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九鼎风云志 > 第一百八十七章 满目是哀鸿

九鼎风云志 第一百八十七章 满目是哀鸿

作者:湛青是条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43:09 来源:平板电子书

若虚先生第一时间没有四处搜寻,而是径直回到长安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不是如此,他也不会发现雷狼的女弟子小沁竟与杨熙失踪有关。

他慢慢回想当年与雷狼的那场争斗,忽然想起一个被忽略的细节。

那个小沁,难道是...是当年的...

他心中忽然又想起那个雪夜,他与雷狼相争,终于救下了那个孩子的性命,但是另一个女孩,却无人来理,只在茫茫风雪中,被无奈吞噬。

难道小沁竟是那个孩子?

好个雷狼,原来竟是这样!

他心中如轰雷爆炸,立刻唤来家人备马,不顾两天三夜皆未休息,只是向外直追而去!

他的去向,也是南方!

百家盟召集了上百盟众,在长安和三辅之地寻找杨熙等人的踪迹,但找了两日,却是什么都没有找到。

两日之内,杨熙等人早已一路出关,走上了通往南方的大道。

小沁虽然是个女儿身,但是在外行走的经验比杨熙和小乙还要充足,一走出长安地界,便在附近市镇换过马匹,改扮服色,带着二人兜起了圈子,百家盟在三辅地界耳目众多,愣是连三人的毛都没摸着。

对小沁来说,真正有威胁的,却是若虚先生。

若虚先生本事高强,脚程又快,如果找对了方向,说不定还真要被他追上。

刚出关外,小沁最怕的事情发生了。

若虚先生真的追来了!

他们径出关外,到达河内郡中一处官驿,住在客店歇脚。小沁独自一人上街打探情况,却正看见若虚先生风尘仆仆从后赶来,然后直向南赶去了。

小沁顿时吓了一身冷汗,没想到才过两天,若虚先生便已追来,看来他们一行虽然小心谨慎,仍是留下蛛丝马迹,才让若虚先生追得如此之近。

幸亏她提前有所防备,改装易服,乔装打扮,若虚先生也没想到他们竟然就在眼皮底下,还以为他们会走得更快更远,这才让她逃过一劫,没有被若虚先生一眼认出。

但是小沁知道,若虚先生找不到他们,定会折返回来再找,以他的能力,便在人海之中,找到他们也是早晚之事。她苦思良久,最后终于决定转而向东,取道陈留,从豫州、兖州两个刺史部交界之处直入楚国境内,然后再转南行。

兜上这么一个大圈,若虚先生便是神仙,怕也找不到他们的踪迹了。

杨熙听说小沁要改道向东,顿时大为不悦,本来此去路途遥远,不知要耗去多少光阴,如今要绕一个大圈子,忽忽又要多出几百里路途,让他如何愿意?

而且他的心中大惑不解,为何小沁如此害怕若虚先生?

这一夜众人又是歇宿客舍,三人对坐用完饭食,杨熙终于开口道:“既然我已经答应你,便是先生找来,我也会践行诺言,陪你一起去豫章郡海昏国的。先生通情达理,想必也不会真正与你为难,毕竟我们被困之时,总算是你救了我们。”

小沁却似满腹心事,摇头道:“你...你不懂的,反正,反正我不会害你便是了。”说着眼圈竟有些红了。

杨熙看不透这女孩儿的行止,回忆自己与她相识的过程,越来越觉她对自己的态度有些奇怪。

她曾与小乙争斗,在若虚先生手下也未曾屈服,便是在暖玉楼那种烟花龌龊之地,也毫不惧怕,就是在尹墨郡主面前,也是特立独行,随时都会让她尴尬。

但不知为何,在他面前,小沁却总是心事重重,却少了一些敌对的态度。

他以前以为,可能是尹墨郡主与她说过自己的事情,所以她对自己才另眼相看,但此时此刻,他只觉其中另有隐情。

这女孩究竟要做什么?为何非要拉上自己,去什么豫章郡海昏国?

这时杨熙忽然感到有人在案下戳了戳他的大腿,他转头一看,是小乙目光灼灼,正向他微微摇头。

他这才猛然醒悟过来,这个小沁惯会做戏,这几天小乙与他说过许多前事,他终于也算知道了小沁的种种行迹。想她扮作小厮便是呆呆邓邓,扮作织席女时冷漠非常,与尹墨郡主在一起也要威逼施压,师父雷狼已经就擒,她却坚决不降,深陷绝地还要捉住小蕊儿为质,简直是狡计万出,一颗心似有百窍。

此时她做出这等姿态,焉知是不是又在干扰他的心智,其实另有所图?

