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九鼎风云志 > 第二卷 相见欢 第一百二十章 人生在世何为道

杨熙随着刘子骏一路前行,穿越三处宫室,约莫向北走了四五里路,只见路边渐渐多了一些成片的宫室,路边时不时能看见身着华服的嫔妃,好奇地打量这一行人。

“这是桂宫,是天子嫔妃居住的宫室。”刘子骏笑道,“平日可极少有男子能够走到此处。”

杨熙心中大惊:这不就是后宫禁地吗?若是天子有心想要计较,仅此擅闯后宫一罪,便可以砍了他的脑袋!

但是天子若是想砍他的脑袋,又何必这么费劲?

他跟着刘子骏走入一间偏僻宫室,进了厅堂,两名羽林卫便自觉地守在门外,紧接着后面便有两位内侍转向前来,掌灯捧案,奉上鲜果点心,然后又悄无声息地退走。

“这是平日天子休息的一间偏殿,有时天子也会在此处召见臣子。今日让你在此过夜,也算是不小的恩宠了。”刘子骏笑道,当先坐在案前,又伸手示意,“你坐啊。”

杨熙想不坐也不行,因为夜还很长,总不能一直站着。

他坐在刘子骏对面,发现刘子骏正在含笑看着他。

他毫不畏惧地直视刘子骏的双眼,二人对视良久,才听到刘子骏轻叹一声:“真像,你这眼神,跟先生一模一样。”

杨熙想也不想,冷笑一声,道:“先生是我的先生,却不再是大人的先生。大人的所作所为,哪里还有一分师徒情谊在?”

他说得没错,一年之前,刘子骏为了自己的前程,威逼先生取得禹鼎,那时先生已经与他划清界限。此时他又处心积虑,说动天子将先生派去淮阴,却利用自己和尹墨郡主的关系,让她去盗窃玉玺。这些所作所为,丝毫没有顾忌师徒之情,同门之谊,此刻他怎么还有脸提起先生?

刘子骏脸上丝毫没有羞愧之意,只是轻笑一声:“延嗣,在你心中,我是不是一个欺师灭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奸人?”

杨熙在跟着他走入深宫之时,便已横下一条心,再不顾忌生死之事,此刻听他这么一说,立刻哂道:“难道不是么?”

刘子骏依然笑着:“你既这么认为,那我也没什么可辩驳的。但是你觉得,我的目的又是什么?”

“目的?”杨熙想起先生说过这刘子骏的身世经历,不由得眉头一皱,“你先是抢夺禹鼎献予翟相,以此扶持天子即位,又帮助天子盗窃玉玺,还能为了什么?无非便是为了天子恩宠,为了高官厚禄,和那荣华富贵罢了!”

“高官厚禄,荣华富贵?”刘子骏哈哈一笑,“我若要求官位俸禄,只要我肯开口,今日小朝会上拜相之人便不是孔子夏,而是我刘子骏了!”

“高官厚禄只是手段,只是我达成目标的基础,”刘子骏凛然道,“我所求者,乃是大汉更加强盛的明天!”

杨熙愕然,然后不觉噗嗤笑了出来:“哈哈...大汉的明天?大人也真是说得出来!原来这位精于鬼蜮伎俩,连先生和同门都要算计的刘大人,竟然是以天下苍生为己任,想要为大汉开太平盛世的大贤臣!恕延嗣眼拙,却是看走了眼!”

刘子骏平静地说道:“你不用想着激怒我,来乱我心境。我既然今天亲自来此,与你说这些话,便是要让你知道我的志向。若我只是要利用你,胁迫尹墨郡主去拿玉玺,只需派人将你扣留关押一夜即可,何必要亲自来此与你废话?”

杨熙知道刘子骏说得一点没错,他要利用自己,简直易如反掌,甚至可以让自己蒙在鼓里,不知道是谁所为。

为何他不仅暴露自己的目的意图,还要大费周章,亲自与杨熙一起度过这漫漫长夜?

他到底安了什么心思?

念及此处,杨熙面色忽然平定:“是延嗣唐突了,还望大人直言。”

刘子骏见杨熙的态度转变如此之快,不由得赞道:“能审时度势,乃君子之质!我没有看错你这个少年!”

