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在大明当皇帝 > 第385章产业

我在大明当皇帝 第385章产业

作者:荣王小盖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43:14 来源:平板电子书

闻言,九叔激动的搓手。

鑫海的屋子能不好,那是中型社区,用最新的工部单位,单屋面积达一百三十平,内外分隔分出两主两侧,建造之时遇到上下水密封问题,还是九叔带队给解决的。

当时就热眼了,如今有机会住进去,九叔能不欣喜吗?

真要能分到,那就是自家的房子,从此之后他们一家在琼海也算是有了自己的产业!

“能分到吗?我听田婶他们说,这次是抽签啊,未必就能到手?”胡氏一脸心忧的说道。

“能!”

胡青田锚定的说道,“三大社区,扶海,隆海是抽签没错,但鑫海社区却有限定房,军机有两栋,我查了相关的文件,我们家的情况可直接申请一套!”

全面抽签是保证公平,可在保证公平的同时,具体方案中自然也存在倾斜!

胡青田一家,集了胥民,南下移民,夜校学员,工部工匠,军机后勤,出海人员等一系列标签。

这要不进行一番倾斜,那真就是说不过去了!

因此在具体的分配中,鑫海社区有大半成为限定房屋,被圈禁名单中的抽签还是要抽,可抽不再是名额,而是具体的户!

“申,直接申请,为什么不申请!”

相同其中的关节,九叔激动的说道。

“已经申请了,八月初五抽签具体的户型!”胡青田笑着说道。

……

“鑫海有限定房,名额有少了不少!”

“不过也该他们获得,看看上面的条件,这些人难道不应该优先安排啊!”

“是啊!家宅不稳,又怎么能要求付出,不过说真的,军机,工部的待遇真的不错!”

限定房的消息一出,议论非常。

有不甘者,可面对限定房的具体申请条件,却是说不出什么花样来。

这些人该有,当有!

……

“温大人!”

“都准备好了吗?”

温太安走进第三事业群一仓库内,各类家具如山一般堆砌在其中,这些都是工部就乔迁准备的。

房屋分配只在房屋本身,想要添置东西还是需要购买。

如今温太安离任在即,但民意涌动,无论如何他都要站稳最好一班岗。

“准备好,全都准备好了,按照内阁给出的方案,分了四个档次,不管是那一档我们都能保证质量杠杠的!”负责看管仓库的大佬说道。

乔迁新居,必然需要新家具,新摆设。

新居,与中原模式不同,自然配套的东西也不同,商贾在这一块力量不足,工部就得盯上,总不能让人住进去连床都没有吧。

“都是自己人,主意质量,可别搞出邋遢的事情,最终弄得大家都不舒服!”温太安提醒道。

“大人放心就是了,这里的每一件摆设搬进来之前,我们都验证过,用上一辈子不敢说,七八年绝对没问题!”

琼海潮湿,非特殊木材都会腐朽,能做到七八年已经是极限,毕竟真好的东西他们这些普通老百姓也用不上!

有关分房的相关政策逐步下发。

拥有购房名额只是拥有新城房产的第一步,但这依旧挡不住对新城房产有迫切需求的百姓。

新旧两城的区别,只要不是瞎了都看在眼里。

规划之初朱允熥心里就很清楚,新城再新也新不成后世,钢筋混凝土森林再好,也需要工艺的支撑与百姓的接受,可新城的整体规划中朱允熥还是运用了后世的布局。

宽敞的道路,成套的基础设施,间隔分明的住宅,大量的绿化……

新城住宅虽然无江南园林之美,却有精巧之格局;无后世高楼大厦,却更适宜居住了。

没有对比没有伤害,没有应承不成反差。

三年前,第一眼看到新城规划,多少让人觉得这是朱允熥在大兴土木,是劳民伤财之举,是用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大饼吊着众人。

没有反抗不代表百姓没有怨言。

大量投身新城营造的青壮,只是在君权无上,民生艰苦的现实环境下做出无奈选择,以付出体力劳动为代价,在朱允熥这边讨一口饭吃,新城日后究竟如何与其根本没有关系。

三年后,时代变了,一切都不一样了。

不说诞生了主人翁意识,对于新城百姓心底至少埋着一份感情,因为这座城市里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占了他们汗水,更别说三年来实实在在的改变。

良好的环境,舒适的住宅空间,外带一份情感上的联系,想成为新城首批居民念想越发强烈。

“外面闹得那么欢,你小子就一个人躲在这?”

会议结束,关于水师的决议顺利通过,并制作出相对严谨的时刻表。

“什么叫躲?我这是在为日后思考!”

自竹床上起身,朱允熥没好气瞟了一眼张定边。

这老货真的是越来越放肆,都敢抢自己的吃食,必须得着机会给他安排了。

“切!”

一声充满嘲讽的轻笑,张定边肆无忌惮的将果盆抱在怀里。

“谁还不知道谁啊,你不过就是偷懒!”塞了一块瓜果,一副无赖相的张定边朝着朱允熥伸手,“房子!

别说什么贡献不贡献的。

这话堵得住他人,但堵不住我!

海货,造船,南下胥民这些年出力不少。

他们和海口的原住民不同,日子是越发好过,却无恒产在身,土地要进行国有,房子上你总得照顾一下吧!

这一批分配我不插,下一批是不是该考虑一下,家是一个虚的东西,但房子却能让家实体,给他们种个根吧!”

产业是精神的寄托,有产而稳,拥产而定!

这不仅仅是胥民的问题,但凡南下迁徙汉民多都有相同的诉求。

张定边跑来为胥民张目讨要房产,不仅仅因其为胥民的领袖,更关键的是胥民有功与琼海。

琼海的第一批移民是胥民,大食堂的海货,食盐供应都来自胥民,工部造船一条线胥民出生的船匠占了六成。

这些曾今的江南无产者,借世世代代相传的手艺与经验,与过去三年为琼海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也别下批了!”一番思索,朱允熥开口道,“景海社区已修七栋,月底之间另有两栋封顶,我划三栋出来吧!”

“少了!”

张定边摇头,朝着朱允熥伸出一巴掌。

“四栋最多了,我还要考虑别人,而且你也不希望,景海社区成为胥民社区吧,这不有利与融合!”朱允熥解释道。

苦难磨心智,胥民出匠才!

曾将大半心力丢在工部的朱允熥,对工部基层干吏那是一门子清。

胥民无论是造船,还是木工活,个顶个的都是好手,更关键是胥民懂得简约,加之代代相传经验不成体系,再获得体系化培训后后,反而让他们拥有了更多的巧思与巧虑。

第一台机床,胥民出了大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