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九鼎风云志 > 第二百一十二章 圣王身相随

九鼎风云志 第二百一十二章 圣王身相随

作者:湛青是条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43:0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厅堂冷寂。

没有血腥场面,没有刀光剑影。

若虚先生只觉身上压力一松,如同肩上万斤重担忽然卸去。

一个裹着一身破鹿皮裘的高大汉子从堂后帷帐中踏步而出,虽然脚步看似不快,但瞬息便来到两人身前。

此人衣冠不整,须发蓬乱,乱发之下露颊上未褪尽的几道疤痕,却难掩其勃勃英气和豪气。这人看起来只有三四十岁年纪,但那一双慑人瞳眸,却似深不见底,依稀又像一名阅尽沧桑的老人。

此人不是那天下武艺第一,可臻神道之境的张逸云,又是哪位?

“若虚,我还真是看错了你这厮!”此时的逸云,只是一脸懊恼,“我赌你不会束手待毙,必然要反抗一番,还想着看看你在失尽先机之时能拿出什么压箱底的保命手段,就算要拖王莽这厮一起去死,说不定我也就不出手阻拦了,没想到你竟然....唉!”

“我早就说过,若虚是不会动手的,这番是你输了。”王巨君微微一笑,丝毫看不出方才他设计将若虚先生诱入死地,自己也差点一同赴死的经历。

只有若虚呆立当场。

此时他当然能够明白,王巨君方才所说的话,只是在探问自己的心迹,并不是真的要致他于死地,但是敢以自身为饵,来行此一不小心就会万劫不复之事,也只有王巨君这等人能做的出来了。

《我的治愈系游戏》

被如此“耍”了一场,若虚不知自己是该愤怒还是该庆幸,却不由自主地暗暗叹息。

也只有王巨君,能够让自己多疑至此、戒备至此,以至于进了圈套而不自知吧。

但也正是因为王巨君此番试探,让他自己也看清了自己的内心。

为了让熙儿当皇帝,自己竟然宁可牺牲自己么?!

宁可牺牲自己的性命,也要逼着他去走他不喜欢的路,做不喜欢的事,看来自己的执念,还是太重啊!

罢了罢了!

是该放下了,他既然不愿的事,为何还要如此逼他?

想到此处,若虚只觉茅塞顿开,但想到方才电光火石之间,自己内心的天人交战和最后的选择,心中又是怅然若失。

“如今若虚可看开否?”作为“始作俑者”的王巨君走上前来,脸上的笑意更加浓重。

若虚忽然对着王巨君深深一揖,沉声道:“谢巨君教我。”

旁边的逸云一脸不悦,连声道:“不算不算!这么简单就认输了,让我还怎么个赌法?”

“赌?”若虚看着这方才还在暗处对自己杀机迸现的张逸云,不知他究竟在说些什么,但是看他的神态动作,应该是不会再向自己出手,也便凝神听他说话。

逸云随手抄起旁边案上一壶残酒,仰头一饮而尽,然后才嚷道:“你以为他只是在算计你?其实我更是被这厮算计了!”

听了张逸云的“诉苦”,若虚才大致明白,所谓被王巨君算计,究竟是什么意思。

原来那日王巨君被贬归国,张逸云也逃亡出了长安,二人相携而行,一起去了王巨君的封地新都。

到了王巨君的封地,可算是天高皇帝远,张逸云终于可以不用再担心被旁人瞧破钦犯身份,很是过了些安逸日子。

但他是个闲不住的性子,只过了月余,便想告辞离去,从此远游江湖,再不问朝堂之事。

不想王巨君静极思动,便道要与逸云同行,去看看这万里河山。

王莽祖籍魏郡元城,自幼便至长安读书,然后入仕为官,一直在长安盘桓,确是不曾游历过这大好河山。

虽然汉律不许王侯擅离封地,但王巨君是何许人,岂会在乎这等约束?张逸云又是何等人,比这还要胆大包天数倍的狂行他也做过许多,更是毫不在意,当下便依着巨君之意,偷偷潜离封地,从北至南一路游历而去。

