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大明头号反贼 > 第四十章 正月十五

我,大明头号反贼 第四十章 正月十五

作者:莫问太多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43:0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同样的日子,也是正月初六,在中原大地却是另外一副景象。

农民军攻占了河南重镇荥阳。

农民军高迎祥、张献忠、老回回、罗汝才、革里眼、左金王、改世王、射塌天、横天王、混十万、过天星、九条龙、顺天王十三家七十二营农民军领袖大会于荥阳,商讨如何抗击官军。

此时五省总督洪承畴还在等待朝廷东西南北四路大军的集结。

李自成对十二位首领说道:“各位兄弟,现在我们十三家七十二营的弟兄全都缩在荥阳这么小小的一个地方,这样下去可不行啊。

朝廷现在征调各地守军前来围剿我们,我们不能再抱团在一块了,大家再抱团在一起的话,搞不好就让官军给一锅端了。

我建议,咱们分兵突围,跳出官军的包围圈。”

闯王高迎详笑着问道:“自成兄弟,你说咱们怎么个分兵法?”

李自成手指地图道:“我建议,革里眼,左金王两部,向西和南突围,进攻湖广,四川方向,击退这两地的官兵。

横天王,混十万向西突围,击退陕西方向的官兵。

罗汝才,过天星沿河北上,击退山西方面的官兵。

闯王,张大哥和我,则领兵向东,进攻凤阳,去掘那朱重八的祖坟。

其余人等,则领兵在河南境内流动,以做策应,兄弟们觉得如何?”

十三家领袖一听顿时个个举手赞成,当日,十三家便开始点兵点将,分兵进发。

李自成和高迎详张献忠亲率大军,直逼东边的中都凤阳。

.......

正月初八,又是一个艳阳高照的好日子。

宜春春台山以东的昌黎书院内,聚集着六十多名童生和秀才。

这些读书人今日相聚于此讨论的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要不要去参加反贼莫问的招贤考试。

学院中的学生们分为两派,一派认为莫问自占据袁州府以来勤政爱民,对百姓秋毫无犯,实乃是不世出的明主,众人应该前往参加考试,以效犬马之劳。

这派人多数为贫苦人家的学子,家中多为务农为生。

而另外一派则认为反贼莫问乃是十恶不赦之人,他杀官造反,洗劫乡绅地主的土地财产,且私自发布什么均田策,令乡绅地主的合法权益遭到严重的损害。

这一派人则多数出自乡绅地主阶级,家中的土地在反贼莫问的强迫下无奈交出,所以对反贼莫问极为厌恶。

两排人在书院内吵的不可开交,一时之间分不出个胜负。

众人只好把目光投向了前不久才来的新任教谕田一同。

田一同是云南人,四十五岁才考上举人,平日里官话说的就不怎么好,此时学生们用方言吵成一团,他这个外乡人根本听不懂他们在吵什么。

田一同觉得自己很倒霉,年近五十了都考不上进士,没办法,只能托关系弄了个袁州府的教谕当当,想着混到退休就回云南老家去。

哪晓得自己前脚刚踏入袁州府的地界,后脚知府田有年便被反贼给打了个大败。

他这个新任教谕第一天上任就成了反贼的俘虏。

不过好在反贼并没有为难他,还是让他继续在学院教书,并且还按月给他开银子和米粮,甚至过年的时候还给他送了五斤肉。

田一同活了五十岁,这辈子还是第一次遇到反贼给自己开俸禄的,一时之间竟然呆在袁州不想走了。

此时看学生们吵的不可开交,田一同不禁忍不住说道:“诸位,诸位不必如此争吵,有愿去者可自去参加,不愿去者就留在书院读书,何必为了一件事情伤了同窗的和气呢?”

田一同说完,在场的童生秀才们都不说话了,直接摔袖子走人。

寒门出身的秀才童声们约有三十余人,他们组团前往袁州府的考棚。

至于剩下的二三十人,则收拾东西准备回家,他们约定,明日便前往省府南昌,去宣扬莫贼的暴政,并且上书巡抚,请他派兵征讨反贼。

袁州乡试考棚内,莫谦今日早早的便赶来此处,因为今天是非常重要的日子。

招贤纳才的告示已经贴了有段日子了,今天是第一天纳贤的日期。

莫谦对这次纳贤非常看重,他特意下令,不论是童生秀才还是举人,不论是文是武,只要有一技之长的,都可以来面试。

面试内容也是五花八门,学文的问策论,学武的考射箭及武艺,还有其他特长的也可以来参加。

莫谦信心满满,认为自己这次起码能把袁州府一半的读书人给引出来。

可是一直等了足足一个多时辰,考棚门口居然连一个人影都没有。

负责监考的汪秉忠和曹国祺两人在门口站了一上午,见人都没有,顿时脸上有些难看。

“主公,无人前来,莫非没人看到咱们贴的告示?”曹国祺好奇的问。

莫谦摆了摆手,说:“不是告示的问题,是那帮读书人现在的心还在大明朝那,看来我这反贼依然不得他们的人心啊!”

