

黄子澄看到的是财政部账本上与月剧增的沉没资金,一月比一月多,不少劳工除开最早领了两三个月的月俸,剩下的月俸几乎全都压在财政账户上,就上月账面累积已经破十万两白银,关键的是这笔钱只能看不能用,那种感觉变扭极了!

解沦那边则是因每季一次的税收统计而发愁,过去百姓是没钱,现在是有钱不花……琼海的收税模式为间接税,没有财富转移的过程,这税是怎么也收不上来,单靠财政一股劲的往推动,大量的资金沉默,琼海又能坚挺多久?

实践出真知,大量官员的脑海中先后诞生出……“中原的路是错的,想要国富民强,除藏富于民之外,更当鼓励百姓消费!”……的想法

“哥,你来了?”

李漆还没关上门,解缙便走了进来,“旧城区的发放工作已结束,一万三千元,全数兑走,我入新城的时候,已看到不少百姓朝商业街去,或许从今天开始,我们琼海的中间税就能收上来!”

“很好!”

五万纸钞,港区两万,旧城一万三,军营一万一,南渡六千,只要这四个点将钱发出去,百姓势必就要进行消费。

为何消费?

此轮消费并非因需求,而是因为纸钞拿在手上不踏实,甭管领取的时候,内心如何相信大王,谈什么支持工作,当纸钞真实到手的那一刻,人心就会变化,在没有别的路子可对纸钞进行验证的情况下,消费就成为了最方便的方式。

这一花,纸钞的信用起来了,商人的库存商品得以卖出,财富转移琼海便可收税了,一个小循环就建立。

而这开始就如同多米诺骨牌倒下的第一张牌,初期变化小,但随着时间的递进,最终必将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在这过程中琼海只需进行引导,便可一顺百顺,如滚雪球一般,将整个内消循环滚起来。

“接下来就看今日消费有多少,税有能收上多少?”解沦显然也想到了这些。

琼海施行的间接税,而不是直接税。

间接税与直接税,最大的区分就是收税的来源是否容易转嫁。

两种收税的模式各有优劣。

后世全球税收模式,东方国家多以间接税为主,西方国家则多以直接税,朱允熥这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穿越客,在收税上自然要照搬符合自身的案例。

“收税这上面,没人敢做手脚!

要知道,未来一段时间盯着商业街的人可有不少,如果现在百抽七的税率都不愿意缴纳,那他们也必要在我琼海混了!”解缙杀意腾腾的说道。

天知道为了收税,琼海内阁做了多少准备!

实践出真知,格局凝气魄。

历经六千五百万年的生命演化,除一代代积累下的学识不同,无论是生理机构,还是脑域结构上,古人和现代人并没区别。

后世有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古代其实都有。

古人高度比后世低,只因基础站位太低!

三年践行,行知合一,自我思考,琼海中高层的思想早就不需朱允熥再开拓,只要把控好了方向就行。

君不与民争利?

这话在中原是君王的行事准绳,为名教的坚持,但在琼海听听就是了。

君王不取税与民间,国无余财何以基建?何以普惠教育?兴盛医疗?

君子耻与谈利?

这言论在不少新式官员看来更是一个笑话,小利为财,无财何以让自身活的更好,大利为名,真要耻谈名利,那你还追求毛线个修身治国平天下,归根到底不过是对百姓思想的禁锢!

一千多年的岁月,孔夫子的尸骸都早已不在,皇朝都更替了几轮,如今还要死抱儒学经意,这是太看得起孔夫子,还是太小看了今世人?

万事万物都在变,向善从善之心可以不变,但其他的东西必须得变,唯变方能见生机!

格局彻底打开,很多东西都不需要朱允熥去推动,自下而上一阵阵思想思潮涌现,往后的变革速度只会越来越快。

这些年来,表面的繁华之下,除开永远收不上来的民税外,更改最多就是各类规章和法典,就解沦之前的汇报,仅今年洪武二十八年,下面提出来的法案修改与补充条款累积已有一百四十多条,这还是层层审核通过的,要是没有删减过程,总数可能破千。

这是法案,是立法会经过一年多的争论,最终才敲定下来的,这才过去多久就需要打补丁,有此可见琼海基层的变化有多剧烈。

当然出现这种局面,也和朱允熥设计的框架有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