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在大明当皇帝 > 第344章 突击培训

我在大明当皇帝 第344章 突击培训

作者:荣王小盖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43:1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大家能怎么想,很好!

这些乱七八糟的事往后再说,先说说护送王妃的之事!”蒋瓛点了点头,直接将核心丢了出来。

相对于什么考试,眼前最主要的还是保护徐妙锦。

发生了应天之事,谁还能不知道,徐妙锦在朱允熥心目中的地位,若是出点损伤那倒霉的人可是不少……

吕氏一死,文臣了警告。

虽然每一天都难免有些事发生,可能影响到朱允熥却半件都没。

花了半月对常向东进行突击培训,除去时不时从琼海飞来的传讯,再无半点打扰。

在四月来临之前的一个月内,朱允熥不仅完成了对心?学纲目的编修,更是得空将高中化学,物理的基础知识回忆,先后编制成手册。

心学一块,朱允熥不曾选择大跨越的模式。

没办法!

谁让现在地位全数建立皇权之上,推翻皇权就是推翻其本身,纵清楚的知道封建社会的落后性,局限性,朱允熥也不敢轻易的将这基本盘给砸了。

好在在回忆了心学发展史后,朱允熥很快找到了这一版符合琼海发展的心学理论基础……李贽的“童心论”。

李贽,明末思想家,师从心学山阴派王艮之子王襄,著有《李氏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等心学著作,身为山阴派的弟子,李贽却融合了泰州学派的思想,颠覆性的走出了自己的路,并公开以“异端”自居,毕生以抨击礼教,道?学为己任。

思想上,反对男尊女卑,重农抑商,假道学,官场贪腐,主张“革故鼎新”,反对思想禁锢。

政治上,不断抨击朱家理学,反对理学空谈,提倡功利思想。

思想理论上,走出了“孟子”的“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惯性,开创新的提出了“天之立君,本以为民”的新论调。

“天之立君,本以为民”,表面和孟子思想差不多,但内核颠覆的东西却多了太多!

若非李贽的认知观,停留在了道家的“阴阳”上,认为天地万物俱是阴阳二气所化,多半要被当成一位穿越者来看。

更关键的是。李贽的“童心论”自成闭环,是一套稍加修改便可以直接拿来用的学说,甚至比梁启超先生的“君主立宪制”主张,更适用与东方封建王朝。

“只可惜,李贽的著作与后世多有残缺,我个人所读也不多,为了补充这些内容,花费了太多心力!”

如果说王明阳是儒家心学集大成者,那李贽的这一套则是打破了儒,道,释三家禁锢的心学大成之作。

也正是因为其打破的东西太多,引发的抵制更多,弄得李贽这位距二十一世纪不过四五百年的人物,其很多著作再也找不到。

“不管了,纲目我已经写好,补充就交给黄子澄,有了思想的基础,再由我本人的把握,未来七八年琼海都不会在思想这一块滑坡!”

将内容封存在保密级别最高的公文夹中,朱允熥随手塞进金属箱子。

这种通过简单机械机构组成的密码箱,在没有正确的打开办法下,外人得到顶多就是获得一滩灰烬,同期放进去还有化学,物理的高中抄本。

……

时间进入四月,中原的气候逐渐回暖,冬装逐渐换成淡薄的棉衣。

有了一个月的过度,吕氏之死逐渐被大多数人遗忘,应天府方向传来消息越来越多。

“齐泰吗?”

看着最新的消息,朱允熥摇了摇头。

都是好消息,但某些消息对朱允炆而言绝不算好。

刚回到应天府的常向东,得到了多方邀请,齐泰更是不知为何出现在常向东身边,表示自己最近回乡教书。

这话是什么意思?

根本不需要多想,怎么一位历史上死忠朱允炆的人,竟在朱允炆成为皇孙后向自己发出这般消息,傻子都明白其用意。

是的没错,朱允炆终成皇太孙,而时间就在四月初一的大朝会上。

距离今日四天前的大朝会上,朱允炆,朱高炽,朱尚炳等三代皇孙,纷纷获得法理上的晋级。

也不知道是否是处于补偿。

晋升皇太孙后,朱允炆在之前权知应天府诸事的基础上,直接占位应天府府尹之责,原先应天府府臣则纷纷离开,自此应天府成为朱允炆的属地。

“宋翊与齐泰都是难得的人才,既然有此魄力,我又怎么好拒绝?”

考虑了一番,朱允熥决定全收宋翊和齐泰。

甭管什么历史上的站位,立场,今日之历史早已改的面目全非,这些狗屁的立场也无需考虑了。

是人才收了便是!

相对于宪委级的缺失,司局级官员差的更多!

大明不过六部,琼海可是有十三部之多,未来搞不好还会扩张到十四部,十五部,加上下属的地区,这些可需要独当一面的人镇守。

宋翊已经成熟,稍加适应便可以代解缙执掌三亚。

齐泰本人无论是丢进军机,还是丢进行政体系都是一把好手。

“传应天,让常向东安排这两人南下琼海,为表示诚意走舟山路线,与多数的南下之人分开!”

“是!”

三年前的洪武二十五年十月,跟着朱允熥南下的有不少。

但三年后的今天,跟着其南返琼海国的人更多。

粗略的计算,人数少说接近五千人,而且这五千人还都不是平民。

江南一片,一百三十七户派出家中读书人,每人再带一书童,两常随,这最少就有五百人。

凤阳一地,二十七勋贵,六十二武官,每家除开有子嗣前往外,另多安排家丁,曲部,加上瞿家三百精英曲部,人数累积已超过一千三百人,最终搞不好要超出两千人。

另外各地商贾之子,伴随着全国性钱庄的出现,那些坐等,观望,失去了第一波商船机会的商贾,纷纷开始组织家族的力量南下,不完全统计这里面少说还有两千人。

最后是陕西的移民!

别看琼海的力量还没波及到陕西,甚至负责招揽陕西百姓的琼海国移民官员还在路上,这积极表现的商贾却已经动了起来,配合当地的力量,两支万人的移民队伍已经成型,沿途只要做好最后的准备,这两万人便可以南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