曹国祺一看赶紧说道:“主公莫要灰心,而今大明朝不过是苟延残喘而已,不出三年,这大明就将临近崩溃的边缘,依卑职愚见,咱们不如先整顿兵马,等待开春后闪击吉安临江两府,把这两地占据之后,迅速屯田练兵,秋收后北上攻瑞州,占据高安,上高等地,如此明年可图南昌九江。”

“介之所言与我不谋而合,我也正有此意。”

话音刚落,考棚门口突然走来三十余名读书人。

三十余人一眼便看到了站在考棚门口的莫谦。

“莫谦,你怎么在这?你也是来参加考试的吗?”一名秀才上前拉着莫谦的手热开心不已。

莫谦定眼一看,眼前这人看起来有些眼熟,仔细一想,原来是跟自己同院的秀才苏和。

在他身后的是他的兄弟苏隐,苏稵,以及曾经的同窗等人。

众人一看莫谦在考棚门口站着,都以为他也是来参加考试的。

可是当一名士兵给莫谦行礼时,众人才感觉到一丝不对劲。

苏和小心翼翼的问:“莫谦,那个反王莫问该不会就是你吧?”

莫谦微笑着点了点头。

这一下众人顿时炸了锅,想不到才几月不见,曾经的同窗居然成了反贼的大王。

“哎呀,我说是谁呢,居然能想出均田策这种高招来,原来是你小子,我就知道,早晚有一天,莫谦定能成大事。”

苏和好一通把莫谦给夸奖的。

莫谦虽然脸上高兴,但是心里却并不以为然,在他的记忆里,他在学校可不是什么厉害人物,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中等生而已。

不过他跟一些寒门出生的同窗倒是还算融洽,因为大家家庭条件都不咋滴,所以都比较谈得来。

“苏大哥这是来参加考试的吗?”

苏和笑道:“当然,我初三才看到你在城门口贴的告示,这不,今天我们兄弟三人便一同前来,莫谦,你现在贵为大王了,怎么样,我们三兄弟想在你手下效力,你看有什么职位可以合适的安排给我们啊?”

莫谦想了想道:“几位兄台,目前特别合适的位置倒是有有,府城周边的几个镇正缺镇长,几位兄台如果愿意的话,可先到镇上任职镇长,如若能将一个镇治理好,回头便可升为知县。”

“镇长?这是什么官?”众人好奇的问。

“就是一个镇的最高长官,如同一个县的知县一般。”

众人秒懂,不过很快便陷入了沉思之中。

他们都是读书人出身,考科举走仕途的话,起步那也是县一级别的官,可是现在莫谦居然让他们去做镇一级别的,这不禁让众人心里有些觉得膈应。

莫谦看他们一个个的情绪似乎并不高,不禁问道:“怎么,各位同僚是嫌弃官职太小吗?”

众人沉默不语。

“各位同僚,咱们也同窗数载了,我也不瞒大家,今后在我的地盘,想要做官的话,都得从基层做起,镇长乡长那是最低级别的官员,只有在基层经历过锻炼的官员,才有可能升任知县,知府,乃至巡抚的高官,想要一步登天从知县做起的,对不起,我这不欢迎!”

三十几名学子立刻明白了,想要做高官那是不可能的,只有最低级别的官员。

苏和想了想,第一个站出来说道:“我愿去做一镇长,我等读书之人,如若连一乡镇都无法治理的话,又岂能知县一方?”

莫谦拍手赞道:“苏兄说的好,我这就任命你为温汤镇的镇长!”

莫谦的招贤纳士活动还是取得了一定成绩的,袁州府周边十个镇的镇长全部从这群读书人里录取。

莫谦对他们上任有着严格要求,那就是下到地方后,必须参与农活,春耕秋收一定要在,而且必须知道田产多少,必须知道百姓疾苦,且负责税收工作。

另外,严禁贪污行贿,哪怕是只贪污一两银子一石粮食,那也是要立刻革职查办的。

轻则坐牢,重则砍头,能接受的就去,不能接受的就走。

三十余人最后只剩下不到三分之一选择愿意担任镇长的职务,其余人都觉得这官做的没意思,转身走人了。

剩下的十人,莫谦给他们每人一张委任状,并且派兵十人作为镇长的治安部队,负责辖区的治安及保卫工作。

三天后,这十人分别上任各镇,莫谦亲自送至城门口处,以显示自己的重视。

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渐渐的发展前进。

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在千里之外的中都凤阳,城内歌舞升平。

侍女如云,笙歌彻耳。

凤阳留守署正朱国相,正和千户陈弘祖陈其忠两人一边喝酒一边观看歌舞表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