毕竟张逸云这次能够逃脱牢狱,可以逃离长安,还是赖了王巨君的援手之助,护持他任性妄为一回,也是分所应当。

当然,以逸云的性子,肯定也不会长期为王巨君充作护卫,受他约束。

天下士子都以能得王巨君指点教导为荣,若是能常伴左右,时聆謦欬,不知有多少读书人都要抢着来做。便是智谋学识如若虚者,都会觉得与巨君朝夕相处裨益良多,但只有张逸云,却丝毫没有与圣贤同行的自觉。

跟随巨君寻幽探秘,走遍名山大川,逸云只觉得不如住在客店喝酒吃肉。

走遍赤地千里,将那饥民尸横遍野的惨象写在投函之中,假托门生之名递入州府,逸云只觉得不如砸碎州郡粮仓,直接给民众发粮散财。

巨君偶有一些别人听来如金似玉的宝贵教导,闻所未闻的道理言语,逸云他只觉得无比聒噪。

所以逸云只待巨君此次游历归国之后,便要与他彻底告辞。

巨君没有挽留于他,只是笑问逸云愿否与他赌上一赌,若逸云赌赢,则任其离开,若巨君胜出,便要在他身边再留三年。

逸云别的

都好,唯独好胜之心远超常人,巨君若是要赌,他如何能够示弱?

正巧此时巨君得到消息,杨若虚便在南郡、豫章之地。他信手拈来,便以若虚对杨熙的心意为赌注,与逸云赌斗一场。

逸云赌赛若虚在绝境之中必不会坐以待毙,定要悍然反击,巨君却断定若虚为了弟子,甘愿付出生命!

结果便如所见,最后还是巨君笑到了最后,赢过了逸云。

可以说王巨君便是以这小小赌局,赢了逸云三年时光,又探知了若虚隐秘的内心。

“正如逸云所言,他既然输了,想来也不会混赖这三年。若虚既然也解了心结,不若便与我等同行,好好游历一番这不同往日的汉家河山?”王巨君好整以暇,坐在上首的榻前。

若虚沉吟片刻,忽然叹道:“我们几人上次同行,是什么时候的事了?”

巨君脸色未变,但双目之中却泛起几丝怀念之色,张逸云却皱了皱眉头,似是不愿回想起那久远的往事。

虽然昔时三人都在朝中为官,但是王巨君是外戚,又走的是中书一脉,先为黄门,又为朝上言官,逸云却是贴身护卫天子的內朝值司,若虚是太常一脉,与巨君只在天禄共事过短短时日,后便在太学授业,又曾被先帝贬谪达十年之久,两两之间虽有联系沟通,但真正三人同行的机会,却是根本没有。

说起三人同行,已是要追溯到二十多年前,先帝尚为太子之时。

那是三人皆未发迹,却是太子身边形影不离的随侍,跟着那行事出人意表的太子殿下,颇是做了许多荒唐之事。

三人与太子殿下在一起时,最胆大妄为的自然是张逸云,最老成持重的却是杨若虚,王巨君看似道貌岸然,行事极有分寸,但到头来许多匪夷所思的决定,却是他与太子殿下两人拟了章程,带着张、杨两人任性胡为。

说起三人上一次同行,还是是依着那时太子殿下的意思,同换私服出宫,甚至出了长安,与那微服的皇储一路行至东海之滨!

