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九鼎风云志 > 第二百零八章 天道贵传承

九鼎风云志 第二百零八章 天道贵传承

作者:湛青是条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43:0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小乙被若虚先生的锁元之阵迷了心神,等醒悟过来,眼前已不见了师徒二人的踪影。

他心中微惊,但并不担心。

如今他已知道,若虚先生是不会加害于杨熙的,而有他在侧,这世上怕也无人能对杨熙不利。

他掠向前方,攀上方才若虚先生伫立的残墙,果然在废城墙头的残雪中找到了师徒二人离开的足迹。

他循迹前行,走出数百步远近,堪堪便到城下崖畔,再往前行便是滔滔江岸。

足迹到此而止。

小乙学武之后,目力虽不如杨熙,也算得上佳,在四围仔细查探一阵之后,便看见了一片石壁之下的新雪残泥。

再仔细查看,他也陷入了机关设计者的圈套,只当是那石壁后面有什么密道,若虚先生和杨熙是进入密道中去了。

殊不知密道虽有,但却不是在石壁之后,而是在自己的脚底下面,这却是他陷入目障了。

不过小乙倒是没有思索打开密道之法,一来是因他对机关之术一无所知,二来也怕将密道机关弄坏,反而让不知身在何处的杨熙师徒难以出来。

知道这二人正在不远的某处,小乙心中顿安。

如今只能等候。

他便沿着石墙盘膝坐下,勉力运起体内残存不多的真气,沿着体内经络不绝运转。

他身上衣衫单薄,体内真气又在救护杨熙之时几乎全数耗尽,冷风呼啸之中,他只觉全身不住颤抖,直欲找个地缝钻进去取暖。

但他依然没有走。

小乙原本只是一个街头小民,只是比旁的少年多吃了些苦头,才多了些际遇,可他从来不觉得自己命运不好。

相反,他只觉自己的运气超乎常人,虽然多历艰险,但也迭遇贵人。

不是遇到杨熙,他也许现在还在城外长亭卖茶。

不是遇到韩狗儿,此时他早已成为长安城枯井中的一具干尸。

不是遇到杜稚季、张逸云,他又如何知道什么才是大侠风范,如何能学到一身武艺?

不是遇到小蕊儿,他如何在这茫茫人世间感受到一丝别样的温柔?

所以他对与每一个人的关系都倍加珍惜。他一定要等着杨熙安全出现,才能真正放下心来。

他这真气运转的法子,是逸云卧床养伤之时,似乎很随意地传给他的,传功之时,逸云笑言这只是一门下三流的法门,只适合小乙这等愚钝的少年学习。但如今回想起来,以逸云前辈那等脾性,如何肯费那许多功夫,只为传他一门下三流的运气法门?

彼时他大字不识一个,自然也不知什么经络关枢,是逸云一寸一寸为他指出行功路线,才让他由懵懵懂懂转为半懂不懂,其中所耗功夫光阴,若不是逸云只能卧床,早已烦到撒手而去。

后来杨熙教导小乙习字,也曾给他指出身上经络关枢的名称走向,小乙回想起逸云教他的口诀,才终于如拨云见雾,将这门运气的法子融会贯通。

这门真气运转之法名叫龙虎九转术,是将体内的真气化作两个循环,一阴一阳,阴经从足至手,贯穿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上行至手太阴、手心主,至至心主之脉,阳

经则由手至足,连缀手少阳、手太阳、手阳明,下行至足阳明、足少阳,乃至足太阳之脉,又为一动一静,模拟龙虎相搏相峙之形,龙蛰为阴,虎起为阳,循环一周,又转为虎阴龙阳,在不断的磨砺切磋中将真气培养壮大,反哺肉身。

故而小乙初时体内真气虽弱,但勉力将阴阳两气运转一个周天,体内便有龙腾虎啸之势,真气便即逐步增长,体内自然生发缕缕暖意。

而且小乙奋不顾身救护杨熙之时,几乎将体内真气全数度出,此刻将体内的真气由丝丝缕缕培育壮大,新生的真气可谓无比精纯,而且再也不是由逸云当初留在他体内的真气所生的外物,而是真正属于小乙自己的东西了。

这好比外财来得容易,但散发出去也无比简单,自己一分一毫积累下来的财富,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钱财。而且此时他已得了“赚钱”的法门,虽然此时真气尚还弱小,但假以时日,未必不能比往日更胜一筹。

小乙闭眼运功,身上的颤抖不知不觉地慢慢消失,原本苍白的脸上也透出丝丝红晕,发间竟然袅袅腾起一股白气,在寒风之中亦是聚而不散。

若是有练气的术士在此,看到这景象怕不是要惊掉下巴!

因为这俨然便是许多术士终其一生也难以达到的祥云聚顶之相,只有体内真气如烘炉一般熊熊运转,才能在冰天雪地之中,让头顶白气凝而不散!

