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的明朝之旅 > 第六十章  祖训

我的明朝之旅 第六十章  祖训

作者:一个大伊万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29:2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朱慕辰就算有几个脑袋,也不敢耽误了赈灾,诚惶诚恐道:“皇上为国为民日夜操劳,臣怎能安稳休日,即从封地而来,自当为皇上鞍前马后!”

一旁的太孙殿下朱瞻基,也放下心来,楚王说话比他还要合皇爷爷的心意,应该不会有麻烦了。

果不其然,朱棣大喜,“看来楚王和朕一样,有忧国忧民之心,得此贤臣,是朕之幸,不知楚王,有何计策?”

从朱慕辰刚刚来到南京城就开始试探,这已经是第三次了,朱棣心中的芥蒂放下,认真处理赈灾之事,朱慕辰放眼看去,几位官员只是低着头如同老鼠一般,眼角偶尔划过,又迅速地下头去,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至于汉王、赵王和太子,三人都在等着听朱慕辰的意见,虽不显着急,但是眼神殷切,朱瞻基更是以鼓励之姿站在他身旁,好像是为了给他撑腰而来。

“臣在来的路上就已调查过,大难当前,不说虚话,陛下仁慈,为了接济流民,已是国库空虚,若是此时想要解燃眉之急,必须得天下富商帮衬才行。”

朱慕辰说话,依旧把朱棣捧得高高的,对方脸上没有不愉,只是提到富商之时,却眉头紧紧的皱在一起。

大明士农工商,自开国以来,商人占据末端,即使富甲一方,也地位低下,甚至其家中子弟,不能入仕从官。

朱瞻基被吓了一跳,本以为楚王有分寸,可他如此一来,这不是惹得皇爷爷不高兴吗?

“楚王,你在说什么?朝中官员众多,又何须商人?我大明泱泱大国,靠着末流商人,岂不是让人贻笑大方?”

看看,这就是古人的偏见,朱慕辰倒也不恼,“太孙殿下莫急,如今想必朝中官员,早就已经把家中银两捐出去了吧?天下百姓念在皇恩浩荡的情分上可以帮衬,但又能帮衬多少?”

“可富商就不一样了,他们有万贯家财,却无处施展抱负,即使有心想要帮朝廷度灾,但奈何一直以来的偏见,他们出手就会惹了笑话。”

“我大明兼容并包,天子宽厚仁慈,士农工商哪一个不是我大明之人?难道商人想为大明尽一份力,也不可吗?”

朱慕辰的一番问话,顿时间让那些反对让商人参与赈灾之事的官员,纷纷低下头去。

朱棣心中思量着,手轻轻地扣着龙椅,以前不把商人放在眼中,但听楚王如此一分析,目前这天底下,确实只有富裕的商贾兜里还有钱,“楚王细细说来,这些富商难道就愿意平白掏出钱,为赈灾所用?”

商人为利驱之,真愿意散尽家财?反正朱棣可不相信,但他猜得出来,楚王肯定有方法。

其他人听皇上都问了,只能把话憋进心中,脸色很不自在。

朱慕辰献策道:“天子仁慈,开科取士,如果让商人也能通过自身努力,光耀门楣,他们定然是感念天子仁慈,万贯家财又有何怕?想要入官,必交官商税,一来控制商人,二来又可以充盈国库,何乐而不为?”

朱慕辰一点也不觉得,他此时的言论有多骇世惊人,反而继续侃侃而谈,“当然这只是长远之计,眼下赈灾,想要让富商乖乖的捐赠粮食,朝廷可以虚设官职,官职的大小取决于富商捐赠了多少。”

让商人参加开科取士也就罢了,怎么还要虚设官职,这下太子朱高炽忍不住了,“早就听闻楚王在武昌城之时,自己先做了商人,如今为商人说话,乃是趁着朝廷赈灾之际提升商贾地位,这可是违背了明太祖皇帝定下的国策啊!”

这是开国明太祖皇帝传下来的规矩,商人本就是鼠辈,哪是楚王可以一言一语就能动摇的,并不能因为赈灾,伤了皇家脸面。

被太子反驳,很多人都反应过来,楚王确实开了一个超市,据说里面的银子,整天都是成箱成箱的抬着进府邸。

朱棣神色很不好看,若是以前朱慕辰是个傻子,带头做个商人倒也没什么,可如今他已经世袭了他父亲老楚亲王的爵位,却还不关了超市,和商人混成了一团成何体统?

“你让朕给商人官职?楚王,你如今有功在身,有些话还需要仔细斟酌。”

这已经算是警告了,但朱慕辰为了天下百姓,他什么也不惧怕,“皇上莫要着急,虽说给了商人职位,但却是有名无实,不用走马上任,手底下无一兵一卒,又成得了什么气候?”

“他是能带兵打仗?还是能指点朝堂?皇上的威严,岂是几个区区商人就能动摇的,太子殿下莫要着急!”

