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在大明当皇帝 > 第153章 以工代赈

我在大明当皇帝 第153章 以工代赈

作者:荣王小盖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43:14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本国的经典案例则在1991年,当时部分区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很多人只记得97洪水却对91年的洪水记忆不深,但实际上若没1991年特大洪涝灾害后的举措,97洪水只会更恐怖。

1991年后,八五计划汇全国调动价值100亿的粮食和工业品,以加快江河湖泊治理,修复水毁工程,不仅完成救灾,赈灾,并进行了定点扶贫和重建家园,其中重点以淮河,太湖为主的七大江河,五大湖泊的治理,覆盖全国三十个省市区。

与此同时,1991-1994年,国家每年还安排一亿元资金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帮扶抵触边远,自然条件差的国营农牧场,1994年后这笔资金增加到10亿直至2000结束。

通过这一系列的举动,国内的自然灾害可控可治,期间更是不知有多少百姓得到实惠。

以工代赈之所以可以有如此效果,不亚于三个方面,建设与赈灾同在,广泛性,外加明确的实用性。

朱允熥玩不了这么大,也掌控不了,他的奏折只是一份无限缩小,极具针对性的方案。

通过商户提供材料,自己提供技术,再贩卖产出品,让受灾灾民成为其中一环,依附于商业上,换取本年过年的物资和资源。

方法肯定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至于大明能从中学到多少,学会后做什么,朱允熥就不在乎了。

因为再先进的办法,也需要强有力的执行机构,以及勇于执行的人。

在古代,在明初,在这重农抑商的社会风气中,就算老朱也未必有这等魄力,广泛的将商业思维运用到国家治理。

试点一处是临时举措,全面展开就是动摇统治根本。

果不其然,随着老朱就方案的阅读,老朱的脸色一点点凝重,时不时抬头看向朱允熥跟着又低头看下去。

“你不觉得你和商人接触的过多!”

将奏折放在一边,老朱说出了看完奏折第一句话。

“士农工商,商本就是四民之一,我相信先圣说出四民平等的时候,并没有将商人放在最末等的想法。

与其让商人的力量去影响地方,去聚集财富,危害乡里,勾连官员,霍乱朝政,不如主动将商人抓在手上,让他们的力量为我所用,为百姓所用,为大明所用!”

奉先殿看似很简单,实则不知有多少双眼睛盯在这里。

老朱有掌控力,但他掌控不了所有人的,与其唯唯诺诺,不如阐述自己的主意。

有主意的人总比没有主意的人更让人放心,哪怕其主意有些不符合事宜。

朱允炆为了权利,可以默默看着文臣手段。

但朱允熥不行,商人与琼海国有利,而且在未来会越来越重要,从一开始的合作到现在,朱允熥就明显感受到商人内心对自己不信任,这种不信任随着接触在渐渐消除,但却始终存在。

这等瑕疵朱允熥不想留下。

但苦于没有消除的方式,今日在这奉先殿,借着朱元璋口说出来,俨然是个不错的机会。

“想得倒是很好,可惜商贾无信,你能抓住一时,还能抓住一世,身为国主要考虑可不是只有这些!”

老朱沉声道。

对此他应该早就想到了,从朱允熥就藩,不就藩之前和沈秀和接触,他就察觉感受到自己这个孙子对商人看得很重。

花露水,肥皂,香水,五粮液……

锦衣卫就算不汇报,也慢慢出现在了宫中。

过去两年时间,南下的商队有多少,中原商人为朱允熥输送了多少东西,老朱可是了解的清清楚楚的。

只是没想到,一场敲打不仅没有让朱允熥醒悟过来,反倒跑到自己面前摊牌了?

胆子可真是不小啊!

“不听话那就杀!”

朱允熥冷冷的说道,“允熥认为,商人成为现在这个样子,关键在于我们没有教好,告诉他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能做,就算历朝历代法令无数,但这些法令发出天然将商人推出我们治理范围,有不教而诛的嫌疑。

一直被防备,不得信任,商人自然怨气丛生!

教孩子尚且还要告诉他理由,商人做为百姓中的一份子,难道天然就被爷爷丢到一边了吗?

我愿借此基础,给爷爷展现一个不同的商贾面貌,还望爷爷认可!”

说完,朱允熥直接跪在朱元璋面前。

“好,好,好!”

多少年没被人顶撞过的朱元璋,看着跪在面前,以头抢地的朱允熥,内心不由升起一股怒火,伴随怒火还有一缕欣慰,对于孙儿成长的欣慰!

长大了,翅膀硬了!

要是换做两年前,这兔崽子敢吗?

想到自己的初衷,不就是要好好教教朱允熥吗?

朱元璋指着朱允熥的手放下,身子重新坐稳,“那朕便给你一个机会,让朕看看你能不能掌握这些商人,若是不能,未来两年就在南京乖乖的读书吧!”

闻言,朱允熥暗吸一口气,“多谢爷爷认可,允熥保证城外难民一个都不会死于饥饿!”

老弱都太弱了,临时起意所能顾忌太少,能免于饥饿已经是他最大的保证,再多意外就不是朱允熥可以解决。

至于老朱想要让自己留在南京读书,算了吧,他是没机会的。

“滚!”

朱元璋的声音于御案上发出,朱允熥行礼之后于宫人的带领下离开宫殿,空留下老朱一个人。

“标儿看到了吗?这小子和你当年一样?”

看着朱允熥离去的背影与记忆中的声音重合,老朱不由想到过去朱标一次次为了心中的想法与自己顶撞的画面。

“允炆太乖了,这孩子却是有点野了,不过允熥没错的,不懂不就是要教吗?”

想到朱允熥那干脆利落的“不听话那就杀!”,老朱对朱允熥顶撞自己的事情已经丢到脑后,脑海中只留下各种回忆。

“殿下的意思?”

站在朱允熥面前常向东有些纳闷,这和昨晚商议不同啊,今个怎么就顶撞起来了呢?

“锦衣卫对我们的了解不少!”

老朱上来第一句说的就是自己和商人接触不少,这显然是锦衣卫汇报的。

明面上的锦衣卫在胡维勇死后没多久,便在朱标建议下解除,只留下宫中锦衣卫充当大汉将军,可实际锦衣卫一直都有活动,掀起蓝玉案的蒋瓛就是锦衣卫的代表人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