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九鼎风云志 > 第二卷 相见欢 第九十八章 诡影幢幢疑云起

一旬一度的京兆府议会之上,京兆尹薛严大人当着所有功曹、从事的面,将杨熙狠狠骂了一顿,直令众人都心有戚戚。

杨熙新官上任三把火,这火却是烧得太过了些。他为了追捕逃犯,不仅调派了不少京兆府的公人,还拉来金吾卫的兵士助阵,将长安城中搅得鸡犬不宁,不仅执金吾卿毋将隆大为不满,对薛严大人发了不少牢骚,连少府、太仆、宗正官署,对他都颇有微词。

若是杨熙搅扰一番,最后将那犯人抓到,却也算一番功绩,但谁知那杜稚季同伙众多,狡计百出,竟在最后时刻逃出城外,一切辛苦功败垂成。

劳而无功便是有罪,无怪乎薛严大人要大发雷霆了。

但令人意外的是,那素日看杨熙不顺眼的别驾吴原,这次却不知为何,却替杨熙说了不少好话,说他少年英才,敢作敢为,能查出杜稚季的下落,逼得他现身逃走,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才让薛大人稍稍气平。

众人都觉不解,杨熙心中却知道缘由,那晚他搜查勾栏院,竟然查到这位上司也去狎妓。吴原自觉被杨熙抓到短处,此刻给他说些好话,想来是在表示友好了。

可能薛严大人也觉苛责杨熙太甚,议会散后,却又将他单独留下,温言勉励了几句,嘱他继续勤奋为公,不可懈怠,但也要注意保护自己,不宜锋芒太露。

杨熙一言不发,只是默默拜别薛大人,面上沉静自若,但内心却充满了懊恼之情。

既然薛大人已经发话,自己以后便不可再大张旗鼓,查那杜稚季的下落。那杜稚季从自己的手心之中逃了出去,以后必然更加谨慎,自己又受到限制,再想抓他归案,可谓难如登天了。

他返回后院公房,只见从史吕节已经在此等候,向他禀报追查杜稚季的情况。

此时距那一夜杜稚季与他的同伙从城头缒下,逃出生天,已经过去三天了。吕节多方打听,也没找到杜稚季的下落,只是弄清了那个红脸游侠的身份。此人来自陇西,在当地也是小有名气,没想到他原与杜稚季有旧,为了救他,竟舍了自己性命。

“若是这人没死,倒可以向他逼问杜稚季的去向。”吕节懊恼地说道。

杨熙长叹一声,道:“这种重义轻死之辈,可能宁死也不会出卖朋友吧。如此看来,他死了也没什么不好,也免了我们对他用刑逼供。”

两人相对默然良久,还是吕节率先开口,问道:“功曹,那杜稚季不知道跑到何处藏起来了,咱们现在要怎么办?”

杨熙闭眼沉思片刻,突然张目,道:“吕从史,现在薛公不许咱们大张旗鼓地查案,这杜稚季的下落,只能向各县发出公文,慢慢查访了。”

吕节额头青筋暴起,怒道:“功曹费了多少功夫,才逼得这杜稚季现身,若要慢慢查访,不就等若放任他逃跑躲藏么!”

这吕节本是一个油滑老吏,平素于公事之上得过且过,只图自己能够捞点油水。但自从跟了这认真做事的杨功曹,耳濡目染之中,竟也生出几分敬业情怀。

而且,若是能破获杜稚季这种要案,是能够连升两级的!关系自己的仕途,教这吕节如何不急?

杨熙却微微一笑,道:“吕从史莫要着急,咱们查不得杜稚季案,却还能继续查访其他案子。你忘了咱们是为何到夕阴街去了么?”

吕节一愣,道:“功曹是说陈都案?”

杨熙道:“正是。”他们最初去夕阴街,查得不是杜稚季案,而是陈都案。只是在查案过程中机缘巧合,恰好找到了杜稚季的踪迹,才一连数日,对他大肆搜捕。

吕节苦笑道:“陈都案咱们也没什么头绪,又能查什么?”

杨熙回忆着那天发现杜稚季之前的情形,慢慢说道:“其实有一些头绪,只不过我没有顾上去查。你还记得那日尹墨郡主逾墙翻入孙子严旧宅么?那时正好外面有一位老者经过,说那孙宅隔壁,也见过有一名白衣女子逾墙而入!”

吕节略一回忆,好像确有其事。但当时正好发现杜稚季的踪迹,众人皆去追踪,这一句话他却几乎淡忘了。没想到这杨功曹心思如此细密,连这种细节都记得清楚。吕节心中不禁暗暗吃惊。

“孙宅隔壁……那是宗正李骞大人的府邸啊……白衣……白衣……啊!”吕节突然失声惊叫,“那陈都案中另一个苦主,被勒死的那个证人,不是说过‘见到巷中白影’的证词吗?这里面必有古怪!”

杨熙点点头道:“不错,那时我就有这个想法,但是事有轻重缓急,当时要抓捕杜稚季,我也无暇深思熟虑。此时反正杜稚季也逃了,咱们便去探探那‘白影’!”

