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大明头号反贼 > 第三十一章 刘宗祥走马上任

我,大明头号反贼 第三十一章 刘宗祥走马上任

作者:莫问太多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43:00 来源:平板电子书

谢学龙一死,宣示着这次剿匪作战的全面失败。

莫谦的实力得到了巨大的增强,在收服了两千官兵后,莫谦的总兵力直接来到了七千人。

莫谦为了节省开支,把那三千民夫全放了,每人发了十斤大米,让他们各自返回南昌府。

十斤大米,节约点吃也够他们活到家了。

不过虽然没了民夫,但是还有七千人的军队,每天光吃粮食就得吃掉八十石,这还只是吃米,还没算油盐之类的。

不光要保证士兵吃饱饭,还得让士兵有军饷。

莫谦关起门来经过计算,哪怕是每个士兵一个月领一两银子的军饷,自己一个月就要开支差不多上万俩白银。

这么一算下来,那从官军大营里缴获来的三万两白银根本撑不了多久。

“不行,得想办法搞钱,否则哪来的钱养兵!”

莫谦立刻把主意打到了袁州府各地的乡绅身上,这帮乡绅是最有钱的人。

莫谦召集自己的部下,展开了一场小型的会议。

会上,他对众人说道:“明日一早,大军准备开拔回袁州!”

众人对这个提议并没有异议,毕竟分宜城小,想要养七千大军还是很难的。

“主公,而今袁州府乃是一座空城,城内无一兵一卒,主公想要取它不过翻手之事而已。”

“这一点我知道,介之啊,如今我大军已有七千之多,这么多人,怕是不好养活。”

曹国祺点了点头,道:“主公无需担忧,袁州府地方不小,有一府四县之地,人口也有五六十万,养兵几万不容易,但是区区七千人还是养得起的,不过卑职有个小小的建议,希望主公能够采纳!”

“哦,是什么好建议,但说无妨!”

曹国祺说:“主公的均田策在民间为百姓大加赞善,但是主公,您给了百姓田地,却不让他们交税,如此长久下去,卑职怕会入不敷出啊。

且千年以来,百姓们便有向朝廷和地方政府交粮的习俗,此乃维持朝廷和地方的重要来源。

主公给百姓发田,每村仅留部分公田养兵养官吏,如此不是长久之计。

公田数量有限,主公要靠公田养兵,养吏,养官,而且将士们的赏赐皆是出自公田之中,如若不向百姓征税,怕是不出个三年五载的,咱们便无田可赏了,到时候将士们打了胜仗,又拿什么赏赐他们呢?”

“且公田制还有一个缺点,那便是百姓在耕种公田时,必然没有像耕种自家田地那般细心,如此下来公田的产量便会受到影响,这一点还请主公早做打算!”

曹国祺说完,在场的众将也站了出来,纷纷说曹国祺说的对。

“是啊,主公,哪有给田不收税了,咱们多少也该收点啊!”参将卢照也站了出来支持曹国祺。

莫谦看这么多人多赞同曹国祺的意见,马上意识到自己的公田制的确存在着致命的缺陷。

他问曹国祺道:“介之,那你觉得向百姓征收多少税合适?”

曹国祺想了想,答道:“明太祖开国之时有约,南方地区的税负在田产的两成,咱们不用收这么高,收取一成便可,如此下来,所收取的田赋便足够供养大军以及官吏了。

并且,主公也可在无战事之时,让军队屯田,如此一来,不出一年,咱们便可府库充裕了。”

莫谦听了这话不禁大喜,心说这曹国祺不愧是搞政务的一把好手。

不过他忽然又想到一个问题,他问曹国祺:“可是我跟百姓们承诺过不让他们交税的,如今出尔反尔,这可如何是好?”

曹国祺笑着说道:“主公不必担心,主公承诺的,不过是宜春县的几个乡镇而已,那几个乡镇乃是主公起兵之地,可以不必收税,但是除那几个地方之外,皆可收税。

当今朝廷的税负早已让百姓苦不堪言,主公打倒乡绅地主阶级,把田地分给百姓,征收的税负又远远低于大明朝廷。

百姓们非但不会怪罪主公,反而会感恩主公的大德!”

莫谦一听这话心中真是豁然开朗。

他起身来到曹国祺身边,拉着他的手说:“介之真乃大才也,从今天起你不用担任这分宜县令了,跟我去府城,为我出谋划策!”

可是曹国祺却拒绝了莫谦的邀请。

他说:“主公不可,主公大业才刚刚开始,一切都需人手,卑职愿意为主公妥善经营分宜。

且均田策政令还未在分宜施政完毕,等卑职将分宜安置妥当,再为主公出谋划策!”

莫谦听了这话心里的那个感动哦。

“公乃我之子房,日后建国,必列宰辅!”

曹国祺一听这话,顿时眼泪吧嗒吧嗒的就往下掉。

他跪倒在莫谦跟前,“介之愿为主公大业赴汤蹈火,刀山火海,粉身碎骨,在所不辞!”

