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刘宋汉阙 > 第360章 批阅

刘宋汉阙 第360章 批阅

作者:三林校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36:24 来源:平板电子书

无论是郭嘉、关羽,还是吕蒙。

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机会。

而这种机会,才是巢尚之真正缺少的。

他自己是身为孔圣故乡的士子,才有更多的机会能去读书。

同理,他是因为天下下令州县推举士子,才能有机会来到长安参与科举。

要是不是他出身的地方,不是天子推广的科举,他这样的人,大概率是在书中看遍世间繁华,然后窝囊的躺在布满杂草的床榻上死去

这样的士子,天下不知凡几!

“今大宋有县、州两级制度,又有御史监察十道。若能每级都以科举考察士子,使县试者为县吏,州试者为州吏加以录用,往上者六百石官吏再由朝廷决议

巢尚之此刻似乎不是在答题,而是在向天子,向朝廷奏对。

他的眼中全是火焰,只想着能用手中纸笔将这铁铸的囚笼给打破!

每门课答题时间有两个时辰。到了午时,考生的试卷便直接被礼部、御史台还有锦衣卫三方势力共同护送到皇宫中去。

这第一场的策论试卷,并没有被拿到负责批阅试卷的礼部衙门,而是被直接送往两仪殿。天子,赫然是要直接批阅这些士子的策论!

六科当中,除了《策论》,其他基本都有标准答案,批阅起来快很,也没什么可操作空间。

所以《策论》作为最容易做文章科目,刘义真直接釜底抽薪,不给有心之人机会。

而且《策论》往往代表着这个人的政治观念,不排除有學晁错那种披着儒学之皮,实为法家之骨的老阴比,但大部分士子的策论还是能相当直观的看清其内心。

再加上这次策论的题目选的格外坑人,刘义真也想看看那些考生是如何作答的。

此时拿来的试卷还没有糊名,刘义真轻松的将朱修之、柳元景、安颉、宗悫还有薛安都的试卷抽了出来。

朱修之的试卷和他本人一样中规中矩,文章的每个字眼都透着一股“忠君爱国”和“以朝廷为本”,属于那种看出问题但不敢明说的类型。

柳元景、宗悫的虽有些建树,但二人到底年幼,并没有看透题目的本质,分数也达不到上上。

薛安都....这货居然满篇在赞扬关羽万人敌的武艺,妥妥的跑题作文。甚至还在策论最后面作了一篇狗屁不通的诗,什么“二爷刀如钩,占尽天下狗”,看得刘义真直想骂娘。

反倒是安颉。

作为一个胡人,或许是因为他在北魏时的身份凌驾于众多汉人世家之上,所以能站在“旁观者清”的角度来看待刘宋国内的问题。

他的策论很客观的点出世家的问题,并提出一系列解决世家的方案。

只不过

那些方案都属于“鲜卑皇帝”能做,而“汉人皇帝”做不了的方案。

北魏之前的统治核心就是那一小撮鲜卑贵族和其手中随时能武装成军队的私人部落,但凡想走中央集权,这种模式就不可能走的通。

“有些东西,但是东西不多

这五人的策论比之一般士子的策论要强上不少,但是在刘义真这就有些不够看了。刘义真想要的,还是那种能让他眼前一亮的策论。

是一柄能从千军万马中杀出来,给予世家最后一击的血腥屠刀。

现在,似乎还没有得到。

整整一天,刘义真都在两仪殿翻看着考生的《策论》,里面确实有些新颖的观点,只是要是差了些。

直到一

《县州道三级科举方策》?

刘义真读完后当即龙颜大悦。

“想不到考生中还有这样的人存在!”

再一看名字,刘义真才恍然大悟。

巢尚之!

出身寒微,为人士之末。

历史上他和戴法兴在刘宋孝武帝推行官制改革后,担任中书通事舍人。并逐渐形成了中书通事舍人掌控中枢机要事务的局面,实现了真正的“寒人掌机要”。并且其执权日久,威行内外,是刘宋后期为数不多的良相。

比之徐羡之、傅亮,他二人的起点更低,对于世家的打压也更重。

本以为他们离冒头还早的很,没想到这一世在种种重用寒门政策下居然是现在就出现在了长安。

“果然,寒门就是一个大宝藏,只要肯挖掘总会有收获。”

这篇策论一出,刘义真再看其他策论都有些索然无味,便立即找来王修和王买德。

“此篇策论,二位以为如何?’

王修和王买德自然知道科举《策论》一事,如今见天子亲自召见他们,便知道必然是有人踩中了刘义真的心窝,中了大奖。

《县州道三级科举方策》?

王修和王买德二人不但是刘义真的心腹,同时他们两人也算是出身寒门。

在迁都之后,世家对于中枢的影响力已经不复从前。哪怕是如同王弘、谢晦这样的大佬都被刘义真给架空,其他小鱼小虾很难继续再蹦哒。

但世家对于地方上的影响力还是一如既往的顽固,想要清除这部分力量,远不是凭借政治手腕就能达成目的。

但眼下,这篇《县州道三级科举方策》中提出来的措施却让他们眼前一亮。

县、州、道三级科举,可以大大加强朝廷对于地方的控制,再加上任免官员的权力,朝廷完全可以凭借这招打击世家在地方上的嚣张气焰。

而且如此一来,朝廷也是变相的将六百石以下官员甚至吏员的任命都收回中枢,这种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作为朝廷宰辅的王修、王买德,又怎会不支持?

“此篇《策论》,自可评为甲等。”

这么说,大家便明白了。

首次科举的《策论》第一。

往后,将有无数学子将这篇《策论》当做范文放在手中反复观摩,其中的内容也会被各地学子吸收,用最廉价的成本达成最有效,最广泛的宣传,让《县州道三级科举方策》的内容深入人心,也间解的会在这篇策论变成政策之时减轻成本。

到这,刘义真才派人将试卷糊名,带到礼部评分并录入分数。

啥?公平?

连天子都看不见的公平能叫公平?

别逗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