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九鼎风云志 > 第二百二十二章 身登灵台上

九鼎风云志 第二百二十二章 身登灵台上

作者:湛青是条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43:09 来源:平板电子书

“也许那蝠老鬼真的是个疯子,”忽然邓宏身后有人出声,只见一名身材瘦高的男子缓步而入,“但是我想他短时间内应该不会再行偷袭了。”

此人面容青矍,须髯不盛,双目神光微现,鬓角斑白,看上去四十余岁年纪,小冠束发,身着半旧缁衣,装束倒像一名隐世不出的方士。

邓宏抱拳谢道:“多亏有任先生在,不单指挥众卒依行宫地势布下军阵,让那老怪物急切闯不进来,还亲自出手,终于伤了那厮,实在痛快!”

杨熙又惊又喜,这任先生便是那暂时寄宿在县衙的异人,那日蝠千里以诡异机关摧毁衙署房舍,便是这任先生出手,救下了县主刘钦的家眷。今夜蝠千里袭来,这位任先生再次出手,指挥戍卒因应地势,布阵却敌,以蝠千里之强,竟是不能突破,最终被这任先生趁隙出手得中,负伤而走。

那任先生却殊无得意之色,无奈微笑道:“若不是那蝠老鬼做得太过分,我也不愿出手。‘宁惹鬼神,不碰百家’这话我也是听说过的,若与那百家盟结仇,恐怕在下日后也休想安宁了。”

杨熙心中更增歉意,但他并没有表现在脸上,只是对那任先生行礼道:“先生援手大德,在下铭感五内,若有用得到之处,在下万不敢辞!”

那任先生微微一愣,没料到杨熙看似不谙世事,心思却如此敏感,察觉到自己出手相助,其实是有所求。

邓宏虽是武人,但心思细腻,见到二人似乎有话要说,便抱拳一礼道:“县主夫人即将临盆,那边厢也需要人守护,在下暂且告辞。”说罢转身离去。

那任先生看着邓宏离去的背影,不由得赞叹道:“这邓宏也是个将才,在这小城做个队率,真是委屈了。”

杨熙叹道:“刘县主和邓兄都是好人,也都是能吏,但如今的世道,不是能者便可飞黄腾达,朝堂之上....唉...”刚说几句,杨熙才想到这任先生并非官家之人,对他说这些也没有什么意义,不由得闷闷住口。

没想到任先生却点头道:“如今的朝堂之上佞幸横行,忠良黯昧,比先帝之时还有不如,上头如此,下面郡县的能吏如何能够出头?长此以往,大不利于国祚啊!”

杨熙听他说出这番话来,只觉意外,不由得奇道:“任先生何以对朝中之事如此了解?”

任先生直视杨熙的双目,笑道:“我不仅知晓朝中之事,还知道杨延嗣你是若虚先生的高足。”

杨熙如同被当头一个霹雳砸下,只觉悚然惊惧,神念不受控制地运转外放,如同大敌当前。

杨熙得邓宏和县主刘钦帮忙隐瞒身份,除了他们二人,应该再不会有人知晓他的来历,这位神秘的任先生如何一言便喝破他的根脚?

这说明此人借住济阳县衙署,与自己相遇,根本不是偶然!

他可能正是在等候自己的到来!

自己身份敏感,不仅是私自出京的郎官,更是多年前被灭国的宗室末裔,百家盟对他有所企图,岂知这身份神秘的任先生来到此处,是否对他也有所图谋?

看到杨熙双目神光隐隐,化虚之法自然运转,竟是将自己当作大敌戒备,任先生不禁哑然失笑:“在下任文公,曾身在先帝之侧,忝为待诏之职,所以才知道朝中情形,也听说过若虚先生的大名,只是缘悭一面,未曾拜见,实在是可惜至极。延嗣公子莫要紧张,我绝不会对你不利。”

《最初进化》

原来这任先生竟是那方仙修士任文公!半年之前他拜别中丨山国卫

姬,说要返回蜀中家乡而去,不知为何竟然到了这里。

杨熙思维敏捷,记忆更是好得出奇,可谓过目不忘,对任文公这个名字确有印象。他在尚书署当值之时,听说过此人之名,知道他是先帝延在建章宫中神人承露台上修行的有道方士。只因那新皇即位之后,新皇不喜丹青神道乐府之流,所以将待诏的乐师、画匠、方士等人全部遣散出宫,想来这位任先生也是因此丢了宫中职司,所以离开了长安。

但他心中警惕仍在,不着痕迹地与这任文公拉开一段距离,才沉声问道道:“任先生为何会在这里?若说只是巧合,延嗣却不太相信。”

任文公戏谑道:“好个延嗣公子,我怎么说也是你半个救命恩人,若我不出手相助,你待如何对付那丧心病狂的蝠千里?”

杨熙沉默片刻,道:“先生恩德,延嗣自然要报答,但我的兄弟重伤在床,他的性命同样系于我身,容不得我不谨慎行事!”

任文公哈哈一笑:“好!不愧是若虚先生的弟子,有徒如此,若虚先生的盛名必也非虚。在下只愿日后若有机会,延嗣能为我引见一下若虚先生,弥补长安城中未能拜见的遗憾。”

杨熙心中戒惧之意稍减,但仍是充满警惕。如今他已知晓,先生乃是“百家万藏”的司书人,掌握着许多在朝野各方势力看来都是价值连城的秘密,这任文公想要与先生相见,又是为了什么目的?

