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九鼎风云志 > 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义且兴兵

九鼎风云志 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义且兴兵

作者:湛青是条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43:09 来源:平板电子书

转眼春光已尽,夏日早至,天下久旱无雨,多地民不聊生。

天子疾病缠绵,病痛昏迷之中常呼徐遂成名号,但清醒之时方才忆起,那徐遂成因附逆中山谋篡,早已被下狱诛死。新换的几个御医,都没有徐遂成那般医术,便是为天子稍减痛苦亦是不能。

董贤寝不安席,衣不解带,日夜伺候在天子榻前,恨不能以身代之,整个人都消瘦了一圈。

朝上众臣有进灵药者,有荐名医者,但全部一无所用,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天子的病情时好时坏,让人心惊胆战。

甚至一些臣子都开始商议联名上奏,请天子早立继嗣,以图社稷稳固。

但谁也不敢出头去递交这份奏疏,生怕天子一个不开心,砍了自己的脑袋。

毕竟天子刚刚即位三年,即便身体不好,尚无后嗣,也不能说这等丧气话。

至少不能由自己来说,谁想说让谁说去。

此时此刻,寝殿之内,天子正在卧榻之上昏睡,一位满脸疲惫的少年官员侍立在旁,正是驸马都尉董贤董圣卿。

还有一位高冠中年臣子跪坐在天子卧榻之前,耐心等着天子清醒过来。

一立一坐,非因官职高低,亦非身份之别,实乃跪坐这人与天子有师生之实,便是董贤在此人面前,也只敢侍立一旁。

这人正是在河内太守任上度过三年,也在京城销声匿迹三年的刘秀刘子骏。

帷帐之中,形容枯槁的天子忽然间嘶声喘息,猛地挣扎坐起,口呼:“圣卿、圣卿....”

董贤急趋向前,帮天子拍背宁神,关心之情溢于言表。

看到天子的形貌,刘子骏不易察觉地皱了皱眉头。

天子终于平静下来,忽然抬头看见刘子骏正在榻前,不由得悲从心中来,垂泪哽咽道:“先生....朕...我...”

刘子骏看着眼前的大汉至尊,他还只是一名二十多岁的少年,

三年之前,这位少年在刘子骏的辅佐之下,最终赢得了三王争嫡的胜利。他踏着血与火走上帝位,带着勃勃雄心,想要靖朝堂,重民生,固国本,开太平!

可是人力有时而穷,便是天子也不可能掌控一切。朝堂势力盘根错节,已是积重难返,除了王氏外戚,又来丁、傅两家,佞幸小人相互攻讦,谏官言士皆不称意,天下灾异频现,宗室逆乱四起,天子自身又罹患疾病,不独无子无嗣,连正常起居上朝都做不到,实在是悲哀至极。

刘子骏曾为天子做了许多事情,只盼望能够让这少年坐稳龙椅,垂拱而平治天下,自己也能在盛世当中一展才学,将自己辛苦编校的古文经学推诸太学,发扬光大,但坐上大位的天子,早已不是那个可以随心所遇的少年,这波谲云诡的长安,也已逐渐脱离了他的掌控。

他曾经认为,若虚先生便是局中变子,杨熙便是那能够制衡若虚先生的关键一手,只有获得了若虚先生的支持和帮助,才能真正掌控这朝堂之上的一切。

但越到后来,他才越是感受到,正因为若虚先生不党不争,才成为朝堂上不可忽视的力量,若是他亲身参与这朝堂权力争夺,那他也不过是个资历厚、人望高、能力强的臣子而已。

在天下大势面前,无人能以一己之力改变国祚,改变这行将就木,即将滑向毁灭深渊的帝国。

所以刘子骏决然离开朝堂,去了河内郡做了三年太守,自此不问朝堂之事,只是一心教化民众,巡牧一方平安。

如今三年任期已满,刘子骏回京述职,看到这糜烂不堪、满目疮痍的长安官场,不由得心中暗暗叹息。看到自己曾经的弟子,身被天下气运的至尊,如今意志消沉,疾病缠身,更是唏嘘不已。

“陛下,您春秋正盛,来日方长,且宽心将养身子,必能康复如初,再图宏业。”刘子骏最终也未说出别话,只有温言安慰。

天子看着这位将自己扶上帝位,却终于黯然而去的先生,只觉彼此之间的距离已是越来越远。

“既然回京...先生便莫要走了,”天子挣扎着起身,连喘带咳,“朝堂之上,还需要先生帮我...”