二人计议已定,便草拟了一封密函,交到薛严大人的案头。薛严阅后,只批了四字“便宜从事”,并一根空白竹箭发了回来。

两人一见,皆是大喜。这薛大人虽然将杨熙申饬一番,但毕竟心中还是想要破了这些积案的。只要这番杨熙不闹得太过,他还是愿意给以支持。

于是二人便喊来仵作老沈,三人又到夕阴街上,继续查那陈都一案。

此刻案子的线头断在那逾墙白影,听那过路的老者所说,那是一个白衣女子,翻墙进了宗正李骞大人的宅子。

当时与那老者对答者,只有杨熙、吕节并尹墨郡主三人,老沈不在现场,不知道那老者形貌,是以杨熙便与老沈一并去访那李骞大人,却让吕节去打听那位老者的下落,意图再问一些细节。

杨熙与老沈到得李宗正门首,投下名谒,请求拜访。没想到李宗正不在家中,自有下仆将二人迎进客室,奉上茶汤。

杨熙进门之时多了个心眼,特别关注了一下那墙边的房舍,发现靠墙一侧是一处小院,阖门闭户,门上还挂了一把铜锁。

他们枯坐半日,久久不见李宗正回来,杨熙便拉来一个仆役与他闲聊,装作无意间问起那小院是谁居住。

不想那仆役一听杨熙问那小院之事,突然脸色大变,摇手而去。杨熙再要探问,一干下仆却是谁也不跟他们再说半个字了。

杨熙与老沈对望一眼,均知找到了关窍,心中皆是又兴奋又狐疑。

就在这时,一位五十余岁的老者从外而来,看他身着玄色深衣,头戴鹊尾之冠,必然是李宗正了。

杨熙赶紧向前见礼,口称“晚辈”,将自己查案之事与这李宗正说了。

李宗正脸上现出不悦之色,道:“杨功曹难道怀疑那陈都被杀一案与老夫有关?”

杨熙连忙告罪道:“晚辈哪敢怀疑宗正大人,只不过是一位目击证人,看到有人翻墙进了宗正大人府上,晚辈才斗胆请求宗正大人配合调查。若是真有凶犯进了大人府上,不也很是危险吗?”

李宗正脸现疑惑之色,道:“是么?那你倒说说,是什么人进了我家?我家护院怎么没有发现?”

那个时候,凡是大户之家,必有护院家丁,以防盗贼之流,若连有人翻墙而入都无法发觉,又怎么护这一宅老小平安?

杨熙踌躇一瞬,据实相告道:“那目击证人曾说,就在那陈都身死前后,见有白影从左近巷中一闪而没,又有人说,见有白衣女子逾墙进入宗正大人府上。不才想请教大人,贵宅靠近墙边的小院,究竟是谁居住?”

李宗正初时还在静听,待听到杨熙说起白衣女子逾墙而入,突然怒发冲冠,拍案而起:“竖子!你今日是来消遣老夫的么?那小院中是我的女儿居住,她寡居在家已有数年,你说有女子逾墙,岂非要污我李家清白!”

杨熙大惊,没想到这李宗正竟有一个寡居的女儿,自己不明就里,说有女子逾墙,不啻于说这位李大人的女儿不守妇道了。

他还待要说些什么,李宗正已经拂袖而起,怒道:“杨功曹,你今日言语,老夫记下了!京兆府如此仗势欺人,我必要在圣上面前奏上一疏!想要我配合你查案,却再也休想!送客!”

二人被众仆半推半赶送出府外,杨熙懊恼不已,埋怨这老沈道:“这李宗正家有个寡居的女儿,你们怎么不早些与我说?这下弄得无法转寰,说不定还要为薛大人惹来麻烦。”

老沈苦笑道:“自古刑不上大夫,虽然这案子发生在李宅周边,我们也不敢去宗正大人府上查案。况且他这女儿丧偶,寡居在家不是什么光彩之事,李宗正自家讳莫如深,我等又从何知道?”

杨熙仔细想那前因后果,也知道不能怪京兆府的公人办事不力,他眉头紧皱,道:“这里面的事情没那么简单,如果是女儿寡居在家,为甚么要将那小院锁得如此严实?可惜现在这李宗正已经深恶我等,却不知要怎么查探才好了。”

二人正在懊恼,突然看见吕节神色慌张,匆匆而来。

杨熙连忙迎上,急急问道:“如何?找到那老者也未?”

吕节脸色惨白,勉强笑了一下,但笑得比哭还难看。他环顾四周一圈,压低声音道:“找是找到了,不过……这人已经死了两天了,是他害!”

他害,是公门里的暗语,意思便是被他人所害,非正常死亡!

什么?!杨熙和老沈二人不禁同时打了个寒噤,只觉周围愁雾惨淡,鬼气森森。

那老者不过只是在巷口说了一句证词,没有几天便即遭人戕害,那么他们几人数次来此查案,是不是也有生命危险?

这时杨熙突然灵光闪动,敏锐地抓住了一个事实:证人接连被害,不正说明那凶犯感受到了威胁,才要出手将人杀掉么?

这说明,那个凶犯便在附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