任文公见他犹豫,似是猜到他内心所想,忽然轻叹道:“如果我没看错,延嗣公子神念修炼有成,已可算作我道中人。所谓‘丹丘之上,灵台之前’,你可曾听说?”

任文公此番说话,声音越来越轻,但在杨熙耳中,却似越来越洪亮,最后“丹丘之上,灵台之前”几字,虽然任文公嘴唇翕动,但无半点话音响起,只在杨熙脑中,却仿佛黄钟大吕,震耳欲聋!

这是方家的传音秘术!

杨熙胸有万藏,当然知道这种秘术法门,乃是修行有道之人灌注真气方能施展的秘技,用于方士之间传达不可外传的机密。

所谓灵台和丹丘,又名神仙台,乃是方仙修士共同追求的传说之地,相传若能修道有成,或是服食金丹仙药,便能飞升人世之外,登上那虚无缥缈的灵台。

虽然没人知道这灵台是否存在,但是“灵台”二字,却已成为方仙修士之间相互认同的暗语,所谓“身登灵台上,便是同道人”,便是此意。

杨熙修炼的“导神”“化虚”之法皆是方术之流,自幼也得先生传授《星舆》等方仙秘术,知晓了许多譬如禹鼎之类的传说秘闻。如今他得了“百家万藏”之传承,更是知晓了许多只传灵台、不在人间的秘辛,严格来说,当然已算是身登灵台之人,但他自幼只随先生学习修行,并未与那“灵台”之人有什么瓜葛,所以他对此一直没有什么实感。

但如今他猛然发现,自己已经晋入一个全新境地,先生不在身边,这一切都需要他自己去面对。

看见杨熙终于艰难点头,任文公善解人意地笑道:“其实方仙修士也只是一个身份而已,正如朝堂之于百姓,军伍之于民夫,游侠之于市氓,只不过所求不同罢了。市井小民求得是温饱,朝堂官员求得是显达,兵士武夫求那封妻荫子,赫赫功名,游侠豪客则求快意恩仇,无拘无束,但谁不是一个鼻子两只眼睛?也都需要吃饭喝水,没什么稀奇的。”

那方仙修士求什么?自然是求那虚无缥缈的长生大道。

杨熙胸中贮得百家万藏,颇有

一些玄门秘术、丹方法门,号称能让人白日飞升,得证长生大道,但古往今来,又有几人真能长生登仙?

古有彭祖,近有淮南,眼前还有个服食通灵金丹的张逸云,就算都是真实存在的长生之人,也只能说屈指可数。

难道...这位方士任文公,竟是要向先生请教那长生之法?

先生在朝堂之上是各方争竞拉拢的关键之人,在草莽之间也被百家盟这种绵延数百年的组织重视无比,尊贵如王巨君,也会为了相见先生一面,不顾禁令走出封地,连这不食人间烟火的方仙修士,也盼着向他请益长生之道.......

离开先生身边,杨熙才真切感受到,先生究竟是何等重要之人。

而这重要性的根源,便来自于先生所掌握的“百家万藏”!

如今杨熙已成为“百家万藏”新的司书之人,是不是有一天,自己也会成为各方势力觊觎的目标?

到了那时,自己是否仍然如先生一般守得住本心,不向某个势力低头?

那任文公见杨熙突然呆愣不语,还以为他不愿为自己引见,不由得大摇其头,不耐烦道:“算啦算啦!我也并非那挟恩图报之辈,若是不方便,那就不强求了。”

杨熙见他如此,心中终于放下警惕,却又不觉生出歉意,他诚心作揖道:“是小子无礼了。只要先生不会对家师不利,小子自然愿意引见。”

任文公失笑道:“对若虚先生不利?在下自问还没有那个资格。若是若虚先生在此,那蝠老鬼哪敢如此逞凶?”

杨熙忧道:“先生如今应该已经回返长安,不知近况如何,我却羁留于此,还给刘钦县主添了这么多麻烦,真是于心不安。”

任文公微微颔首道:“延嗣公子宅心仁厚,不枉在下来此一遭。”

杨熙恍然大悟,终于知道任文公为何来此。

所谓方仙秘术,虽然源流不同,法门不一,但归本求源总有共通之处,其功效也多半殊途同归。他一名初窥天星方术之人,都能循着真龙赤帝的轨迹一路寻找到此,任文公这位有道高士,当然也能循着龙气踪迹找到此处。

“任先生也是为了‘赤帝’而来?”杨熙试探问道。

任文公脸上的笑容变成了苦笑:“所谓赤帝真龙,乃是应运而生,必将引起天地反复,若依我的本心,肯定是能躲多远躲多远,奈何受了一位故人所托,我又不得不来。”

故人?

“是不是...王...”杨熙忽然如坠冰窟,脑海中闪过那个似乎能够看穿一切的文士的面容。

任文公颔首道:“我欠巨君一个人情,这只是还他的人情罢了。若非如此,我如今已是远在蜀地,过那闲云野鹤的日子了。”

欠了他的人情....杨熙又想起数月前与王巨君相会,他也是指引自己向此方而来,称在此可以找到拯救先生的法子。

若是真能帮助先生脱出困境,那自己也欠下王巨君的人情了。

但是他至今仍然不知,自己究竟要寻找什么呢?

难道这位同样被王巨君指引来此的任文公先生,竟是自己寻找的契机?

就在此刻,杨熙和任文公二人同时心有感应,不约而同地回首看向远方。

只见黑沉夜色之下鳞次栉比的古老宫室,宛如绵延蛰伏巨龙,却有一道红色微芒从宛如龙首的檐角处升腾而起,忽然间赤芒大放,瞬间盖过了茫茫月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