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乃郑氏四代目 > 第二百一十八章 黄宗羲(下)

我乃郑氏四代目 第二百一十八章 黄宗羲(下)

作者:四联折圭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29:5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知府衙门内,南镇抚司百户梁庆和军法司参事张三同正在给李高山下最后的通牒。

“李统制,现下士卒们的劫掠行动早已超出了惩戒的范畴,我等代表南镇抚司和军法司正式要求贵部约束好手下士卒,立刻停止破坏嘉兴安稳的行为。”

李高山打着哈哈道:“两位大人何出此言啊,何大帅交代的,要我严惩通清士绅, 李某这也是听命行事啊。”

梁庆面色严肃地道:“李统制不用在这里跟我们打哈哈,明日午时之前,士卒的劫掠必须停止,不然我等只好将此间情形尽数禀报何大帅了。”

李高山笑容敛去,眼神转冷,寒声道:“梁大人在威胁我?”

“梁某按律例行事何来威胁一说, 言尽于此, 李统制还请尽快约束部卒,不然到时真的闹到何大帅那里, 大家脸上都不好看。”

梁庆抱拳一礼和张三同一起转身离去,留下一脸阴沉的李高山。

等二人走后,李高山召集了平礼镇诸将官,将南镇抚司和军法司的意见传达给了众将,立刻引起大家的不满。

此时手下士卒来报说,门外有一位名叫黄宗羲的大明遗民求见。

正在气头上的李高山听见手下兵卒的回报,下意识地皱起了眉头,挥挥手道:“不见不见。”

随即冲着传讯的士卒呵斥道:“什么阿猫阿狗的都来找我汇报?要你们是干什么吃的!”

那士兵喏喏不敢多言。

“且慢!”,平礼镇副统制尹景出声制止。

他用不确定地声音问道:“来者可是说了他叫黄宗羲?”

那士兵看了眼李高山,见他没有出言打断,方才回话道:“是,门外一位老者带着三个学生, 那老者自称是黄宗羲。”

“尹统制,这黄宗羲有何稀奇的不成?”

李高山此时也意识到了不寻常。

尹景笑道:“当初来浙江之前, 殿下通过南镇抚司向出征的各军镇下发了江浙探访名录,大人可还有印象?”

李高山闻言露出回忆神色, “确实有点印象,好像是殿下让南镇抚司在江浙探访人才,要尽量带回东宁,怎得?这黄宗羲在名录上。”

尹景拍掌大笑道:“何止是在名录上,这位黄宗羲黄太冲位列寻访名录中第一位!”

“哦?!”,这下李高山来了兴趣。

“这位黄太冲是何许人物,竟得殿下如此看重。”

尹景摇头笑道:“我也是一介武夫,哪里知道这黄宗羲厉害在何处,但这不正是拿下梁欢的好机会吗?只要拿下了梁欢,军法司的张三同性格懦弱怕事,到时候还不是任我们拿捏?”

李高山眼珠一转,笑容重新回到了脸上,他哈哈笑道:“尹统制所言甚是!”

他冲着那个报信士卒道:“还不快去请黄老先生进来,不不,我李某亲自去迎!”

李高山的亲自出迎让万斯同等黄宗羲的弟子们心中很满意,心中暗暗感慨老师的名气之大。

即便是郑氏的武夫将军听闻老师前来都亲自来迎,执礼甚恭。

黄宗羲虽然面上不显露分毫,心中也是略感振奋,见李高山满脸笑容亲自出府相迎, 对此行的劝说又多了几分把握。

黄宗羲对郑氏一脉一直抱有善意,作为史学家,他亲自编撰了《郑成功传》、《赐姓始末》等史料,是后世研究国姓爷的重要文献依据,从这些史书的字里行间中可以看出他对国姓爷是钦佩的。

当初国姓爷退守台湾时,大部分人对其不看好,士林唱衰郑氏退守台湾,称其最终也不过就沦为田横之流。

可黄宗羲不这么认为,他反驳这些看轻郑氏的言论,多次在公开场合为郑氏鼓吹称:

“自缅甸蒙尘以后,中原之统绝矣,而郑氏以一旅存故国之衣冠于海岛,称其正朔。郑氏不可谓徒然矣。”

一直到三藩之乱时,年已耳顺的黄宗羲并未参与其中。

他表面上对吴三桂等人的反叛冷眼旁观,实则心中十分牵挂战事,迫切希望能看到夷狄朝廷被推翻,恢复汉家江山的那一天。

但他并未将希望寄托于三藩之流,在他的文章中将当时已占据数省之地的吴三桂隐喻为“龙蛇”,将各地蜂拥的起义军称为“蜂趸”。

他认为无论是三藩之流还是西北反正的王辅臣之流都是灭亡明朝的帮凶,自然不愿意将希望寄托在这些人身上。

直到郑经遵奉永历年号反攻大陆后,他心中为之一振,但很快郑经背刺三藩的操作让他失望不已,及至郑经败退东宁,他最终彻底熄灭了抗清心思,开始潜心修书治学。

不得不说郑经的操作真的很泄气,不光是黄宗羲,还有朱舜水等人,都是在郑经反攻失败后,心灰意冷彻底放弃了抗清,一个个开始隐姓埋名著书育人。

黄宗羲进到知府衙门后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请求李高山立即停止劫掠,还嘉兴百姓以安宁。

李高山连拍胸脯保证照做,黄宗羲心中对李高山的观感更好了些,觉得李高山虽然身为武夫为人粗鲁,但愿意听劝,实在难得。

当然这都是李高山装出来的,他向黄宗羲保证停止劫掠后,摆出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叹气道:

“不瞒黄老先生,本官也不愿意劫掠百姓,只是何帅有言,务必严惩通清大族,不光是嘉兴,在松江、昆山等各地都施行此策,唉!”

他躬身一揖到底道:“我知老先生高义,不知先生可否愿往杭州前线劝说何帅收回成命?”

黄宗羲闻言笑而不语,万斯同则皱眉劝道:“先生,我等来此已是冒险,眼下銮驾就在杭州,若先生您出现在杭州郑氏军中,只怕日后说不清楚啊。”

万斯大和仇兆鳌也连连点头劝道:“先生三思!”

黄宗羲脸色柔和,看着自己三个得意门生道:“你三人春秋鼎盛便不必去了,我这个年纪,一把老骨头,若是清廷愿意收去就收去吧。”

他眼神扫过三个学生,语气清朗道:“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尔等立身需谨记!”

三人闻言皆躬身行礼,“弟子谨遵先生教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