如今的朝堂,已不是往日的朝堂了,便是自己留下来,又有何用?

但是刘子骏看着天子期冀的眼神,心生不忍,心中暗叹一声,轻轻点了点头。

---------------------------

却说刘子骏回京,迁为奉车都尉,令朝堂之上再生波澜。

这刘子骏曾经是天子的心腹重臣,却因推行古文经学而被满朝儒士一致攻讦,所以失了圣眷,被贬到河内郡做了几年太守。如今他又返回京城,还担任了奉车都尉这种天子近臣,难道他又要东山再起了?

曾经与他有嫌隙的官员各各戒惧,与他交好亲善者则是暗暗欢喜,若此人能够再次崛起于朝堂之上,必然会对如今的政局造成深远影响。

杨熙作为选部尚书,自然第一时间便知道此事,他的心情却很是复杂。

杨熙初来长安之时,此人为了帮助如今的天子争夺大统,可谓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甚至连若虚先生都敢算计,杨熙也多次被玩弄于股掌之间,吃了不少暗亏。但除此之外,此人行事皆可算是光明磊落,并非心术不正

心狠手辣之辈,在学问上的造诣也是极高,离京之前,还将毕生心血所著《七略》留给了杨熙,权作对他的歉意。

如今刘子骏又返回长安任官,杨熙心中当然有些警惕,但是不知为何,他又隐隐有些期待,期待着这位儒臣,这位帝师在如今的时局之下会做出什么举动。

对刘子骏,他已没了惧怕和忌惮,这不仅是因为他逐渐理解了刘子骏所作所为,更因为他如今经历了许多,也明白了许多,看待事物也逐渐掌握了本质,知道如今他们已不再是敌对的立场,刘子骏也绝不会在这种情形之下,将他的身世之秘泄露出来。

那自己还有什么理由害怕他呢?

今日他接了一封拜帖,却是长安华阳里的里正想要拜见。

一个小小里正,只能算个乡老,甚至连个胥吏都算不上,如何能请动高高在上的选部尚书大人?但杨熙一见拜帖,却告知那前来送帖的小厮,暮时必然赴约。

因为这位里正姓胡名安,却是小乙曾经向他提过的长安游侠之一,今日相邀,必是有事相商。

日暮时分,他踏着晚霞走向东市,便见那送帖的乖觉小厮等候在道旁,一路引着他走入街市之中。

杨熙抬头一看,前方赫然便是那清风楼,原来这胡里正竟是要在这酒楼上招待自己。

他怀着复杂的心情信步走入楼中,楼内冷冷清清,只有几桌客人,看那面目神态,也不是真正的客人,而是市上厮混的氓流,走街串巷的混混,怕是安排在此,防人偷听的。

踏上清风楼的二楼,杨熙惊讶地发现,阁楼之上不是只有一人,等着他的竟有五人之多。

居中一人身形伟岸肥胖,身上穿着华丽绸衫,头发花白似已花甲年纪,定然便是那华阳里正胡安,左首是一个瘦高汉子,脸色蜡黄,身着短衣,却是曾经帮助杨熙返回城中的燕翅儿。其余三人一个是名不修边幅的落拓汉子,一个是风韵犹存的徐娘妇人,还有一个一脸横肉的光头,杨熙皆是面生。

看见杨熙上楼来,众人神色各异,胡安满脸堆笑,站起迎接,燕翅儿则向杨熙点头致意,那落拓汉子也站起身来,脸上却似有些担忧之意。那妇人却立了起来,对着杨熙认真敛衽一礼,光头凶汉只是斜瞥杨熙一眼,似是有些不忿之色。

胡安向着杨熙作个大揖,满脸堆笑道:“杨尚书今日驾临,清风楼可谓蓬荜生辉呀!来来来,我先为大人介绍一下在场诸位。”

杨熙笑道:“胡大侠不用拘礼,我猜得到,各位必然就是长安游侠儿的执牛耳者,群侠会中之人了。”

他先向着燕翅儿一揖,道:“燕大侠数次照拂,在下铭感五内,若有用得着在下处,还请尽管开口。”

