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九鼎风云志 > 第一卷 长安乱 第二十八章 借问长生为何物

长安之所以是大汉王都,不光是因为占了关中地利,更蕴含着风水阴阳的道理。当年开国丞相萧何奉命为都城选址,走到这长安附近,看到渭、泾、沣、潦、潏、滈、浐、灞八条大河浩浩荡荡,恰似八条神龙环绕天庭,天下龙气隐隐汇聚于此,不由得大喜过望,力主在此建都。所以至今仍有“八水绕长安”的胜景。

八水之中,以泾河、渭水最是磅礴,沣水、潏水最是湍急,但若要看那山明水秀的美景,则必须来这灞河岸畔。灞河流域地势平缓,河上水波不兴,岸畔遍植细柳,一到春天便有柳絮飞扬如雪,称为“灞桥风雪”,是长安一绝。

时值秋日,一片红霞被那长安雄城半遮半露,夕阳在河面铺开金色的鳞波,细柳枝叶已开始泛黄,但映在水面之上也别有一番风光。此时天色已晚,从灞河上游远远漂来一只小舟,也无人划桨,无人摇橹,船帆收在桅杆下面,船身只随着轻波慢慢荡漾,碧油油的船篷映着夕阳,煞是好看。船头之上,立着一高一矮两道身影,神态闲适。

高者是先生若虚,矮者自然就是弟子杨熙了。

今日是八月十五中秋之日。算上今天,已是师徒二人在江上漂流的第十天了。

十天之前,若虚先生带着杨熙,自潏水渡口买舟入水,扬帆逆流而上。四天之后,终于驶入渭河,一路向东漂流而去。再过三天,便又转入灞河,降帆顺流而下。

十天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两人竟然乘船围着长安城绕了一圈。十天之前,先生得了天子密令,要出城寻找那逃去的金丹,可是一直这样绕城环行,如何能找到那丹?

杨熙不知先生有何打算,但每当问起,先生都是含笑不言,只让他稍安勿躁。

于是,杨熙也权当是出城游玩,每天不是跟着先生在船边静坐垂钓,就是向先生请教学问道理,有时也在船尾练习操撸使桨,或在船篷里面观想存神,锤炼神意,倒也过得充实。

今天若虚先生从黄昏开始,便立在船头,静静看着日头西沉,明月升起。杨熙做完晚课,眼见时辰不早,江风渐冷,便去请先生安歇。

没想到若虚先生却道:“熙儿,现在时辰已到,我们有大事要办,却安歇不得。”

时辰已到?杨熙听到这话,突然又想起皇宫之中,禹鼎出水,金丹现世,也是要等那时辰天光。现在先生又说时辰已到,莫不是终于要向他坦白此行目的?

果不其然,若虚先生凝视着星空,右手指着光亮银月道:“你看天上,能看到什么光景吗?”

杨熙满心疑惑地抬头望去,只见月如银盘,正悬在东方偏北的天际,熠熠洒下清辉。有道是月明则星稀,在月光的照耀下,北方天宇的群星都失了光彩,连那紫微垣中各大亮星,都显得昏暗无光了。

但是当他仔细再看,却仿佛觉得“帝车”星座上的太乙星,仿佛正在缓慢呼吸一般,忽明忽暗地闪动不休,一片与月光略有不同的淡淡紫光,如纱幔一般从那片星域洒下,融入沉沉夜空。

杨熙大惊,继续定睛看那星空,发现不仅仅是紫微垣,连那“太微”“天市”,乃至“离宫”“霹雳”“军门”“天船”等星座,都是闪闪烁烁,也有各色光华垂下,如同雾气凝珠,慢慢倾泻人间。他揉揉眼睛,以为见了幻影,但只要凝神去看,仍是能见星华漫出,缓缓凝聚为液。

“这...这是怎么回事?我...我的眼睛出问题了!”杨熙从未见过如此诡异景象,只怀疑眼前是不是出现了幻觉。

“你能看见这天上异象,很好!很好!”若虚先生抚须大笑,见杨熙还是一脸茫然,继续说道:“这不是幻觉。你的神思锤炼已有小成,所以才能看见这“星流浆”奇景。”

“星流浆?那是什么东西?”杨熙自小熟读星舆图,对那星空异象知之不少,却从未听说过什么“星流浆”。

若虚先生看着满天星华,,慢慢解释道:“每年八月十五夜间,如果天空晴朗无云,群星被月华所激,精华满而溢出,垂落人间,是为流浆,又名帝血,只有神思卓然之人方能看见。这星流浆对人来说只是一样奇景,但对天地万物,却是一样宝贝,草木吸收,可以化作精魅,金石吸收,便成通灵之物。这等秘密,只在“灵台”之间传诵,你不知道也是难免的。”

所谓“灵台”,就是只在方仙修士之间口耳相传的意思,所以诸多隐秘,世人都无从知晓。但是若虚先生又是如何得知?

