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九鼎风云志 > 第二百二十九章 山关无归途

九鼎风云志 第二百二十九章 山关无归途

作者:湛青是条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43:09 来源:平板电子书

虽然隆冬已过,但山道之上仍有残雪,被人马一踏,皆成泥泞。

武关道虽称驿路,但地势险峻,最曲折处不容并骑,车驾经过都要小心翼翼,不然便会掉入百丈深渊。

乱云高下,云隐商於。

杨熙看着眼前雄关漫道,忽然想起,小乙不就是商於人士么?

小乙从小颠沛流离,随父入关中乞食,在走到这关隘之前,又在想些什么呢?

他又想起三年之前,自己随着先生穿过武关道,走入关中时的情形,那时自己满怀着对京中繁华的期待,却不知一入京中,竟发生了这么多事。

如今再返回关中,自己又将何去何从?

抬头望去,只见远远山路之上,兵士押送着人群如蜿蜒长蛇,首尾不能相顾。

那些中丨山罪臣皆在泥泞的山道上不断向上攀援,就像是攀爬树干的蝼蚁。

杨熙直到那人群远去,几乎要走出他的视野,这才从隐身之处走出,小心翼翼地从后跟上。

从雒阳城到武关下,快马加鞭两日可到,但这帮罪民披枷带锁、扶老携幼,又兼多有锦衣玉食、不耐奔走之辈,所以整整走了五日,才到得武关之下,路上因冻饿还死去数人。

杨熙从雒阳城便远远盯梢缀行在后,到得此处,也从人马经过的驿舍等处知晓了不少关键消息,比如这伙囚徒大概有七十余人,除了幼年的中丨山王、太后卫姬、祖母冯太后及其族人,剩余皆是中丨山国内廷近臣和王府家人,皆被押解附京中听审。

押解人犯者,乃是一名叫做史立的朝堂官员。杨熙在尚书署任官,兼又过目不忘,自然记得那史立乃是一名中郎谒者,天子身边的内朝之官。

涉及叛逆之事,一般皆由御史台办理,比如当年张逸云大逆不道,擅闯宫廷,被拿之后便是关在御史台下的大狱之中。如今为何是内朝官员前来押解,杨熙一时没有想明白关窍,只得暂时存下一个疑窦。

他不知道的是,那中丨山一族被钦差张由回到长安,一卷奏疏安了叛逆之名,天子正在狐疑,那傅太后听闻此语,却已怒不可遏,催迫天子派人查办。

母命不可不遵,况且天子自己心中也深怕宗室有不轨之心,便立即派遣御史丁玄前往中丨山查究叛乱而去。这丁玄也是天子母族,乃是故丁太后的弟侄,他奉命赶往中丨山,便不管他是真是假,先将中丨山国的官吏宫人以及冯太后一族兄弟亲族等共约百余人,一律拿捕入狱,中丨山国上下震动,愁云惨淡。因为拿捕凡人过多,中丨山国的大狱都关押不下,只得分别囚系在魏郡、巨鹿几处狱中。

丁玄知道傅太后与那冯太后宿有旧怨,今日奉命办理叛逆案情,自然想为傅太后出力,将这案子办成铁案。他将那狱中诸人逐一调出拷打询问,期冀寻得中丨山国中诅咒天子的蛛丝马迹。

但是那诅咒天子、祈禳代位本就是子虚乌有之事,丁玄一连拷问数十日,竟无丝毫所得。知道审讯结果,傅太后亲自修书而来,将丁玄骂得狗血淋头。与书同至的是中郎谒者史

立,带着一队北军将士前来提人,要将紧要人犯押回长安审讯!

史立临行之际,得傅太后亲自嘉勉,虽未明言应当如何,但也隐晦表示,若是办得此案,便是大功一件,可博取封侯荫子。

史立大喜,暗笑御史丁玄无用,却让他平白得了如此立功之机。他心中暗暗意定,不管这中丨山一族是否叛逆,自己也得给他们盖棺定论!

他来到中丨山国中,拣选核心紧要人犯,并那调查案卷,一并押解回京。这一路走来,让那些原本养尊处优的王室贵胄大人吃足了苦头,不独冒风冒雪,缺衣少食,且一路都得步行,只有冯太后并那五岁中丨山幼王才能乘在囚车之中。每到歇宿之处,史立便提取人犯拷打询问,只想在回到长安之前便屈打成招,获取中丨山谋叛的口供,封侯之功便指日可待了。

没想到中丨山一族虽均是钟鸣鼎食之人,但都颇为硬项,任是吃了多少苦楚,累死、冻死、意图逃跑被军士格杀者不下十数人,其余之人也没人肯承认这谋叛诅君之罪,直让史立恨得牙痒。

2k

若是这伙打不怕的贼骨头到了长安,由御史台接手办案,那自己的功劳还能剩下多少?

所以一边于路攀爬,史立心中暗暗发狠,等到得武关驿,一定再行提审,严刑询问,不问出叛逆行径决不罢休!

