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九鼎风云志 > 第二百四十三章 离人故园归

九鼎风云志 第二百四十三章 离人故园归

作者:湛青是条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43:0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太常署旁边有一所宅院,是先帝御赐给太常礼官大夫杨洵的住所。

当年杨洵从江夏归京,被先帝待之以国士,赠宅赐金,拜为礼官大夫,兼太常博士,秩俸千石,且许其“侍中”,可随时入宫面圣。

其时太常卿告老,左右丞立足未稳,朝野皆以为不久这位天子的心腹老臣便会再进一步,执掌太常,身登卿位,没想到人算不如天算,不到一年时间 ,先帝突然暴病而亡,新帝对这老臣却没有多少香火之情,甚至还有些忌惮之意,夺了其“侍中”的特权,再不召其上殿。

一朝天子一朝臣,便是此意了。

及至这位老臣的弟子杨熙成为尚书郎,事情仿佛才有了一些转机,难道这杨家又要发达了?虽有不明就里的朝臣想要与杨家亲近,但那些真正底蕴深厚的世族之家,都多少听见风声,知道天子对杨洵的态度依旧,皆是按兵不动,不敢轻易向杨洵示好。

最近半年,杨熙与杨洵二人先后失踪,先是杨熙忽然不告不署,只过了数日,尚书署的同僚便即发觉,报与长官知晓,客曹尚书沮辰还曾亲自上门询问,但一问才知,那太常博士杨若虚,也已离去多时,不知所踪,止余一些仆婢看守家门。

沮辰虽不明就里,但隐隐感觉哪里不对,当下不敢隐瞒,立即向时任尚书令唐林禀报,且看长官如何区处。

可是诡异的是,唐林只是思忖片刻,道:“留中。”

留中的意思,便是将此消息留在尚书,不报天子。

长官既如此决断,沮辰也便无甚话说,只是继续安排公事,点卯排班时只将那杨熙当作不存在一般。

就这么过了半年,同僚们甚至都快要忘记还有此人,只有到了发放俸禄之时,才想起来还有这个人在。

冬春交际之时,那杨洵忽然返回长安,呈上奏疏,自请面圣。天子虽对这位老臣心怀戒惧,但不知为何,看了他的奏疏之后,竟立刻连夜将杨洵召入宫中,且令董贤、夏贺良、李寻、解光等宠臣相陪,大开宴席,便似那“痿痹”之疾都好了几分。

这一夜间,不知多少朝臣心中忐忑,都以为这杨洵或将重新得宠,有些人甚至都已备下礼物,准备再去杨宅拜访。

但是此夜席间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宫中传出来的消息是两下相谈不睦,乃至君臣不欢而散。

第二日上,便听说那杨洵挂官印在太常署中,飘然离开长安,竟是一言半语也未留下。

但所有人都知道,这表明杨洵已再无翻身的可能了。

天子大光其火,次日朝堂之上屡屡无故动怒,多名臣子皆被迁怒。更有小人落井下石,趁机进谗,告发杨熙不告不署之事,但天子不知为何却隐忍不发,并未治那杨熙之罪,那尚书令唐林却因隐瞒此事,被狠狠申饬一番,降官一级,由尚书令降为尚书仆射。

后来唐林又在殿堂之上为孙子严求情,终于被贬到敦煌那等鸟不拉屎的所在,倒皆是后话了。

且说这杨宅在若虚先生去后,一直闭门谢客,直到今夜杨熙带着金桂来到门首,方一敲门,便有一位老

仆开门出迎,正是从江夏一直追随若虚先生师徒二人到此的李翁。

“真的是公子!”李翁浑浊的双眼老泪纵横,“这些时日老奴无日无夜为公子祝祷,可算把您盼回来了!”

杨熙见到这位追随先生背井离乡的老仆,心中也是滚热一片,一瞬间便有了回家的感觉。但是理智告诉他,这并不是可以放松心神的时候。

“李翁,家里一切可好?先生呢?”杨熙迫不及待地问道。

“家中一切都好,都好,虽然先生和公子俱都不在,可也没什么人敢于上门罗唣。”李翁激动得浑身颤抖,忙将杨熙和金桂二人迎入堂上。

半年多没见,杨熙此时满脸沧桑之色,但身子骨却似强健了许多,李翁看在眼里,又是欣慰又是心疼,慌忙要将一众仆婢唤醒,前来服侍。

杨熙慌忙将其喊住,只让他将金桂安排在厢房暂歇,方才向李翁询问过往之事。

李翁知道杨熙是怕他人知晓机密,当下关门闭户,秉起油灯,与杨熙二人细细分剖向来之事。

李翁本是一名乡野村夫,一生无儿无女,世代生长在江夏,后来机缘巧合,才成了杨洵先生的仆役,十数年耳濡目染,虽无甚高远见识,也颇为识得厉害轻重。当下他只捡重点,将杨熙离开长安之后的事情一一道来。