.....

紫禁城,御书房内。

谢学龙死在了剿贼战役之中,崇祯皇帝在除夕的前一天便从江西的塘报中得知了。

他立刻召集内阁成员讨论江西的事情。

他问首辅温体仁道:“爱卿,而今谢学龙身亡,江西莫贼已占据一府四县之地,为之奈何?”

温体仁想了想说道:“陛下,江西莫贼兵不过三千,实力并不强。

据臣所知,此次剿贼之所以失败,乃是谢学龙贪功冒进所至,江西都指挥使丘上仪与巡道王庭梅曾经劝过谢学龙,让他厉兵秣马,先整顿兵马等天气转暖再前往剿贼,如此胜算大增。

但是谢学龙却急功近利,导致才有此败。”

崇祯听他说完不禁有些生气,他说:“朕问的是该如何剿贼,不是在追问谁的责任!”

“陛下,江西莫贼不过是疥癞之患而已,真正的大患乃是中原的张献忠高迎详李自成等贼。

此三人降而复判,大军已经直逼中都凤阳,此三人才是我大明朝的心腹大患啊!”

崇祯听了这话不禁默然点了点头。

他现在一听到李自成三人的名字就恨的咬牙切齿。

“啪!”

崇祯皇帝一巴掌拍在御案之上,骂道:“陈奇瑜误国啊,反贼本已被围车厢峡中,若非他擅自收降叛军,哪来今日之祸!”

众臣看皇帝发火,一个个都不说话了。

陈奇瑜为什么敢收降几万反贼,最终拍板的不都还是坐在上首的皇帝么?

作为招抚工作的最终拍板人崇祯皇帝,不是他的首肯,李自成怎么可能从车厢峡逃出生天。

这责任本来最大的责任就是皇帝的,可是结果呢,最后倒霉的却是五省总督陈奇瑜。

大臣们都知道陈奇瑜是最冤枉的,可是没有一个人敢给陈奇瑜叫冤,给陈奇瑜叫冤,那就等于在挑战皇帝的权威。

皇权,是不容挑战的!

陈奇瑜现在还在大牢里关着呢,朝臣不知多少人弹劾他误国,要求把他斩首示众。

如果不是首辅温体仁一力护持,怕是早就身首异处了。

陈奇瑜被下了天牢,可是农民军还得继续剿啊。

负责围剿农民军的新任五省总督洪承畴走马上任。

洪承畴一上任便令总兵贺人龙,左光先出兵夹击农民军,农民军败走灵宝,汜水等地。

现在农民军已经全数被赶在了河南一带,洪承畴也在加紧部署,准备全歼在河南的李自成高迎详等部。

而此时的农民军数量已经多达二十余万,对于一个才仅有三千人的莫问来说,李自成等人才真正是大明王朝的心腹大患。

崇祯见众位大学士没一个人开口,不禁又说道:“可是那反贼莫问已经大胜,如若不加征讨的话,岂不是要看着他不断坐大?”

最终还是年老的吴宗达没忍住,他上前说道:“陛下,江西素来无大患,些许流寇也是当地地方官为非作歹所至,那田有年知府袁州,与知县郑秋平沆瀣一气,把袁州府给搞的乌烟瘴气的,所以这才引发了莫问造反。

据臣所知,这莫问乃是秀才出身,也是读过几年圣贤书的,陛下莫不如先派一人前往招抚,如果招抚成功,不用剿除的话,岂不省去了一大笔军费开支。”

“吴阁老此言差矣,那些反贼个个都是那无君无父之人,那李自成是不也是我国朝驿卒出身么,不也造反了?

再说,反贼之人皆不可信,出尔反尔乃是他们的本性,一旦你伺候他们的不舒服了,他们就会再度造反,陛下,车厢峡之事近在眼前啊,陛下可不能心软啊!”

内阁大学士王应熊第一个站出来反对招抚。

崇祯听了王应熊的话不禁深以为然。

“反贼皆是一群背信弃义的小人,不可信,就依王爱卿所言,宜征讨此贼。不过谢学龙身亡,诸位觉得何人可赴任江西巡抚一职,征讨此贼?”

几位大学士的脑子一听这话赶紧疯狂的转动起来。

每个人都在脑海里思索自己的党羽中哪个人适合这个职位。

毕竟一省巡抚,封疆大吏啊,油水不会少。

“陛下,臣举荐一人,定可胜任江西巡抚一职!”大学士钱士升出来说道。

“哦?爱卿举荐何人?”

“江西监察御史刘宗祥,此人人品正直,不避权贵,在金坛任知县时,补获海盗王武烈,且平息了金坛海盗之乱。

此人崇祯五年任江西道试御史,后升任监察御史,对江西各地颇为熟悉,可为江西巡抚,令其募兵操练,以待明年开春后剿灭莫贼!”

崇祯一听大喜,高兴道:“好,即刻拟旨,升刘宗祥为江西巡抚,领兵部侍郎衔,令其剿灭江西境内匪患!”

“遵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