就在史立左右思量之时,忽然身后传来一片人喊马嘶,接着是泥水沆瀣之声,土石沿着深涧下滑之声惊骇人心,史立急回头看去,只见那辆囚车在行过山道险峻处时,一轮在泥水中打滑,竟轰地脱出山道半截,将那拉车之马也给拽翻,躺倒在泥水里面哀哀嘶鸣。

如今行至武关道最狭窄之处,队伍拉成长长一排,哪想到中间囚车会遇上这种险境?囚车之中可是关着冯太后与那中丨山幼王,若是在此掉下山崖死了,罪过可谓无法弥补!

史立惊出一身冷汗,一叠连声喊道:“兀那叛贼!快快出力拉住那车!若你们主子掉下去死了,你们也要跟着去死!”

此刻那押送人犯的兵丁只在首尾,能救那囚车的只有一旁的中丨山国囚徒。当然囚车之中乃是主母和幼王,史立不喊,那些中丨山国人也都下意识地去扯住车辕,攀住长缨,阻止那囚车的下坠之势。

“莫要管我,先救箕子!”一个苍老的声音从囚车中响起,是冯太后。纵在此险地,这位久经风雨的老妇仍是处变不惊,将怀中的孙儿勉力从囚车的空隙中递出。

那中丨山王刘箕子吓得面如土色,在烈烈山风之中哇哇大哭,看他身量比一年前长大不少,哭得也中气十足,想来那肝厥之症倒是好了。

就在此刻,异变突生,旁边一个三是余岁的汉子双目之中闪过决绝之色,忽然伸手抢过幼王,不顾他失声大哭,决然将身一矮,向那深不见底的道旁悬崖奔纵而去!

所有人都呆住了,甚至忘了惊呼出声。人群之中只有卫姬尖声哭泣,不顾一切地向这边挤来。

方才那接过箕子的囚徒姓,乃是冯太后侄媳妇的弟弟糜宁。他接过幼王,只对冯太后说了一句

“太后,机不可失,我带小主公逃了,若天可怜咱们中丨山国,也许还有一线生机!”

他竟是不顾性命,以身为垫,带着中丨山王刘箕子沿着陡峭山崖向山下滑去!

史立哪料到竟会出现这般变故,吓得寒毛耸立,只是连声大喊道:“快追!快追!莫要让这不要性命的贼子跑了!”

可他喊声虽大,押送囚徒的兵丁哪里敢如那糜宁一般纵下山崖追杀?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不要命的贼人带着中丨山国最紧要的幼王,连翻带滚地摔入深渊之下。

史立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连忙令一名北军队率带着二十名兵卒寻路下山,务要寻到那胆大包天的贼人和中丨山幼王,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卫姬看见儿子被挟,摔入深谷,生死不知,顿时哭得死去活来,恨不得纵身也跳下深谷,一了百了,数名囚徒拉扯都扯她不住。

“哭什么哭!箕子不见得就死,你这么跳下去了,又有什么用!若是咱们都死在这里,中丨山国的冤屈便再也洗不清了!”

那被拽上来的囚车之中突然传来一声断喝,是冯太后终于出声,才让卫姬止住寻死之举,但仍是心中如刀搅一般,泪珠沿着那憔悴的脸庞不住滑下。

冯太后心中何尝不是担心到极点,痛苦到极点?她当然知道糜宁带着箕子跳下山崖,九死一生,她恨不得自己能够以身代之。

但是他们还不能死,决不能死!

且不说这武关道上一片混乱,隐身缀在队伍之后的杨熙将这一幕全数看在眼里,不觉悚然而惊。

好汉子,好太后!

为臣者为了主公不惜死,为尊者忍气吞声能苟活,皆是能人所不能也!

怪不得那朝中之人轮番审讯,也安不得中丨山国叛乱的罪名,中丨山一族,真是好硬气!

杨熙远远觑得那汉子怀抱中丨山幼王滚落山崖的位置,双目神光微现,浩如烟海的神念收入体内,在识海之中以“导神”之法运转三轮,勃勃真气由虚而生,灌注于他的四肢百骸。

先生曾教他的禹步步法闪电般的闪过脑海,似乎无穷无尽的真气受到牵引,竟忽自行自动,让他向着悬崖之下踏空一步!

一步三丈!

原本看起来踏在空处的一步,竟尔直接踏到崖壁一块凸起之上,然后杨熙如飞燕横渡,又是一步踏出,踩在一根横出崖畔的枯枝,几个纵跃之间,他已从山崖乱石间降下数十丈远近,身形时隐时现,让人眼花缭乱。

由“禹步”而“蹈虚”,不仅要有雄厚的真气支持,更需目力强绝,计算准确,才能保证每一步都踏在实处,安然纵向虚空。

“蹈虚”之术,其实还是要找到“虚”中之“实”,才能以“实”向“虚”,飞举腾挪。

只有神念强如杨熙,且掌握“化虚”之法,才能这么短时间便将这门秘术融会贯通,若要换了别人,多少方仙修士修行一辈子也难以做到如此神技。

烈烈罡风之中,少年翩然而去,凭虚宛如仙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