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九鼎风云志 > 第一卷 长安乱 第十章 却入天阙朝天子

杨熙起身下床,拜见先生,才知道昨日自己在酒楼中旧疾复发,幸亏有异人搭救及时,又有那少女雇了车马,将自己送回别馆,这才没有什么大碍。那个少女还留下一铤手指粗的赤金作为赔礼,金锭一端磨得平整,錾刻一个小小“墨”字,不知是什么意思。

经此一事,杨熙再也不敢自己出门乱逛,生怕再惹出什么事端。接下来的两天,若虚先生倒是独自出门一次,不知去忙什么事情。

第二日午后,若虚先生从外而来,对杨熙道:“熙儿,你身子可恢复好了?”

杨熙正在别管内无聊的紧,连忙道:“回先生,弟子已经大好了。先生有何吩咐?”

若虚先生笑道:“明日圣上召我入宫相见,特旨恩准你也一同入宫,现下先与你说上一声。”

杨熙吃了一惊,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只是一介庶民,初来长安便见了许多高官显贵,已觉很是难得,现在竟然有机会得见天颜,怎能不令他又惊又喜?不消说,这肯定是托先生的庇佑了。

先生一向对他视如己出,这次请了旨意让他一同入宫,自然不会只是想让他进宫看看风景,必然另有深意。杨熙已经习惯了听命行事,自然不再多问,只是安心休息。可不知是白天休息过多还是心中太过激动,又是辗转反侧,很晚方才入睡。

第二日一早,师徒二人便洗面更衣,等待圣上召见。天子上午要上早朝、接见百官,而若虚先生现在仍是一介白身,纵使圣眷隆重,也只能在朝会之后,才可私下召见。所以一直等到午时过后,才听外面人声鼎沸,有童仆进门来报:“天使到。”

若虚先生携着杨熙,连忙到中庭迎接。外面来的是两位内监,其中之一笑道:“传天子口谕,着杨洵及弟子即刻进见。请这就随我入宫罢。”

杨熙见这二人面白无须,颌净声雌,知道是宦官之流,心中很是惊奇,但见先生一脸严肃,便也只是顺眉低首,不再多看一眼。

随着二位内监走出门去,巷口竟停着两乘马车,车舆精致,车盖华美,拉车之马也是高头长腿,极为神骏,不愧是皇家气象。有一群好事之人在侧围观,不住指指点点,猜测着被宫内传召之人的身份,见有人出来,便轰的一下向两边散去。

两位内监分别登车挽缰,回头示意若虚先生与杨熙登车。若虚先生告罪一声,便上车安坐。杨熙也学着先生,快手快脚爬上车去。然后就见两监极为娴熟地一甩马鞭,两车便并驾沿街奔去。

杨熙自幼生长乡里,最多做过牛车,哪有机会乘座马车。这时在马车上安坐,感受着车轮碾过路面的震颤和扑面而来的阵风,看着车前行人纷纷惊呼避让,大感新奇爽快。

他这两天在别馆内闭门修业,也与童仆了解了很多长安城的规矩,知道城中唯有高官显贵才可乘车而行,道路中间的宽阔驰道,更是天子才能进入驱驰。怪不得人人都想做官,都欲封侯拜相,原来拥有特权是如此美妙之事。杨熙虽只托先生荫蔽乘一次马车,但已初尝权力的甜美,不由豪气顿发,左顾右盼。

突闻一声轻笑,前方驾车之人道:“小公子可是第一次来长安?”那人一面驾车,一面还有余暇与杨熙攀谈,可见御术精熟。

杨熙忙自谦道:“小子杨熙,乃乡野之人,今有劳大人御车,真是惶恐至极。想来大人常侍天子左右,若小子有什么行差踏错之处,还望大人及时提点。”

那内监倒甚是随和,道:“快别称什么大人,在下仲礼期,忝为西宫行走,今日能得到这桩差事,前来迎接二位,也是缘分。杨洵先生乃是两朝旧臣,圣上及其念旧,前几天在宫中还在盼着杨先生快快到来呢。小公子今日随先生进宫,必是有大大美事。若有发达之日,还请莫要忘记在下接引的微功。”杨熙听他如此说,连道不敢不敢。

马车行进极快,不多时便到了章台街。此街与华阳街相交,联系东西两宫,是朝会时群臣必经之路,中间驰道都是由一般大小的青石铺成,两侧辅道全是灰白色回文砖砌就,马车行走其上又轻又稳,不多时便至宫墙之前,然后沿着墙边继续转向北行。行不多远,便看见高耸门阙如天上楼阁,映入眼帘之中。

这里是西宫的东阙,只能算是一个便门。然是天家宫阙的门户,同样是法度森严,只见门阙之前,高高耸立两个阙楼,上有箭手警惕瞭望,下有甲士四顾逡巡。

两监急忙勒马停车,与若虚二人一起走下车来,自有黄门郎官上前将马车牵走。两监在门楼之前验过腰牌,通过口谕,东阙门丞才作手势放行,一行人便步行登上门阙阶梯,穿过红漆宫门,进入西宫中来。

甫一进宫,眼前豁然开朗。宫内地面全部以石板与青砖铺就,又是空无一人,宛如沃野一般,让人胸臆顿开。脚下是宽阔甬道,道旁则是矗立巨木恒表,如同上古巨卫环拱王畿,一直绵延到远处巍峨的群殿。

