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九鼎风云志 > 第二百三十五章 冤屈实难申

九鼎风云志 第二百三十五章 冤屈实难申

作者:湛青是条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43:0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料峭春寒之中,长安的许多人,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先是天子御用医士徐遂成对中.山国冯习贿赂他试图谋害当今的罪名供认不讳,被下狱收监。

之后在御史台的监督之下,金吾缇骑对徐遂成的住所进行了彻底搜查,在复壁之中搜出许多中.山国制式的金银酒器和贵重珠宝,堪为如山铁证。

深夜,中.山一族冯习、俞君之两人自尽而亡,显是畏罪自杀。

那史立却穿上深衣朝服,赶到未央宫门阙之前,心情忐忑地等候早朝的开始。

能做的都做了,如今他只要将所掌握的证词向天子提交,便可坐享功名利禄。

看到他来到此处,周围官员人人侧目,不自觉地给他让出一条道路。

长安是一座城,但根本没有密不透风的城墙,能够在寒夜之中,早朝之前站在未央宫门口挨冻的,都不是什么等闲人物,自然都听说了那些中.山国罪徒的到来和暗夜中的骚动。

而且在外等候上朝的,大部分都是外朝官员,与那内朝官史立本就不是一路人,如今他飞黄腾达在即,可也没有几人为他高兴,只是心生不屑和酸意。

史立身为一名品轶不高的内朝官,何曾有过如此人人侧目的显赫荣耀?一时间他只觉自己飘飘然如饮醇酒,连寒冷的夜风似乎也变得温柔起来。

“史大人辛苦了,怎地回了京中也不知会兄弟一声,咱也好为您接风洗尘?还是说史大人如今立下功劳,已经忘了咱们兄弟么?”忽然身后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

史立回身一看,却是同为内朝中郎谒者的张由,便是这中.山叛逆的首举之人。

其实史立与张由二人关系一般,且因同在内朝,官俸相当,彼此还有些小小争竞关系,说破天去,两下顶多是点头之交,哪有什么接风洗尘一说?

而且,张由乃是天子身边红人董贤大人的知交好友,当初有赴中.山国做钦差的机会,董贤可是向天子直接推举保荐张由前往。谁都知道,去地方郡国传达天恩,那是可以捞足好处的差事,但没想到张由这一去,竟惹出这么多事来。

如今史立审得中.山国叛逆实据,张由却坐享其成,不论天子如何封赏史立,张由这首举之功是再也跑不掉的,所以张由才主动向史立示好,亲昵之意溢于言表。

虽然史立如今即将立下大功,但比之张由这种在朝中有大靠山者,还是远远不如,只得低声下气与之虚与委蛇道:“哪里哪里,若不是张大人首举,史立便是想立下些微功,也是托张大人的福。倘若天子有所封赏,史立绝不敢忘张大人的提携之功。”

张由见史立如此识相,不由得哈哈一笑,更加亲密地与他勾肩搭背,忽然附耳过来道:“听说史大人昨夜抓了那太医徐遂成?”

史立心中一凛,想起徐遂成曾与张由同行,同去那中.山国中,若这二人私下关系不错,那自己抓了徐遂成,岂不难做人得紧?

但富贵在前,自己却是说什么也不能放弃。

于是他壮起胆气,冷声道:“徐遂成此人乃是中.山叛乱的关键证人和实际参与者,我抓他有理有据,还望张大人莫要与此人牵扯不清,免得引祸上身。”

史立这番话说得颇不客气,但张由却丝毫不以为忤,只是以手加额道:“抓得好,抓得好!我早就看那徐遂成不对劲,原是与中.山国有了这番龌龊,正该如此,让这厮伏法才是!”

史立呆了一呆,没想到史立竟说出这样话来,言语中满是对徐遂成的憎恶...还有一丝惧怕?

他哪里知道,张由做出那般疯狂之举,全是受了徐遂成的蛊惑,张由当时没有察觉,可时间长了,哪里还能回不过味来?如今再想起那几乎掌握了自己在中.山国期间一切所作所为的徐遂成,他的心中只有畏惧。

抓得好,真是抓得好啊!这话几乎算是出自张由的肺腑之间了。

说话之间,天边已是晨曦微露,未央宫殿前门阙轰然中开,无数身着朝服的官员端容噤声,正衣肃穆,鱼贯向着朝会殿堂而去。

那朝堂之上,是这个天下最有权势的帝王。

----------------------------------------------

与此同时,曾经的中.山国太王太后,高宗时的储元宫昭仪,上党冯氏最显赫的女儿,那个叫做冯媛的女子,已经走到了她生命的最后时刻。

冯氏、卫氏同遭囚禁的族人围立在侧,人人面带戚容,她的儿媳卫姬守在榻前默默垂泪,她的小弟冯参已经哭倒在堂下,曾经照顾她起居十余年的小妹冯习,已经背上了污诅谋害天子的罪名,先她一步离开了这个世界,那个自己最疼爱的孙儿,却生死未卜,不知身在何方。

她这一生服侍过天子,当过太后,又成了太王太后,身份地位已算是女子所能到达的绝高之处,但今日过后,她可能就要变成万人厌弃的叛贼,在青史之上留下一句不光彩的骂名。

“小...小弟...”冯太后双目无神地看着天棚,口中吃力地吐出两个字来。

冯参痛哭着膝行至榻前,呜咽着泣不成声。

“如...如今冯氏....只有你一个男儿在侧,”冯太后艰难地抬起手来,抚上冯参的脊背,“你...这么...哭哭啼啼...成什么样子...”