燕翅儿见杨熙先与自己见礼,不由得大觉面上有光,拱手回礼道:“好说,好说。”

然后杨熙又对着那落拓汉子一礼,道:“这位定是韩大侠,小乙兄弟多次提及您这位兄长,片刻不敢或忘,我与小乙兄弟也算是患难之交,全赖小乙不惧伤痛,殊死护卫,我才能活着返回长安。如今小乙身在济阳县城养伤,想必很快便能伤愈归来,韩大侠莫要担忧。”

这落拓汉子果然便是杜小乙的大兄韩狗儿,此刻他听到杨熙说出小乙的下落,心中的石头才算落了地,也是抱拳回礼道:“小乙也多次提过杨大人名号,说杨大人不以他出身贫贱,能够待他如友,教他读书识字,他也是很感激你。知道他性命无碍,我便也放心了。”

杨熙又转向那位妇人,见礼道:“夫人定是那秋娘子了,在下虽不饮酒,但也听说过秋蓬酒家的美名。”

妇人嫣然一笑,红唇轻启:“大人过誉了,若需要酒浆,只消带句话来,咱们秋蓬酒家便给大人送到府上。”

杨熙还没觉得什么,那光头凶汉忽然嚷了起来:“好个秋娘子,咱们弟兄去你家喝酒,都从来不肯便宜酒钱,凭什么这个什么大人,便能白喝你家的酒?是了,你定是看人家年少俊俏,又是位官人,莫不是动了春心了罢?”

秋娘子柳眉一竖,厉声喝道:“梁屠子!你再要胡说八道!我敬杨大人,不是因为他是官员,而是他与我们兄弟有恩!徐老三死于西域凶人雷狼之手,遗下孤儿寡母险遭人欺,不是这位杨大人出头,那徐氏的米行早被人占了去,徐氏娘子和一双孩儿如今哪还有命在?”

杨熙微微诧异,他都几乎忘了曾经在市上为那徐老三的遗孀出头,没想到这秋娘子竟是如此重义之人,竟因这事对自己表示感谢。

那梁屠子却是第一次听说这事,顿时张口结舌,许久才憋出一句:“对不住,你大人不计小人过,就当我刚才在放屁便了!我家没酒却有好肉,官人要是用肉,也尽与我说,我亲自送到府上!”

杨熙连忙行礼,表示不用放在心上,便与这脾气火爆但性格直爽的梁屠子也见过了。

胡安见杨熙竟是对群侠会中诸人都能叫上名号,不由得暗暗纳罕,道:“杨尚书既知我等身份,想必能猜到我们邀请大人前来的目的?”

杨熙沉吟一会,低声道:“诸位都是草莽龙蛇,对朝堂之事必也不会在意,肯定不是跟我要官职来了,那便是江湖事?你们要对付甚人,却需要我来帮忙?”

五人相互一看,彼此眼中皆有惊骇之意。这位

年纪轻轻的杨尚书,不仅对他们这些游侠儿的身份了如指掌,竟连他们的意图也猜的大差不差,果然是年少有为,深不可测,怪不得能被小乙如此看重,怪不得能当上这么大的官儿。

“好!既然杨尚书是小乙的知心兄弟,对我们又是知根知底,那咱们明人不说暗话,的确是有事需要大人相帮。”胡安慈善可亲的脸上此刻忽而充满戾气,“尚书可知晓百家盟?”

“你们要对百家盟动手?”杨熙皱起眉头。

他当然知道长安游侠与百家盟的恩怨,但他也知道百家门中,不光奇人异士无数,而且组织严密,十二脉长老虽然互有嫌隙,但总体而言还是能够同心协力,共图再兴。这长安游侠人数虽多,但多是乌合之众,杨熙不认为聚游侠儿之力,就能与那在暗中延续百年的庞大势力相抗衡。

“正是!”梁屠子眼中射出凶光,“百家盟的鬼人,几乎要骑在我们游侠儿头上拉屎了,前几天王钦大哥被他们一位长老所伤,至今还卧床不起,若我们不反击回去,如何能够吞得下这口气去!”