“当年我为少年之时,也有如此意气,只觉学得圣贤之道,练就经世治国的本领,便能一展宏图,为大汉兴盛效力!但是朝堂之上并不像我想象得那样非黑即白,有能者上,而是被不同的势力把持,内官外戚,簪缨世族,都想在这朝堂之上捞些好处。你应该知道我年轻之时干过何事,后来又得了何种下场。”

杨熙自然知道。先生曾经对他说过,刘子骏此人年轻之时曾在太学学习,才学高绝,卓尔不群。他不仅对儒教经典研习精深,更是古文经学的提倡者和推动者,果真是风头一时无两。

但是,正因为他锋芒太露,兼之热心推行古文经学入太学教习,导致遭到大儒们的排挤,先皇想要拔擢他为侍中,竟然遭到朝臣的一致反对。

当年反对得最激烈的,便是大将军王凤,也就是太皇太后的弟弟,皇帝最为宠信的臣子。所以毫无意外地,他的拔擢议案被无限期搁置,宦途一蹶不振,还是靠着继承父亲的职缺,才领任一个天禄阁秘书,成了一名闲臣。

刘子骏见杨熙默然无语,便继续说道:“我在天禄阁整理密档,看多了帝王家事、朝堂风云的隐秘记录,逐渐明白了这天下间的道理!不管表面上是多么的冠冕堂皇,最终不过‘弱肉强食’四个字!若是不能拥有权力地位,任你有再好的政论主张,也没法得到认可!”

“所以大人便要不择手段,先获得权势地位,然后再推行自己的政论主张?”杨熙忍不住嘲讽道,“我倒要请教,刘大人有什么政论主张能让大汉兴盛?”

刘子骏冷哼一声,道:“我早年志在四疆,力主勘测边境,绘制地图,远交近攻,以除匈奴大患,然后徐徐图远。但是先帝却以不宜擅开兵戈为由,并未采纳我的意见,连重新绘制山河社稷图之事都未应允,所以数年之间,只是按照上古流传的《荒经》《海经》,编纂《山海经》一部,徒为世人所笑。”

杨熙恍然大悟,他知道《山海经》是刘子骏所编。《山海经》虽然名为“山海”,但其中多是神话传说,对地理异志的描写夹杂怪力乱神,与真实的舆图相去甚远。

想不到这本被世人讽作“蒙童妄语”的奇书,竟是这般来历!

刘子骏又道:“后来我精研经学,发现天禄阁有好多秘藏古本,与今文有异,比如《尚书》比今文多出十六篇,《逸礼》篇幅是《礼》的两倍,等等发现,不一而足,明显是古文经学更近圣人之道。因此我与先父披阅十载,探耽究旧,不独将古文经学校刊成册,还总校群书,撰成《七略》。今日所谓六艺之学,在我《七略》面前,只能算小巫见大巫了!”

杨熙大惊,没想到这刘子骏在天禄阁中蛰伏十年,竟然还干出如此惊人的艺业。他也算是个儒生,深知道所谓总校群书、校刊古文的重要意义。

他这是要将今文经学奠定的整个文脉体系颠覆殆尽啊!

如果说只是推行古文经学,那只不过是多学《左传》等几部经书而已,但若是以那《七略》为纲,将其中书籍推行至太学,那么学子所学便不再限于六艺,不再限于现行的师法和家法,必会形成新的源流文脉。

短时间的动荡在所难免,但长此以往,天下教化之功必然蔚为大观!

怪不得大儒们都要打压刘子骏,怪不得先皇明知刘子骏才学,却也将其搁置不用。因为此人确有翻天覆地之才,也确实要行那翻天覆地之事!

只听刘子骏继续说道:“还有,我在天禄阁中闲来无事,推断历法,发现了太初历中有许多错漏之处,便增补调校,作了一部《三统历》。若是新历推行,必然有益万民。但我进谏数次,天子都以各种理由推脱,直到前一段时间,才勉强同意将新历颁行天下。若我还是个校书郎,天子会采纳我的谏议,推行新历吗?”

