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大明头号反贼 > 第一百零二章 清廉之官

我,大明头号反贼 第一百零二章 清廉之官

作者:莫问太多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43:00 来源:平板电子书

株洲镇上,龚成康看着自己部下缴获的几百马车的财货不禁喜笑颜开,没想到一个小小的株洲镇居然能有这么大的收获。

他下令将所有商队人马全部关押起来,等义军严审过后再说。

而此时,钱大有正亲率人马奔赴一百里外的浏阳县。

浏阳距离醴陵足有一百二十里的路程,钱大有没有率兵一路疾行一天一夜,于第二天下午赶到浏阳县城外。

浏阳知县冯祖望一看城外乌压压的全是反贼大军,虽然心中震惊,但是却丝毫不惧。

他拔出自己的佩戴的一把宝剑,对城中众人喊道:“乡亲们,保卫家乡的时候到了,随我上墙杀敌!”

钱大有带着人马抵达城外,本以为浏阳县会跟醴陵县一样可以不攻自破,没想到刚到浏阳就吃了一个闭门羹。

钱大有没有着急攻城,而是先让大军把浏阳城给四面围了起来。

他叫人找来了当地的百姓,问百姓道:“这浏阳的知县是谁?”

百姓看到义军这阵仗,心中害怕极了,但是他不敢不答。

他小心翼翼的回答道:“启禀将军,知县老爷姓冯,具体叫什么名字小的我也不知道。”

“哦?姓冯的,他在浏阳为官如何?”

百姓想了想,回答说道:“冯大人爱民如子,对待百姓甚好!”

钱大有听完,便打发走了这位百姓,又让手下再去找了十几名当地的村名。

经过一番询问,百姓都对这位冯大人赞赏有加,说他是个难得的好官,希望钱大有不要杀他。

钱大有听完百姓们的话,心中不禁诧异道:“想不到这小小的浏阳居然还有如此好官,大帅有令,若遇良臣不可杀之,这姓冯的名声如此之好,想必定然是个好官!”

钱大有放走百姓,心中开始盘算起来。

他叫来自己的幕僚,要他写上一封劝降信,让后派人用弓箭射入城内。

很快浏阳县的守军便把书信呈打了冯祖望跟前。

冯祖望打开书信一看,发现居然是一封劝降信,他当即火冒三丈,拿起笔就要给钱大有回一封信。

信中冯祖望说道:“自古以来只有战死的忠臣,哪有卑躬屈膝投降的文臣,本官深受皇恩,决意与城共存亡,将军不必再劝,有胆尽管攻城!”

冯祖望四十多岁才高中进士,他第一任官途便是浏阳知县,几十年寒窗苦读的他好不容易熬出了头,屁股下的椅子还没坐热乎呢,心中那是自然不舍。

可是接受几十年儒家教育的他深知什么是忠臣的含义,他知道自己只要投降了外面的反贼,今后必将会在史书上遗臭万年不可。

想到他自己自担任浏阳知县以来,兴县学,倡教化,亲授课,礼下士。

种种所作所为,那都是圣人教育他们去做的,如果他现在因为一封劝降信就打开城门降了外面的反贼,那今后浏阳的百姓会怎么看他。

大家会骂他这个人是个伪君子,是个叛徒,今后他也没脸再对百姓施行教化之政了。

冯祖望铁了心的要与城共存亡,钱大有也拿他没辙了了。

他看完冯祖望的回信,知道这个老头是属牛的,投降是不可能了。

不会投降,那就只有攻城一条路了。

冯祖望在浏阳县颇有名望,义军一到,他立刻关上了城门,并且马上在城中组织乡勇,仅半天功夫就招募了一千多人。

这一千人虽然都是临时招募的勇士,但是却都是精壮的汉子,用来攻城拔寨或许不够,但是守城这种事情却还能勉强对付一下。

钱大有看着城墙发了一会呆,他不想采用那种最笨的方式去攻城,他想用计。

他叫来军中的手下军官和幕僚到大帐开会,会上,钱大有开门见山说道:“冯祖望这人在浏阳颇有声望,咱们若是强攻,他定然会死守到底,诸位可有办法让其投降?”