也正是那次秘而不宣,一旦说出来便要震动天下的远游,才让那还是太子的天子生出了济国安民的壮志,也是他登基成为天子之前,最后也是唯一一次出了那牢笼一般的皇城。

当然,朝堂波谲云诡,社稷岂是那么好掌控?先帝最后还是没能一逞抱负,成为以文治武功留名青史的明君,其中遗憾难以言表,但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巨君轻声道:“那次咱们竟然将储君乔装打扮,带着出了京城,真是胆大包天至极了。如今咱们三个都在,先帝却入了宗庙。”

听他提起先帝,若虚先生脸上有些郁郁,但转瞬之间便轻轻点头道:“过去的事不说也罢。既然今天我算是欠你个人情,那我便依你所言,与你们一起走上一程罢。”

三人不约而同忆起数十年前的时光,终于皆是相视一笑。

能够轻描淡写便将若虚和逸云这两名世间顶尖之人留在身边,这世上怕也只有王巨君能够做到了。

逸云见若虚就这么轻易从了巨君所言,心中自是老大不快。王莽这厮拿捏人心真是算无遗策,竟真的便说动若虚就此同行,自己不仅输了,可以说是输得彻彻底底。

他不悦地嚷道:“若虚老儿,你便如此轻易地上了王莽这厮的当么?你就不担心你那弟子离了你的身边,又会遭遇什么不测?”

若虚微微一笑:“有你在此,想必那蝠千里早已吓得远遁千里了,熙儿又会遇到什么危险?而且你那小徒弟杜小乙也与他在一起呢,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若虚在知道张逸云在此的时候,当然已经猜到,之所以蝠千里没有在城中大肆搜捕小沁,而是不知去向,必然是知晓了张逸云的到来,远避唯恐不及。

毕竟当年逸云一人一剑,将百家盟屠作鬼窟的积威犹在,先帝驾崩之时,皇宫之中的一个照面,逸云又以一记长达数丈的“八极剑气”,便斩得蝠千里落荒而逃,伤处年余都未痊愈。

那蝠千里再凶再悍,如今对张逸云也是像老鼠见猫,畏之如鬼。

既然没了蝠千里的威胁,任由杨熙和小乙自去寻找那小沁姑娘便是。

王巨君笑道:“此时此刻,可能我才是若虚要忌惮的对象。”

巨君说得没错,若虚能在波谲云诡的朝堂之上纵横捭阖,纵使面对百家盟鬼窟高手尽出,也丝毫没有惧意,甚至能做出一人围攻五人的壮举,便是面对武艺天下第一的张逸云,也能有来有往,完全不落下风,绝对是当得“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宗师风范。

但在这可被称作在世圣人的王巨君面前,他却是永远警惕大于亲近,提防大于敬畏。

不论是蝠千里,百家盟,不论在朝堂草野,还有什么比看住眼前的王巨君,令他莫要对杨熙打什么奇怪主意,还要来得更加重要?

所以几乎转瞬之间,若虚先生便已作出决定,且与王、张二人同行!

逸云见若虚已经下定决心,不由得长叹一声,心情郁闷。自己曾被若虚算

计,此时若虚又被王巨君拿捏得紧紧的,一步两步皆在其算中,那岂不是三人之中,就数自己最笨最憨?

但他天生是乐天性子,便继续跟着王莽,再过三年又何妨?王莽和若虚究竟心中在打什么算盘,他不去想也懒得想,如今自己身无长物,也无任何负担,到哪里不都是随遇而安么?

如今同行者多了一个若虚,之后的旅途,似乎要更加有些意思了。

他环顾四周,只见席间杯盘狼藉,酒肴皆冷,便大喝一声:“还有酒否?赶紧给我将上来!”

他这一喝声震屋瓦,如闷雷从宅邸上空滚过。

县主蒮其食听到喝声,亲自从屋后急急赶来,携着温好的酒浆献上,丝毫不以堂上突然多了二人为讶,实在是个会察言观色的人物。

若虚看着这肥胖得不像话的蒮姓县主,忽然道:“我记得蒮县主是七年前在南郡举的孝廉?”

那蒮其食呆了一呆,未曾想到这看似寻常文士的老者竟知道自己的出身,迟疑道:“先生....大人何以知道?下官的确是南郡人士,得蒙天恩垂赐,才有了这点小小功名,实在是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若虚继续道:“当年的南郡太守宋括,便曾是面前这位新都侯的弟子,你可知道这层关系?”