想到此处,他硬起心肠,只是不同意改道,只逼着小沁说明缘由。如今杨熙与小乙已经脱困,小乙身手强过小沁,若是争执起来,她绝对讨不到好处,若是杨熙翻脸不认人,毁约弃诺,她也是毫无办法。

小沁脸上现出痛苦之色,只是一言不发,继而泪水涟涟,竟尔落下泪来。

杨熙和小乙全都慌了手脚。若是小沁喊打喊杀,他们自然不惧,但毕竟他们都是年方弱冠的少年,看到一个少女在前哭泣,就算不知她是真心还是假意,但也不知如何是好了。

杨熙没有办法,只得松口道:“莫要哭了,我答应你还不行?但是只此一次,可不能再绕路了!”

小沁见目的达成,忽如云开雨霁,破涕为笑。

杨熙只觉自己又着了她的道儿,但看着这从来一脸淡然之色的少女此刻露出笑容,别有一番动人之处,不由得暗想,女孩子还是多笑笑好。

小乙看着小沁梨花带雨的笑容,只觉在哪里见过这样的笑容。

然后他便想起来,小蕊儿在他面前,不也曾这般笑过么?

自己又一次不告而别,离开长安,不知小蕊儿会不会又在担心自己了?

一夜之间,三人各怀心事,都是没有睡好。

第二天,他们便重整行囊,果真转向东方而去。

过了陈留郡便是黄河,三人一路走来,只见赤地千里,房舍凋敝,道旁皆是荒滩野岭,随处可见倒毙在路上的饿殍僵尸。

大路之上,时不时地走过一批流民,无论男女皆是双目无神,瘦骨嶙峋,向着关中方向逃荒而去。

而山高林密之处,却经常有小股盗匪啸聚拦路,所幸三人之中两人武艺都不弱,一路走来总算有惊无险。

但是其实这些盗匪,也都是被逼作乱的灾民,一个个都是面黄肌瘦,只为讨一口饭吃。

有力气上山为寇、出逃成为流民的还不算最惨,那些老幼病残,无力逃走的,或躺在道旁等死,或插标于路卖儿卖女,但灾异平等加诸万民,谁又有余力向别人伸出援手?

杨熙在尚书署中当差,自然知道今年灾异频仍,黄河水患反复,百余郡县净皆受灾,黎民流离失所,不能聊生。但是真正走到这水患灾区,才知道现实情况竟然如此残酷。

“怎么会这样!”杨熙看着这荒赤的原野,和流离失所的灾民,只觉浑身皆在颤抖。

在尚书署时,各地都有上疏言说受灾,但司农署却一直扯皮,称各地谎报灾情,不肯拨款赈济。尚书令也不知受了谁的好处,许多报告灾情的奏章皆被批了“留中”,天子连见都没有见到。

长此以往,社稷危矣!

他回头看看小乙和小沁,却发觉他们比自己平静许多。小沁脸上只是稍微有些阴沉,小乙却是脸带悲悯,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

“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小乙苦笑一声,“昔年我跟着先父从商洛逃荒去了关中,不就是因为天灾袭来,无以聊生么?这般惨状,我六七岁时便已见得多了。”

小沁面无表情道:“天灾之下,小小黎民之命,便如牛羊一般轻贱。在大漠之上若是遇到雪灾,牲畜死亡,大小部落无以为生,甚至被逼厮拼开战,只为了抢夺别人的一口粮食,怕是比这里还要凄惨。”

杨熙心中大恸,但又不知如何是好。他们一路走来,初时还向饥民施舍一些干粮,但越走饥民越多,他们又能赈得了几人?所以只能冷眼旁观,看着饥民流离失所,或是突然倒毙。他虽然悲这万千黎民受苦,但自己孑然一身,如何想得出解救之法?一时间心肝都要揪了起来。

这时小乙忽道:“杨兄,你莫要悲哀。你是朝上的大人,能做的比我们多,若有机会,却要大行安民保国之法,才能让咱们百姓过上好日子。”他跟随杨熙学习经史已久,此刻开口说这一番话,虽然仍是稚嫩,但已有了几分圣贤的道理在内。

小沁也轻声道:“会...杨熙大哥,你是若虚先生的徒儿,若虚先生虽然心机阴沉,但一身学问却是通天彻地。你若将他的本事尽数学来,用于治理水患、鼓励农稼,岂不是轻轻松松?眼下我们做不了什么,以后还是可以做的。”

杨熙听了两人的话语,不由得又惊又喜。喜得是小乙竟能说出这样中肯的话语,惊得是小沁竟然也似失了锐气,不再怨天恨地,却对他好言相劝。

他明知小沁可能还是在装模作样,所说话语可能并非真心,但是听到这话,心中仍是欣慰至极。

是啊,自己现下能做的事情太少,以后一定要努力学更多的本事,在朝堂争取更高的位置,才能真正放开手脚,做那利国利民之事!

此前他不论是读书识字,还是入朝为官,都只是因为先生的期望。先生让他这么做,他便定要做好,其实自己并没有想通其中的道理,只是为了报答先生的养育之恩。

今天,在这四处泛滥的黄河岸畔,他终于第一次找到了自己想做的事,那便是要找到治理水患之法,成为治理一方之臣,拯救万千黎民于波涛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