“阿姊....”冯参听到向来威严的大姐如今虚弱至此,心中痛极,更是止不住地痛苦不已。

“唉...我...我冯氏一门忠良,今日...今日竟落得如此下场....”冯太后心中酸楚,但双目却并无眼泪流出,只是看着冯参的面孔叹道,“等...那天子...明诏一下,咱们...咱们的冤屈便...洗...洗不清了...”

“你....你拿我身边...那个...那个香囊,里面有....一粒...丹丸,快些将...将来与我服了罢...”

那冯参九尺男儿,此刻却已经哭得泪人一般,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如何不知,冯太后香囊中的那一粒丹丸,乃是封喉毒药,是以备不虞之时,拿来自尽用的。

连作为一家之主的冯太后此时都已万念俱灰,他更感到悲从中来。

但是让他亲手喂下毒药,将这位在族中,在中.山国里如定海神针一般的阿姊毒杀,他又如何下得去手?

“咱们...冯氏...怎么有你这么...不...不中用的男儿!”冯太后恨声说道,“此刻我...我若不死,咱们全...全族都要...要背上叛逆....之名,上下...老小...一个...一个也活不得....”

卫姬却突然伸手攫住那香囊,猛地将其中丹丸掏出,悲声道:“太后,您不是说过,还不到死的时候吗?如今若是非要有人去死,那也是我死!”说着,便要仰药自尽!

“你....你住手!”冯太后似乎回光返照,厉声道,“你死了...又...又有什么用!”

卫姬一怔,手上丹丸停在嘴边,泪水却又流了下来。

“如今...如今箕子还不知...身..身在何方,你...若死了,他...他怎么办?”冯太后呼呼喘息,脸上却越发惨白,“宫里...那...那老虔婆...是想..想要我死,我...我若死...死了,或许中.山国中...还能...还能活上...一两个...”

卫姬这才明白,冯太后直到此时也没有放弃,她只剩了最后的筹码,便是自己的命!

她用自己的命,来赌那傅太后仇怨得报,能够饶过几人性命,赌那天子不是铁石心肠,对中.山一国网开一面,不会赶尽杀绝!

“小卫儿...”冯太后的双目瞧向卫姬,竟有一丝令人陌生的柔和。

“我...是你...你的婆婆,往...往日对你...是有些...有些苛厉,但是....但是我一直觉得,兴儿有...有你这个夫人,箕子...箕子有你这个母亲,乃是...乃是中..中.山国...天大的...天大的福分。”

“你比我们...我们冯氏....许多人...都要强得多....比男子要更....更有主见....今...今日之后,你...若侥幸...侥幸能活,定要...定要寻到箕子的下落,可莫...莫要忘了...今日的冤屈...”冯太后缓慢但坚定地轻轻拿起那一丸致命的丹药,榻前已是哭声一片。

--------------------------

朝堂之上,天子病容如旧,听到史立述说自己身边御医徐遂成参与中.山国反叛之事,更是气得脸色铁青,气色更加差劲。但听到中.山国污诅天子,祈禳代位一说,天子却未勃然大怒,甚至于听说中.山王半路坠下武关道,生死不知,也只是脸色阴沉,若有所思。

虽然圣意未定,但中.山谋叛一事已是板上钉钉,自有那查验观色之臣出班启奏。

先是司隶解光奏道:“中.山身为王国,不为天子镇藩守,却行那大逆之事,罪不可恕,宜夷其冯、卫二族。”

夷族,便是从老到少尽皆杀光的意思。众臣听到解光如此启奏,皆是脸上变色,窃窃私语。

另有一名司隶听闻此言,立刻出班驳道:“中.山国孤儿寡母,如何叛逆,还未探查明了,如何能够轻下决断?就算是巫蛊祈禳,也应罪当其罚,动辄夷族,难道解大人以为,天子是桀纣吗?”

这位老臣出言极重,朝堂之上不由得人人侧目。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姓孙名宝字子严的那位铮臣!

