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乃郑氏四代目 > 第二百七十八章

我乃郑氏四代目 第二百七十八章

作者:四联折圭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29:50 来源:平板电子书

福建缺乏耕地潜力,在重视商贸的明郑政权看来算不得什么,南宋、元朝时福建盛极一时最终靠的是商业贸易而不是农业,只要有漫长的海岸线和港口,粮食并不会是问题。

占领了福建让整个明郑政权自上而下都极为兴奋,一方面因为明郑中福建人占比最多,能重回乡梓之地自然喜悦之极,二来也是因为明郑中的有识之士们也看出了福建的优势。

福建的光复让所有人心中都深感振奋,这点燃了希望,同时展示给了天下人看,明郑确实是有实力和能力反攻回来的。

这是明郑政权的高光时刻,占据了琼州、东宁和福建三地,比当初郑芝龙在福建保着隆武皇帝时所占的地盘更大,下辖的人口更多。

郑克臧的个人威望在成功占据福建后进一步得到了提升,在明郑官员和百姓们的交口称赞中,他逐渐被神化,几乎成了毫无缺点的一代“明君”。

“明君”并不好当,从击败杰书的前线回来后,郑克臧就被掩埋在各种繁杂的事务之中。

虽然福建有着这样那样的优势,但连番大战下来留下的是一堆烂摊子,它需要时间来恢复,慢慢地才能发挥出其相应地优势。

伪清的“迁界令”是在明军登陆之初便被废除了的,这沿海的五十里全都是平原耕地,愣是被人为地一纸政令搞得荒芜了近二十年。

郑克臧为了组织民众恢复生产专门成立了一个临时衙门:巡视督察返界授田衙门,被福建的百姓们简称为巡察授田衙门。

这个衙门由六部的高官和其他几个相关部门还有军方人员共同组成,直接向郑克臧汇报,权势极大。

按照郑克臧的命令,趁着这次返界的机会,彻底废除沿海地区原本伪清旧有的生产关系,对于愿意迁回沿海的民众施行计口授田,一律施行已在琼州和东宁开始推广的摊丁入亩税法。

得益于伪清留下的这种特殊情况,政策的落实和执行十分顺利,毕竟原本界墙外的地主阶级也都失去土地成了普通人,没有固化的利益阶层,巡察授田衙门几乎毫无阻力地高效率完成了授田工作。

这项政策也吸引了许多原本无地的破产自耕农,在官府的统一安排下,一队队名为返乡团的开垦队伍进驻到这片被废弃已久的地区。

原本搭建界墙所用的木材纷纷被拆除,用以修建破败的民居村落,从东宁和琼州源源不断运来的耕牛驽马从泉州上岸被分配到返界的民众手里。

在泉州府惠安县东南方向的溪路村中,返乡的民众们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着自己的家园,整齐的闽语号子声此起彼伏,男女老幼脸上都流露着喜悦。

几个刚剪了辫子的后生围成一团互相嘲笑着彼此丑陋的新发型,动静声太大被村子村正发现,老村正举起拐杖羊怒道:”才干了没一会,就开始偷懒,快去干活。”

几个后生嬉笑着避开了老村正虚拍过来的拐杖,一哄而散继续投入到劳动之中。

等到黄昏前,众人逐渐停下手中的活计,在村子正中央支起了几口大锅正咕冬咕冬地沸腾着。

十几个上穿黑色或紫色长袖挖襟衫,下穿黑色大折裤的惠安女子一阵忙碌,切肉的切肉,洗菜的洗菜,看着阵仗,可以期待一顿丰盛的晚餐了。

趁着等饭前的这会功夫,老村正将大家聚集在一起。

“都静静,都静静!”

老村正的大孙子底气十足地呼喊着,人群渐渐安静下来,老村正满意地点点头,将头上的帽子紧了紧,确认没有一根因剪掉辫子而变得散乱的头发露出来。

“诸位乡亲都听我说。”,老村正朗声说道,将众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延平王殿下仁慈,允许我等还乡,还给了咱们工具牲畜,恩大于天呐!”

老村正话音刚落,底下传来一片嗡嗡声,大家七嘴八舌地开始讨论起来,站在最前面的一个面容憨厚的男子甚至直接当场跪下来磕头不止,口中喃喃道:“多谢殿下,多谢殿下。”

“二狗叔又犯傻了,他在这里跪,福州的殿下哪里知道嘛。”,站在那男子身后的一个伶俐小童一脸笑嘻嘻地说道,引起了众人的哄笑。

名叫二狗的男子听见这话也有点不好意思起来,赶紧站起身,涨红着脸拍了拍身上的土。

“二狗做得对,延平王殿下于我等有大恩,你们都要在心中给他老人家磕头!”,老村正开口帮二狗说了句话。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

老村正很满意大家的态度,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今天日间,官府的人已经过来勘定了乡界,都竖上了牌子,大家开垦的时候都意点,可不要越了界限最后帮临乡干了活。“

老村正的话再次引起人群的哄笑,等笑声停歇之后,他继续道:“根据巡察授田衙门的要求,乡里要组织授田登记,趁着这个空当都去卢先生那里做登记去。”

老村正口中的卢先生是个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子,是名童生,此时穿着一袭长衫坐在后边棚子里的书桌后,等着登记各家各户的信息。

按照村正的要求,每家的主事者排好队列,一个个将自家的丁口、是归来的业主还是自愿来的难民等情况一一交代清楚。

卢先生按照巡察授田衙门下发的制式格式一一将各家情况登记清楚,最终交给老里正。

老村正将这一厚沓子的资料装订成册,郑重地请卢先生在扉页写下了:溪路村丁口登记簿。

随即他将这册子妥善放回了家中,就等着明日把这登记簿交给乡里,再由乡里统一交给县衙门。

村民们登记完后,晚饭也已经准备好了,大家热热闹闹地在村中央的空地处搬桌开饭。

虽然房屋仍然破败,许多人甚至连个像样的餐具都没有,但他们还是笑得很开心,眼神中充满着对新生活的向往。

不一会,晚宴的气氛达到**,不少人又唱又跳,夹杂着孩童的欢笑声,一片和乐融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