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刘宋汉阙 > 第484章 拓跋焘:备战!

刘宋汉阙 第484章 拓跋焘:备战!

作者:三林校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36:2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北魏国都,平城。

“刘义真到底在做什么?”

是的。

要是说这世上有谁最关心刘义真,拓跋焘自己说第二,就没人敢称第一。

现在拓跋焘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便是询问自己身边的内官宗爱:“刘义真可有什么消息?”

直到得到具体的情报,拓跋焘才会去洗漱、吃饭,乃至继续和被窝里的妃子温存一会……

所以如今他对刘宋国内发生的事不说了如指掌,但若真有什么大事是绝对瞒不住他的。

“河套。”

“东海。”

“哼!”

拓跋焘之所以这么敏感,也不能全怪他。

实在是这几个地方对于北魏的威胁都太大。

平城和刘宋的晋阳虽然离得近,但好歹有雁门关这座修缮完成的雄关将两国隔绝开来。

但如今河套落到刘宋手中,宋军随时可以兵出云中,直接捅向北魏国都。

要不是如今刘宋的骑兵还未组建完成,拓跋焘猜测刘义真早就想这么干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河套的事拓跋焘还没想好怎么处理呢,如今刘宋在东海的布置也让拓跋焘开始发毛。

因为丢失了河北,如今北魏的主要产粮地便是东面的辽西一带。

那里毗邻大海,难保刘宋未来不会从海上进攻。

北魏在陆上的战力足够和刘宋掰掰手腕,但是海上……

除了几艘能在近海晃悠的渔船,拓跋焘自己都不知道还有啥能开到海上去。

“去请相父前来议事。”

随着刘宋灭夏,崔浩已经成了拓跋焘唯一的救命稻草,每日与崔浩议事和问刘义真的近况都成了拓跋焘每天的惯例。

“陛下。”

崔浩与几年前相比,鬓间多了不少白发。

而且虽然北魏答应了刘宋要自去帝号,但在国内崔浩仍然以“陛下”称呼拓跋焘,似乎这样便能为拓跋焘添上几分正统似的。

“相父免礼。”

拓跋焘近些年来权柄越重,气势越垒,但他对崔浩的态度始终未曾变过。

“相父,从刘宋传来的消息。刘义真在东海开设东海都督府,并且还将谢晦派去了东海,此事相父怎么看?”

东海。

谢晦。

相比前一条,崔浩明显更在乎谢晦。

“刘义真居然派谢晦去了。”

崔浩不苟言笑的脸庞上居然是卷起了几分凝重。

“相父以为不该派谢晦前往?”

“自然不该。”

“自王弘隐退后,谢晦便是如今刘宋世家之柱梁。如今居然是被刘义真从朝堂中挪了出来,当真奇怪。”

崔浩虽然不像拓跋焘那样把刘义真时时刻刻放在心上,但不代表他对于刘宋的情况就一无所知。

“如今刘义真刚刚灭夏,国力疲弱。正是要休养生息、维持稳定的时候,怎么能在这个时候放谢晦去东海。”

有那么一瞬间,崔浩都怀疑刘义真把谢晦丢到东海是来备战的。

但显然,刘宋境内有太多更加合适的人,哪怕不把王镇恶、朱龄石、檀道济三人中的一个丢出来,也有大把的人能用。

&n-->>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bsp;结果偏偏出来的是谢晦,这样的做法让崔浩是百思不得其解。

连崔浩都想不明白,对政治敏感度更低的拓跋焘自然更加想不明白了。

但拓跋焘也不在意。

他只想搞清一件事——

“相父以为,我们反攻刘宋的时机到了吗?”

战争!

只有战争是拓跋焘和拓跋焘能活下去的唯一方式!

在刘宋刚刚和胡夏大战之后,拓跋焘想过要趁机发动战争。

但那会刘宋主力几乎都在云中,又刚刚取得胜利,要是真打起来,拓跋焘的赢面很小。

现在刘宋军队已经退了回去,失去了刚灭胡夏的锐气,正是反攻刘宋的好时候!???.

拓跋焘是个明白人。

绝对不能让刘宋从之前的大战中缓过来。

一个占据中原精华且目前看来异常好武的刘宋真的缓过劲来了,周边其他的小国……特别是奴役过汉人的胡人小国的末日也就差不多要来了。

赫连勃勃估计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他才孤注一掷的想要去攻打汉中,逼刘义真放弃关中乃至北方。

但很可惜,赫连勃勃不但自己功亏一篑,还将自己一辈子的基业拱手相让。

如此,这巨大的压力就来到了拓跋焘这边。

“上次刘宋在攻打胡夏时,耗费了北方不少的粮食。这几年河北的收成不好,若是要恢复过来至少也要五年。”

“但如今刘宋既然开通了海运,就可以将南方的粮食源源不断的运到河北来!以南方占城稻那般神奇的产量,不消两年便能补充北方的亏损!”

“所以,我大魏的时机……就在这两年!”

海运除了能从海面上对北魏主要的产粮地进行打击外,还有那恐怖的运输能力。

特别是占城稻的威名拓跋焘也听过。

有这种划时代的作物支撑,每多熬一天,北魏的胜算就会少一分。

拓跋焘,已经是等不及了!

“战争……”

崔浩闭上眼睛。

北魏与刘宋终有一战,这是几年前他去刘宋大营求和的时候便知道的。

这么些年来,他都在助力北魏富国强兵,并且在等待一个最好的时机。

但可惜……

南面的刘义真比他想的要谨慎。

和赫连勃勃作战的过程中,宁愿带着几百几千人孤零零的去支援汉中,也没有调动河北、晋阳的大军,甚至还把中原的军队调往洛阳反将北魏一军。

有这么谨慎的对手,想等着对方在战略大方向上失手的希望显然已经不大。

而再等下去……那正如拓跋焘所言,北魏的胜算会越来越小。

“陛下,是时候了。”

北魏,等不起了。

“但是有些布置还是要做的。”

拓跋焘眼睛一亮:“相父所说的布置是?”

“臣需要一个人前往长安,搅动长安的风云。不说能把刘宋搅乱,至少也要耽搁刘义真一段时间,给我军创造先手的机会。”

拓跋焘又陷入纠结:“这样的人……我大魏境内有吗?”

“自然。”

崔浩向拓跋焘推荐了自己心目中的人选——

“平棘县子,李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