杨熙心中愈发震惊,这刘子骏竟然闲来无事之间,便能推算编纂一部历法,其才学果然是匪夷所思。

怪不得他能够如先生一般,从《星野分舆图》中推断出禹鼎的所在,原来他本就是星历方面的大行家!

以前自己对他的了解,还是太少了啊!

刘子骏眼神幽深,看着杨熙慢慢说道:“延嗣,你明白了吗?先皇驾崩,新皇初立,我若不抓住这个机会,那我胸中的志向,便再也无法抒发!为了能够发挥胸中才学,能够振兴大汉,我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杨熙心惊肉跳:“刘大人为什么要对我说这些?”

刘子骏傲然道:“我对你说这些,不是要向你解释什么,而是因为我认可你是个人才!”

“我?人才?”杨熙呆了一呆。

刘子骏道:“少年好学是为智,不畏凶徒是为勇,不叛师父是为孝,不负友朋是为信,不惧强权是为义。有此五德,不是人才又是什么?在我看来,那些所谓青年才俊,什么‘长安四公子’之流,不若延嗣多矣!”

“我如此处心积虑,才有机会与你彻夜长谈,便是想亲口问问你,愿不愿意与我一道,去见证大汉的未来?!”

杨熙心中瞬间闪过一丝明悟,原来刘子骏今夜向他剖明心迹,竟是要拉拢于他!

杨熙默然良久,突然离席欠身一礼,道:“刘大人,在下此前对你偏见颇深,今日蒙君坦诚直言,对您的做法却是有了一些理解。但这并不代表我能够认同大人所为。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延嗣当不起大人的错爱!”

刘子骏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道不同?你的道,又是什么?”

杨熙被他一问,登时愣在当场。

对呀,自己的道,究竟是什么呢?自己的志向又是什么?

他扪心自问,只想到为师尽孝、为国尽忠这样模糊的志向和目标。

如何报答先生的恩情?杨熙不知道。

但先生于他有活命之德,养育之恩,纵使粉身碎骨,他也要回报这份恩情。

是否出人头地并不重要,是否拥有高官厚禄也不重要,甚至是否有才学,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正直、勇敢,有自己的思想,这是先生一直以来对他的要求,也成为了他的行事准则。

成为先生期望他成为的人,何尝不是一种尽孝?

而为国尽忠,则是他在来到长安之后,逐渐形成的志向。

他见过许多达官贵人,游侠豪客,也见过许多贩夫走卒,平民百姓,所有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生活着,有的人悠游自在,有的人却努力挣扎。他虽然踏上仕途只有半年,但是所见的生死离合,所见的人间悲喜比生命中的前十五年加起来还要多。

他又想起那老来丧子的陈勋、刘交,想起孤独惨死的姜姓老人,想起那些辛苦劳作却只能温饱的乡间黎民,心中便有一种冲动,想要学习更多经世治国的本领,想要以自己的能力,让更多的百姓过上好一点的生活。

他官小职微,但只要心怀黎民百姓,躬行不辍,何尝不是一种尽忠?

忽然间,他又想起自己一见钟情,爱慕甚深的丹家小姐,还等着先生回来去她家中提亲。这儿女情长,是他从未体验过的美好滋味。

与相爱之人终成眷属,长相厮守,是不是也能作为自己的目标?

人生很长,他还年轻。

想做的事,要做的事,必须做的事,会越来越多。有些事能够做到,但有些目标可能终其一生也无法实现,只能留下遗憾。

但只要行事无愧于心、无愧于人,便已经足够了。

像刘子骏那样,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甚至戕害别人的行为,自己是绝对做不出来的。

想到此处,杨熙微微一笑,心中再无疑惑。他再次向刘子骏一拜:“延嗣之道,不足道也。但是在下会一直坚持下去的。大人之道,延嗣却实在不能苟同。”

刘子骏摇摇头,又点点头,双眸之中是掩饰不住的失望之色。他微微叹息一声道:“也好,也好!延嗣能作‘六博’否?若能,咱们便下上一盘!”转眼间,他似乎已经不再纠结杨熙的态度,轻轻将话题转开。

杨熙点点头,便有侍者默不作声地走上前来,将一个铜质的六博棋盘放在案上,又在两人座旁燃起一盏新的明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