这位孙子严在先帝时曾任大司农,掌管天下财库,但数次反对先帝修建宫室,为上所不喜。后来因收留过淳于长的门客杜稚季,在淳于长案中惨被波及,罢官抄家,甚是凄惨。

当今天子知其刚正,起复其为司隶,没想到此人梗骨不改,又在朝堂上当面顶撞天子,与他熟悉的老臣们皆为他捏了一把汗水。

天子脸色不豫,如山雨欲来,他沉声道:“中.山国之叛,是人证物证俱在,孙卿家还有什么话说?”

孙子严朗声道:“臣听说,三番赴中.山而去的钦差,有两番皆是来自内朝,中.山国人被押解回长安之时,连日皆有内官从东宫前往交接,不知这中.山国的叛逆究竟是内朝断的,还是外朝审的?”

一言既出,朝臣顿时大哗失声,虽然众臣也知这中.山叛逆是由内朝官儿前往押解提审,可哪有人敢在朝堂之上,说出东宫二字?

东宫是什么地方,那可是太后们的居所!

孙子严这一席话,无异于明说太后干政了!

哪个太后?自然不是王太皇太后,而是天子的祖母,帝太太后!

孙子严的这一席话,不仅道出了中.山一案的龌龊可疑之处,更是撕破了内朝官儿与外朝大员针锋相对之间的那层轻纱,更是把矛头直指向了深宫之中的傅太后!

如今朝上丁、傅外戚何等权势熏天?便是侍者之中,多是傅太后的眼目,这厢孙子严话一出口,早有侍者跑去告知傅太后。

傅太后本就在起居殿中等候今日会审中.山叛逆的结果,没想到竟听到此番咄咄逼人的无礼言语,她又惊又怒,将案上铜炉狠狠摔在地上,怒骂道:“好个孙子严!原来天子拜你为司隶,竟是专门来管我的!是不是定那中.山国叛逆之罪,还要将我下狱审讯一番才好?”

侍者匆匆返回殿上,将傅太后的言语私告天子,天子听闻祖母发怒,心中亦是无奈至极,他如何不知这其中颇多蹊跷?但这孙子严刚直太过,不知委婉,只逼得自己不得不下决断,登时将牙一咬,怒斥道:“孙子严!你身为司隶,却在此咆哮殿堂,质疑圣断,你知错也不知?”

孙子严向来便是骨鲠直性,硬着脖子道:“臣没错!”

天子冷笑道:“好,好!给我夺了这狂徒的官职,下在大狱,看他还知不知错!”阶下羽林卫轰然应诺,上殿前来将孙子严拖了下去,众臣皆不敢言,却有一人站了出来,下拜为孙子严求情。

“孙子严乃两朝老臣,还望陛下从轻发落!”求情者正是尚书仆射唐林。

“两朝老臣是吧?”天子冷哼一声,“我记得你唐林也是两朝老臣!你与这姓孙的既是一党,便也别做这尚书仆了。我记得敦煌还有个职缺,你便滚去敦煌呆着吧!”

天子一言便可定人生死,只是两句话,便让两位朝堂众臣一个丢官下狱,一个贬去边陲,众臣再无人敢为他们说情,偌大的朝堂一时寂寂无声。

天子深吸一口气,在这无人敢违犯天颜的气氛中得到了久违的满足。

他睁开眼,轻声道:“中.山国叛逆之事,还有谁,有异议?”

一片鸦雀无声之中,中.山国便背上了谋叛的罪名。

“那么众卿认为,对谋叛之人,要如何处断?”天子将目光扫向殿堂,所过之处无人胆敢抬头,连那解光、夏贺良等一干佞幸,都猜不透天子如今的心思,没人敢再出言建议。

终于还是大鸿胪任宏出班道:“中.山王太后冯氏、中.山太后卫氏,乃是首恶,其罪当诛,余人当是从犯,或徙或徒,按律行事便是。”

这任宏也是两朝老臣,但他平时不显山露水,最是四平八稳,虽未得天子如何亲近,但位子坐得也是极为稳固。

天子脑海中忽然闪过那冯太后的样貌。

他幼年之时,曾跟随父亲在长安居住,也曾见过这位老妇。他的印象当中,这位尊贵妇人总是不苟言笑,神情严肃,但在看见宗室的小儿之时,总能从袖中顺袋摸出几块吃食。可不知为什么,自己的祖母却极其讨厌她,知道自己手中的吃食是她给的,宁可扔出去喂野犬,也不让他吃。

他微不可察地叹了一口气,慢慢道:“那冯氏虽为首恶,但毕竟曾是高宗皇帝的妃嫔,就此诛却,只让天下人说朕无情无义。便将其贬为庶人,将她关进桂宫幽僻处,了却残生罢了。”

众臣忙不迭地跪下,称颂天子仁慈圣德。

此时却有一名近侍从外而来,在天子身侧的帷幕后轻声禀道:“陛下,方才金吾来报,那中.山冯氏,方才...方才已经自尽了。”

一片歌功颂德声中,天子又不自觉地叹了一口气。

这天下最有权势的帝王,突然觉着这生杀予夺的大权在握,有时其实也没甚么趣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