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九鼎风云志 > 第一卷 长安乱 第三十八章 营营青蝇庙堂过

这几天长安城内一如往常,朝堂上倒是流传出一件令人震撼的事,城内“线引”私相交接,将消息向外散布,一时朝野沸腾。

此事便是天子下诏查办前卫尉卿淳于长,将其贪酷之行、跋扈之威,以及所行不法事,昭告天下。此案牵连极广,主要涉及外戚王氏,被牵连下狱的不知有多少,畏罪自杀的也不在少数。

王氏是天子舅族,往日圣眷隆盛,无人可比,这次天子竟向王氏下手,可知必有重大缘由。便是东宫那位太后,也未出来说上一句半句懿旨,只是默许了皇帝的作为。

眼见得淳于长这个大贪官被革职查办,长安黎民无不额手称庆。但是众人不知道的是,这淳于长连篇累牍的罪状,第一条便是“戏侮长定宫,谋立左皇后”。正是因为此案涉及后宫龌龊,天子才如此震怒。

对于此节,城内“线引”却都是闭口不言,不敢传说。谁的项上也只有一颗脑袋,敢去传说那后宫秘事,怕是不日便要脑袋搬家了。

淳于长狱中被诛,王氏枝蔓遭到削弱,朝上非王氏一党的王公大臣,都是暗暗称快。但王氏在经营数十年,根基深厚,却是轻易动摇不得,只不过暂时雌伏,避避风头而已。比如那大司马王巨君虽然出身王氏,但向来不以裙带勾连立身,而以才学德行立命,自是岿然不动,并未受到太多影响。

在这件大事的震动之下,其他朝堂上流传出来的消息,都算不起眼的小事了。

先是中垒校尉刘向刘子政,抱病多年之后终于撒手人寰,其子刘歆刘子骏荫了父职,却扶灵归乡守孝去了。

后有贬谪十年之久的老臣杨洵重新被起用,官拜礼官大夫,兼太常博士,秩俸千石。

另有天子欲重修明渠,令匠作卿延请高手匠人,遭大司农孙子严当面力谏,曰民生疲敝,不可奢靡过费,天子怒而不听。

种种轶事消息,俱都化为“线引”手中的线头,在全城散布,又变成有心人购买的货品,化作“线引”养家糊口的钱钞。

若虚先生谪居日久,名声不显,但他补缺入朝一事,还是引起不少庙堂老狐狸的关注。他补的这个职缺叫做礼官大夫,是太常散职,但却可时时出席宗庙祭祀,侍奉在天子身边,便如那顾问一般,是那天子近人。

同时,这补缺的时机也是极妙。太常卿萧尊刚刚告老离职,太常左丞王诩又牵连进淳于长案,惨被被罢免,太常右丞李宛新上任不久,资历浅薄。让若虚补了这一职缺,却有尊其执掌太常之意。

而且,天子念其年事已高,还在长安城内,太常官署附近赐下一套宅子,又赏了不少钱帛。能让天子在被淳于长戴...被淳于长不法之行弄得心烦意乱之际,还能分神对若虚如此体贴厚待,真可以说是圣眷恐怖了。

于是,朝上有心之人,便赶紧开始搜索这杨洵杨若虚的旧日信息,看能否攀上点什么关系,好去攀附阿谀一番。不查不知道,原来这老臣曾在光禄阁和太学官署任职,前者是培养官员的所在,后者则是士子出身的源头,要想与他攀上关系,实在是太容易不过。这朝上官员,哪个不曾在光禄阁读过几日书,不曾在太学上过几天学?

所以这一干有心之人,都是忙忙置办礼物,修了拜书,谦称弟子、学生,都欲上门拜访,与他攀扯一二。

幸亏圣上已将若虚先生十年之前单剑屠人满门的“壮举”封入密档,隐而不发,没人查询得到,否则真不知这些“有心人”是否还有胆子上门攀扯这凶人了。

杨熙跟着先生从别馆搬到夕阴街天子御赐的大宅住下,第二天醒来,便听到门外吵吵嚷嚷。一到门前,便见门口簇拥着十数人,围着看门的老翁不住叫喊。

看门老翁姓李,一直在这大宅内守门,昨日刚刚迎来宅子的新主人,今日一早便在门口被一群人围困。就见来人个个争先恐后上前拥挤,这个称是某某郎官家人,来投拜书,那个称是某某大夫门客,要约相见,还有带着箱笼礼物前来相赠的,见面便在李翁袖子里塞入一封谢仪,弄得李翁无所适从,不知如何是好。

此时众人一见杨熙露面,便像见了血肉的青蝇一般,嗡嗡营营都来凑聚,争相递上拜书,一片吵吵嚷嚷。那李翁终于脱身,连忙回身跑回宅内,再也不敢出头。杨熙哪里见过这般阵仗,也是慌忙忙抱头逃窜,拴上门闩,径直跑去禀告先生。