朱慕辰几句话,就把刚才的风波,都推到了太子朱高炽的身上。

太子脸色很是难看,汉王和赵王对视了一眼,两人眉飞色舞。

尤其是汉王朱高煦,脸上的笑意都快藏不住了,“楚王所说有理,父王乃是九五至尊,几个区区商人而已,还能翻了天不成?”

有了汉王帮衬,果然朱棣的脸色好看了许多,他刚才也是听太子提及道了明太祖,才有些激动了,捋了捋情绪然后语气清淡,“楚王正在讲对策,太子还是不要打断的好。”

太子朱高炽心中憋着一肚子火,但也只能退下,心中实在纳闷,怎么就连汉王,也都在帮着楚王了?

太孙殿下害怕落了汉王一头,“还请楚王继续说,本殿正有兴趣,如今天下饥荒迫在眉睫,楚王所做也是为了国体,本殿洗耳恭听,闻君一言,茅塞顿开!”

太孙殿下都给了极高的评价,朱慕辰心中也有了底气,朱棣的脸色更好了,甚至带着笑意和期待。

朱慕辰继续道,“商贾之人大部分都是世代从商,身份早就被人看低了,只要朝廷承认他们的官职,一旦有了官职加身,商人众目睽睽之下,言行举止自然有所收敛,捐献钱财更是义不容辞,也乐意掏腰包。”

“除此之外,商人入了官职,虽没有实务,但也算作官员,大明官员犯事属于知法犯法,罪加一等,商人因此可听从于朝廷,可以给朝廷避免不少事端。”

每年富有的商贾嚣张跋扈,惹出不少事端,甚至有不少人专门塞钱贿赂官员,官商勾结,把眼睛放在了官盐上,闹得沸沸扬扬。

如此朱慕辰计策,朝廷可以解决燃眉之急,还能把商人的腰包给掏空,朱瞻基心中大骇,楚王是怎么想出如此主意的?

但朱棣还没有表态呢,汉王朱高煦第一个站出来了,挺着肚子,极力支持,“太好了,楚王不仅解决了饥荒,而且还为以后做了长远打算,父皇的眼光着实不错,儿臣是真的佩服了。”

这几句话,还是跟着楚王学的,楚王每说几句,其中一句必是夸奖当今皇上的,他也要好好学学,怎么溜须拍马!

赵王思索片刻,同汉王站在一起请命,“儿臣也觉得,此方法可行,不仅能令商人听命,以后他们商人接了官职,就得交官商税,比以前的商税高了不少,朝廷的国库又可充盈,长此以往,国库充盈,还怕什么天灾不仁?”

说到天灾不仁,很明显朱棣神色很不好看,瞪了一眼赵王,眉头紧紧的蹙在一起,如今民间有流言,说他这个皇位得的不正,这才将来了天罚,引来饥荒,怎地几个儿子也不看眼色?

太子朱高炽虽然刚才被父王训了一顿,但是作为太子,他也不能因为被父王训斥几句,就畏畏缩缩,坐在后面当缩头乌龟,“父皇,儿臣觉得不妥,此计策有失国体,若是让商人觉得,是他们拯救了此次饥荒,难免落人口实,以后想要压着商人,那可就难了。”

“凡事只要撕开一条口子,这条口子就会越来越大,最后覆水难收,还请父皇多多思虑!”

杨荣同其他两人,互对视一眼,也站出来反对,“商人每年走私的不少,他们本性贪婪,即使给了他们官职,又岂能收敛得住?谁来负责监察,这监察的度又如何控制?”

“虽是虚设官职,但太过于仓促,若不思虑清楚,恐怕国体有碍。”

要是朱元璋跳出来,这不把朱慕辰弄死才怪,重农轻商可是明太祖开国时亲自定下的国策,如今被朱慕辰一招饥荒良策就翻过去了?这怎么说也算是老朱的祖训,怎能轻易违背,朱瞻基左右为难,他也不敢帮了,两方说的都有理,如果此时他站队,恐怕皇爷爷心中定有所疑虑。

朱慕辰看出大家心思,既是为了赈灾,他也不能空口无凭,“刚才太子也说了,本王曾经自建超市,也算是半个商人,本王愿意自掏腰包帮助朝廷,皇恩浩荡,商人高尚还是低贱,不能盖棺定论!”

他的话震耳发溃,先前说的三杨,脸上就像是打了一巴掌,他们只顾着说商人本性贪婪了,却忘了站在这里的楚王,其实也算是半个商人,这下可把楚王给得罪透了。

太子朱高炽竟没想到,朱慕辰居然愿意折其羽翼帮助朝廷,如此大义,他要是再说半个不字,恐怕会被那些流民,指在脊梁骨上骂,朱慕辰步步为营、句句在理,如今又出一计,当真难以招架。

看着太子脸色难堪,汉王却觉得这还不够,朱高煦从未这样高兴过,同朱慕辰站在一起,一副财大气粗的模样道:“儿臣也愿意出钱,帮助朝廷渡过饥荒,儿臣愿出一份绵薄之力,希望父皇给个机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