小乙此时还不知道,自己无意之中跨过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门槛,达到由内而外,气贯十一脉的境界,这等好运,真是别人嫉妒都嫉妒不来。

试问谁敢舍得一身真气,乃至一条性命,奋不顾身地为他人续命?

---------------------

此时此刻,地下十丈的藏书库中,杨熙终于将那一库三万二千九百五十四卷藏书全数记在心里,饶是他如今神念锤炼有成,已晋化虚之境,记下这许多藏书,也已耗尽了他的精神和体力。

但当他回过神来,却忽然发现,先生在以神通为他展看书籍之时,竟然一心二用,一边研墨挥毫,在身边一架石案上写下六十余卷书册!

先生的神念之力,真可谓浩如烟海!

此时杨熙已然知晓,这浩繁的藏书中,不仅有自古流传下来的百家书典,更有历代大家所作的学问精华,每一代司书人都会将本时代最有代表性的书籍默记下来,充实到这书库当中,以传后人。

如今这一库书卷,已经要超过三万三千卷了。

可是这些藏书就算流传下去,何时才能重见天日?

许是看出了杨熙的心思,若虚先生看着他道:“熙儿,我将这些书卷传承于你,但不希望你只是一名司书人。司书之人无性无情,只将传承知识作为最重要的任务,但是你却是个有情有义的孩子,我希望你不要成为传承这些知识的工具,而要做这些知识的主人!”

杨熙似乎懂了,他凝神道:“我知道,先生是想让我....将书中的知识为几所用,但是我更想将这些知识,用在为苍生造福之上!”

他又想起灾害频仍的神州大地,想起那无衣无食的黎民百姓,又回想起自己看到这一切的无能为力,那种痛苦,仍然深深印在他的

心中。

甚至比他记起自己的凄惨身世,还要更痛苦,更无奈。

他所记住的这些书籍,既有水利备荒之途,更有先进的农耕之法,也有匪夷所思的营造机关之术,也不缺经天纬地,治理万民的良方妙策,若是用之于天下,何愁万民不饱暖,天下不太平?

若虚先生叹道:“独善一身易,兼济天下难那!你不以己悲,不沉溺于过去的痛苦,还能有如此志向,为师自然很是欣慰。但是若要将这些知识策略用于天下,又何其容易?”

“最上策者,自然是成为帝王。有这些书中的知识,再有便利万民之心念,加上独断天下的地位,成为千古明君又有何难?如今道路已经为你铺就,只要你愿意,那个位子不是不能去想!”

杨熙不禁打了个寒噤,原来先生仍未放弃让自己成为天子的愿望,这一库藏书,数不尽的知识,便是最后也是最大的诱惑。

“中策者,便是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朝堂之上,无不宾服,四宇之内,无不敬拜,便连殿上至尊,也要忌惮你三分!如此地位,如此权势,才能将胸中所学铺张宇内,便如董夫子以一人之力扬天下儒术,如王巨君以七策之功绥靖宇内之沸腾。但是为臣之道,终于还要受制于皇权,何时天子对你生出猜忌,便是大势将去之时了。”

杨熙想起那跋扈不可一世的翟方进,最后落得自鸠而亡,那权倾朝野的王巨君,也终于黯然退场,作为大臣虽然显赫,但终逃不过天子的制约。

想到此处,他只觉背后冷汗涔涔。

“还有个下策,”若虚看着杨熙脸上忽晴忽暗,显然心中不知已经做了多少挣扎,便笑道,“那就是如我一般,做一个教书先生。我志不在此,只教了你一个学生,好在你学得争气,将这一库的书卷全部学了去,没有枉费我十数年的光阴。你若想将这些学问散布世间,大可收些弟子,因材施教,让他们将这些绝学传承下去,让知识自去找那应用之处,也不失一个法子。”

树木容易,树人却难,数十年光阴,又能教出多少良材?若是靠着自己一人,何时才能将这些书卷中的知识,全数教给世人?

但是杨熙眼睛却是一亮。

靠着自己一人,自然是无法做到将这些知识全数教授出去,但是自己若有弟子,弟子也可以将这些知识继续传承。自己若能将这些知识汇编成《七略》那等类书,将之置于学宫,不就可以裨益万世?

他终于理解了当年刘子骏千方百计要将今文经学纳入太学的目的,也终于明白了百家盟支持刘子骏,扶持定陶王上位的原因。

帝王之家,继嗣乃是最大之事,多少因由皆从此而起。

平凡的人家,时时有人祭祀,才算香火不绝。

而一门学问,只有能够传诸后世,才算源远流长。

这世间的一切,原来都是为了传承!

若虚先生看到杨熙眼中越来越盛的光芒,不由得哈哈一笑,站起身来。石案上的书卷无风自动,纷纷如游鱼入海,跳入若虚先生身后一个空置的书架。

若虚先生以指为剑,划石如粉,只见一阵火星乱冒,已在书架顶端刻下“若虚”二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