若虚先生刚刚起床梳洗完毕,见杨熙一脸惊慌之色,前来禀报外面情形,不由得大笑道:“营营之辈,理他们作甚?熙儿与我一道先去用早饭罢。”

说罢,竟是不理门外簇拥众人,带着杨熙走向后堂,却用早饭去也。只可怜门口客人们抓耳挠腮,挨挨挤挤,却不得其门而入,真是进退两难。

又过半个时辰,突然远处一乘马车行来,眼尖之人早已认出,竟是御史大夫孔光孔子夏的车驾。簇拥门前之人慌忙退避,为孔大夫的马车让开道路。

车到门前,驾车的从事自车上下来,高声唱名道:“御史大夫孔,前来拜见杨大夫!”不多时便有仆人前来,开了大门旁侧角门,引着车驾进宅去了。

外面等候诸人本来焦躁无比,此刻见到孔光大夫来访,无不暗暗掂量自家主人的身份地位,以及所属派别。孔大夫是什么人物?两朝老臣,位列三公也!这杨大夫与那孔大夫亲善,朝堂上的小角色如何与他们攀附?这些人中,家主与孔大夫不是一党一派的,也有不少。登时门外聚集之人便退走大半。

不过一刻时分,孔大夫车驾从宅内出来,门外只剩了四人翘首以待。这四人看着孔大夫在从事搀扶下登车而去,孔大夫面上却没有什么表情,不知两人谈话是否融洽。

这几人看那角门未关,便想往门中拥进,突然又见一车从远处而来,这回竟是丞相翟方进的车驾!

门口四人顿时唬了一跳,其中便有三人赶紧旋踵退走。三公之中,竟有两位在同一天内拜访,且这二人在朝上本非一党,在天子立嗣一事上又针锋相对,今日竟都捐弃前嫌,先后前来,这杨大夫的面子怎么有这般大?

有了这二人的拜访,想必会让很多“有心人”息了攀附结交之心吧。

丞相车驾之上,来的却不是丞相本人,而是丞相之子翟义。当日在城外长亭见过若虚先生之后,翟义一直对这油盐不进的老儿心怀不忿,但父亲命他前来,又不得不来示好,心情却是极为复杂。

御者在门口唱名许久,却只有一个老仆前来应门,道若虚先生正在读书,不见外客,登时将翟义脸色气得铁青:方才孔大夫前来拜访,如何便能接见?厚此薄彼的意思,就差贴在大门上了。好说歹说,那老仆才收下拜书,礼物却全都拒了,道是大夫不许收。

翟义虽然生气,但未能入宅,心情反而有些轻松,毕竟不用在那老儿面前虚与委蛇,装扮笑脸了。此时杨若虚自觉圣眷隆盛,连父亲的面子都敢不给,谁知明日你是不是还能保持这样圣眷,以后的时日还长着呢!真不知父亲对此人为何如此重视?想到此处,他冷笑一声,拂袖登车而去。

杨宅之内,若虚先生看着翟相拜书,内里只有两句话儿:“全赖若虚运道,宗室洪福,瑞宝已经弟手献予定陶王。若有暇时,愿与先生一叙,盼开释前嫌,共襄盛举。”

看完之后,若虚先生冷哼一声,将那书函随意往案上一丢,已经知晓翟相的用意。那天刘子骏从他手中夺得那个金丸,应该是献给了翟相,最终又献予定陶王。若此后定陶王能登大宝,这便是躺在功劳薄上一桩巨功了。

但不知怎的,若虚先生想到这刘子骏所作所为,却总觉哪里有些不对。此子心机阴沉,夺得禹鼎之后,只是为了攀附定陶王一党么?

但如今刘中垒已逝,刘子骏扶灵返乡,他竟是在朝堂暗涌最激烈之时,抽身离了这漩涡,自己便想要探究原因,却也无从找到本人询问,看来只能以后倍加小心,对他多多提防了。

看完拜书,若虚先生笑道:“这两位大员登门之后,门外营营之辈都该散了罢?”

杨熙赶紧禀道:“回先生,绝大多数都已散去,现在却还剩一人,执意等在门口,欲要递书求见。”

若虚先生心下微讶,问道:“他是什么人,竟能如此执着?”

杨熙道:“此人名唤任萌,说是执金吾卿任宏府上从事,递上拜书,说任金吾定要拜见先生,只在门口盘桓不去。”

任宏?若虚先生仔细想了想这名号,终于有了一丝印象:此人出身行伍,是个上得战阵的武人。当年自己在朝为官,这任宏正是凭着军功积累,提拔至步兵校尉,负责教练军卒。没想到十年之后,这人竟能累迁至执金吾使,也是当真不容易。

以前这人倒与自己无甚交往,为何现在竟执意要来与我相见?

若虚先生又想起初到长安之时,差点被一群隐藏身份的金吾卫打劫一事,突然心中一动,道:“那便请任金吾一叙吧。”

杨熙得了命令,便走出门来,收了任萌拜书,告诉他先生邀请任金吾这就来相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