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一品首辅 > 第76章:凛冬将至

一品首辅 第76章:凛冬将至

作者:不知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29:35 来源:平板电子书

陈逢当然要支持朝廷削藩,不只是支持,还要借着朝廷削藩的机会从中立功。

其实在得知高澈然奔赴剑北的时候,陈逢便已经在想如何让朝廷和定川王这场纷争尽早的拉开序幕,自己要如何与高澈然搞好关系。

为了改变在高澈然眼中自己只是来万春学生的固有印象,在确信李知风会想方设法保下李炳的时候。

陈逢便已经想到了利用这件案子,在高澈然的眼中再一次塑造自己一心为民的形象。

所以即便他知道李知风去收买,去威胁,去造假的药方,陈逢都装作没有看见,安静的等待着李知风的宣判。

他只需要让百姓知道,自己也想要为武家申冤,可是自己也没有办法,很无奈便足够了。

随后。

陈逢便故意将这件案子四处宣传,再有前段时间他和苏克之商量组建起来的商队,且苏克之掌握了驿路这条商道,来来往往的商人都会知道这件事。

短短的半个月,清溪县恶霸打死农民被县令冤判这件事便从清溪流传到武通,甚至是省城新郑。

在此后的短短几天之内,关于清溪县李知风很可能冤枉了武家人的消息就已经铺天盖地的传进了武通。

另外。

陈逢和苏克之两人说好的商队也已经组建起来,再加上苏克之掌握了驿路这条商道,消息通过商人也流传进了剑北各个大城,甚至是省城新郑。

武家案过后。

李知风出奇的保持了平静,陈逢这段时间也没有工夫和他继续斗法,他也知道李知风在密切关注着高澈然的动向,等待着高澈然的到来。

八月初的时候,陈逢得到消息,他们的人在追踪高澈然的路途中,进入剑北后就失去了联系。

他猜测高澈然极有可能是去了武通,因为陈逢相信自己宣传出去的武家案会吸引高澈然的注意。

之后几日,陈逢大多数时间忙碌在沟渠上,中旬过后,陈逢完全确定方案,便将河渠的事情彻底交给了沈如绡。、

沈如绡村子重建的任务已经结束,其实全县灾区重建都已经接近尾声。

只不过如当初苏克之所言,八月过后清溪就会出现缺粮的情况。

好在陈逢和苏克之早就组建起了商队,从省城方向采购了不少粮食回来,并如当初陈逢所言,稍稍将大米小米再加工一下以高价卖给县里的大户。

至于普通人,即便大米小米不高价售卖,普通百姓其实也舍不得拿钱去购买大米。

要知道,即便是在丰收年景,大米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也颇为奢侈,何况是这等灾年,他们更多的选择还是黄米甚至一些豆类。

历史上米价最贵者,应是在元时,《食货志》云:“元帝即位,齐地饥,谷石三百馀,民多饿死。”

便宜的年头也有,据《汉书·食货志》云:“岁数丰穰,谷至石五钱,以一石谷舂五斗米计,是一斗米值一钱也。”

再如大唐盛世,贞观年间,《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三年,岁大熟,斗米三钱”。

如今清溪当然不至于大荒之年,可即便如此,一斗米也不是普通百姓能够承受的。

甚至陈逢现在都已经没法给他的工人保证以往的标准,有时候也只能以饼为主食,米自然是想都不用想。

别看他在袁胡李三家抄了不少银子,还有黑云寨里也捞了不少钱。

可是在这样的灾年,只能说银子不值钱。

况且,他的开支除了修河渠和重建灾区这两大工程项目外,还有自己的人要养,所以陈逢不得不听从苏克之的建议,收缩开支。

这样的情况持续到过了重阳,形势更加险峻。

苏克之组建起来的商队已经没有办法赚钱,毕竟富人少穷人多,县里的大户也不能可劲的让苏克之薅。

相反,县里粮食紧缺已经越来越严重。

更严重的是,很多百姓便是看见粮食也买不起。

不得已之下,陈逢只能让苏克之降低价格,本来商队的运输成本就已经很贵,现在价格却已经降到和丰年一个级别。

于是。

才成立没多久的商队,直接就陷入了负收入状态。

作为秉承以做生意即便不赚钱也不能亏钱的苏克之来说,有些难以接受,他便将商队彻底扔给了别人去管,自己则寄希望于陈逢此前说过的大棚身上。

其实在八月中旬的时候,陈逢就已经铲出几十亩地,并且挖出了一个窑来,通上烟道,大棚已经盖了起来,在这个月月初,陈逢挑选了西瓜黄瓜菠菜以及白菜种了下去。

西瓜黄瓜菠菜放在冬天都属于是反季节蔬菜了,白菜正常来说是秋天收获,可以一直存放到冬天。

在古代,冬天很少能吃到新鲜的蔬菜,一般储存方法有三种,一是将蔬菜制作成干菜,二是制成咸腌菜,三便是熟知的窑藏蔬菜了,这种方法,在宋朝的时候就已经得到大力推广。

但清溪今年收成很差,如果陈逢能在冬日里拿出新鲜的大白菜来,肯定大卖。

沈如绡的母亲从未听说过这种种植方法,便主动请缨。

而陈逢也正好缺一个农业经验丰富的人帮他照看,便答应了下来,同时也另外找了几个种地的农民伯伯悉心照料。

苏克之自从看见种子下地,每天都要来。

今日来到大棚试验地,却没有看见陈逢,便向沈母问道:“伯母,我大哥呢?今天没来?”

沈母正在大棚中观察着栽下去的白菜苗子,“你说老爷啊?今天都没有看见。”

本来当初陈逢的宅子建成,沈母便想要带着沈如绡离去,最后被陈逢留了下来。

后来灵鸣村搬迁重建,沈母打定主意要回去,陈逢为了留下沈如绡帮他打理事务,最后便只好以煮饭的缘由留下沈母。

自此以后,沈母便将自己当作了陈府的下人,称陈逢为老爷,陈逢也实在改不过来。

苏克之听见这话,颇有些恼火,“这家伙,商队都亏钱了,驿路生意也不景气,每天支出去的钱都是负的,就靠着这几十亩地回点钱,他居然还有闲心去干别的,倒是不管不顾起来了。”

沈母看着苏克之埋怨的样子,很是意外。

在她印象中,苏克之对陈逢一直都是很顺从的样子,笑着说道:“苏公子别急,我听未央小姐说,好像是关内那边来了人,老爷就过去了,好像和这个...这个大棚也有关系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