若虚先生看着杨熙满心疑惑,继续解释道,“通灵金丹颇有灵智,既已受了重创,肯定会在隐秘之地躲藏不出,瞎找是找不到的。但是今天帝血降世,那金丹毕竟是由金石所生,受到本能驱使,一定会出来吸取星辰之精,补充自身亏耗。”

杨熙喜道:“原来我们游荡多日,竟是在等这个时机,让那金丹自行现身?但是您又如何知道金丹藏在这附近呢?”

若虚先生笑道:“我说金丹此刻现身,又没说要去找它,为何要管它究竟藏在那里?”

杨熙大惊失色道:“我们...我们竟不是来寻找金丹吗?”

若虚先生面色一沉,道:“寻找金丹的除了我们还有别人。如果金丹现世,他们又当如何?”

杨熙心中一凛,道:“他们必然会在金丹可能现身之处苦苦搜寻,若是同时发现金丹下落,说不定还要互相争抢功劳,斗个你死我活!”

“正是如此,孺子可教也!”若虚先生微微颔首道,“现在长安城里,必然已经传开‘星殒紫微上,直入南山中’的谶语。众人到那南山之中寻宝,若是看见金丹重现,岂有不抢之理?此地离南山约有百里之遥,只有他们专心抢丹,我们才可便宜行事。”

直到这时,杨熙才终于明白,先生带着自己环城泛舟,一刻不停,竟是在故布疑阵,让人不知他要去何处,要做何事。

但是先生是天子心腹,不为天子寻找金丹,为何又要大费周章,偷偷来此?先生一路谨慎小心,却又是在防备何人?

忽然,杨熙心中电光一闪,仿佛挨了一个晴天霹雳,一个匪夷所思的念头在他心中升腾而起。

世间还有何物,能让先生连金丹也可不顾?世间又有何事,却要如此隐秘,生怕他人得知?

“不错,今日我们来到此处,便是为取禹鼎也!”若虚先生环视一周,见小船仍在江心,不虞有人偷听,终于吐露此行的真正目的。

禹鼎乃华夏之宝,其数为九。现下,仅有一尊禹鼎安置在皇宫之中,沉在那明渠水下,剩余八尊却都是流落在外,不知所踪。若虚先生手握秦人所作《星夜分舆图》,传说内有禹鼎所藏之处的秘密,但数十年间,却也只是寻得那其中一尊,献给天子。

若虚先生说要来此取鼎,难道是刚回长安,又寻到其他禹鼎的线索?而且,若要取鼎,先生却为何不向圣上禀告,却要瞒下他人,私自行事?先生不是已经摆明立场,不支持任何一位藩王吗?

那先生寻鼎,又是为了何人?

杨熙脑中一片混乱,只觉虚虚实实之间,隐藏着一个恐怖的大秘密,让他不敢往那个方向再想。

若虚先生见杨熙一脸呆愣神色,心中暗叹,知道这孩子又在胡思乱想,钻到什么牛角尖里了。这个少年不知他自己真实身份,又怎么知道若虚先生为他谋算的苦心?

过了良久,若虚先生才开口道:“此事干系重大,所以我才做了这些准备,只为防备那人来此搅局。所幸现在看来,一切均在掌握之中,只盼下面也能一切顺利了!”

如此大费周章,竟只是为提防一人?杨熙心中惊骇,却仿佛隐约猜到那人是谁,不由得颤声道:“难...难道是...”

“不错,”若虚先生冷声道,“正是要防那张逸云。若是被那厮盯上,禹鼎必会落入他手。”

不知为何,若虚先生与张逸云关系极差,怕他前来捣乱也算说得过去,但是真的需要如此大费周章吗?杨熙虽然亲身感受过张逸云的可怕,却没想到连他心目中无所不能的先生,对这个张逸云也是如此忌惮。

他好奇问道:“那位张卫尉,到底是有多难缠,却让先生这样谨慎对待?”

若虚先生沉默半晌,道:“张逸云这人,武力冠绝当世,已达出神入化之境,天下无人能与之比肩。而且这人与我一样,是两朝扶龙之臣,圣眷甚至在我之上。你要牢牢记住,无论在朝在野,任何情况下都不要与之为敌!”

武力出神入化,天下无人比肩?杨熙知道先生眼界甚高,没想到竟对张逸云推崇至此,不由心下大惊,颤声道:“看他也就三十岁左右的年纪,为何能有如此惊人艺业?”

若虚先生笑道:“你看他好像很年轻,其实此人年纪比我小不了多少,已是五十余岁了。”

五十余岁?!杨熙想起逸云那英武的面容、健壮的身材,那一头浓密黑发和胡卢乱须,怎么看都像三十岁上下。没想到这位张卫尉看似落拓不羁,竟是驻颜有术,让人完全看不出他的真实年纪。

若虚先生手抚船篷,极目远望,突然长叹一声道:“张逸云年轻之时服食过通灵金丹,所以直到今日都是容颜不老,你不知此节,认错也是难怪。”

原来如此!杨熙心中猛震,怪不得这位张卫尉看上去竟是如此年轻,他竟是服过金丹之人!

原来,服用金丹真的可以长生不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