极目看去,最近的乃是西宫前殿,是天子朝见群臣之所。虽说是最近,怕也有一里多远。随着地势的逐渐起伏,远处殿宇的基础层叠而起,宫殿廊桥远远看去就像在半空之中,如同天上仙境。脚下之路蜿蜒通向那高高殿群,恍如一条通天之途。

“公子莫要呆看,”仲礼期笑道,“朝会早已散去,天子现在不在这前殿之中,却是在西侧永延阁内等候。还是快快随我等前往,莫要误了时辰。”说罢引着杨熙拾级而下。另一内监也并引若虚先生沿甬道一侧向前走去。

前殿是群臣朝见天子的重地,从前面走过是大不敬,所以两监引着二人先向北行,自前殿北侧绕过。期间遇到宫女内侍迎面走来,两监只是一言不发,与来人互相默默一揖,按照先左后右,先前而后的顺序依次通过,毫无滞碍。

见宫内天家法度森严,杨熙不由得脚步渐紧。但一路走来,不时看见云麾烈烈招展,石龙盘踞于高台,又有玉漏金壶、铜鹤铁虎等物矗立道旁,的确是华美非常、精致无比,引他忍不住窥看,心中暗暗咂舌赞叹。

宫内禁止喧哗,遇到人时两监均是沉默无言。但无人之处,倒也没有那么多讳忌。仲礼期有心与杨熙结交,见他左右窥看,显然是心中好奇,便在无人之处低声向他介绍:某某处为椒房宫,是皇后寝宫,某某处为重华殿,是昭仪居所,某某层台可以远眺明渠沧池的美景,某某殿宇有飞阁与东宫相连。在宫内这些都是寻常之事,无人不知,在杨熙却是闻所未闻,不由得对仲礼期大是感激。

绕过前殿,前方宫室愈发密集,道上行走之人也逐渐增多,除了内监侍女之外,也有服色不同的贵人行走其间。如遇贵人,两监便急忙引二人侍立在旁,等待贵人走过才继续前行。经过仲礼期轻声提点解释,杨熙也大致弄清,何等服色是卫尉庭官,何等服色又是少府内丞,又增加了不少见识。

又转过一处宫室,突见一位女子迎面缓缓行来,身后两名婢女,一个持伞,一个捧扇,一看便知道是一位贵女。两监引着二人侍立道旁,杨熙连忙低头看地,不敢有一丝逾礼。

没想到那贵女走到跟前,却突然一声低呼,道:“那边立着的,是不是杨熙公子?”

皇宫之中,怎会有人认得自己?杨熙愕然抬头,只见眼前的贵女竟是前几日在市上逼他饮酒的少女!

今日这少女身着汉装,一头乌发挽作丛云之髻,插着两件精巧华美的金丝步摇,脸上淡施脂粉,唇上一抹红朱,身上穿着一套撒花缎的宫装襦裙,袖摆几乎要拖在地上。这身装束不像那天的俏丽可爱,却别添一分端庄艳丽。杨熙心中呼地一跳,心中大叫奇怪:那天自己为何没发现这少女是如此美貌?

少女那日送杨熙回到别馆便告辞离去,但心中却始终担忧杨熙恢复情况。今日她进宫向太后请安,竟在此处与杨熙不期而遇。见杨熙行动如常,登时心中一块石头落地。杨熙见少女眼中满是喜色,连忙作揖道:“不知姑娘原是宫中贵人,那日多蒙搭救,大恩不知何以为报。”

少女微微躬身还礼道:“那日唐突,本就是妾身的过错,幸好公子身体没事,快别再说什么‘搭救’的话了。”这少女换了一身衣装,仿佛也变了一个性格,再不像那天酒楼里蛮横的样子。

杨熙待要答话,一旁两监却是心急,对着少女一礼到地:“尹墨郡主长乐,小人们奉天子之命接引两位贵客,有甚言语还是容后再叙,莫要令圣上久等。”少女一惊,方知二人乃是天子之客,连忙又是微微一礼,便携着二婢自向长信宫去了。

杨熙随着仲礼期继续前行,心中倩影却是挥之不去,边走边悄声问道:“仲礼兄,这位尹墨郡主却是何人?”仲礼期摇头不答,只是抬手指指前方。

杨熙抬头一看,就见前方一座雄伟高阁平地而起,初时只看见顶上两层,只觉画壁腾空,檐角欲飞,再往前行,便见高阁一层居然是建在一弯淇水之上,殿瓦明黄,反射天光,直如一条盘踞的黄龙饮于明渠之畔。阁门既高且大,上悬一匾为“永延帝祚”四个大字,正是那永延阁已到眼前。

阁前是一道霓虹一般横跨水面的石质长桥,远处河岸的秋蓬苍苍随风摇曳,甚至都要让人忘记这是在皇宫大内。

两监将若虚先生师徒二人引至阁前,便不再前行,仲礼期微微拱手,向杨熙作别。门口自有侍立的内官赶上前来,将二人引上石桥。

走过石桥,阁前还有一座石台,长宽约有数丈,四下有数道粗长的铁链蜿蜒浸入水中。水边还有一座石柱,上面是一个石盘,貌似日晷,但没有指针和刻度,中间却有一块方型凹陷,不知有什么玄机。

再往前走,就是登阁的石阶了。两位内官当先而行,若虚先生一脚踏上阶梯,突然之间僵立原地,差点让随后走来的杨熙撞个满怀。

“先生?”杨熙轻声发问,却没有得到回答,却只见若虚先生慢慢地将那一只踏上阶梯的脚撤了回来,满脸全是戒备之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