几名军官交头接耳的交流了一番,都没想到什么好法子。

几名幕僚也是陷入了深思之中,一炷香后,一名名叫虞昌杰的幕僚想到了主意。

“总兵,卑职想到了一个办法,或许可用!”

“哦?快快说来!”

“是,总兵大人,冯祖望既然在浏阳深受百姓爱戴,又名望极高,想必他是一名爱惜百姓的官员,咱们不必去劝他投降,咱们自己去劝,那冯祖望为了顾全自己的名声,断然不会开城投降。

但是咱们可以让百姓去劝,我观浏阳百姓,人人皆有菜色,明显食不果腹。

据卑职所知,浏阳县的土地贫瘠,庄稼的收成并不太好。

有时候一亩地的产量才一石左右,有时候甚至还达不到一石,然而朝廷在浏阳县征收的赋税却已经达到了每亩二两银子的天价。

想那粮价才多少,一石稻谷卖也才卖半钱银子,然而交税却要交二两纹银,许多百姓都把自己的田贱卖给了当地的举人进士甚至地主手中,以此来为自己避税。

冯祖望身为浏阳知县,对于这等情况乃是心知肚明,只是他明知百姓疾苦,但是却又无能为力。

大人,咱们义军的均田策若在此时开始施展,必然能进展迅速,相信不出三五日,当地百姓便会咱们鼎力拥戴了,到时候总兵再放几百百姓入城,让他们去冯祖望的身前求情,让他献城投降,冯祖望看在百姓的面子上,定然会应允的!”

钱大有听完虞昌杰的话,不禁拍手叫好:“好计谋,真不愧是读书人啊,果然鬼点子多,来人,传我命令,大军剩两千人继续围城,其余人等,全部给我散出去,在县城周边洗劫地主,推行均田策!”

钱大有从醴陵带了五千人北上,除了留守城外的两千人外,剩下的三千人全扑了出去。

在军中幕僚和文官们的带领下,很快浏阳县的均田运动便在乡间轰轰烈烈的展开了。

文官们在各村村头宣讲均田策的好处,告诉大家莫大王会给每个人都分田,分地,这些田地,绝不会收大明政府那么繁重的赋税,只会按照田里的产值的收取十分之一的赋税。

剩下的十分之九,全都是百姓自己的,官员们并且承诺了,绝对保证每个人头上分到的田亩不低于三亩。

之所以敢夸下这个海口,这还是得益于部分当地百姓的鼎力帮忙,这些百姓世世代代居住在此,对哪家哪户有多少田地那是一清二楚。

某某员外家有两千亩啦,某某举人家有五千亩了,还有哪位家里出了个进士的,家中田产足有几万亩。

反正义军就按照百姓们提供的名单直接带兵就到了这些乡绅地主的家里,勒令他们交出田地的地契,并且要开仓放粮,否则就抄家灭族。

这刀都架到脖子上了,乡绅土豪们哪里敢不答应,只能乖乖的拿着地契交到义军手中,并且交出钥匙,把府库里的粮食任由义军搬走。

义军将士拿了粮食,除了留下部分自用的,剩下的粮食全拿出来分给当地的穷苦百姓。

百姓分到了田,又得了粮,一下子就对义军的印象提高了一万分,人人都争先恐后的想跟义军搞好关系。

钱大有趁着机会成熟,从附近的十几个村里选了二百位勤恳朴实的汉子和德高望重的老人,把他们请到军中大帐中,设下酒宴款待了这群百姓。

席间,钱大有说出了他的目的,他希望大伙能入城劝说知县冯祖望投降。

钱大有坐在主位,声泪俱下的说道:“我主莫大王,向来对于冯大人这种好官清官那是仰慕的紧,每逢在攻城拔寨之中,都会派人打听清楚守城将官的姓名籍贯,以及为官为人,若是清官忠臣,我家大王定然舍不得杀害,必会厚礼相待,若是不从,大王还会给他赠于金银,让其归乡。

大王说:天下大乱,乃是朝中那些贪官污吏和之前各位昏君的事,这些大人勤政爱民,又清廉自爱,乃是天下百姓仰慕和盼望的好官,他安忍加害。

诸位父老乡亲,冯大人爱民如子,我这位全军主将岂能违背大王的命令,狠心加害于他。

明日我将退兵十里,诸位明日可入县城,劝说冯大人,他若愿降,我钱某人定然愿意为他牵马坠蹬,以师礼相待!”