王钦是游侠中的年长者,也是与张逸云一起创办群侠会的创始人之一,当年市上提起拼命鬼王钦的名号,无人敢等闲视之。即便如今他年老体衰,众侠也以他为长,尊他坐在群侠会的首位。今日他没有赴会,原来是受了百家盟的鬼人所伤。

《从斗罗开始的浪人》

杨熙知道先生与百家盟达成了一项隐秘协议,使得那些鬼人暂时不会对他或他身边之人下手,但是若自己相助长安游侠儿对付他们,他们是否还能恪守承诺?

但是义之所在,不能辞也!杨熙和小乙被百家盟害的那么凄惨,若有机会能将这些鬼人铲除,或者重创,他又怎么能惜身落后?

“你们想要怎么对付那些鬼人?有几分把握?”杨熙斟酌言辞,最终还是先问了这句话。

兵者,谋定而后动,若无百胜之机,必是取败之道。如果听信这些游侠的鼓动,随意对百家盟宣战,又不能战而胜之,不光竖了敌手,还要连累自己身边之人遭受反扑,实为不智之举。

“要是毫无把握,咱们也不会请动杨尚书前来,我们已经打探得百家盟的老巢所在,若趁其不备,聚而攻之,应该有三四分把握。”秋娘子虽是女流,但言辞铿锵,将这三四分把握竟说出了十分把握的气势。

杨熙不知该如何回答,三四分把握便敢孤注一掷,果然是游侠儿的风范。

旁边的韩狗儿叹一口气道:“如今游侠儿人数虽众,但高手太少,若是小乙兄弟在,胜算可至五分。”

杨熙忽然问道:“这百家盟的老巢却在何处?”

燕翅儿轻笑道:“不在长安城中,却在昌陵邑旁。”

杨熙悚然而惊,忽然想起昔年自己曾与吕节一同去往昌陵邑公干,在废昌陵山间听到呼啸怪声,看到古怪奇人的事情。

“那百家盟竟将老巢设在废昌陵之内?”杨熙脱口问道。

胡安见他竟能猜到,不由得更是诧异:“确然如此!我们只需要大人帮忙打通关节,让长安城的游侠能够神不知鬼不觉分批到那昌陵邑内,便能一鼓攻入那废弃帝陵,给那些鬼人一个惊喜!”

彼时人员迁徙,必有官引照身,而游侠儿多是无家无籍之人,若大批前往外邑,肯定惹人注意,百家盟必然有所防备。只有杨熙帮忙,掩藏长安游侠的踪迹,此举才有可行的余地,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最重要的是,杨熙只是幕后协助游侠出京而不被注意,便是百家盟吃了亏去,也不知杨熙在其中的作用,却是不用担心百家盟对他进行报复。

“如果你们能得百名官军帮助,胜算又有几何?”杨熙忽然道。

百名官军?

众侠一愣,均是大喜过望。游侠儿们善于技击,百家盟的长老们也俱是身怀绝艺的高手,若对上披坚执锐的官军,一对一的搏杀多半能赢。但有两名军士配合,要想取胜就困难得很。若有五名军士,连蝠千里、蛛夫人这等凶人都要三思而后行。若是有百名官军,绝可一举荡平鬼窟不在话下!

毕竟官军是杀伐磨练出来的,精擅战阵冲杀,若能成了建制,可不是这些草莽武夫所能抵敌。

“官军从何而来?”胡安迟疑道,“杨尚书若要遣动兵马,会不会引祸上身?”

若是杨熙牵扯太深,被百家盟看出端倪,恐怕他便无法置身事外,却要面对那些鬼人余孽的疯狂报复了。

杨熙却忽然微微一笑,低声道:“这却先不去说他,你们先安排出京便是。”

说罢便举步向楼下走去。

胡安急道:“杨尚书大驾光临,不饮杯水酒,好歹也用了饭去。”

杨熙头也不回,一边走一边道:“不了,下次再说吧,不耽误各位大侠集会了。”

杨熙知道规矩,群侠会是不允许外人在场的。即使自己与小乙关系再好,自己也并不是一名游侠儿,而是与他们完全不同世界之人。

下楼时,杨熙看见来送拜帖,又将他迎进楼来的小厮正站在楼板底下,百无聊赖地丢着铜板玩耍,便在他身边停了一停,问道:“小兄弟叫什么名字?”

那小厮见杨熙向他问话,激动地翻着一双青白眼,起来唱个大诺道:“回大人话,小的名叫胡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