蒮其食先是一惊,然后大喜,他作为南郡人士,有幸在族内被举为孝廉,能够外放至此任官,当然离不了太守的举荐。对他来说,当年的南郡太守宋括可称为恩师,实在胜于再世父母。此时知晓宋括还是王巨君的弟子,那么自己拐弯抹角,不也能算这位身世显赫,文坛地位更加尊崇的新都侯的门生?

他当即拜伏于地,刚想要攀扯这师门之谊,眼睛余光却看到旁边那个高声要酒的汉子,脸上闪过一抹似笑非笑的神采。

他暗道不妙,嘴上本要攀师认祖的话语立刻变成了:“不敢不敢,小人哪里能与新都侯有什么关系?不对不对,小人甚至根本没有见过新都侯,也没有见过几位大人!”

若虚自然是在试探这蒮其食,若他顺杆而上,与王巨君攀扯关系,那便说明他利欲熏心,贪图富贵,难保不会出卖王巨君的行踪,惹来无穷无尽的麻烦。

而张逸云则是最怕麻烦,也是最善于以武力解决麻烦之人。

但他没想到这其貌不扬,百姓口碑也不甚佳的县主蒮其食,竟是如此敏锐地意识到了危险,只是不顾一切地撇清关系,让若虚感到一些意外。

巨君笑道:“若虚的记心真是天下无双,连这等蒮县主自己都未必知道的隐秘关系都能记在心里,委实令在下佩服。但是我必须要澄清一下,那宋括虽然是太学出身,但并未跟我学过经义,不信你可以去问他,看他敢不敢认我这个先生?”

外戚王氏失势之后,许多出自王门的官宦皆被清算免官,这蒮其食不知,宋括曾为郡守,如今也已是朝中太中大夫,别说未曾师从巨君,就算有些关系,却教他如何敢认?

蒮其食冷汗涔涔而下,只是伏地不敢起身,浑不知方才躲过了一桩大祸。

若虚看着蒮其食唯唯诺诺,不敢作声,不由得哑然失笑。

这蒮其食作为一县之主,不以百姓疾苦为念,开仓赈济县民度过荒年,却以粗暴的法子收缴船只,强令渔民不得下水捕鱼,若虚本以为他是个庸碌之辈,没想到此人临大事时还有如此静气和忍劲。

蒮其食当然知道,百姓落草为寇,不是因为有船,而是因为吃不饱饭。但是想要让百姓吃饱难如登天,要么开官仓放粮,自己担起所有罪名,要么动私财赈济,他又如何肯做?

在他看来,饿死些人不算什么,反正荒年之间,又不是只此处有人饿死,收缴渔船却可让辖境少生出几股盗匪,才是彰显政绩的要义。

一旁的张逸云不耐烦地抢过酒浆,饮下一大口道:“你们二人在打什么哑谜?看把咱们蒮县主吓成这样,亏得人家还以礼相待,如此款待我们。”

蒮其食没想到这看上去很不好惹的汉子竟为自己说话,不由得抬起头来,向着逸云投去感激的目光。

但逸云接下来的一句话差点将他吓尿了裤子:“所以我便做个好人,看到县中这么多饥民,又见城西官仓屯了那许多粮米,方才已经帮县主将仓门打开,让饥民们去领那越冬的口粮了。”

城....城西官仓?

那可是屯兵和邮驿的军粮!若是丢了那些粮食,蒮其食有三颗脑袋也不够砍!

蒮其食再也没了什么静气和忍劲,像个皮鞠一样弹起身来,跌跌撞撞地冲出门口,一边呜咽哀嚎道:“来人,来人!快去城西官仓!”

等他终于带上人手赶到官仓,发现官仓守军已经皆被打晕捆缚在旁,大批饥民早已搬着粮米四散而去。

皂役们驱走剩余的零星饥民,发现官仓之内的粮米已是十不存一,蒮其食只吓得一翻白眼,昏晕在地。

而此时此刻,他的宅邸之中,堂上三人共饮完残酒,竟再不逗留,飘然消失在茫茫的寒夜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