几名老者看钱大有说的声情并茂的,顿时感动不已。

其中一名年岁最长的长者梁友智说道:“将军可放心,我孙儿在是城中守城的把总,等明日入城,定然会劝那冯大人来投!”

“那好,就有劳诸位乡亲了!”

第二天一早,钱大有便下令全军后撤十里,浏阳城上的守军看义军退走,顿时有点摸不着头脑。

他们赶紧把这一消息报告了给了冯祖望。

冯祖望一听,他也有点搞不清情况了,他摸了摸自己的后脑勺,自言自语道:“莫非反贼军中缺粮了?不像啊,前几日我看见他们运送大批大批的粮草,绝不可能缺粮。”

冯祖望拿起宝剑,赶紧匆匆带人赶到南城墙上,往城外一看,果然发现义军已经后撤了起码七八里路,连看都看不见了。

又过了半个时辰,城外忽然走来一队人,仔细一看,是一群穿着百姓服装的人正在靠近城墙。

守城官兵一看,马上张弓搭箭威慑道:“来人止步,再不止步我们就射箭了!”

“别射箭,别射箭,我等是城外的村民,今日有要事前来求见知县冯大人。”

“村民?哪个村的村民?”

梁友智听着城上喊话的士兵声音似乎有点耳熟,用他那远视眼一瞧,好家伙,居然是自己的孙子梁本兴。

梁友智赶紧骂道:“你个兔崽子,你爷爷我都认不出了,你个兔崽子,你想射死你爷爷啊?”

张弓搭箭的梁本兴一听城下的自称是自己爷爷,当下也不敢大意,他收回弓箭往城下仔细一看,还真是自己的爷爷。

“爷爷,爷爷,您怎么来了,我还以为您肯定被那些反贼给害了呢!”

“害个屁,快跟冯大人说一下,我们梁家村的村民都在这,希望冯大人放我们进城!”

梁本兴一听,赶紧回头对冯祖望说道:“梁大人,城下真是我爷爷,求求您放他们入城可好?”

梁本兴是官军的把总,是浏阳县仅有的几名军官之一,冯祖望对他的家底还是知道的非常清楚的。

他略加思索了一番,便同意了梁本兴的请求。

浏阳县城的南城门在紧闭了七天之后终于打开了,梁友智一看城门开了,赶紧带着人入了城。

一到城内,梁友智便跟赶下城来的孙子梁本兴撞在了一块。

“爷爷,爷爷,您没事啊?”

“我能有啥事,我都七十几了,谁还会把我这把老骨头怎么着么,知县冯大人呢?”

“冯大人在城楼上。”

“快,带我去见冯大人,我有要紧事跟他说!”

梁本兴不知爷爷有什么紧急的事情,看他那模样,似乎十万火急一般。

他赶紧扶着梁友智上到城墙上面,在城楼里拜见了冯祖望。

一见到冯祖望,梁友智就先恭恭敬敬的准备给冯祖望行大礼。

冯祖望为人敦厚,对百姓向来友善,一看梁友智这年纪,他赶紧起身拖住他的身体说道:“梁老这是作甚,这可真是折煞我了,梁老,城外乱军那么多,您可还好?”

梁友智摸了摸胡子,笑呵呵的说道:“好,好的很啊,我打听清楚了,那城外的是从江西袁州来的军队,是袁州莫大王的部队。

这莫大王的部队,那就跟其他军队不一样,他们分担不抢咱们百姓,还从地主大户的手里把粮食抢来,分给我们这些百姓。

老夫活了七十有三,这种事还是头回见呢!”

冯祖望听到梁友智这话,顿时脸色一变。

他不悦道:“梁老,您入城,可是有事?”

梁友智老来成精,一看冯祖望的脸色就知道。

他也不再隐藏,直接开口说道:“冯大人,您是个好官,是个清官,不光我们这些浏阳的百姓知道,那义军的首领也是知道您的清廉啊,我今天来,正是奉了义军将军的请求,来劝降您来了!”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