原来那夜若虚先生随着吕节和计无双赶往霸陵郡,蝠先生、蛛夫人趁夜袭来,将杨熙和小乙掳走,那寄居在此的小沁姑娘也趁乱遁去,不知所踪,正当人心惶惶之际,若虚先生从外归来,看到空落落的宅院,虽然脸色有些阴沉,却似并无多少惊讶,只是嘱咐李翁带领童仆守好门户,自己便马不停蹄离开了杨宅,许久也未回还。

秋去冬来,京中发生了许多事情,朝堂之上你方唱罢我登场,市井之间暗流涌动,但这些李翁都不知道,也不需要知道,他只是严守若虚先生的指示,谨守门户,等待主人归来。

期间倒是也有人上门拜访,比如尚书令唐林,比如大鸿胪任宏,还有行踪神秘的游侠儿来打探杜小乙的下落,李翁只推不知,倒也没有人来为难于他。

忽忽年关过去,又是春来时节,若虚先生终于归家,但并无杨熙同行,李翁从小看着杨熙长大,自然忧心他的安危,但数次询问,若虚先生只是皱眉不答。

过不多时,若虚先生忽然收拾行装,说要出远门去,李翁询问归期,若虚先生却道,此一去,也许便不再归来了,只嘱他耐心等待杨熙归来,临行之时,竟是一言也未给杨熙留下。

杨熙心中一沉,知道那百家盟的唐渊所说果然属实,先生如今已经不在长安了。但是先生究竟是去了何处,竟走得如此匆忙,以至于连一个口信、一封信函也未给自己留下?

杨熙沉思片刻,忽然开口问道:“李翁,你缘何知道我今日归来?”

杨熙其实早就存了这个疑惑。

若不是早知道自己即将回来,怎么会自己一敲门,李翁便应声而开,恰似一直在等着自己一般?只不过他进门之时有金桂在侧,不方便开口询问,所以直到此时,他才问出口来。

李翁却似早知道杨熙会有此一问,不慌不忙从袖中拿出一支短短的竹片,低声道:“是吕节吕功曹,暗中央人传信过来,说公子今夜必然归家,我这才一直等候在此,不敢或寐。”

杨熙定睛一看,李翁手中的小小竹片,却是京兆府传令用的一支竹符,上面一片空白,并无字迹。

他微微一怔,立刻想起当年自己在京兆府任功曹时,吕节曾教他假传符令,调兵追缉人犯之事。此事除了他和吕节,并无第三人知,可见这空白竹符必然是吕节送来,不是他人假冒。

杨熙只觉内心一震,许多之前没想明白的疑团忽然豁然开朗。

他从董晖的画舫上离去,只有金桂才知道自己的去向,那游侠燕翅儿如何却能找到他的踪迹?

金桂一个青楼女子,自然不可能请动燕翅儿这种地头蛇,那只能说明,金桂在进城之时,早有游侠儿正在寻找他,只不过是通过金桂得了自己的去向消息,才一路将他寻见。

能够驱使这些游侠儿的人不多,但对于吕节这种京兆府的官家功曹,平日便与这些牛鬼蛇神打交道,却是有办法让他们效力一二。

看来杨熙能够乘着暖玉楼的马车返回长安,又安然返回杨府,全赖吕节背后帮忙之功,这家伙嘴上说着不愿沾惹是非,又不敢抛头露面,但背后却不知倾尽多少力气,调动多少关系,才保住了杨熙和箕子的性命。

吕节这家伙.....

杨熙心头灼烫,若是小乙做出这等舍己助人之事,他并不会怎么惊讶,但那胆小怕事,惯会见风使舵的吕节如此帮助自己,却不知道下了多少决心,正是如此,这帮助才显得如此弥足珍贵。

杨熙再问京中余事,那李翁只是个乡村野老,又一直闭门在家,既不知朝中变化,也不知草野秘闻,甚至连丹夫子一家如今的情况都不甚了然。

杨熙只得安定下心神,暂且回到房间休息。如今自己已经回到长安,箕子也有处安顿,无需担心他的安危,种种不明之事,且待来日亲自了解确认便是。

经历了数月的奔波劳累和担惊受怕,现在终于回到了安全所在,杨熙本应安然入睡,可是想起不知所踪的先生,波谲云诡的时势,那些与自己有关的人和事,杨熙久久不能成眠,直到四更时分,才小睡片刻,天刚放亮,便又醒来。

李翁和家中仆役劳累半夜,应该还在睡眠,金桂歇在偏厢,也是寂静无声,厅中堂下空无一人。

他信步穿廊过院,看到院中草木葱茏,不觉已是阳春时节。

昔日此时,寄居在后堂的小沁肯定早早醒来,开始苦练刀法武艺,再过些时分,先生便会起床更衣,自己便要就近服侍,然后在先生教导之下读书治学。过了午后,小乙或会上门来跟自己学字,带来一些市井之间的趣闻。

秋去春归,宅园如旧,只是曾经聚集在这宅中之人,如今已是天各一方。

但如今我已经回来了,我倒要看看,这长安城,如今却是何种模样?!

杨熙再不迟疑,推门抬步,毅然走入这泱泱长安城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